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诺维本加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徐云华;李金燕;付开明

关键词:诺维本, 顺铂治疗,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有效率,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白细胞, 评价标准, 临床资料, 毒副反应, 微管蛋白聚合, 患者, 抗有丝分裂, 作用原理, 治疗观察, 药物毒性, 完全缓解, 生存时间, 评价疗效, 鳞癌, 临床疗效
摘要:诺维本(NVB)为长春碱类新药,其作用原理为阻碍微管蛋白聚合,并可诱导微管的解聚,是抗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很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9年1月~2000年3月,采用诺维本加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有客观的临床和影像学观察指标。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从40~65岁。病理类型为腺癌17例,鳞癌6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近4周来未接受过放疗及化疗。初治者8例,复治者17例。1.2 给药方法:化疗前均作常规检查。诺维本25mg/m+2静脉冲入d-1、d-8,顺铂80mg/m+2静脉点滴或者100mg/m+2分3天点滴。28~30天为1个周期,每例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1.3 评价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份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有效率或缓解率为CR+PR之和所占治疗观察人数的百分率。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分度,分为0~IV度。2 结果2.1 临床疗效:在25例患者中,CR 0例,PR 9例,有效率约为36%,其中,初治者有效率为62.5%,复治者有效率为29.4%。2.2 毒副反应:在该25例患者中,全组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率为100%。其中,白细胞Ⅰ°下降者占4%(1/25)。Ⅱ°下降者占48%(12/25),Ⅲ°下降者占36%(9/25),Ⅳ°下降者占12%(3/25)。恶心呕吐率为48%(12/25),便秘占24%(6/25)。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40%(10/25)。其中,Ⅰ°下降者2例占8%,Ⅱ°下降5例,占20%,Ⅲ度下降者2例8%,Ⅳ°度下降者1例占4%。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泪小管断裂伤的手术体会及改进

    在眼睑裂伤中,常合并有泪小管断裂,应一期手术修复。手术中关键的是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寻找的方法常用的有5种:直视法、试探法、注射法、探通法及切开泪囊法。在临床实践中,除切开泪囊法比较容易外,其他方法操作起来均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眼部伤口不规则、污染严重者,很难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切开泪囊法会增加新的面部瘢痕,患者多难以接受。我院自1996年6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泪小管断裂病人34例,在手术中采用自制的泪道探通器结合直视法,均一期手术获得成功,并感到手术操作容易、时间短。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均为单眼。其中男性30例,女性4例。右眼22例,左眼12例。受伤原因:拳击伤14例,占41.2%;被金属挂伤8例,占23.5%;跌落致眼部外伤8例,占23.5%;锐器伤4例,占11.8%。跌落致眼伤者其伤口污染严重。2 手术方法 清洁伤口后行眶下、筛前及面神经远端阻滞麻醉。麻醉满意后,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伤口规则、污染较轻者,往往可以发现白色的环形断端,在周围红色的软组织中比较明显。找到鼻侧断端后,用0.9mm泪道探针自断端插入至鼻腔并留置。扩张下泪小点,将带有以针灸针为管芯的硬膜外导管自下泪小点插入,通过颞侧断端,在取出0.9mm泪道探针同时将硬膜外导管自鼻侧断端插入,通过泪囊直至鼻腔,抽出管芯,在显微镜下以9~0缝线吻合泪小管3针,不能穿过管腔。对位缝合软组织及皮肤,将硬膜外导管缝合固定于颧部皮肤。对于伤口极不规则、污染较重难以找到鼻侧断端者,用4.5号冲洗针头弯成类似猪尾样探针,由上泪小点插入,试探由泪总管进入下泪管,边探通边注液,如有阻力则后退一点,注液后再往前探,有时探针会进入鼻泪管,略微改变冲洗针头的形状后再探,经几次努力,都能进入下泪管,并能看到液体自鼻侧断端涌出,随即冲洗针头也自鼻侧断端露出。再以0.9mm泪道探针自鼻侧断端插入,依上述方法即可完成手术。术后2天伤口换药,7日皮肤拆线。经常活动硬膜外导管,并由硬膜导管内冲洗泪道,1月后拔管,拔管后冲洗泪道2周。

