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区域动脉灌注5-氟脲嘧啶后在大鼠血液、胰液和胰腺组织中的动态分布

姚行;戴利成;陆永良;李鸿伟;韩春蕃

关键词:5-氟脲嘧啶, 区域动脉灌注,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药代动力学
摘要: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和外周静脉推注中5-氟脲嘧啶(5-Fu)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SD大鼠222只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给药组和区域性动脉灌注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两组血浆、胰液和胰腺组织中的5-Fu浓度,并计算穿透指数和治疗优势度.结果区域动脉灌注组胰液和胰腺组织中5-Fu的大浓度,存留时间90分钟分别为14.33±5.67mg/L,23.47±6.14μg/g,皆明显高于静脉推注组(5.89±1.57mg/L,9.68±2.63μg/g,50分钟)(均P《0.05).治疗优势度为2.56.结论区域动脉灌注5-Fu能明显提高5-Fu在胰液和胰腺组织中的局部浓度,改善ANP的治疗效果.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X线诊断155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X线上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征象.结果直接征象:肿块或结节151例(97%),钙化65例(42%);间接征象:腺体结构紊乱、皮肤增厚内陷、乳头内陷、Cooper氏韧带角状增粗、乳后间隙模糊或消失等.结论高清晰的乳腺X线高频摄影是检查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分析不同组织学和不同病期的X线表现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冬女;杨爱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梅毒螺旋体的临床应用

    目的为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疑似病例,用目前公认较好的梅毒抗体确认试验TPHA结果为标准,与TRUST、ELISA、FQ-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RUST假阳性率为25%,假阴性率为23.3%;ELISA无假阳性,假阴性率为3.3%;FQ-PCR假阳性率为15%,其中30例TPHA阳性病例的定值在1.704×104~6.365×105copies/ml,而3例FQ-PCR阳性,TPHA阴性病例的定值在3.133×102~3.657×102copies/ml.结论FQ-PCR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特异性很强、敏感性很高,是目前诊断梅毒螺旋体的先进方法.

    作者:屠秀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创伤性湿肺的X线与CT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湿肺的CT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创伤性湿肺的CT与X线平片对照分析.结果轻度表现27例,其中9例X线胸片阴性;中度表现23例,平片与CT都有阳性表现;重度表现28例,其中10例因并发胸腔、胸壁的损伤致X线胸部平片漏诊.结论CT早期扫描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平片,是目前对早期创伤性湿肺诊断有效的手段.

    作者:项光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一次性整复术治疗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合并外耳道闭锁行耳廓和中耳一期成形术的疗效.方法耳廓成形术:取自体肋软骨作支架,患耳颡部超薄皮瓣及皮下组织瓣包裹软骨支架形成再造耳廓;鼓室成形术:根据鼓室畸形情况作鼓室成形术,外耳道再造,用全厚皮片移植.结果10例术后随访1~5年,全部病例外耳道宽畅,除1例未行鼓室成形术外,其余9例成形鼓膜完整,语言频率听阈降低均达到应用水平,再造耳10耳成活,外形满意.结论一期整复术是治疗外耳、中耳畸形和外耳道闭锁并存的有效方法.

    作者:白霞;沈毅;许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8例

    目的探讨疝环平片式无张力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组织补片治疗18例老年腹股沟疝.结果术后2例发生阴囊水肿,5天逐渐消退,尿潴留3例,无腹股沟区紧绷感,无切口感染,随访2~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疝环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在老年群体中值得推广.

    作者:程显江;范太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改良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诱导缓解治疗难治或复发性急性白血病

    目的尝试一种新的方法诱导缓解治疗难治或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方法采用法国的Protocole L.A.M(2000)大剂量阿糖胞苷(2g/m2·d)联合抗肿瘤抗生素诱导缓解治疗难治或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结果2例均获得缓解,但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时间较迟.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抗肿瘤抗生素可以诱导缓解治疗难治或复发的急性白血病.

    作者:黄强;杨天新;钱美华;王文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点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白天发作组和夜间发作组,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并与临床资料及心超检查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发作在年龄和持续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5),白天发作组较夜间发作组病例多(P《0.05).结论自主神经失衡是阵发性房颤发生的诱因.

    作者:叶云山;陈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非典型流行性出血热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33岁,经商,因发热8天,腹部胀痛1天收治入院.

    作者:张敏;石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217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病诱因和特点.方法对217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糖尿病急性并发症217例,占同期糖尿病住院患者(17.67%);DKA 146例,死亡31例;DNHS21例,死亡7例;低血糖48例,死亡8例;乳酸性酸中毒2例,死亡1例.结论DKA以女性、年龄小、病程短发病率高,以感染、停用胰岛素为多见.DNHS以年龄大、病程短发病率高,以感染及脑血管病为诱因.低血糖以年龄大、病程短发病率高,降血糖药物胰岛素及磺脲药过量为主要诱因.过量服用降糖灵为乳酸性酸中毒诱因.

    作者:方少均;周建玲;潘光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1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以住院号奇偶数分别列入亚低温组和常温对照组,每组各58例.进行亚低温治疗同时,监测脑氧分压(PbtO2)、脑温(BT),平均86小时.6个月后随访,以GCS评估法判断预后.结果亚低温组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ICP)显著下降(P《0.05);严重的低PbtO2值均迅速上升并维持在正常偏低水平(恢复到均值的时间缩短10±4.15小时(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死亡率降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组成活率(60.43%)高于对照组(46.55%),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死亡率降低,生存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直接测Pbt、O2对亚低温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作者:姚杰;朱岩湘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的生存、分化、生长起重要作用,同时又维持着神经系统的生存和功能,并促进损伤后神经元的再生.

