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收度线性组合法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含量

刘汉林;戴助

关键词:吸收度线性组合法, 硝酸毛果芸香碱, 尼泊金乙酯
摘要:目的:建立吸收度线性组合法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含量的方法.方法:分别在207、225及256nm波长处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碱和尼泊金乙酯的吸收度,并通过单测定和线性组合,分别计算两者的含量.结果:硝酸毛果芸香碱线性范围为10~50μg*ml-1,回收率为99.14%.RSD=0.36%;尼泊金乙酯线性范围为1~6μg*ml-1,回收率为99.31%.RSD=0.46%.结论:此法操作简便,结果满意.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吸收度线性组合法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含量

    目的:建立吸收度线性组合法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含量的方法.方法:分别在207、225及256nm波长处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碱和尼泊金乙酯的吸收度,并通过单测定和线性组合,分别计算两者的含量.结果:硝酸毛果芸香碱线性范围为10~50μg*ml-1,回收率为99.14%.RSD=0.36%;尼泊金乙酯线性范围为1~6μg*ml-1,回收率为99.31%.RSD=0.46%.结论:此法操作简便,结果满意.

    作者:刘汉林;戴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培养结果分析

    随着社会老年进程的逐步加快,老年性疾病的患病率日渐增多.在诸多老年性疾病中,长期困扰并造成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的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次调查在急慢性呼吸道感染人群中中老年人所处的位置及感染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高丽娜;赵业琼;范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8例新生儿面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新生儿面神经麻痹发生率虽不高,但病因不同预后差别极大,临床医师必须对其持慎重态度.近年来,国内这方面报道较少,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6年8月~2002年1月住院的18例患儿分析如下.

    作者:李书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EBM简介

    循证医学是近十年来刚诞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这种全新的医学理念正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并有效运用于临床.

    作者:黄天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肥胖患者气管插管困难的处理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30为肥胖.在一般的麻醉诱导时,插管困难发生率为1%~4%,而肥胖患者气管插管困难发生率为13.2%.我院在近年来,成功地对21例肥胖患者诱导插管成功,无一例失败,未见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晓东;朱永祥;钱远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年龄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死因分析

    我科血液净化中心1996年来有78例尿毒症患者死亡,其中年龄≥65岁者48例,占61.5%,分析死亡原因与年轻组略有不同.报道如下.

    作者:张本阳;赵敬安;纪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螺旋CT对直肠病变显示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直肠注气法检查的临床利用价值及技术参数选择.方法:收集1998年~2001年经手术或纤维内窥镜活检证实的23例5种直肠病变:直肠炎、直肠血吸虫病、直肠粘液腺癌、直肠绒毛状腺瘤和直肠腺瘤恶变等,全部病例均经直肠注气螺旋CT扫描与工作站处理,其后处理方法有CTVE、MPVR、SSD.结果:SPCT容积数据采集、重建能够显示病灶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周边浸犯情况.结论:通过SPCT的技术参数选择及工作站后处理的图像,许多方面明显优于直肠内窥镜检,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利于确立手术方案及手术途径.

    作者:杨忠平;熊浩;蔡新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感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NO、TNFa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NO、TNFa在感染性脑膜炎中的病理作用以及脑脊液TNFa对细菌性脑膜炎儿童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镉还原法测定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a水平,并与常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性脑膜炎(化脑11例,结脑8例),CSF中NO(27.60、28.80umol/L)和TNFa(112.72、77、49ng/L)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9、29.3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病脑组(2.80、31.27)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化脑组、结脑组NO与TNFa存在明显正相关(r=0.72,r=0.69,P<0.01),TNF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脑组(P<0.05),且明显高于同组CSF蛋白含量、糖含量的检出率,但与白细胞数之间无差异.结论:NO和TNFa参与了细菌性脑膜炎的病理过程;CSF中TNFa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指标;TNFa较常规参数蛋白含量、糖含量的敏感度更高.