    作者:朱炎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胆管盆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附31例报告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经胆总管和/或肝总管高位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整形后制作肝胆管盆,行肝胆管盆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3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23例。年龄24~63岁,平均44.6岁。初次手术者28例,既往施行过胆道结石手术者3例。本组术前均经过BUS,PTC或CT等检查诊断为肝胆管结石,术中证实并有胆管不同程度狭窄及狭窄以上胆管扩张。1.2 病变类型:本组肝内型中,左叶胆管并结石、狭窄21例,右叶胆管结石并狭窄4例,左、右肝胆管结石并狭窄3例;肝内外型中,左、右肝管结石,狭窄并肝/胆总管结石3例。1.3 手术方式:本组31例均行胆总管和/或肝总管高位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整形,其中左肝外叶切除8例。肝门高位胆管切开,胆管整形,制作肝胆管盆,行肝胆管空肠Roux-en-y扩大吻合手术23例;左肝外叶切除,左肝断面左肝管全程剖开并与肝门会师沟通,经左肝切缘清除肝内胆管结石,胆管整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扩大吻合联合手术8例。本组均予以横断胆总管,远端闭锁,近端与已切开的肝胆管形成宽大的肝胆管区,制作成肝脏面单胆管盆。肝胆管盆空肠吻合口5~10cm。旷置的桥袢肠管与近端空肠距切断处均在50cm以上空肠做半周径的端侧吻合。并在吻合口上方的两空肠袢作同步间断Y臂浆肌层缝合固定8cm,使其并拢呈真正的Y型结构。另对4例孤立于正常肝段明显可见的末梢胆管内铸性小结石,作了局部切开取石,末稍胆管封闭,切开处肝内缝合。术后2周做胆道造影16例,均显影胆管盆宽大且肝内胆树显影良好,有3例有残石。本组无死亡。

    作者:沈琦;滕存远;孙仕绪;张希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耳后发际皮瓣转位眉毛再造的应用解剖

    目的:研究眉区和耳后区的皮肤对比结构,设计出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的耳后发际皮瓣,转位眉再造,为临床整容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解剖经红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45侧,以耳廓前缘根部前上方1.5cm处为定点(A点)测量颞浅动脉在耳后上方的分支。取新鲜头颅标本2例,在眉毛和耳后区取皮肤做石腊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两个部位的结构特点和毛根的特点。结果:颞浅动脉耳后支的可游离长为(13±1.8cm)大于A点至眶上缘中点的距离(11.5±1.5cm);耳后区皮肤毛发结构与眉区皮肤结构相近(毛发斜行)与受区原形相配。结论: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发际皮瓣转位眉再造可以A点为旋转轴点。

    作者:曾祥宏;舒先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提高老年男性导尿成功率的体会

    老年男性常因前列腺增生,膀胱括约肌扩大,膀胱颈抬高,导致尿道延长和狭窄。临床上为其导尿时常会出现导尿管插入困难,造成尿道损伤或插管失败,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笔者在外科临床护理中掌握老年男性尿道特点,反复实践摸索出一有效的导尿方法,提高了插管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痛苦,体会如下。 病例:60~73岁男性20例,膀胱癌8例,胃癌5例,大肠癌7例,均伴有不同程度前列腺增生,在使用常规导尿方法失败后改用试验方法,导尿30人次,成功26人次。成功率达80.6%。 方法:选择适当型号的导尿管,按常规导尿法插入导尿管受阻后,右手执血管钳持住导尿管停于受阻部位,左手改变外尿道曲度,稍稍提高尽量保持自然曲度,嘱病人放松,与病人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待病人放松后右手轻轻用力送入导尿管(成功10次);在受阻时,在送入导尿管的同时轻轻转动尿管(成功8次);如仍有困难,请助手从尿管注入2%普鲁卡因注射液2毫升,稍后注入无菌液体石腊5毫升左右,边注入边插管,定可获成功(成功8次)。 体会:一次性导尿管较细,质硬,易进入较窄的尿道,但韧性稍差,插管时用力不可过猛,以防导尿管折曲。美国Bard公司所产的Foley's管韧度适中,插入时不会轻易折曲,稍事用力易于插入,但因价格偏高,只适用于留置导尿病人。 老年男性导尿插管受阻部位主要是在尿道前列腺部和有尿道括约肌分布的膜部,当导尿管插入尿道时引起病人反射性紧张,尿道括约肌收缩,使尿道变得更窄,如强行插入除增加病人痛苦外,还会损伤尿道,此时停止插入,通过转移病人注意力,使尿道括约肌舒张,利用这舒张的机会,右手顺势用力送入导尿管,可获成功。尿道括约肌收缩时持住导尿管,可通过轻轻转动导尿管(幅度不可过大,在90°范围内),改变这种相持状态,当括约肌完全舒张时,稍事用力导尿管可成功插入。 注入普鲁卡因和液体石腊,有局部麻醉加润滑作用,既可减轻疼痛又可松驰尿道,能有效减少因反复插管造成的尿道水肿、充血及损伤。

