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分析

郑佳音;周铁丽;李超;张雪青;王忠永

关键词:肠道菌群失调, 腹泻, 肠球菌
摘要:目的了解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肠道菌群失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12月至2003年6月住院患者肠球菌致腹泻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4例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均有基础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占63.6%);感染的肠球菌以屎肠球菌居多(占40.5%);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累计使用种类多,且多为联合用药.结论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注重对粪便标本中条件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及时分析腹泻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梅毒螺旋体的临床应用

    目的为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疑似病例,用目前公认较好的梅毒抗体确认试验TPHA结果为标准,与TRUST、ELISA、FQ-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RUST假阳性率为25%,假阴性率为23.3%;ELISA无假阳性,假阴性率为3.3%;FQ-PCR假阳性率为15%,其中30例TPHA阳性病例的定值在1.704×104~6.365×105copies/ml,而3例FQ-PCR阳性,TPHA阴性病例的定值在3.133×102~3.657×102copies/ml.结论FQ-PCR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特异性很强、敏感性很高,是目前诊断梅毒螺旋体的先进方法.

    作者:屠秀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8例

    目的探讨疝环平片式无张力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组织补片治疗18例老年腹股沟疝.结果术后2例发生阴囊水肿,5天逐渐消退,尿潴留3例,无腹股沟区紧绷感,无切口感染,随访2~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疝环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在老年群体中值得推广.

    作者:程显江;范太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高钠血症5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引起高钠血症的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7例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计算平均日补充钠量、排出钠量,测定血、尿、胃液钠离子浓度,观察血钠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轻、中、重度高钠血症患者平均日补充钠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高钠血症患者日排出钠量较轻者少,中、重度者尿钠浓度较轻者低、胃液钠离子浓度较轻者高(P《0.05),中、重度高钠血症患者的死亡率较轻者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钠血症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曹樟全;胡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1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以住院号奇偶数分别列入亚低温组和常温对照组,每组各58例.进行亚低温治疗同时,监测脑氧分压(PbtO2)、脑温(BT),平均86小时.6个月后随访,以GCS评估法判断预后.结果亚低温组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ICP)显著下降(P《0.05);严重的低PbtO2值均迅速上升并维持在正常偏低水平(恢复到均值的时间缩短10±4.15小时(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死亡率降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组成活率(60.43%)高于对照组(46.55%),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死亡率降低,生存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直接测Pbt、O2对亚低温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作者:姚杰;朱岩湘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点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白天发作组和夜间发作组,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并与临床资料及心超检查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发作在年龄和持续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5),白天发作组较夜间发作组病例多(P《0.05).结论自主神经失衡是阵发性房颤发生的诱因.

    作者:叶云山;陈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颜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术后Ⅰ期修复17例报告

    目的探讨颜面部早期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面部的双叶皮瓣旋转为17例患者病变发生在眶上下区、外眼眦部、额部、下颌口角周围的基底细胞癌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创面即时修复.结果17例患者术后创面均达到Ⅰ期修复,2~7年中无1例复发,术后效果较好.结论该手术方法应用于中老年人早期小范围发生在特殊部位基底细胞癌患者.修复后的创面瘢痕不明显.

    作者:石仁慧;李舰艇;钱展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种格列齐特片的溶出度比较

    目的在两种pH值条件下(pH=6.8,pH=8.6)测定市售两种格列齐特片的溶出度,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选择市售A、B两种格列齐物片,根据中国药典2000版格列齐特项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226nm处测定各时间点的吸收度,并计算各自平均累积溶出度.结果A、B两药在pH=8.6介质的标示百分含量分别为(99.1±0.1)%,(101.1±0.1)%;A、B两药在pH=6.8介质的标示百分含量分别为(99.0±0.2)%,(100.0±0.2)%.A药在两种介质中60分钟内溶出度均《50%,180分钟内溶出度均《75%;B药在两种介质中60分钟内溶出度均《75%.根据统计学分析显示两厂家的格列齐特片剂在60分钟时溶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80分钟时溶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药60分钟时在两种pH值介质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80分钟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对格列齐特片进行溶出度监测,确保药品质量.

    作者:郑颖;何亦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COPD患者腹部围手术期处理(附35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COPD患者行腹部手术时的危险性、手术耐受力评估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分析35例COPD患者行上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腹部创口破裂1例,无1例发生呼吸衰竭,均治愈出院.结论COPD患者手术有一定危险性,主要在术后,但术前与术中进行适当的准备与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不能过分强调其危险性而丧失手术时机.

    作者:潘忠良;周福海;张学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肠道菌群失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12月至2003年6月住院患者肠球菌致腹泻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4例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均有基础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占63.6%);感染的肠球菌以屎肠球菌居多(占40.5%);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累计使用种类多,且多为联合用药.结论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注重对粪便标本中条件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及时分析腹泻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郑佳音;周铁丽;李超;张雪青;王忠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Bassini修补术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Bassini修补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2年89例次无张力疝修补术与134例次Bassini修补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活自理时间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生活自理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Bassini修补术有应用范围广、手术风险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但应注意合理选择补片大小及将补片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等问题.

