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平;陈彩云
介绍10例患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颞动脉、桡动脉穿刺放血,大隐静脉、额静脉穿刺输血,并用输血泵控制进出血量速度,替代了脐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换血疗法,替代了用注射器反复抽吸的方法,减少了感染机会,减轻了护士工作量,防止血液动力学变化,减少并发症发生,操作简便。
作者:伦丽芳;张愫芬;李锐钦;邓皓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现代输液已逐渐由封口式瓶装液体转变为更加安全密闭的一次性复合膜输液袋,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输液时穿刺处发生液体渗漏和输液完毕时袋中仍然残留15~20 m l 液体。由于目前医疗体制的改革,这些损失的费用与患者密切相关,患者也经常为此提出意见。为此,我们向大家介绍2种临床简易的补救方法,经200例输液应用,效果十分满意,现将方法和应用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牛小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7年以来,我科先后用无肝素透析法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法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效果较好,避免了出血加重。现将2种抗凝方式治疗病例的结果和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期)患者,在透析间期合并有出血倾向,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无肝素透析,B组为低分子肝素透析。A组8例(心包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后1例,重度鼻衄1例)。B组7例(心包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后2例)。2 基本情况及结果:A组,男4例,女4例,年龄(46±12)岁。透析32次,血流量250~280 m l/min,透析3 h,透析器完全凝血发生率8%。B组,男4例,女3例,年龄(43±10)岁。透析2 8次,血流量220~250 ml/min,透析3~4.5 h,透析同时输血8次,透析器复用4~5次。3 方法:A、B 2组均用美国产COBEⅢ型血透机,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 A组:(1)肝素冲洗:用含肝素钠3 000 U/L的生理盐水预冲动静脉管路及透析器,开始透析,放掉预冲液。(2)高血流量:至少250~300 ml/min。(3)定时生理盐水冲洗:每15~30 min 用100~200 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透析器1次。冲洗的目的是检查空心纤维透析器有无凝血,同时降低透析器凝血倾向。(4)调节超滤量:去除冲洗透析器进入体内的液体量。 B组:按常规透析方法透析,每次透析开始时应从血管通道动脉端注入5 000抗Xa因子国际单位低分子量肝素钙,透析过程中不追加肝素用量。4 体会:2种方法均能有效预防出血倾向加剧的发生,但A组透析时需反复冲洗透析器,增加工作量,且增加费用。透析时血流量一般>250 ml/min,老年人及心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仅适用于容量控制型血透机,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一般在5%~10%,且透析器不能复用。透析过程中不能输血及补充脂肪乳等药物。而B组能按常规方法透析,透析时间可延长至4.5 h ,不易发生透析器凝血,透析器可常规复用4、5次,透析过程中能进行输血等治疗,血流量可调节在250 ml/min以下,老年人及心功能不良者适用,适于各型血透机。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赖丽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体外循环抗凝是血液透析(HD)护理重要的一环,肝素(SH)在HD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该项技术的发展。由于SH具有全身抗凝作用,因而对于合并出血、存在严重出血倾向以及围手术期的高危出血患者,可引起或加重出血,甚至威胁生命。以往对高危出血患者多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肝素法(简称无肝素法),近年来低分子量肝素(LMWH)问世,由于其选择性地抑制凝血因子Xa,对凝血酶Ⅱa抑制作用弱,对KPTT、TT影响小,因而出血并发症少且应用方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为此,我们比较了无肝素法和LMWH法在高危出血患者HD 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岳琴琴;祁华;王蓓;刘虹艳;陈小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管理电脑化 医院中经理级人员每人1只手提电脑,医院布置任务或有什么事情一看电脑就知道。实行电脑联网,不仅医院内部联网还与社区联网,病人的信息全部输入电脑,病史做到无纸化。为了防止病人的隐私外泄,医生多用密码打开。各种检查及化验报告出来后直接输入电脑,医生可以在电脑上看,这样缩短了看病时间。2 急诊设施先进、布局合理
作者:黄蔚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术中硬膜外置管,应用自控镇痛泵,药液的配制以芬太尼1 mg+0.75%布比卡因20 ml 用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术后病人可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给药,并在每次呼吸道护理前预先给药止痛,观察咯痰效果、胸部X线及自主咯痰信心。术后良好的自控镇痛,可有效地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重点在于硬膜外给药管、呼吸道的护理,有效的控制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人康复过程。