    作者:陈秀君;王琳;袁岳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病毒性心肌炎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2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早期综合治疗及干扰素的早期应用能大大减少危重情况的发生,早期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心肌肌钙蛋白含量的测定能避免诊断的扩大化.

    作者:唐临飞;万申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扩管脱水配合牵引、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多发病.我科从1995年1月至2003年1月采用扩管脱水配合牵引、熏蒸疗法治疗本病31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李孝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丙酸睾丸酮对药物流产疗效及阴道出血临床观察

    药物流产在临床广泛使用近10年,但仍存在流产不全发生率高、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和出血量多等问题.临床上曾进行了多种方案的观察,均未见有疗效较好方案.我们通过随机比较观察常规药物流产加用肌注丙酸睾丸酮,对流产后阴道出血量的减少有一定作用,完全流产率也有所提高.

    作者:胡艳;吴丽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脑电图改变--附48例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血管性紫癜中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和多型性皮疹.常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腹痛和紫癜性肾炎等.近我们对此类病人作了脑电图,提示脑电图有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电视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病人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为越来越多的病人所接受,随着微创技术水平的提高,用于临床的范围越来越广.采用腹腔镜手术诊断治疗盆腔脓肿,目前认为是诊疗该病的佳方法.我院2002年7~12月经电视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4例,现将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李亚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Ⅰ型1例报告

    病例:女,20岁.因胸痛,心慌3月并剧烈疼痛2天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查体:神志清醒,自动体位,血压110/70mmHg,心率80次/min,心界向左下扩大.剑突下有压痛,双肾区轻叩痛.心电图示:左心腔轻度扩大.X线胸片示:夹层动脉瘤Ⅰ型.MRI报告意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头臂干动脉;动脉导管未闭;左心轻度扩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胸+食道超声,发现主动脉宽58mm,主动脉腔内可见剥离的主动脉内膜光带,一直延续至降主动脉低处,与二尖瓣环水平接近.

    作者:董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元胡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目的:测定复方元胡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方法:薄层扫描法.样品经适当提取后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石油醚:甲醇:三氯甲烷(3∶3∶0.5∶5∶10)为展开剂,双波长反射锯齿扫描,λS=340nm,λR=365nm,.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表明延胡索乙素在0.2~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S=55454X-258.2,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7.72%,RSD=1.1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

    作者:蒋学斌;戴助;宋金春;杨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两种血压计在人群体检中的应用比较

    我们在2002年新生健康检查中,观察了台式血压计与手腕式电子血压计进行的测量结果,以探讨手腕式电子血压计在学生健康检查工作中应用的可能性.

    作者:郭利;龚乃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20例临床观察

    脑梗死病例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20例脑梗死病人给予尼莫地平或川芎嗪等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佛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方法.方法:对4例确认为UPJ狭窄病人采用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结果:手术平均时间3.5h,平均出血量80ml,术后5~10月随访,临床症状消失,IVU提示吻合口无狭窄,肾盂形态恢复良好.结论:后腹腔镜下治疗UPJ狭窄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潘晖;王刚;郑江;汪涛;钟光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肿节风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于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1~7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目前多采用病毒唑治疗.我们采用中药制剂肿节风抗菌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正国;荣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RP和LPS致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化及IL-6合成的比较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和脂多糖(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两者致单核细胞NF-κB活化的程度,比较其致炎作用.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CRP和LPS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L-6的时间效应,比较其峰值.免疫细胞化学观察两者致单核细胞NF-κB活化的程度.结果:CRP和LPS刺激IL-6合成开始的时间分别是4小时和2小时,呈时间依赖性,在24小时达高峰.LPS组峰值高于CRP组.在刺激16小时后,LPS组NF-κB活化的程度高于CRP组.结论:CRP和LPS均能活化NF-κB,并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10ng/mlLPS的致炎作用强于20ug/mlCRP.

    作者:陈学军;李建军;夏泠;王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