    作者:孙一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尿内皮素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尿内皮素(UET)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关系和作用.方法用放免法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和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内皮素.结果患者组UET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01).患者组UET与微量白蛋白(MA)、及α1微球蛋白(α1-MG)呈显著的正相关,且UET的升高幅度大.结论提示UET测定是预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陈益民;潘汝瑾;许志良;骆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35例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与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5月的住院糖尿病足患者35例的综合治疗.包括胰岛素控制血糖、抗感染、血管扩张、营养神经等.局部换药用高渗糖水加胰岛素加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加甲硝唑)加扩血管药物(盐酸川芎嗪或654-2),清创胶、溃疡糊、溃疡贴,凡士林,速愈平软膏等.结果痊愈15例(42.9%),好转20例(57.1%),其中好转者出院后经门诊换药,随访3~6个月后均治愈,无1例截肢.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必须早诊断、早综合治疗.应全面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同时根据不同个体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局部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

    作者:朱麒钱;金华伟;楼大钧;俞钟明;官莉莉;斯徐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的生存、分化、生长起重要作用,同时又维持着神经系统的生存和功能,并促进损伤后神经元的再生.

    作者:贾丛林;王运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对95例偏头痛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患儿进行了详细的内科系统包括神经系统检查,37例进行了眼科检查,52例进行了耳鼻喉科检查,49例行头颅CT检查,13例行头部MRI检查,均未发现与头痛有关的疾病.结论儿童偏头痛以双侧性头痛为多,伴发腹痛、运动性先兆不多,注意其不同与成人的特点,避免误诊为癫痫.

    作者:麻晓蓉;李光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时脑功能状态,指导早期干预.方法分别对不同病因(溶血、感染、母乳性黄疸)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和正常新生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出院后随访,并与本实验室相应年龄组正常儿童的BAEP值相比较.结果由溶血和感染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BAEP变化明显;母乳性黄疸所致高胆红素血症BAEP无变化.结论早期新生儿因溶血、感染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听力损害,应及早干预,并注意远期随访.

    作者:张佩华;吴鸣;章爱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液病患者牙龈出血局部止血效果分析(附35例报告)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牙龈出血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35例采用碘酚烧灼法止血,若效果欠佳或出血凶猛,改用牙周塞治剂填塞止血,有搏动性出血则用高频电刀烧灼.若局部治疗效果欠佳,则配合全身治疗.结果35例均达到止血目的,其中局部止血有效率为85.7%(30例),另外5例(14.3%)配合全身治疗后达到止血目的.结论烧灼法、填塞法等局部治疗是配合治疗血液病患者牙龈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云芳;吕思平;朱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对急性胰腺炎(AP)诊断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AP伴HTG患者30例;AP不伴HTG患者38例;均在起病8小时、24小时测定其血清淀粉酶(AMY),比较两组AMY的差异性,并将AP伴HTG组按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分成轻、中、重度三组,比较它们的AMY的值.结果AP不伴HTG组较AR伴HTG组AMY升高程度明显,且TG升高的轻、中、重组,AMY升高程度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G升高可抑制AP时AMY的升高,HTG可影响AMY对AP的诊断.

    作者:钟燕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影像诊断比较观察

    目的分析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SB)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SB诊断价值.方法将180例SB患儿按年龄分组,以胸片表现为参数分析各年龄组差异性,分析CT和X线平片诊断SB差异性(计算SB副鼻窦炎X线误诊率);将副鼻窦CT片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按年龄组测量黏膜增厚、积液程度与其垂直窦腔径比值(Pt值).结果CT和X线平片对SB副鼻窦炎诊断有显著性差异,副鼻窦X线片误诊率达35.0%,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周围浸润模糊影以小年龄组显现率为高,而肺炎样阴影显现率以大年龄组为高,SB胸片正常者占31.7%.结论小儿SB必须以CT诊断为标准,CT片上颌窦Pt值测定可正确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林锋;李迎春;许崇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攻下逐瘀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攻下逐瘀汤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6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和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加中药攻下逐瘀汤),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攻下逐瘀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较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更为有效.

    作者:马翔华;范丹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217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病诱因和特点.方法对217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糖尿病急性并发症217例,占同期糖尿病住院患者(17.67%);DKA 146例,死亡31例;DNHS21例,死亡7例;低血糖48例,死亡8例;乳酸性酸中毒2例,死亡1例.结论DKA以女性、年龄小、病程短发病率高,以感染、停用胰岛素为多见.DNHS以年龄大、病程短发病率高,以感染及脑血管病为诱因.低血糖以年龄大、病程短发病率高,降血糖药物胰岛素及磺脲药过量为主要诱因.过量服用降糖灵为乳酸性酸中毒诱因.

    作者:方少均;周建玲;潘光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