学术投稿

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应用体会

张海生;沈晓英;王茂娟;于晋建;张莹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术, 穿刺置管技术, 引导钢丝, 穿刺针, 操作, 颈内静脉, 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 皮肤扩张器, 股静脉, 导丝, 严重并发症, 肘正中静脉, 置管时间, 手术修补, 神经, 上肢静脉, 上腔静脉, 年龄, 临床资料
摘要:1 临床资料。本组316例病人中,大年龄87岁,小年龄3岁。穿刺部位:颈内静脉148例,锁骨下静脉52例,股静脉47例,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69例。置管时间长102 d,短2 d,平均28 d。1次穿刺置管成功284例,2次以上更换部位32例。2 方法。术者消毒铺巾,便于掌握穿刺部位。助手抽吸麻药递给术者,用5 ml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5 ml,9号针头,局部麻醉并试穿,成功后改用穿刺包内的穿刺针,吸取带有25 U/ml肝素盐水,进行穿刺,注意各穿刺点的进针方向及角度,退针时回抽血,成功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送入引导钢丝,感觉进入钢丝是否顺畅,进导丝距皮肤20~25 cm,退出穿刺针,注意退针时固定引导钢丝,避免2人操作时不固定导丝,穿刺针退出,引导导丝也被拉出来。使用皮肤扩张器,动作不易过重过深,送入导管深度颈内静脉±12 cm;锁骨下8 cm;股静脉20~25 cm;上肢静脉更长,至上腔静脉即可,退出引导钢丝,回吸通畅见回血,确认在静脉内,固定导管,长期输液、躁动小儿患者采用皮肤缝线+3M胶贴固定法,末端接肝素帽并锁紧。3 讨论。深静脉置管术有广泛的适应症,但技术要求高,操作有一定危险和并发症,操作不当造成误入动脉,手术修补拔管、空气栓塞,损伤颈上神经、喉返神经,置管断裂遗留6 a等严重并发症,不应视为一般操作,必须有较丰富经验护师以上人员进行操作,熟悉解剖关系,双人操作利于以老带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Rh母儿血型不合综合治疗的护理

    报告45例Rh母儿血型不合孕妇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提出Rh母儿血型不合的护理要求:(1)注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2)教育孕妇坚持孕期系统治疗,及时掌握胎儿在宫内的安危;(3)严密观察新生儿黄疸消长和一般情况;(4)光疗中加强婴儿护理;(5)换血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除1例死胎引产外,40例存活无并发症,4例死亡,治愈率达88.9%。认为:Rh母儿血型不合虽病情严重,但通过及时的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多可治愈。

    作者:张连琴;史惠蓉;苗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肠外营养在上消化道疾病围手术期的研究及护理

    肠外营养(TPN)支持的重要性已被充分认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指[1]对术前有较严重营养不良或术后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影响病人进食而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我们前瞻性对40例胸外科上消化道手术病人进行研究,从而确定了肠外营养支持在上消化道手术病人的应用价值。证明了单纯应用TPN支持治疗与同时输血及大量白蛋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从而减少了由于输血给病人造成的并发症,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1 研究对象 患者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42~79岁,平均(56.5±7.12)岁。食管癌19例,中段7例,下段12例,胃底贲门癌9例,食管下段憩室1例。食管良性溃疡症4例,贲门失弛缓症2例,胃体癌4例,胃底溃疡并穿孔1例,胸段食管切除颈部吻合2例,食管中下段切除弓上吻合17例,食管下段切除弓下吻合5例,贲门癌根治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1例,全胃切除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2例,Helle's手术2例。2 研究方法 将所有病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8例,为常规TPN治疗同时使用大量白蛋白和血液(蛋白用量>50 g);对照组22例,为TPN支持治疗组(蛋白用量<20 g)。所有病人术后至少禁饮食7 d,应用TPN支持治疗,所有病人接受相同热卡、氧和输液量。