    作者:孙学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高血压病

    小儿高血压病较成人少见,但其病死率较高。早期注意监测小儿血压,对高血压病作出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对于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小儿高血压病的常见原因、诊断、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工作重视。1 小儿血压的测量及特点 婴儿因难以合作,血压的测量较困难,常用自动血压仪测量,它与常规的血压计测定值有较好的相关性,收缩压相关系数为0.97,舒张压为0.90。3岁以上幼儿应每年测量血压,宜用常规血压计及听诊的方法,袖带宽窄适中是精确测定血压的保证。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测定群体血压的常规方法是选择右臂肩峰至鹰嘴间的中点,袖带宽度覆盖其间的40%视为正确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不现实,血压计厂家建议袖带选择的宽度覆盖肩和肘之间的2/3宽度较为适宜,窄袖带会使血压的读值比真值要高,而太宽的袖带会使血压的读值过低。对每个小儿选择标准的袖带常较困难,如果有两种袖带都接近所需宽度,应选择稍大的袖带,因为稍大的袖带掩盖高血压的情况罕见,而小袖带常导致血压读值过高[2]。 小儿血压测量时常可听到五个不同声音,现全球均以第一音为收缩压。听诊舒张压有争议,美国过去规定13岁以前以第四音为舒张压,13岁以后以第五音为舒张压,现在规定任何年龄小儿的舒张压均以第五音为准[3]。2 影响血压的常见因素2.1 体重:体重常与血压呈正相关,早在学龄前就显现出来,十几岁时更明显,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4]。2.2 身高:身高与血压有关,一般认为身高与血压呈正相关,但不及体重影响明显。2.3 性别与种族:婴幼儿时期一般两者均无明显的影响,1~10岁的男孩比女孩血压偏高,到青春期差异增大,男孩较女孩明显增高。种族影响无明显差异。2.4 家族:家族影响早期就有表现,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小儿血压有明显增高倾向[5],患高血压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比较高。父母与子女之间呈显著性的正相关,这一相关在新生儿期就可观察到。有高血压病父母的孪生儿相比正常的孪生儿,血压明显增高[2],分层比较,子女与父亲或者母亲的高血压相关性,母亲与子女较父亲与女子之间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这提示高血压是一种直接的单亲影响。一个小样本调查表明,孕期有高血压的母亲所生子女的血压在青春期前后比正常组明显增高。2.5 环境因素:饮食中钠含量与血压有明显的相关性,长期高钠饮食可能导致高血压[7]。

    作者:卢宏柱;曾凡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1例垂体腺瘤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疗效分析

    目的:报道21例垂体腺瘤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口鼻蝶窦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本文重点介绍该入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全组无1例死亡。13例术后有暂时性尿崩症,3例脑脊液鼻漏,2例鼻中隔穿孔。1例术后视觉障碍加重。无1例术后切口或颅内感染。14例随访6个月至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作者:陈世洁;刘建雄;张继纬;余辉;张作洪;吴明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Stimuplex神经定位技术用于臂丛阻滞

