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少年强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研究现状

李占江

关键词:青少年, 强迫症状, 心理社会因素
摘要:本文综述青少年强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研究文献,发现强迫症状与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归因风格、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及家庭因素有一定关系,并就目前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SCL- 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100名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均分高于常模,但未达到临床所需要的诊断水平;心理健康总分与常模相比,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影响男性心理健康因素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强迫、忧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精神病性、焦虑、其它、敌对性、偏执、恐怖;女性为强迫、其它(睡眠、饮食)、忧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偏执、敌对性.结论本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强迫、其它、忧郁和躯体化.

    作者:刘连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大学毕业生心理不安状况调查

    本文使用心理不安量表,对近年来毕业的43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心理不安总体上处于成长不安状态,心理健康状态良好,在有的项目上存在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在大多数项目上存在毕业年限差异.

    作者:王学臣;杨卫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个性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对个性的影响.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及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对30例男性神经症及19例女性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个性进行多元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男性患者MMPI的HS、PD、PT量表分别与EMBU的FSS4、MSS1,FSS1及MSS1呈正相关.女性患者MMPI的HY、PD、PT、SC临床量表及N因子量表,分别与EMBU的FSS2、3、1、5及FSS2呈正相关.结论男性患者个性受母亲情感温暖及父亲偏爱的影响,女性患者个性受父亲处罚严厉及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影响.

    作者:刘学俊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笔者运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所属十一所小学的308名青年教师作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并按年限分为3年以下、4~7和 8~15年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7.9%的青年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4~7年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例高、8~15年组次之、3年以下组低;青年教师SCL-90的阳性项目数及躯体、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人; 教龄4~7年组教师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方面明显高于教龄3年以下组;4~7年组教师在恐怖、偏执因子上高于8~15年组.

    作者:许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浅谈内科患者伴发焦虑和抑郁情绪治疗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对内科患者伴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以性别、年龄、诊断相匹配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A、HAMD、SDSS分明显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降低,对照组SDSS降低不明显.结论抗抑郁药物对内科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疗效.

    作者:吴玲;陆英华;石晓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情感性精神障碍快速循环型临床资料分析

    本文对23例情感性精神障碍快速循环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率与性别、家族史、性格密切相关;循环周期较难控制.对治疗方案进行了比较.

    作者:姜桂兰;宫彩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摆脱心理困境邂逅生命之光--记日本精神卫生冈本纪念财团理事长冈本常男先生

    冈本常男先生是日本商界知名人士.他虽然多次来华,但不是谈生意,而是为了能在中国推广森田心理疗法.他为了开展这项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曾出资在北京出版了森田心理疗法书籍,并接受中国医师去日本学习.此外,又邀请中国心理卫生界专家去日本考察,并组织日本学者来华讲学.1993年冈本先生又慷慨经济援助支持协助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建立森田疗法病房.为感谢冈本先生对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援助,卫生部陈敏章部长两次接见了他.

    作者:温泉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雌性素新识

    女性比男性长寿始终是医学之谜,这个谜目前已逐渐解开.认为女性长寿可能有三个原因: ①女性染色体为XX,而男性则为XY,基因不同;②男性远比女性养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赌博等,这些行为是导致各种慢性病如癌、肝硬化、肺心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③女性卵巢分泌有大量雌性素(E2).

    作者:陈布;赵芳;宋玮;岳文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周期性精神病性激素治疗及预后

    为了解周期性精神病的有效治疗及预后,本文对46例周期性精神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了临床观察,并进行了出院后随访.结果提示,抗精神病药物不能控制精神症状的周期发作,甲状腺素、谷维素等疗效欠佳,男女性激素疗效确切.本病预后良好.

    作者:潘仕常;李言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MMPI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测试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者不仅要重视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更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一特殊疾病群体,我们采用国际通用的人格测定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MMPI,探讨病人的病理心理改变及治疗后人格特点,以指导临床康复工作.

    作者:姜肇琴;王玉光;王红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森田心理疗法>介绍

    森田心理疗法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在1920年正式创始.日本一直在使用,并已受到世界上的高度评价,主要用于神经症的治疗.

    作者:康成俊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中专新生适应能力调查及对策

    人到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甚至表现出严重的文化休克现象.通过29 6名中专新生适应能力的调查,我们在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明显缩短了学生的适应期.

    作者:季兰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职业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职业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采用烹饪、田园绿化、工疗作业等康复训练方法,对25例患者康复训练6个月,运用PANSS评分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观察疗效.结果经职业康复训练后,患者社会生活与劳动技能及部分阴性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职业康复对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金依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美沙酮口服液戒毒疗法临床分析

    美沙酮口服液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海洛因依赖的戒毒方面应用较广.本文调查80例海洛因依赖者的美沙酮口服液治疗情况,结果显示,采用10日递减法(按20%左右递减,先快后慢),对除渴求、焦虑外的症状均有显著效果,且副作用较小,主要集中在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作者:吴凡;贾葳;克纳新;单洪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成功老龄化与非成功老龄化老人CMI对比性研究

    用CMI研究成功老人20例,并与一般离退休老人150例和非成功老人20例身心健康对比 ,发现成功老人虽平均年龄较一般老人高4.33岁,但身心健康水平、脑神经系统健康、消化系统健康均比一般老人好,更比非成功老人身心健康总分、眼耳、脑、呼吸、循环、消化、皮肤、体力优良,提示老人适当参与社会活动有益于健康.

    作者:张志华;张宁;丁素荣;张宝华;安振华;郑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系统脱敏法治疗性交恐怖症1例报告

    性交恐怖症,是临床比较少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本文报告一例采用系统脱敏法,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黄国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中专学生就业态度调查问卷(学生版)

    2000年6月本问卷系对您在中专期间对毕业后就业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人将对问卷内容保密,请您仔细阅读,如实填写.

    作者:陈正平;苏巧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为了提高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运用精神健康测验(PHI)问卷,对浙江中医学院10个专业的3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显示,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男女生比较,在抑郁、焦虑、病理性人格特点、疑病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之间也有明显差异.从调查的总体结果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中药本科生表现出心理问题较多.通过本研究,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了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使学生在心身两个方面都获得健康发展.

    作者:巴莺乔;张同延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脑功能保健仪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失眠症疗效评估.方法对符合CCMD-Ⅱ-R诊断标准的99例病人,应用BW-308型脑功能保健仪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结果显效率为75.7%.治疗的睡眠障碍自评量表均分明显下降,SAS及SDS量表治疗后均分都有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脑功能保健仪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的辅助设备.在神经症治疗中如何广泛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石金钟;曹利;孟庆国;刘广志;蔡忠权;朱素凡;李德恩;陈克政;马东方;马福祥;王世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噪声作业工人行为功能及疲劳的工效学研究

    本文对54名地毯编织工人进行行为功能与疲劳的某些指标测试,包括复杂视觉运动反应时,闪光融合临界频率、阅读能力、简单思维.结果表明,各项指标作业后与作业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噪声组与对照组工后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连续宽频强噪声对各项指标改变更显著.噪声作业后有明显的疲劳信号出现,是比较灵敏和客观的工效学指标, 可作为噪声作业工人早期损伤的检测.

    作者:周学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