作者:王晓伟;毕越英;李迎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9年12月~2000年4月,我院内科在门诊对20例鼻咽癌病人采用DDP(顺铂)/CF(醛氢叶酸)+5-Fu持续灌注46h治疗,其结果显示,较传统给药方法疗效有明显提高,且副作用较低,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丹丹;郑丹苗;饶小红;刘玉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中男15例,女20列,年龄18~62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肺炎5例,牙周炎2例。1.2 给药方法:青霉素G钠48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每日2次。1.3 临床特点:用药前青霉素皮试阴性,其中30例以130滴/min的速度静滴,静滴10 min, 病人感腹痛、恶心、头痛,即调节速度为50滴/min,10 min后症状消失。第2天输液时一开始以 70滴/min速度静滴,5 min后出现上述症状,即调节速度至50滴/min,10 min后症状缓解。3 例病人输液2~3 min(滴速为70滴/min)即出现腹痛、恶心、腰痛、头痛,继而出现心慌、外阴部及全身皮肤瘙痒,血压正常,即将滴速调节为45滴/min,给予地塞米松2 mg莫菲氏管入,5min后症状消失。2例病人输液后5 min出现腹部下坠疼痛、喉头发痒、头痛,继而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皮疹、颜面潮红、心慌,立即给予地塞米松2 mg莫菲氏管入,更换液体(生理盐水),平卧位,吸氧,10 min后无缓解,给予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30 min后症状缓解,口服抗过敏药3 d,皮疹消失。
作者:黄叶莉;苏国书;郑芳;李筝;王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实用护理杂志编辑部: 我是一名县级医院手术室的护士,经常翻阅《实用护理杂志》,对其中特别感兴趣的便是本专科的知识,拜读贵刊2000年第6期曲淑萍同志《海绵块碘伏消毒及外科刷手方法介绍》一文后,有几点不同意见,供参考。 1.刷手所用海绵块体积偏小,5 cm×5 cm×5 cm是否为笔误? 2.若海绵块体积为5 cm×5 cm×5 cm,则每块海绵5 ml碘伏似有不足。 3.文中未提及海绵块缺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头痛的便是浪费碘伏及对容器的损坏,还有在使用过程中海绵碎屑的脱落。我们希望能与作者继续探讨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另外,我们还希望贵刊能多刊登一些对基层医院有实用价值的护理新技术、新方法。
作者:杨素霞;张保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静脉输液完毕拔除输液器针头后,针眼部位盖以无菌棉球,用胶布固定,再用对侧手紧压,采用这种方法,许多患者忘记按压,有的按压不合适,造成局部止血不力而出血、渗血。尤其是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血管周围缺乏组织支持,血管硬化,收缩功能差,输液拔针后针眼渗血及皮下大片淤血更常见。同时,出血及局部皮下淤血又是血管受损伤的指征,给护士下次输液部位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常规止血法在拔针后,患者必须用对侧手按压针眼部位,这样两只手均被占用,不能做许多事。此外,对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或偏瘫患者,在健侧输液拔针后,患侧肢体不能对针眼部位进行按压,又给第三者增加了麻烦。 我们总结出“平卧屈肘举手”的新方法止血,有效率为100%。此方法简单、方便、易行,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患者没有任何痛苦,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宝军;关小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途径对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影响及监护方法。方法对7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周围静脉营养、中心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检测术前、术后TSF、ALB转铁蛋白、BUN进行对照研究并加强营养过程的监护。结果 3组患者术后营养均有所改善,中心静脉营养改善快,肠内营养肠蠕动恢复快、并发症少且经济。通过有效的监护手段,可提高3种营养途径的效果。结论术后加强营养及监护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十分重要,不同营养途径均可达到营养需要,但以肠内营养途径为佳。
作者:喻荔琳;黄荔红;林丽英;陈荔华;翁素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气管切开采用带套囊套管的方法,充气后不但可以压迫止血,而且能隔离上下呼吸道的作用,有利于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常用于各种呼吸功能减退、喉及头面部手术前后应用的气管切开。而套囊误入气管内未及时发现较少见,我院诊治1例此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霞;蔡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经腹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用手术之一,其术后病率高达20%~50%[1,2],伤口感染率4%~9%[3]。为降低其术后病率及伤口感染率,我们试用碘氧疗法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前的阴道准备,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翠华;吕晓顺;李云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2年来,我们在对精神病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康复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不论创伤、战伤或灾害损伤,抢救能否成功,经验证明:时间是重要因素。