    作者:王平;辛爱菱;鞠进;王连华;刘淑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

    随着人口的日趋膨胀和交通科技的日益发达,车祸与意外伤害发生的比例日渐增加,使得急诊患者近年呈不断上升趋势。急诊患者家属因察觉到该类患者生命处于危急状况,常造成患者家属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紊乱和情绪变化。在急救室的治疗抢救过程中,家属常被隔离在急救室外,故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常被忽视或忽略。由此看来,了解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及焦虑因素,帮助急诊患者家属正确面对此类危机,是非常重要的。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1998年6月~1999年12月185例急诊患者家属进行了心理需求调查分析。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病后或伤后来院时间,急诊患者诊断,医疗费用来源,患者家属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角色等。回收全部问卷后应用SD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1 一般资料。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92.5%)。其中男性96人,女性89人,年龄15~78岁。重症急诊患者家属78人,一般急诊患者家属107人。自费患者家属115人,公费患者家属70人。2.2 心理需求比较。本组结果表明,重症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明显高于一般急诊患者家属,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自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略高于公费患者家属,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家属心理需求明显高于男性家属(P<0.05)。心理需求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离退休人员高于其他人员。2.3 心理需求表现。调查表中列出15项具体心理需求,根据个体第一位心理需求比较,我们将前10项按序排列。见表1。

    作者:霍宗红;莫玉梅;许邦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70岁以上老人肺癌手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中男52例,女8例;年龄70岁40例,71~73岁的20例。全组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插管,施行肺叶切除的52例,一侧全肺切除的8例。术后7d死于呼吸衰竭2例,术后并发肺不张1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复张,4例术后2d痰稠,咳嗽无力,双肺布满湿罗音,行气管切开而康复;8例出现多源性室性早搏,4例术后立即开始并持续1周呼吸机支持治疗后脱机痊愈出院。2 方法2.1 术前指导:术前指导是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掌握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增加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教育吸烟患者术前绝对禁烟:有报道[1]严重吸烟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非吸烟者高达二三倍,术前停止吸烟48 h可减低Co-HB含量而改善氧供,术前停止吸烟2周可以改善分泌物的清除能力。因此,应向患者讲明道理,并督促患者术前2周完全戒烟,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以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2 有呼吸道感染时应控制感染后方可择期手术,特别是高龄病人,全身免疫机能显著下降,抗感染能漏气时间。本组中有1例漏气达10 d,给50% GS严格无菌操作下行胸腔内注射,以促进粘连,减少漏气。本组胸腔引流管均未使用负压吸引。2.2.5 加强营养,由流质逐渐过度到软食。2.2.6 及时给予止痛剂,避免因疼痛而影响有效的咳嗽,甚至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本组于术后均给强痛定或杜冷丁止痛。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谈影响化学消毒效果的因素

    1 消毒剂必须有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准销证。消毒剂必须存放在阴凉处,以防其失效。使用时应注意有效日期,充分了解消毒剂的性能,明确消毒对象及目的,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配成所需的有效浓度,要求临用现配,装有配制后的消毒液容器应加盖,防止其有效成分挥发。2 作用时间是所用消毒剂量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作用时间计算应以药物完全接触微生物后开始,一般规定30 min以上。提高药物浓度虽可相应缩短作用时间,但却有极限,而且盲目提高消毒液浓度,容易损坏物品和皮肤。3 在选择化学消毒剂时,必须考虑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一般细菌繁殖体、真菌及亲脂性病毒较易杀死,结核杆菌和亲水性病毒则较难消除,而细菌的芽胞难杀死。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菌—革兰氏杆菌,它们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明显强于其他细菌。对于微生物污染严重的物品必须加大消毒剂浓度或延长消毒作用的时间。4 有机物能消耗或抑制消毒剂的杀菌能力,降低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消毒前必须将物品上的有机物及清洁剂残余液冲洗干净(如血液、粘液、药液等),才能充分发挥消毒剂的杀菌作用,达到预期消毒效果。5 消毒时适当提高消毒剂的温度,可以增强消毒剂杀菌能力,但升温不可超过消毒剂本身能承受的极限,以免造成消毒剂的有效成分的蒸发或分解,影响消毒效果。

    作者:张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卫生部护理中心2001年护理研讨会与学习班计划

    为配合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护理工作改革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时了解和交流国内外护理信息和先进经验。卫生部护理中心定于2001年举办如下研讨会及学习班,届时将邀请国内外护理界、相关学科著名专家授课。欢迎各级护理人员踊跃参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美宝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