    我们采用Stimuplex神经刺激器行臂丛神经定位用于肌间沟入路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60例,观察效果满意,并具有定位准确,适应范围广,成功率高,神经损伤发生率少等优点。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5~58岁,平均年龄21岁。ASAⅠ~Ⅱ级:手外伤42例,桡神经探查术4例,尺桡骨骨折5例,肱骨骨折9例。肌间沟入路41例,腋路阻滞19例。均使用止血带,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混合液8~20ml。1.2 阻滞方法:将一心电图电极片贴于阻滞侧前臂皮肤,Stimuplex正极与之相连,负极与绝缘针相连。肌间沟入路时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麻醉医师首先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找到胸锁乳突肌后缘,由此向外可触及一条小肌腹即前斜角肌,再往外滑动即可触及—凹陷处,其外侧为中斜角肌,此凹陷为肌间沟,绝缘针即在此沟进针;腋路入路时,病人仰卧,上臂外展90°,前臂亦呈90°屈曲,即有行军礼之姿势,于腋窝部可清晰触知腋动脉搏动,以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绝缘针进针。先将Stimuplex的输出电流调至1mA,刺激频率为1~2HZ,当绝缘针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并接近神经时,可见前臂肌肉颤搐。此时,使刺激器的输出电流调至低强度为0.2~0.3mA时仍可见到明显的肌颤搐,再注入1~2ml局麻药量,可观察到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立即消除。否则应缓慢退针重新穿刺。注入试验量后,再增加刺激器的电流至1mA无肌肉收缩发生,才逐渐注完余下的局麻药,注药完毕拔除绝缘针。2 结果 41例肌间沟入路臂丛麻醉使用Stimuplex定位均获满意的阻滞效果。20分钟作用完全,上肢不能抬起,桡尺侧效果均可,以桡侧为甚,无止血带疼痛;19例腋路臂丛阻滞使用Stimuplex定位,其中17例获得满意阻滞效果,2例发生尺桡侧运动、感觉的完全阻滞,两者的成功率均高我科以往的传统方法。

    作者:柳德洪;王云;钱运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外皮细胞肉瘤术后复发1例报道

    病例:患者男性,15岁。于半年前发现左上腹肿物,近来逐渐增大就诊。临床检查:左上腹触及质中等硬的肿物,无活动。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脐左上方可见4.3cm×1.7cm×2.3cm的实质性肿物,边界清楚,其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条状强回声光带,肿物后方回声稍强。肿物内血流丰富,测其血流为高速低阻血流,阻力指数RI=0.45,超声诊断:左上腹实质性肿物(考虑为恶性)。手术所见:左上腹可见4.5cm×2.0cm×2.5cm的椭圆形肿块,内呈灰白色、鱼肉状、质地软脆。病理诊断: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 术后22月因左上腹切口下方肿物就诊。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于左上腹原切口处可见3.3cm×1.7cm×2.0cm形态规则实质性肿物,内回声不均,可见多个低回声光团。肿物内可见血流信号丰富,测血流为高速高阻,RI=0.80。超声诊断:左上腹实质性肿物——肉瘤复发。手术所见:左上腹可见3.5cm×2.0cm×2.0cm椭圆形肿块,瘤质韧实呈鱼肉状。病理诊断: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 讨论: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是从血管外皮细胞发生的肉瘤。通常单发,大小不一,呈结节状。恶性度高,易复发。应尽早检查诊断,以便早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超声波检查可作为复查的一项主要手段,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简便易行的特点。只要肿块在1cm以上便可被检出。根据肿块回声性质、血流信号特点,结合病人及上次超声诊断,可为病人及早再手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我们认为超声波复查应在术后每2~3个月进行1次为宜。