据美国马利兰急诊研究所的经验:威胁生命的损伤,伤后初60 min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1]。有人称之为严重创伤急救的“黄金1小时”。为此,我科自1998年6月~2000年6月,在对280例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中,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严重创伤急救的3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严重创伤急救的基本护理工作程序,从而为病人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松云;于秋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0年11月~2001年1月共对51例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男33例,女18例,年龄6~64 岁;34例脑血管疾病病例中,脑动静脉畸形(AVM)1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8例,椎动静脉瘘(V-AVF)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7例,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VGAD) 6例,脊髓血管疾病17例,其中脊髓血管AVM 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9例。
作者:孟蕾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50年来,中等护理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护理人才,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部多次提出要求,适应国情改革护理教育。通过通用4年制、3年制、H 校改革试点、S校特色护理教学计划进行比较,并参照日本东京护校教学计划分析后指出了现行计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作者:米藏智;陆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好发于黄斑部,主要表现为视物变形和中心视力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中心视力的损失,对于CNV的治疗目前还是一大难题。光动力疗法(PDT)在眼科的应用给CNV患者带来了希望。PDT疗法是从静脉注射一种光敏感剂(Visudyne),当它在眼内累积达一定量时,用一种特定激光把药活化,使眼底异常的新生血管栓塞封闭。PDT的开展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尤其是药物配置、定时定量匀速给药、静脉穿刺、健康教育等护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它是PDT成功的关键。我院已成功地应用这一新疗法治疗5例6眼CNV患者。现将该疗法的护理过程作一介绍。
作者:陈燕燕;刘晓玲;夏伟丹;林冰;张宗端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5年来,我院对常年治疗咳嗽并多次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16例患儿进行了尘螨对呼吸系统感染的确诊及他们居住、玩耍环境的调查,对感染情况做出针对性地护理及出院指导,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学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渗透到了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作用也愈显重要。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护士的语言、表情、行为、态度等来影响病人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佳心理状态。因此,一名优秀的护士除了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而精湛的业务素质外,还需具备高雅的语言修养,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1 注重语言的道德美:这是从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出发,它提醒我们时时刻刻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解、尊重病人。我们面对的是有病痛缠身的人,他们的心情往往沮丧、悲观、焦虑,对周围事情与常人相比极易产生厌烦,甚至有时会出现失礼的言语和态度。职业素质要求我们必须宽容大度,并仍能以同情、关心、体贴的话语来安慰、鼓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 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即怎样将科学性、专业性的语言通俗地表达出来。当护士被病人咨询、交待问题、询问病史或是作防病宣传时,应避免咬文嚼字和用医学术语,以免误解,产生不安心理,甚至出现差错、事故。要用口语化且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之听清楚,明白他们的病情、治疗方案及措施以及各种检查的程序、方法等,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使病人平静有备、乐观豁达地面对疾病,接受治疗。3 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护士要以自己的社会工作角色要求自己,以病人的心理状态去理解病人,要经常置换思考,这样才能使自己漠然处之或不耐烦的心情转入到理解、同情和主动劝导安慰患者的心理环境中。 护患关系已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合作之上。护士在工作中应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气,应采用商量口吻,适中的音调、自然大方的表情,使患者感到悦耳、亲切和被体贴,从而建立起信任依赖的感情,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作者:钱伟平;陈彩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