    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对32例放射性皮肤损伤采用美宝烧伤膏处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方法。14例Ⅰ度、Ⅱ度损伤者,出现皮肤反应即时用该药。18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皮肤损伤达Ⅲ度、Ⅳ度时开始使用美宝烧伤膏。(1)操作:Ⅰ度、Ⅱ度损伤者,照射野皮肤直接涂药,每4~6 h 1次,再次涂药前将原来的残留药物及渗出物沾净。Ⅲ度、Ⅳ度每4 h换药1次,涂药厚度约1 mm,用药后创面药物液化的白色代谢物在下一次用药前无损伤性的换药,可用棉签或纱布轻轻拭去;(2)注意事项:皮肤损伤者,尽可能暴露损伤部位,内衣要用软棉制品,破溃、疼痛较剧者用1%普鲁卡因100 ml+庆大霉素24万U湿敷,与美宝烧伤膏交替使用。2 结果。皮肤损伤者使用该药后自觉瘙痒、疼痛好转,Ⅰ度、Ⅱ度者3~4 d出现色素沉着减轻或脱皮、局部湿润感,继续使用该药并继续放疗,皮肤损伤未加重,Ⅲ度、Ⅳ度损伤者用该药后渗出减少,溃破处收敛,结痂,10~15 d损伤区皮肤修复,1例Ⅳ度损伤者未中止放疗,使用该药3周后皮渐结痂。3 结论。美宝烧伤膏的主要成分为黄芪、黄柏、黄连等,此3种药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因而可清热解毒,止痛生肌,对皮肤放射性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皮肤损伤修复,相对于康复新等药,使用方便、经济,疗效确切。对有皮肤损伤者,使用该药后能不中止治疗,按期完成放射治疗计划,减少由于延长治疗时间而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本文承蒙朱军医师指导,特此致谢!)

    作者:徐德静;葛晓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锁骨下动脉狭窄内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我院从1998年6月~2000年2月收治了5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病人,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9~72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均有患侧上肢疼痛、麻木无力、指端皮肤温度较低、血压测不到、无动脉搏动等症状。病程在20天~6个月。2例有动脉硬化病史,3例无任何诱因。2 结果 全部病例经锁骨下动脉狭窄经内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脉搏搏动恢复,血压能测清,指端皮温转暖,2 d后疼痛、麻木无力完全消失。血管造影显示开通良好。出院时超声显示:血管内血流通畅,经3~6个月随访,近期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3 护理3.1 术前准备:一方面是临床资料的准备,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指标、心电图、超声等。另一方面是病人准备,做好手术协议的确认,向病人说明术前准备的内容。3.2 术后护理3.2.1 右侧股动脉穿刺刀口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经动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刀口的出血和皮下血肿。我们改变了用纱布绷带包扎砂袋压迫的方法和用布制粘膏包扎的方法,避免了因压迫不确切导致穿刺刀口出血和局部皮肤过敏的问题。选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每15~30 min巡视病人1次,查看穿刺刀口和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患者右下肢呈水平伸直位制动6~8 h,24 h卧床,48 h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穿刺部位出血,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有效防止出血及皮下血肿,5例患者均未出现穿刺刀口出血及皮下血肿。

    作者:陈淑杰;徐阳;杨波;齐玉春;王华;赵丽;付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早产儿胃肠功能损害的观察与护理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1.1.1 一般资料:1995年1月~1999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有胃肠功能损害表现的早产儿184例,男100例(54.35%),女84例(45.65%);胎龄26~36周,其中≥32周146例(79.35%),<32周38例(20.65%);出生体质量950~3 200 g,其中≥2 500 g 22例(11.96%),<2 500 g 124例(67.39%),<1 500 g 37例(20.11%),<1 000 g 1例(0.54%)。1.1.2 有宫内窘迫或/及出生时窒息史87例(47.28%),包括只有宫内窘迫而无出生时窒息3例(1.63%);其中轻度窒息62/84例(73.81%),重度窒息22/84例(26.19%)。1.1.3 出院首位诊断:早产儿54例(29.35%),新生儿吸入综合征49例(26.63%),早产极低体重儿26例(14.13%),肺出血11例(5.9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例(4.89%,以下简称坏死性肠炎),肺透明膜病7例(3.80%),肺炎6例(3.26%),高胆红素血症6例(3.26%),颅内出血5例(2.72%),重度窒息3例(1.63%),败血症3例(1.63%),其他5例(2.72%)。1.1.4 转归:痊愈133例(72.28%),好转或未愈35例(19.02%),死亡16例(8.70%)。1.2 观察内容:有无呕吐、胃肠道出血、胃内容物滞留、腹胀、腹泻及其程度等并记录。1.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2 结果2.1 184例早产儿发生各种胃肠道功能损害的情况见表1。2.2 按不同临床特点分组,比较各组早产儿胃肠功能受损的发生情况见表2(由于腹泻病例较少未列入表中作比较)。

