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
我们于2003年6~10月采用咪唑斯汀(皿治林,mizolastine,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忠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p27蛋白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2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36.8%,无脉管侵犯病例p27表达高于有脉管侵犯病例,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低表达、有脉管侵犯、肿瘤直径≥4cm这3种因素与胃癌的不良预后有关.结论:p27蛋白表达为判断胃癌组织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作者:赵洋;崔永兴;郭华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SARS)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对我院22名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医护人员及2例非典型肺炎住院病人(已死亡)的HRCT动态观察.结果:早期病灶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病灶,双上肺及双下肺背段为主.病灶较小,密度较高,边界比较清楚,可实变,10%左右病人(4例)局限在早期发现的病灶范围.5d后开始吸收、好转;80%以上的病人,肺内病灶进展较快、较广,呈跳跃性播散,易实变、纤维化,严重病人可合并有胸膜增厚,胸膜腔积液;肺内病灶大部分完全吸收,小部分病人肺内残留一些条索状阴影.个别病人因双肺广泛病变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SARS的肺部CT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表现,CT检查对于SARS的诊断、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学毛;李海鸿;李伟;梁宇闯;龙晚生;梁金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缬沙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观察缬沙坦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观察LPS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L-6的时间及剂量效应.结果:LPS刺激单核细胞IL-6合成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10μg·L-1LPS诱导IL-6合成开始的时间是2h,在24h达高峰,其峰值是1654±765ng·L-1.缬沙坦(10-6mol·L-1~10-3mol·L-1)不能抑制10μg·L-1LPS诱导的单核细胞IL-6合成.结论:缬沙坦并不适用于抗细胞因子治疗,缬沙坦主要不是通过抗炎效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陈学军;李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菌治疗对胃十二指肠疾病HP临床检测阴性者远期疗效的影响及常规抗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选择经内镜检查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消化性溃疡并组织活检为HP阴性者87例,分组进行抗菌治疗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6个月后症状再现或溃疡复发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临床上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不论HP是否阳性均行抗菌治疗是有效的和必要的.
作者:张传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DPN66例,观察前列腺素E1对DPN患者肌电图、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9%,对照组为58.10%(P<0.05),治疗组显效率51.5l%,对照组为22.72%(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下降(P<0.01),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善.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DPN疗效确切.
作者:姚军;刘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CT、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提高肾上腺皮质腺瘤影像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材料与方法:收集我们医院从1993~2002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或/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43岁.检查设备为GE 9800型CT机,GE Prospeed SX Advantage型螺旋CT机,GE1.0T Signa Horizon LX型磁共振设备,行CT或/和MRI平扫,然后行增强检查.结果:22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15例,左侧7例.小病灶为9×12mm,大病灶为170×120mm.CT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边缘部分清楚,增强可显示部分强化,MRI表现为T1WI类似肝实质信号,T2WI接近或高于肝实质信号.结论:①肾上腺皮质腺瘤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②结合临床资料,肾上腺皮质腺瘤能与部分肾上腺病变鉴别.
作者:赵永华;卢木发;郑国勤;王远梅;李永才;冉小军;郑黄华;程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46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46例中,好转44例(96%),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R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1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1例昏迷加重拒绝插管而死亡.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疗效肯定.
作者:马家兰;李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白介素-2、顺铂、米托蒽醌联合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106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以白介素-2联合顺铂、米托蒽醌应用于浆膜腔,对照组仅用顺铂与米托蒽醌治疗.结果:联合组有效率80.8%(42/52),而对照组62.9%(34/54)(P<0.05).结论:白介素-2联合顺铂、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可加强局部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且有明显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徐炎华;潘险峰;王家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制备奥硝唑漱口液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拟订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含量.结果:奥硝唑在6.0~18.0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0.03675C+0.110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84%,RS=0.396%.结论: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汉林;蒋学斌;徐传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某医院菌血症、败血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血液标本选用标准需氧瓶或厌氧瓶增菌培养,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后用VITEK-32仪器及鉴定卡分析鉴定.结果:633份血液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98株,总阳性率为15.5%.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结论:血培养中所分离的葡萄球菌、埃希菌、沙门菌对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提示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王超;曾其莉;艾彪;段六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其严重的睡眠病态呼吸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近年来已成为耳鼻咽喉科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就此方面的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车翔;刘洪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ute respiratory syndyome,SARS)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引起的多器官、多组织损伤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3],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已成为SARS基础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SARS-CoV导致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变化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边藏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粘液性水肿昏迷又称甲减危象,是指甲状腺功能严重减退、全身代谢和各系统功能下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可区分为原发性(甲状腺)、继发性(垂体)及第三性(下丘脑)3类,不论哪种类型.凡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未能及时诊治,病情发展到晚期,均可发生昏迷.
作者:马小鹏;潘卉萱;田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C-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C-PCR和FQ-PCR分别检测249例乙型肝炎患者和5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BV DVA.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用ELISA测定.结果:用C-PCR和FQ-PCR检测HBV DVA阳性率分别为:HBeAg(+)组80.50%和100.00%(P<0.01);抗HBe(+)组17.39%和82.60%(P<0.01);HBeAg(-)抗HBe(-)组14.51%和40.32%(P<0.01).健康体检者两法均为阴性.结论:FQ-PCR对乙型肝炎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方面比C-PCR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侃;费克香;刘华;何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于老年人的一种髋部外伤,随着交通的发达,青壮年的发生率也有提高.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一直是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难题.我院自1997年3月~2003年5月应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易洋;佘斌兵;张恒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以原位杂交法检测PPL13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用DIG标记的PPL13有义RNA探针及反义RNA探针与胎盘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反义RNA探针杂交标本显色3h,显微镜下可见胎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出现棕色沉淀物,滋养层细胞中未见棕色沉淀物;而有义RNA探针杂交标本显色24h仍无棕色沉淀物出现.结论:PPL13在人胎盘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提示PPL13可能与胎盘的屏障作用有关.
作者:刘华;王曙;杨泉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现代腹腔镜技术诊治妇科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2年以来有腹腔镜手术适应征,经济条件允许的54例妇科疾病患者,经腹腔镜探查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54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异位妊娠26例,卵巢肿瘤10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8例,不孕症6例,子宫肌瘤8例,(其中合并两种疾病4例).仅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可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开腹手术,将会被广大妇科医师和患者接受.
作者:蔡银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及时掌握SARS疫情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交通监测点、留验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监测点共29039个,覆盖率84.76%;建立省、市、县、乡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共1773个.结果:全省疫情报告SARS确诊病例7例、疑似SARS病例32例,均由发热门诊发现,发现率100%,及时发现率94.87%(37/39).结论:发热门诊可迅速对SARS病例进行初诊、隔离和组织专家排查,有效地阻断传染源扩散,应作为今后控制SARS的常规措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应作为今后防治SARS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瑜;张险峰;袁方玉;叶建君;詹发先;陈红缨;左胜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肌瘤伴贫血、拟行全子宫切除患者20例,采用米非司酮10mg/d,连续服用3个月;同时选用同期在年龄、临床症状及体征上无差异的未用米非司酮治疗的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服药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子宫及肌瘤体积;对服药组及对照组治疗情况和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服药组治疗期间均闭经,贫血较前纠正,子宫及肌瘤缩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前及术中输血率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术前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多;林静;王盛彩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