    作者:贾丛林;王运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造影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造影的情况.结果103例中通过术中经胆囊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2例,右侧副肝管1例,Mirizzi综合征2例.结论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造影可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减少胆道探查带来的损伤,有利于胆道解剖变异的诊断.

    作者:沈蔚;毛根军;郑樟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种格列齐特片的溶出度比较

    目的在两种pH值条件下(pH=6.8,pH=8.6)测定市售两种格列齐特片的溶出度,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选择市售A、B两种格列齐物片,根据中国药典2000版格列齐特项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226nm处测定各时间点的吸收度,并计算各自平均累积溶出度.结果A、B两药在pH=8.6介质的标示百分含量分别为(99.1±0.1)%,(101.1±0.1)%;A、B两药在pH=6.8介质的标示百分含量分别为(99.0±0.2)%,(100.0±0.2)%.A药在两种介质中60分钟内溶出度均《50%,180分钟内溶出度均《75%;B药在两种介质中60分钟内溶出度均《75%.根据统计学分析显示两厂家的格列齐特片剂在60分钟时溶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80分钟时溶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药60分钟时在两种pH值介质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80分钟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对格列齐特片进行溶出度监测,确保药品质量.

    作者:郑颖;何亦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影像诊断比较观察

    目的分析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SB)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SB诊断价值.方法将180例SB患儿按年龄分组,以胸片表现为参数分析各年龄组差异性,分析CT和X线平片诊断SB差异性(计算SB副鼻窦炎X线误诊率);将副鼻窦CT片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按年龄组测量黏膜增厚、积液程度与其垂直窦腔径比值(Pt值).结果CT和X线平片对SB副鼻窦炎诊断有显著性差异,副鼻窦X线片误诊率达35.0%,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周围浸润模糊影以小年龄组显现率为高,而肺炎样阴影显现率以大年龄组为高,SB胸片正常者占31.7%.结论小儿SB必须以CT诊断为标准,CT片上颌窦Pt值测定可正确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林锋;李迎春;许崇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高钠血症5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引起高钠血症的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7例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计算平均日补充钠量、排出钠量,测定血、尿、胃液钠离子浓度,观察血钠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轻、中、重度高钠血症患者平均日补充钠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高钠血症患者日排出钠量较轻者少,中、重度者尿钠浓度较轻者低、胃液钠离子浓度较轻者高(P《0.05),中、重度高钠血症患者的死亡率较轻者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钠血症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曹樟全;胡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肠道菌群失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12月至2003年6月住院患者肠球菌致腹泻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4例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均有基础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占63.6%);感染的肠球菌以屎肠球菌居多(占40.5%);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累计使用种类多,且多为联合用药.结论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注重对粪便标本中条件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及时分析腹泻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郑佳音;周铁丽;李超;张雪青;王忠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创伤性休克肠系膜淋巴液影响中性粒细胞CD18和CD11b表达及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的小肠淋巴液对中性粒细胞CD18和CD11b表达及肺损伤的干预情况.方法健康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休克淋巴管结扎组、休克淋巴管未结扎组、假休克淋巴管结扎组、假休克淋巴管未结扎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予休克或假休克后1小时,3小时CD18,CD11b的表达及肺损伤情况.结果(1)休克淋巴管结扎组、休克淋巴管未结扎组分别与假休克淋巴管结扎组、假休克淋巴管未结扎组比较,1小时、3小时中性粒细胞CD18和CD11b的表达及肺损伤都明显增加(P《0.05);(2)假休克淋巴管结扎组、假休克淋巴管未结扎组比较,1小时、3小时中性粒细胞CD18和CD11b的表达及肺损伤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3)休克淋巴管结扎组与休克淋巴管未结扎组比较,1小时、3小时中性粒细胞CD18和CD11b的表达及肺损伤情况都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先结扎小肠系膜淋巴管可以明显降低创伤性休克大鼠中性粒细胞CD18和CD¨b表达及缓解肺损伤(P《0.05).

    作者:张凡;尤莉莉;陈作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拖带阳性现象分析

    目的通过对血液标本梅毒抗体使用仪器自动加样检测中出现的拖带阳性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原因和改进意见.方法用TECAN RSP150/8针全自动加样仪加样,ELISA法初检梅毒抗体阳性,而TRUST法复检为阴性的9例标本,经手工加样再次复检,比较两种加样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经手工双孔加样ELISA复检,结果均为阴性,证实为拖带阳性.结论拖带阳性是由全自动加样仪加样针污染引起的,建议对全自动加样仪进行改进.

    作者:蒋国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对95例偏头痛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患儿进行了详细的内科系统包括神经系统检查,37例进行了眼科检查,52例进行了耳鼻喉科检查,49例行头颅CT检查,13例行头部MRI检查,均未发现与头痛有关的疾病.结论儿童偏头痛以双侧性头痛为多,伴发腹痛、运动性先兆不多,注意其不同与成人的特点,避免误诊为癫痫.

    作者:麻晓蓉;李光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攻下逐瘀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攻下逐瘀汤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6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和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加中药攻下逐瘀汤),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攻下逐瘀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较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更为有效.

    作者:马翔华;范丹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