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绍一种乳癌根治术后包扎带

王佳双;王丽华;张丽

关键词:乳癌, 根治术后, 绷带包扎, 效果满意, 制作, 粘贴, 扎带, 临床, 换药, 方法, 操作, 材料, 病人
摘要:乳癌根治术后包扎常用的方法为绷带包扎,此法操作费时费力,存在换药不便等不足。1998 年我们研制了一种粘贴式乳癌根治术后包扎带,经临床62例病人使用,效果满意。1 材料与制作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的护理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好发于黄斑部,主要表现为视物变形和中心视力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中心视力的损失,对于CNV的治疗目前还是一大难题。光动力疗法(PDT)在眼科的应用给CNV患者带来了希望。PDT疗法是从静脉注射一种光敏感剂(Visudyne),当它在眼内累积达一定量时,用一种特定激光把药活化,使眼底异常的新生血管栓塞封闭。PDT的开展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尤其是药物配置、定时定量匀速给药、静脉穿刺、健康教育等护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它是PDT成功的关键。我院已成功地应用这一新疗法治疗5例6眼CNV患者。现将该疗法的护理过程作一介绍。

    作者:陈燕燕;刘晓玲;夏伟丹;林冰;张宗端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5例有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的体会

    1997年以来,我科先后用无肝素透析法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法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效果较好,避免了出血加重。现将2种抗凝方式治疗病例的结果和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期)患者,在透析间期合并有出血倾向,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无肝素透析,B组为低分子肝素透析。A组8例(心包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后1例,重度鼻衄1例)。B组7例(心包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后2例)。2 基本情况及结果:A组,男4例,女4例,年龄(46±12)岁。透析32次,血流量250~280 m l/min,透析3 h,透析器完全凝血发生率8%。B组,男4例,女3例,年龄(43±10)岁。透析2 8次,血流量220~250 ml/min,透析3~4.5 h,透析同时输血8次,透析器复用4~5次。3 方法:A、B 2组均用美国产COBEⅢ型血透机,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 A组:(1)肝素冲洗:用含肝素钠3 000 U/L的生理盐水预冲动静脉管路及透析器,开始透析,放掉预冲液。(2)高血流量:至少250~300 ml/min。(3)定时生理盐水冲洗:每15~30 min 用100~200 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透析器1次。冲洗的目的是检查空心纤维透析器有无凝血,同时降低透析器凝血倾向。(4)调节超滤量:去除冲洗透析器进入体内的液体量。 B组:按常规透析方法透析,每次透析开始时应从血管通道动脉端注入5 000抗Xa因子国际单位低分子量肝素钙,透析过程中不追加肝素用量。4 体会:2种方法均能有效预防出血倾向加剧的发生,但A组透析时需反复冲洗透析器,增加工作量,且增加费用。透析时血流量一般>250 ml/min,老年人及心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仅适用于容量控制型血透机,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一般在5%~10%,且透析器不能复用。透析过程中不能输血及补充脂肪乳等药物。而B组能按常规方法透析,透析时间可延长至4.5 h ,不易发生透析器凝血,透析器可常规复用4、5次,透析过程中能进行输血等治疗,血流量可调节在250 ml/min以下,老年人及心功能不良者适用,适于各型血透机。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赖丽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重症新生儿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严重疾病状态下极易出现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常使原发病加重甚至死亡。现将66例危重新生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作者:赵爱兰;古爱香;方翠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280例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不论创伤、战伤或灾害损伤,抢救能否成功,经验证明:时间是重要因素。据美国马利兰急诊研究所的经验:威胁生命的损伤,伤后初60 min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1]。有人称之为严重创伤急救的“黄金1小时”。为此,我科自1998年6月~2000年6月,在对280例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中,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严重创伤急救的3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严重创伤急救的基本护理工作程序,从而为病人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松云;于秋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读者信箱

    实用护理杂志编辑部: 我是一名县级医院手术室的护士,经常翻阅《实用护理杂志》,对其中特别感兴趣的便是本专科的知识,拜读贵刊2000年第6期曲淑萍同志《海绵块碘伏消毒及外科刷手方法介绍》一文后,有几点不同意见,供参考。 1.刷手所用海绵块体积偏小,5 cm×5 cm×5 cm是否为笔误? 2.若海绵块体积为5 cm×5 cm×5 cm,则每块海绵5 ml碘伏似有不足。 3.文中未提及海绵块缺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头痛的便是浪费碘伏及对容器的损坏,还有在使用过程中海绵碎屑的脱落。我们希望能与作者继续探讨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另外,我们还希望贵刊能多刊登一些对基层医院有实用价值的护理新技术、新方法。