    作者:曾洪;施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米槁精油对豚鼠胆囊收缩的影响

    目的:观察米槁精油拮抗组胺(Hist),乙酰胆碱(ACh),高K+和Ca2+所致豚鼠胆囊收缩的影响。方法:用豚鼠胆囊,观察米槁精油对Hist、ACh、KCl、CaCl2所致豚鼠胆囊收缩量效曲线的影响。结果:米槁精油10-4g*L-1和2×10-4g*L-1可使Hist、ACh、KCl、CaCl2所致胆囊收缩的量效曲线非平行右移,大反应压低,其抑制率分别是:米槁精油两剂量使Hist所致豚鼠胆囊收缩降致(64±13)%和(40±12)%;使ACh所致豚鼠胆囊收缩降致(54±18)%和(31±11)%;使Ca2+所致豚鼠胆囊收缩降致(55±14)%;使高K+所致胆囊收缩降致(70±17)%和(35±11)%。结论:米槁精油对豚鼠胆囊有松驰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拮抗Ca2+有关。

    作者:胡国胜;隋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并类红白血病反应1例

    病例:女,28岁,农民。因“发热、头痛伴恶心呕吐3天,少尿、间断抽搐1天”,在当地疑诊为急性白血病,对症治疗无效,于1999年10月27日入院,近期有野外涉及史。查体:T 37.8℃、P 106次/分、R 36次/分、BP 0/0kpa,神清,酒醉貌、巩膜无黄染,球结膜水肿,咽明显充血,软腭见多处出血点,双上臂皮肤可见瘀点,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可及,双肾区叩痛,无神经病理征。尿查:尿蛋白3+,镜检见透明管型及大量红细胞;血常规:血红蛋白148 g/L,红细胞4.9T/L,白细胞56G/L,其中早幼粒0.02,中幼粒0.02,杆核0.21,分叶0.48,嗜酸0.02,淋巴0.05,异淋0.12,另见晚幼红5个,血小板15G/L;骨髓增生活跃,粒:红=2.24:1,粒系示轻度左移,部分粒细胞胞浆内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异淋4.4%,巨核细胞易见;血尿素氮31 mmol/l,血肝酐400.1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5mmol/l,肝功能仅示乳酸脱氢酶增高;DIC全套正常。入院后按流行性出血热常规治疗,血压一度回升至12/9.3kpa,但持续少尿30ml/16h,拟行血液透析,患者突发抽搐,血压再次为0,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本例患者有发热、出血、休克、少尿、中枢神经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有野外涉及史、正值发病高峰期),血、尿检查,且患者发热期与少尿期、休克期重叠,并有中枢神经症状,属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其突出特点是外周血白细胞特殊增高达56G/L,除见重度异淋外并有幼粒幼红细胞出现,故诊断为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并类红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国内虽有报道,但此例合并类红白血病反应,近10年来国内鲜有报道,一般见于重型患者,预后多不佳。同时因合并类白血病反应,易误诊为急性白血病。应早期作出正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黄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

    为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脑梗塞的治疗价值,我们将巴曲抗栓酶与黄芪注射液联用,与对照组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102例为1998年4月至2000年5月本院收治的患者,病史和CT检查证实为脑梗塞。男性67例,女性35例。年龄42~78岁(平均51岁)。10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组,常规治疗组51例中,男3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岁(42~78)。有高血压史33例,糖尿病史17例,冠心病史14例。经CT检查证实,基底节区梗塞29例,脑叶梗塞17例,脑干梗塞2例,小脑梗塞5例;黄芪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岁(43~75岁)。有高血压史32例,糖尿病史18例,冠心病史10例。CT证实基底节梗塞30例,脑叶梗塞17例,脑干梗塞1例,小脑梗塞6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史、病程及病情无明显差异。1.2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250~500ml每天静脉滴注(静滴)连续5~7天,同时每天静滴巴曲抗栓酶d-110BU,d-3和d-5各5BU,胞磷胆碱1.0~1.5g连续静滴10~14天。黄芪组除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从入院日即给予黄芪注射液,每2ml含黄芪4g,3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天静滴1次,连用10~14天。

    作者:严江;肖小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锁骨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临床利用带血供肌蒂锁骨瓣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在5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锁骨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分布特点及其间的吻合。结果:锁骨长13.9±0.7cm,窄处矢状径为1.2±0.4cm;血供主要来源于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其次还通过附着于其上的肌肉获得营养;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也有分支到达锁骨。结论:应用锁骨的血供特点和肌肉的附着特点,可设计带血管或肌蒂的半片锁骨骨(膜)瓣,转位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肱骨骨不连及行颈椎前路植骨。