    作者:陈丽萍;陈玉龄;王晓芹;崔其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普法教育逐渐深入,全民的法律意识不断被强化,特别是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病人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医疗工作实践中,很明显地感觉到病人的法律意识逐渐加强。投诉和付诸于法律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应加强法律学习,依法办事。在维护好病人的权力的同时,也要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把法律作为工作责任、个人权利、义务、自由的价值尺度,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手术室作为病人进行治疗的特殊场所在护理工作中有几个法律性问题应得到足够重视。1 严格考核,按职上岗 手术室应设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个别医院还有主任护师。在卫生部制定的医院工作人员职责中,明确规定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所以一定要按职上岗。按职上岗是预防技术性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1.1 护理工作必须由护士干,护士只能干护理工作 在手术室有时麻醉医生有事往往会让巡回护士代为监护病人。有时手术医生人手不够会要求护士干一些不是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护士往往会很愿意帮忙。这在以前被视为“团结协作好,护士积极肯干”。但往往由于能力不及出现一些“好心没干成好事”的情况。有时有些本应护士职责内的工作而让其他人员承担也容易引起纠纷。因此,护士必须干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必须由护士干,不可越职行事。任何护士需他人顶替时,必须由相当的技术职称的人员代替。1.2 工作安排要量力而行 新毕业护士必须通过国家进行的护士注册考试成为注册护士,并且在独立工作前要经过专门的手术室业务培训,严格考核,各项要求达到后才能单独值班。实习护士不能独立工作,必须在专门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实习护士的工作责任应归带教老师。有些难度较大的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应由高年资护士承担。

    作者:李素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气道管理的护理

    气道管理不仅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治疗护理方法,更是危重病抢救和监护的重要课题之一,因而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尤其是气道管理中湿化、抽吸、气囊的管理及防止感染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和观点。现报道如下。1 气道的湿化 正常时鼻腔、呼吸道粘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当建立人工气道时,结果吸入气的湿化和加湿功能由气管支气管树粘膜来完成,易引起气管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形成痰栓。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由此可见,人工气道的管理中,必须强调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防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1.1 通过临床证明,本人认为常规方法是生理盐水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内持续滴入,每小时5~15 ml。改良方法是用微泵控制生理盐水,先将滴入针头穿入在吸氧管前1/3至1/2处以同样的速度滴入湿化液,充分湿化吸入氧气,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湿化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1.2 采用短时间小雾量喷雾法。雾化可将药液变成直径5 μm以下的细微的气雾,随病人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因为长时间雾化剂进入终末气道可导致肺不张,增加肺内分流,可引起患者血氧分压(PaO2)下降[2]。尤其是心肺功能较差或PaO2不稳定者宜采用小雾量短时间喷雾法,每隔2~3 h喷雾1次,时间是10~15 min。

    作者:吕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部位起搏植入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多部位起搏植入术护理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及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应用护理程序予护理、实施分期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严防起搏电极脱位等。结果:(1)所有的起搏电极均在理想的位置,无脱落移位、断裂、起搏感知、阈值正常;(2)患者心功能改善,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轻;(3)切口无感染,愈合良好;(4)患者均能掌握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自我监测及其他注意事项。结论:护理程序的应用、正确的体位、密切的观察、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证。

    作者:陈丽芬;郭燕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自制一次性痰液收集器的临床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显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高难度大手术越来越多,为保证组织器官的有效循环和血氧供应,气管切开已成为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切开后,由于鼻咽部及皮肤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破坏,极易导致甚至加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为了有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后,分泌物痰液的细菌学培养结果,是临床用药的重要指南。以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集气管深部分泌物痰液较为困难,一是直接用无菌棉签采集吸痰管外的分泌物痰液,二是在吸痰管内采集分泌物痰液,此方法的缺点是:分泌物痰液量极少,易受多种因素的污染,如气管切开部位,咽喉部位的分泌物等,使培养的可靠性受到直接的影响。为解决以上问题,我科自制了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效果良好。 制作方法:取一次性无菌输液器1根,将输液器接头滤网处截取1~2 cm,莫菲氏滴管下的输液管截取5~10 cm,夹闭密封末端或直接打死结,莫菲氏滴液管上半部分的输液管留5~10 cm与输液接头过滤网相连,直接与吸引器相接,莫菲氏滴液管的侧孔接吸痰管。按常规吸痰方法,将吸痰管置入气管内深部收集分泌物痰液,见分泌物进入莫菲氏滴管内后,停止收集,留取标本,立即送检,进行细菌学培养。该收集器制作程序简单,无菌原则性强,经济实用,不易受其他因素的污染,培养结果极为可靠,并能做结核杆菌的培养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莫菲氏滴管的质地越硬越大越好使用。经临床使用发现分泌物痰液培养结果极为准确,能够及时早期发现下呼吸道的各种细菌、真菌等。为及时预防菌群失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重要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燕萍;王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论点撷英

