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胸术后使用自控镇痛对减少肺部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王晓伟;毕越英;李迎春

关键词:自控镇痛, 肺部并发症, 护理
摘要:术中硬膜外置管,应用自控镇痛泵,药液的配制以芬太尼1 mg+0.75%布比卡因20 ml 用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术后病人可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给药,并在每次呼吸道护理前预先给药止痛,观察咯痰效果、胸部X线及自主咯痰信心。术后良好的自控镇痛,可有效地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重点在于硬膜外给药管、呼吸道的护理,有效的控制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人康复过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知识和生活方式的研究

    目的为了给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护理寻求依据。方法调查了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保健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1)知识问卷的得分率为59.70%,表明患者对骨质疏松的保健知识了解不够;(2)患者在健康责任和营养两个生活方式亚类中得分率分别为58.82%、66.46 %,说明患者在这两方面做得较差;(3)患者的知识与其健康生活方式呈密切正相关关系(r=0 .6 3,P<0.001)。表明提高患者的骨质疏松保健知识,能促使他们采取有利于骨质疏松症康复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延缓骨质疏松症恶化和减少其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是骨质疏松症护理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素珍;徐世兰;刘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运用“十字”方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我院在整体护理实践中,运用“十字”方针,即规范、提高、发展、改革、创效。使护理质量有了全面的提高。1 规范:(1)护理部首先制定切实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及三级管理负责制,使各级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2)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作了全面的部署,不断健全和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3)转变观念,做好换位思考,与医院同呼吸、共命运,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医院融为一体。2 提高:(1)举办护士长管理培训班,使护士长通过系统培训,增长了护理管理意识和能力,为整体护理的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责任护士竞争上岗,择优选用责任护士,使整体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3)召开全院护理系统整体护理工作研讨会,从不同角度畅谈整体护理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对全院护士起到了启迪、指导作用。 (4)坚持在护理队伍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和社会文明道德准则,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3 发展:(1)运用激励的护理方法,采用灵活的协调技巧,配合礼貌的服务,促使病人生理疾患的痊愈,促进了满意率的提高。(2)配合医疗进行专科新技术新任务的开展,护士长高度重视,组织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演练,使护士能够保证质量地完成院内开展新手术的护理任务。(3)护理队伍知识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参加大本、大专高护学习的人员已达到总人数的42.5%。4 改革:(1)充分发挥护理部职能作用,实行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三级管理,不断探索医院护理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2)护理部人员坚持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护士长在实施工作中的方法、效果和困难,及时协助解决。(3)实行弹性排班,床边护理,合理利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病人及家属感到方便、舒心、满意。(4 )继续医学教育采取学分制,全年50学分,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院内外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的撰写等内容,考评领导小组认真对待每1次考试、考核,综合考评低于34分者,取消其2年晋级资格及年终兑现奖。5 创效:(1)护理安全达到了历史上的好水平,全年无1例严重差错。(2)各项护理指标全年达标。(3)在铁道部及各项检查中,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扎实,健康教育体现个性化、阶段性,病人满意率创历史好水平。(4)配合医疗,吸引病人,完成了床位利用率,使经济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

    作者:房雪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例气管套管气囊误入气管的教训

    气管切开采用带套囊套管的方法,充气后不但可以压迫止血,而且能隔离上下呼吸道的作用,有利于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常用于各种呼吸功能减退、喉及头面部手术前后应用的气管切开。而套囊误入气管内未及时发现较少见,我院诊治1例此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霞;蔡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植物粪石性急性小肠梗阻病例分析与护理

    本组23例,年龄21~75岁。原有腹部手术者5例,均为胃大部分切除术,18例无胃肠道手术史。发病前进食山楂史者18例,柿子5例。食用山楂数少者4、5枚,多者十几枚。食后发病时间多为3~6 h。其中4例经手术证实为山楂粪石性小肠梗阻,19例采用以复方大承气汤、发泡剂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

    作者:亓月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介绍一种乳癌根治术后包扎带

    乳癌根治术后包扎常用的方法为绷带包扎,此法操作费时费力,存在换药不便等不足。1998 年我们研制了一种粘贴式乳癌根治术后包扎带,经临床62例病人使用,效果满意。1 材料与制作