    作者:杨素霞;张保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病人选医生护士是关键

    1 创造条件,迎接患者的选择 为了切实做好“病人选医生”的工作,我院在门诊大厅四周显要的位置上,隆重推出了6 位首席主任医师和各科主治医师以上出诊人员的彩色照片和简历,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他们的科研成果、诊治病种及出诊时间。还在大厅的一旁,设有电脑触摸屏,患者可以随意“点击”出全院各科医生的照片和个人资料,任你了解和选择。同时在各科诊室门前,还整齐地挂着医生们的“小档案”,以方便患者的选择。

    作者:朱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运用“十字”方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我院在整体护理实践中,运用“十字”方针,即规范、提高、发展、改革、创效。使护理质量有了全面的提高。1 规范:(1)护理部首先制定切实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及三级管理负责制,使各级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2)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作了全面的部署,不断健全和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3)转变观念,做好换位思考,与医院同呼吸、共命运,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医院融为一体。2 提高:(1)举办护士长管理培训班,使护士长通过系统培训,增长了护理管理意识和能力,为整体护理的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责任护士竞争上岗,择优选用责任护士,使整体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3)召开全院护理系统整体护理工作研讨会,从不同角度畅谈整体护理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对全院护士起到了启迪、指导作用。 (4)坚持在护理队伍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和社会文明道德准则,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3 发展:(1)运用激励的护理方法,采用灵活的协调技巧,配合礼貌的服务,促使病人生理疾患的痊愈,促进了满意率的提高。(2)配合医疗进行专科新技术新任务的开展,护士长高度重视,组织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演练,使护士能够保证质量地完成院内开展新手术的护理任务。(3)护理队伍知识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参加大本、大专高护学习的人员已达到总人数的42.5%。4 改革:(1)充分发挥护理部职能作用,实行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三级管理,不断探索医院护理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2)护理部人员坚持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护士长在实施工作中的方法、效果和困难,及时协助解决。(3)实行弹性排班,床边护理,合理利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病人及家属感到方便、舒心、满意。(4 )继续医学教育采取学分制,全年50学分,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院内外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的撰写等内容,考评领导小组认真对待每1次考试、考核,综合考评低于34分者,取消其2年晋级资格及年终兑现奖。5 创效:(1)护理安全达到了历史上的好水平,全年无1例严重差错。(2)各项护理指标全年达标。(3)在铁道部及各项检查中,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扎实,健康教育体现个性化、阶段性,病人满意率创历史好水平。(4)配合医疗,吸引病人,完成了床位利用率,使经济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

    作者:房雪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例颌面部鼻窦颅底复合伤并巨大异物患者的护理

    2000年10月10日,我院收治了1例因机器爆炸砂轮击中面部的病人,造成颌面部颅底巨大砂轮异物存留。该病人属严重的颌面、鼻、鼻窦、眼球及颅底复合伤,临床十分罕见,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顺利痊愈。

    作者:杨华;凌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血管内神经外科栓塞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0年11月~2001年1月共对51例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男33例,女18例,年龄6~64 岁;34例脑血管疾病病例中,脑动静脉畸形(AVM)1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8例,椎动静脉瘘(V-AVF)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7例,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VGAD) 6例,脊髓血管疾病17例,其中脊髓血管AVM 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9例。

    作者:孟蕾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例气管套管气囊误入气管的教训

    气管切开采用带套囊套管的方法,充气后不但可以压迫止血,而且能隔离上下呼吸道的作用,有利于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常用于各种呼吸功能减退、喉及头面部手术前后应用的气管切开。而套囊误入气管内未及时发现较少见,我院诊治1例此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霞;蔡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门诊病人大剂量持续灌注化疗46 h的研究与护理

    1999年12月~2000年4月,我院内科在门诊对20例鼻咽癌病人采用DDP(顺铂)/CF(醛氢叶酸)+5-Fu持续灌注46h治疗,其结果显示,较传统给药方法疗效有明显提高,且副作用较低,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丹丹;郑丹苗;饶小红;刘玉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急诊血液透析救治急性肾衰,药物、毒物中毒时,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来确保血透和血液灌流。有时因病人水肿、休克、血管硬化等因素,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在临床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抢救过程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及时准确持续血液透析、临床静脉输液及给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通过对528例急诊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华;徐晶;王军辉;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植物粪石性急性小肠梗阻病例分析与护理