    如何防范医疗纠纷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山东东营 257055) 雍春玲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经济意识以及对医疗服务需求意识的增强,各种类型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不仅会严重干扰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也会降低医院的医疗信誉。现将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建议如下:(1)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2)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端正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诊疗规程;(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5)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医疗安全意识,注重自我保护;(6)增强医患双方的了解与信任;(7)规范病案资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雍春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温雾化改善心脏直视术后肺通气的临床研究

    超声雾化吸入是临床经常采用的一种祛痰、预防肺部感染、改善肺通气的治疗方法。传统操作中,进入病人呼吸道的液体及药物微粒温度均低于室温,尤其在冬季,骤然进入呼吸道的冷刺激使患者感到不适,甚至导致气管、支气管痉挛,造成排痰不畅,肺通气功能下降,不利于有效排痰及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我科自1999年1月起,以雾化后到达患者上呼吸道的适宜温度29~32 ℃[1]为标准,对心脏直视术后改善肺通气作用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选择需行心脏直视手术,且术前无严重肺部疾患,心功能不超过Ⅱ级的患者为对象,年龄37~75岁,共7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1.2 雾化药物。生理盐水30 ml,硫酸庆大霉素4万U,磷酸钠氟美松2.5 mg。1.3 方法。(1)实验组:将配制后的药液在恒温箱中加热至50 ℃倒入药壶行超声雾化吸入,持续20 min后帮助病人充分排痰,并记录排痰量,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15 min再予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大吸气量(经测试,经90 cm管道进入病人口咽部雾化后温度为30 ℃左右)。(2)对照组:以传统方式雾化后,获取数据方法同实验组。(3)2组均对患者雾化前后的排痰量、血氧饱和度值、DHD Coach肺活量锻炼仪参数、胸部X光片提示及术后血象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防护性因素的减

    作者:潮欣畅;王美蓉;张磊洁;刘萍;项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CT室突发性事件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探讨CT室突发性事件抢救、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总结165例CT检查时突发性事件患者临床资料及抢救护理经验。结果:CT室突发性事件有过敏反应、呼吸心跳骤停、惊恐发作、癫痫发作、咯血5种类型。结论:CT室突发性事件重在预防,要及时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

    作者:蒋彩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下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的护理

    下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造影可以了解深静脉内有无血栓,深静脉瓣膜功能以及交通支功能,对下肢深静脉病变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我院1999年至今应用DSA设备对26例患者共32条下肢进行了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现将有关术中、术后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26例患者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18~79岁,平均47.7岁。右下肢造影11例,左下肢9例,双下肢6例。具体方法如下:病人取半卧位,对造影侧的下肢采用6号半~8号头皮针穿刺足背浅静脉远端,止血带捆扎踝关节上方,缓慢手推38%泛影葡胺40~80 ml,透视下观察深静脉充盈情况,并分段摄片。造影过程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不良反应。造影完成后立即经造影通道注入生理盐水50 ml,拔管止血后嘱患者起床走动15 min。2 结果 26例患者造影均获成功,显影清晰,诊断明确。但其中3例因患肢肿胀明显,足背浅静脉远端不能充盈,故改用足背浅静脉近段逆血流方向穿刺,结果深静脉显影良好。造影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心率正常,立即给予50%葡萄糖40 ml+地塞米松10 mg静注,5 min后症状缓解,完成造影后留观30 min无明显不适。3 讨论3.1 穿刺点应尽量选择在足背浅静脉远端,这样有利于造影剂通过吻合支进入跖静脉,使小腿前、后组的深静脉均能良好显影。但是下肢深静脉病变患者往往合并下肢水肿、溃疡、色素沉着等,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这时给予热敷、局部按揉,使静脉充盈,有利于穿刺。对于少数远端穿刺确有困难者,则可选择足背中上部的浅静脉穿刺,但穿刺方向应向足趾端,使造影剂逆行通过吻合支后再向深静脉回流,目的也是为了促使胫前、胫后静脉都能显示出来[1]。本文中3例患者采用了这种穿刺方式,效果满意。