    作者:王佳双;王丽华;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加拿大医院见闻

    1 管理电脑化 医院中经理级人员每人1只手提电脑,医院布置任务或有什么事情一看电脑就知道。实行电脑联网,不仅医院内部联网还与社区联网,病人的信息全部输入电脑,病史做到无纸化。为了防止病人的隐私外泄,医生多用密码打开。各种检查及化验报告出来后直接输入电脑,医生可以在电脑上看,这样缩短了看病时间。2 急诊设施先进、布局合理

    作者:黄蔚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2 125例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

    2年来,我们在对精神病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康复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重症肌无力术后多次再发肌无力危象的护理

    重症肌无力是在治疗过程中常由于多种因素如手术、放疗、感染等诱发肌无力危象,导致呼吸肌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术后多次出现肌无力危象者,临床并不多见,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及护理,很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加强护理是保证治疗和抢救成功的关键[1]。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多次再发肌无力危象的护理过程,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王胜花;张玮;王金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病人选医生护士是关键

    1 创造条件,迎接患者的选择 为了切实做好“病人选医生”的工作,我院在门诊大厅四周显要的位置上,隆重推出了6 位首席主任医师和各科主治医师以上出诊人员的彩色照片和简历,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他们的科研成果、诊治病种及出诊时间。还在大厅的一旁,设有电脑触摸屏,患者可以随意“点击”出全院各科医生的照片和个人资料,任你了解和选择。同时在各科诊室门前,还整齐地挂着医生们的“小档案”,以方便患者的选择。

    作者:朱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护理研究

    目的评价无创性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对2 0例急性肺水肿(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的变化,患者HR、RR、SBP、DBP及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2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等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避免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结论应用无创性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只要我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确保患者有效地通气就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避免机械通气,无创性BiPAP通气是抢救急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新容;林佩仪;陈晓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的护理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好发于黄斑部,主要表现为视物变形和中心视力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中心视力的损失,对于CNV的治疗目前还是一大难题。光动力疗法(PDT)在眼科的应用给CNV患者带来了希望。PDT疗法是从静脉注射一种光敏感剂(Visudyne),当它在眼内累积达一定量时,用一种特定激光把药活化,使眼底异常的新生血管栓塞封闭。PDT的开展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尤其是药物配置、定时定量匀速给药、静脉穿刺、健康教育等护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它是PDT成功的关键。我院已成功地应用这一新疗法治疗5例6眼CNV患者。现将该疗法的护理过程作一介绍。

    作者:陈燕燕;刘晓玲;夏伟丹;林冰;张宗端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新护理实证

    每年有三分之一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8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可以归咎于很多原因,如原有外伤、肢体退行性疾病、环境、年龄、神志状况、原发疾病、所服药物、住院时间等。尽管每年有很多预防跌倒研究陆续发表,但跌倒仍然是困扰医院护士的主要问题之一。有鉴于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病人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显性指标。本文将从跌倒危险因素、跌倒高危人群评估及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徐建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阴道碘氧疗法在妇科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经腹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用手术之一,其术后病率高达20%~50%[1,2],伤口感染率4%~9%[3]。为降低其术后病率及伤口感染率,我们试用碘氧疗法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前的阴道准备,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翠华;吕晓顺;李云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防止输液拔针后局部出血淤斑新法

    静脉输液完毕拔除输液器针头后,针眼部位盖以无菌棉球,用胶布固定,再用对侧手紧压,采用这种方法,许多患者忘记按压,有的按压不合适,造成局部止血不力而出血、渗血。尤其是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血管周围缺乏组织支持,血管硬化,收缩功能差,输液拔针后针眼渗血及皮下大片淤血更常见。同时,出血及局部皮下淤血又是血管受损伤的指征,给护士下次输液部位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常规止血法在拔针后,患者必须用对侧手按压针眼部位,这样两只手均被占用,不能做许多事。此外,对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或偏瘫患者,在健侧输液拔针后,患侧肢体不能对针眼部位进行按压,又给第三者增加了麻烦。 我们总结出“平卧屈肘举手”的新方法止血,有效率为100%。此方法简单、方便、易行,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患者没有任何痛苦,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宝军;关小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5例有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的体会