    本组23例,年龄21~75岁。原有腹部手术者5例,均为胃大部分切除术,18例无胃肠道手术史。发病前进食山楂史者18例,柿子5例。食用山楂数少者4、5枚,多者十几枚。食后发病时间多为3~6 h。其中4例经手术证实为山楂粪石性小肠梗阻,19例采用以复方大承气汤、发泡剂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

    作者:亓月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注重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渗透到了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作用也愈显重要。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护士的语言、表情、行为、态度等来影响病人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佳心理状态。因此,一名优秀的护士除了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而精湛的业务素质外,还需具备高雅的语言修养,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1 注重语言的道德美:这是从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出发,它提醒我们时时刻刻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解、尊重病人。我们面对的是有病痛缠身的人,他们的心情往往沮丧、悲观、焦虑,对周围事情与常人相比极易产生厌烦,甚至有时会出现失礼的言语和态度。职业素质要求我们必须宽容大度,并仍能以同情、关心、体贴的话语来安慰、鼓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 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即怎样将科学性、专业性的语言通俗地表达出来。当护士被病人咨询、交待问题、询问病史或是作防病宣传时,应避免咬文嚼字和用医学术语,以免误解,产生不安心理,甚至出现差错、事故。要用口语化且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之听清楚,明白他们的病情、治疗方案及措施以及各种检查的程序、方法等,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使病人平静有备、乐观豁达地面对疾病,接受治疗。3 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护士要以自己的社会工作角色要求自己,以病人的心理状态去理解病人,要经常置换思考,这样才能使自己漠然处之或不耐烦的心情转入到理解、同情和主动劝导安慰患者的心理环境中。 护患关系已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合作之上。护士在工作中应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气,应采用商量口吻,适中的音调、自然大方的表情,使患者感到悦耳、亲切和被体贴,从而建立起信任依赖的感情,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作者:钱伟平;陈彩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阴道碘氧疗法在妇科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经腹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用手术之一,其术后病率高达20%~50%[1,2],伤口感染率4%~9%[3]。为降低其术后病率及伤口感染率,我们试用碘氧疗法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前的阴道准备,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翠华;吕晓顺;李云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儿肺螨病与环境污染及护理

    近5年来,我院对常年治疗咳嗽并多次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16例患儿进行了尘螨对呼吸系统感染的确诊及他们居住、玩耍环境的调查,对感染情况做出针对性地护理及出院指导,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学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2 125例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

    2年来,我们在对精神病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康复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一次性复合膜输液袋的使用体会

    现代输液已逐渐由封口式瓶装液体转变为更加安全密闭的一次性复合膜输液袋,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输液时穿刺处发生液体渗漏和输液完毕时袋中仍然残留15~20 m l 液体。由于目前医疗体制的改革,这些损失的费用与患者密切相关,患者也经常为此提出意见。为此,我们向大家介绍2种临床简易的补救方法,经200例输液应用,效果十分满意,现将方法和应用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牛小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从5种教学计划看护理专业改革滞后

    50年来,中等护理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护理人才,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部多次提出要求,适应国情改革护理教育。通过通用4年制、3年制、H 校改革试点、S校特色护理教学计划进行比较,并参照日本东京护校教学计划分析后指出了现行计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作者:米藏智;陆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防止输液拔针后局部出血淤斑新法

    静脉输液完毕拔除输液器针头后,针眼部位盖以无菌棉球,用胶布固定,再用对侧手紧压,采用这种方法,许多患者忘记按压,有的按压不合适,造成局部止血不力而出血、渗血。尤其是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血管周围缺乏组织支持,血管硬化,收缩功能差,输液拔针后针眼渗血及皮下大片淤血更常见。同时,出血及局部皮下淤血又是血管受损伤的指征,给护士下次输液部位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常规止血法在拔针后,患者必须用对侧手按压针眼部位,这样两只手均被占用,不能做许多事。此外,对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或偏瘫患者,在健侧输液拔针后,患侧肢体不能对针眼部位进行按压,又给第三者增加了麻烦。 我们总结出“平卧屈肘举手”的新方法止血,有效率为100%。此方法简单、方便、易行,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患者没有任何痛苦,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宝军;关小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