    作者:杨慧君;庄少育;周汝明;刘闽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伴多脏器衰竭的护理

    慢性肺心病(简称肺心病)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精心的观察护理有重要意义,现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多脏器衰竭(简称MOF)的诱因、预防及护理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1990年10月~1999年9月,我科共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190例,其中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者98例,占51.6%;年龄30~39岁2例(2.04%),50~59岁10例(10.2%),60~69岁51例(52.04%),70岁以上35例(35.7%)。98例中死亡25例,占25.5%,死亡者中脑受累高,其次为肾,脑肾受累预后极差,病死率与受累脏器数成正比,另外,本组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与发病次数亦成正比。病程长、年龄高,就诊不及时者病死率增加。98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中均有缺O2和CO2潴留,痰培养均为阳性,细菌大多是绿脓杆菌,提示MOF与肺部感染有密切关系。94例有电解质紊乱,96例有酸碱失衡。2 护理体会2.1 预防感染加重或再次感染2.1.1 预防上感:上感是引起肺心病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应注意环境清洁,严格控制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病区管理,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2.1.2 加强病区清洁消毒: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1~2次/d,物体表面、地面用1%东灵消毒液擦拭,1~2次/d,加强吸氧装置的消毒,使用一次性吸氧管,并每周更换,湿化瓶每周消毒1次,湿化瓶内放冷开水,每日更换2次,使用后的湿化瓶消毒晾干备用。2.1.3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尽量置单人房间,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每周对螺纹管、接头及加温湿化器进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螺纹管。我科有3例因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消毒不严感染绿脓杆菌死亡。对于雾化吸入者应注意无菌配制,定时消毒,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因雾化吸入而引起交叉感染。2.1.4 合理安排抗生素的应用:合并MOF者多为重度感染。因此,控制感染是防止发生MOF的关键,应尽早进行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注意其对肝肾等器官的毒副作用。为提高痰培养阳性率,留痰时应早、准、快。

    作者:刘春丽;段继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手术病人住院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对30例耳鼻喉科同期住院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并加以分析,根据病人健康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使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个体化,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调查1999年12月在耳鼻喉科住院的手术病人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5~69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5例,高中以上15例,干部5例,工人6例,农民19例,学生5例,其他5例。1.2 方法。由1名责任护士负责此项工作,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的回答只有一个选择。调查时,责任护士首先详细向被调查者讲明问卷的目的及要求,逐项解释问卷的内容,在病人充分理解后填写完成,然后收回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处理。 调查内容包括:(1)你需要了解病房及医护人员的哪些方面?(2)你需要了解有关疾病的哪些知识?(3)你认为哪种健康教育形式容易接受?(4)出院时你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指导。2 结果2.1 你需要了解医护人员及病房的哪些方面,见表1。

    作者:丁秀娟;顾春联;徐立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组织护士工作站微机操作竞赛的体会

    为了尽快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我们在全院组织了护士工作站微机操作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1 做法1.1 竞赛形式。全院有护士工作站的护理单元必须参加一个由3个人组成的代表队,具有护士职称的人(含合同护士)均可参加,以上机操作为主,整个竞赛分为训练、初赛、复赛、决赛4个阶段。1.2 竞赛内容。包括:医嘱校对;病区药柜的运用;汉字输入;护士站常见疑难问题的处理。1.3 评分标准1.3.1 医嘱校对(30分)。在10 min内以改错并校对30条医嘱为有效,如有错误医嘱未改正确或正确医嘱反而改错,则每改错一处倒扣0.5分。医嘱校对正确率在80%以上,每提前1 min加1分,正确率在80%以下,均不得加分。1.3.2 病区药柜的运用(20分)。在10 min内,建立病区药柜25种药品基数并将其出库,如品名、数量或规格中有一项错误,该种药品不得分。病区药柜的运用正确率在80%以上,每提前1 min加1分,正确率在80%以下,均不得加分。1.3.3 汉字输入(30分)。在10 min内要求输入临时指定的450个有效文字(每输入15个文字得1分),超过450个文字以上的部分,则每40个文字加1分。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及阿拉伯数字不算有效文字,也不扣分。

    作者:杨顺秋;殷春红;李若惠;张静;商艳霞;江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