    1997年以来,我科先后用无肝素透析法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法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效果较好,避免了出血加重。现将2种抗凝方式治疗病例的结果和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期)患者,在透析间期合并有出血倾向,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无肝素透析,B组为低分子肝素透析。A组8例(心包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后1例,重度鼻衄1例)。B组7例(心包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后2例)。2 基本情况及结果:A组,男4例,女4例,年龄(46±12)岁。透析32次,血流量250~280 m l/min,透析3 h,透析器完全凝血发生率8%。B组,男4例,女3例,年龄(43±10)岁。透析2 8次,血流量220~250 ml/min,透析3~4.5 h,透析同时输血8次,透析器复用4~5次。3 方法:A、B 2组均用美国产COBEⅢ型血透机,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 A组:(1)肝素冲洗:用含肝素钠3 000 U/L的生理盐水预冲动静脉管路及透析器,开始透析,放掉预冲液。(2)高血流量:至少250~300 ml/min。(3)定时生理盐水冲洗:每15~30 min 用100~200 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透析器1次。冲洗的目的是检查空心纤维透析器有无凝血,同时降低透析器凝血倾向。(4)调节超滤量:去除冲洗透析器进入体内的液体量。 B组:按常规透析方法透析,每次透析开始时应从血管通道动脉端注入5 000抗Xa因子国际单位低分子量肝素钙,透析过程中不追加肝素用量。4 体会:2种方法均能有效预防出血倾向加剧的发生,但A组透析时需反复冲洗透析器,增加工作量,且增加费用。透析时血流量一般>250 ml/min,老年人及心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仅适用于容量控制型血透机,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一般在5%~10%,且透析器不能复用。透析过程中不能输血及补充脂肪乳等药物。而B组能按常规方法透析,透析时间可延长至4.5 h ,不易发生透析器凝血,透析器可常规复用4、5次,透析过程中能进行输血等治疗,血流量可调节在250 ml/min以下,老年人及心功能不良者适用,适于各型血透机。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赖丽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急诊血液透析救治急性肾衰,药物、毒物中毒时,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来确保血透和血液灌流。有时因病人水肿、休克、血管硬化等因素,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在临床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抢救过程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及时准确持续血液透析、临床静脉输液及给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通过对528例急诊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华;徐晶;王军辉;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35例以腹部绞痛为首发症状的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报道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中男15例,女20列,年龄18~62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肺炎5例,牙周炎2例。1.2 给药方法:青霉素G钠48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每日2次。1.3 临床特点:用药前青霉素皮试阴性,其中30例以130滴/min的速度静滴,静滴10 min, 病人感腹痛、恶心、头痛,即调节速度为50滴/min,10 min后症状消失。第2天输液时一开始以 70滴/min速度静滴,5 min后出现上述症状,即调节速度至50滴/min,10 min后症状缓解。3 例病人输液2~3 min(滴速为70滴/min)即出现腹痛、恶心、腰痛、头痛,继而出现心慌、外阴部及全身皮肤瘙痒,血压正常,即将滴速调节为45滴/min,给予地塞米松2 mg莫菲氏管入,5min后症状消失。2例病人输液后5 min出现腹部下坠疼痛、喉头发痒、头痛,继而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皮疹、颜面潮红、心慌,立即给予地塞米松2 mg莫菲氏管入,更换液体(生理盐水),平卧位,吸氧,10 min后无缓解,给予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30 min后症状缓解,口服抗过敏药3 d,皮疹消失。

    作者:黄叶莉;苏国书;郑芳;李筝;王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例颌面部鼻窦颅底复合伤并巨大异物患者的护理

    2000年10月10日,我院收治了1例因机器爆炸砂轮击中面部的病人,造成颌面部颅底巨大砂轮异物存留。该病人属严重的颌面、鼻、鼻窦、眼球及颅底复合伤,临床十分罕见,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顺利痊愈。

    作者:杨华;凌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胸部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严重创伤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逐渐加重的中央性紫绀,严重低氧血症为特点的综合征。我院于1980年9月~1994年9月共收治各种胸外伤561例,其中67例发生严重型ARDS,通过积极治疗和全面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玉桃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一次性复合膜输液袋的使用体会

    现代输液已逐渐由封口式瓶装液体转变为更加安全密闭的一次性复合膜输液袋,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输液时穿刺处发生液体渗漏和输液完毕时袋中仍然残留15~20 m l 液体。由于目前医疗体制的改革,这些损失的费用与患者密切相关,患者也经常为此提出意见。为此,我们向大家介绍2种临床简易的补救方法,经200例输液应用,效果十分满意,现将方法和应用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牛小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