    作者:许本柯;罗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诺维本加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诺维本(NVB)为长春碱类新药,其作用原理为阻碍微管蛋白聚合,并可诱导微管的解聚,是抗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很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9年1月~2000年3月,采用诺维本加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有客观的临床和影像学观察指标。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从40~65岁。病理类型为腺癌17例,鳞癌6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近4周来未接受过放疗及化疗。初治者8例,复治者17例。1.2 给药方法:化疗前均作常规检查。诺维本25mg/m+2静脉冲入d-1、d-8,顺铂80mg/m+2静脉点滴或者100mg/m+2分3天点滴。28~30天为1个周期,每例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1.3 评价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份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有效率或缓解率为CR+PR之和所占治疗观察人数的百分率。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分度,分为0~IV度。2 结果2.1 临床疗效:在25例患者中,CR 0例,PR 9例,有效率约为36%,其中,初治者有效率为62.5%,复治者有效率为29.4%。2.2 毒副反应:在该25例患者中,全组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率为100%。其中,白细胞Ⅰ°下降者占4%(1/25)。Ⅱ°下降者占48%(12/25),Ⅲ°下降者占36%(9/25),Ⅳ°下降者占12%(3/25)。恶心呕吐率为48%(12/25),便秘占24%(6/25)。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40%(10/25)。其中,Ⅰ°下降者2例占8%,Ⅱ°下降5例,占20%,Ⅲ度下降者2例8%,Ⅳ°度下降者1例占4%。

    作者:徐云华;李金燕;付开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危险度分析、预测及干预模式

    基于流行病学的群体观及概率思想,对危险因子的含义及危险度分析中的几种效应指标进行系统阐述,并用线性图形直观地介绍了危险—暴露关联的人群预测及STD的干预实例。

    作者:彭先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异丙酚对眼压的影响

    近年来,异丙酚已广泛用于临床手术,在眼科手术中使用较少,为了探讨其能否运用于眼部手术,我们通过眼科Schiotz氏眼压计观测异丙酚对眼压的改变,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经眼科医生检查无明显眼部疾患的成年非头颈部手术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60只眼。术前肌肉注射安定10m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于1h内按10~15ml/kg输入林格氏液,以芬太尼0.2mg、异丙酚(1.5~2mg/kg)、阿屈库铵(Tracrium 0.06~0.08mg/kg)快速诱导插入气管导管,以氧气和氨氟醚维持麻醉。同时测量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如血压<80/50 mmHg、SpO-2<93%,心率<50次/min,撤出试验。 观察项目包括麻醉前、诱导、插管时、插管后1min、3min、5min、10min、15min的眼压变化。所有数据均在手术前收集。用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P值。2 结果 异丙酚对眼压的影响见表。 诱导时,眼压都略有下降,与麻醉前比较P>0.05。插管略有上升,与诱导时眼压差<3mmHg。插管后15分钟内慢慢回到麻醉前水平。

    作者:董春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囊腔内置管、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颇多,而疗效不一。我科自1997年4月~1999年12月,用囊腔内置管、加压包扎治疗本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70岁。均系不明原因耳廓上出现局限无痛性包块。其中位于三角窝13例,耳甲腔9例,同时波及三角窝及耳甲腔8例。全部为单耳发病,病程3天至30天。2 治疗方法 取内径0.8mm,外径1mm,总长25mm的硬膜外导管(去芯)1根,消毒备用。患者取坐位,头偏向健耳,局部严格消毒,用2%盐酸利多卡因1ml作囊肿低位皮肤浸润麻醉,用手术尖刀片在囊壁麻醉处作一1.5mm小切口,切穿囊壁,可见淡黄色液体经切口流出,将备用的硬膜外导管经切口插入囊腔,深约15mm,挤压囊壁使囊液经硬膜外导管和切口处完全排出。将外露硬膜导管用胶布固定在外耳廓皮肤上,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囊肿部位垫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包扎宜紧不宜松,嘱患者在包扎期间不能自行松动包扎物,治疗中若有松动,则需要重新加压包扎。3~4天后,拨出硬膜导管,然后再加压包扎2天。治疗期间,口服磺胺药,以防感染。3 结果 治疗后28耳切口I期愈合,耳廓无增厚改变,原隆起处皮肤平滑,2耳在治疗期间,硬膜导管脱出切口,重新按原方法置管加压包扎,愈合结果同前。总治疗期限为5~6天,随访半年,均未复发。4 讨论 假性囊肿病因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软骨间积液及渗液,目前的治疗方法有激光、冷冻及手术等,但治疗方法复杂,病程较长且设备昂贵,患者治疗费用较高,硬膜外导管置入囊腔后,囊腔内产生的囊液经导管引流无法蓄积在囊腔内,然后通过加压促进囊壁与软骨间的愈合,缩短病程。治疗期间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同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本组病例中未发现感染及耳廓变化情况,且此法操作简单,效果佳,疗效短,并发症少,无须特殊器材及设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的软件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简称HRV)分析系统,以客观评定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法:软件由数据采集、数据浏览、HRV分析、结果打印等模块组成,再对被检测对象提供定量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运用本系统分析糖尿病HRV,发现合并自主神经病变者HRV明显降低。结论:本系统可作为一种客观评定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

    作者:孙红;林家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回肠禁固症1例

    病例:男,52岁。因突发腹部阵发性绞痛、右下腹包块伴腹胀12小时,以右下腹肿块待查于2000年5月22日收住我院外科,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急性痛苦病容,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下腹略膨隆,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右下腹肌紧张,右中下腹可触及一较大肿块,边界清楚、质中、压痛(+)、能活动,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检查示WBC 4.7×109/L,N 0.54,L 0.36,M 0.10。腹部X片示:全腹未见液平征。腹部B超示:边界欠清晰的右下腹混合性包块。疑为右下腹肿块急诊手术,术中见大网膜缺如,系膜发育不良,回肠末端10cm肠段增粗,右下腹有一大约20×30cm的包块,全部回肠和系膜包裹在一个与腹膜相似的半透明囊袋中,形成该包块,空肠表面充血,增厚,有纤维素样渗出,回肠在囊袋中堆积、迂曲而致梗阻,逐一解剖剥离囊袋,囊袋中迂曲的肠管为整个回肠及其相应系膜,剥离囊袋后解除梗阻,小肠通畅,腹内其它各脏器无畸形和旋转不良,术后10天痊愈出院。囊膜病检显示:有间皮细胞的纤维膜组织,血管增生,有炎性细胞浸润。 讨论:回肠禁固症临床上很少见,属先天性腹膜畸形,好发于女性,亦有人称之为先天性小肠禁固症或先天性小肠纤维膜包裹症,当肠内容物粘稠或肠功能紊乱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这种畸形易误诊为腹部肿块或肠粘连,若误诊切除囊内堆积粘连成团的回肠,将导致短肠综合症。

    作者:何武;秦贤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螺旋CT、超声及AF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甲胎蛋白(AFP),超声检查,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像(简称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42例经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与影像学对照分析,对比AFP、超声及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能力。结果:AFP的检测是公认的肝癌普查和临床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简捷实用。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肿块2~3cm以上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位诊断。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判定原发性肝癌大小,形态,位置,数目及内部情况等则更胜一筹。结论:螺旋CT在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包膜,子灶及腹腔转移,血管受侵等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钟薇;田夫;黄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早期侧脑室用药治疗5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行侧脑室和静脉用药、然后行腰池联合静脉用药对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影响。方法:收集5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3例先行侧脑室和静脉用药,然后行腰池和静脉用药,其中2例早期使用者痊愈,1例因使用较晚死于全身衰竭。2例仅行腰池和静脉用药者,1例死于全身衰竭,1例死于脑疝。结论:早期行侧脑室用药能迅速提高脑室/脊液内抗真菌药物浓度,同时侧脑室穿刺引流可立即减轻脑疝的威胁及监测颅内压的变化,为抗真菌及对症治疗提供了保证。

    作者:李会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