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的软件设计

孙红;林家瑞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HRV) 时域分析频域分析非线性分析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简称HRV)分析系统,以客观评定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法:软件由数据采集、数据浏览、HRV分析、结果打印等模块组成,再对被检测对象提供定量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运用本系统分析糖尿病HRV,发现合并自主神经病变者HRV明显降低。结论:本系统可作为一种客观评定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柑桔性胡箩卜素血症34例误诊分析

    柑桔含有丰富的β-胡箩卜素,过量食用可引起胡箩卜素血症。柑桔性胡箩卜素血症以皮肤黄染为主要特征,秋季发病率高,临床易误诊。现将1995年9月~1999年11月间我科误诊的34例柑桔性胡箩卜素血症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4例中男25例,女9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29例来自柑桔产地,食用柑桔量800~1000克/日,多达1500克/日。1.2 临床表现:一般食用柑桔4~6天后出现症状,持续2周左右,主要表现皮肤黄染,呈金黄色,以手掌皮肤明显,巩膜无黄染,大小便颜色无改变。其中19例伴有厌食,恶心和呕吐,11例肝脏右肋缘下1~2cm,5例伴有咽痛和轻度发热。肝功能检查血胆红素正常,小便常规检查尿胆原和尿胆素无增高。肝,胆,胰B超检查无异常。1.3 误诊疾病:34例中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3例,药物性肝炎4例,黄疸原因待查7例。平均误诊时间为1周。1.4 诊断与治疗:本病诊断要点:①食用大量桔柑病史;②以皮肤黄染为主要特点,巩膜无黄染。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与其它引起皮肤黄染的疾病相鉴别;③取患儿血清2毫升放入玻璃试管,加乙醇和石醚各2毫升,摇均10分钟后静置,待乙醇和石醚分离,石醚层呈黄色为诊断胡箩卜素血症依据,34例均为阳性。治疗要点为:①停止食用柑桔;②症状轻者口服维生素C,症状严重者大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恶心、呕吐及发热者对症治疗。2 讨论 柑桔是食用和药用价值较高的果品,β-胡箩卜素含量高,小儿一次性或短期内食用大量柑桔,过量的胡箩卜素被吸收,超过肝脏对胡箩卜素的代谢能力,引起胡箩卜素血症。柑桔性胡箩卜素血症以秋季柑桔丰收季节发病率高,多数患儿来自柑桔产地,临床主要表现见上述,本病易误诊,误诊原因:①对本病认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②未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饮食情况;③对皮肤黄染体征的诊断分析时思路狭窄,仅依靠服药史或肝炎接触史而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及药物性肝炎;④未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过量食用含β-胡箩卜素果品的机会将有所增加,胡箩卜素血症患儿也会相应增高,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可降低临床误诊率。

    作者:陈苓;周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疗效观察

    1994年10月至1999年8月,笔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活血化瘀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4年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第5届学术交流会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腹部B超或CT检查证实为肝硬化并腹水,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2例,单纯西医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大者62岁,小者31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短者2月,长者7年,平均3.6年。初次腹水者30例,2次以上腹水者22例;其中属肝炎肝硬化28例,血吸虫病肝硬变9例,肝炎合并血吸虫肝硬变11例,酒精性肝硬变3例,药物性瘀胆性1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大者65岁,小者33岁,平均48岁。病程短者3月,长者6年,平均3.4年。初次腹水者22例,2次以上腹水者16例;其中属肝炎肝硬变20例,血吸虫肝硬变7例,肝炎合并血吸虫肝硬变9例,酒精性肝硬变2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2 治疗方法2.1 一般治疗:两组均给予低盐、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等营养丰富饮食,控制水的摄入,禁食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勿劳累,重症者卧床休息。2.2 治疗组:2.2.1 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软肝散结为主要治则。基本方:桃仁、制鳖甲、莪术、当归、白术各15克,黄芪、丹参各20克,桂枝12克,二丑(打碎)各9克,三七(另煎)12克。加减法:黄疸者加茵陈30克,白花舌蛇草30克;气滞明显者加青皮15克,川楝子10克;形寒肢冷者加炮姜9克,制附片6克;若见出血症则减去桃仁、莪术、丹参、加白茅根20克,侧柏叶15克,仙鹤草20克;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30天为1疗程。症情稳定后,以基本方制成丸药,坚持服用3~5疗程。

    作者:夏迎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ICC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使用与护理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发展的又一突破。同浅静脉留置针相比,除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等优点外,并能延长留置时间,提高安全性能,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我科自2000年3月开始使用PICC,至今已成功使用6例,取得满意效果,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8~68岁。其中乳腺癌2例,胃癌1例,肝癌2例,肺癌脑转移1例。本组患者均因病情需要每日行静脉输液,分别给予抗生素治疗、化疗、TPN及疼痛治疗,其中1例每日行脱水治疗4次。全部使用美国B-C公司生产的一次性PICC,规格为4-5french单腔导管。穿刺部位全部使用肘正中静脉,留置时间2~5个月。其中1例因病情恶化死亡,2例治疗结束后带管出院,其余患者正在继续接受治疗。无1例感染、出血、外漏外渗等情况发生。2 使用方法2.1 选择合适的静脉,准确测量插入长度:患者平卧上臂外展90度,测量肘正中静脉即穿刺点到对侧胸锁关节,然后向下反折量至第三肋间隙的长度。2.2 无菌区域的准备:打开无菌穿刺包,戴上手套,用无菌包内的碘酒、酒精棉签对穿刺点消毒后,铺上孔巾及治疗巾。2.3 导管的准备:以导管的导管圆盘为起点,用无菌包内的软尺准确测量患者实际所须的导管长度,再将导管内的针芯退至此长度,用无菌剪刀水平剪断套管,注意不要剪断针芯。用5mml生理盐水注射器冲洗导管备用。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外皮细胞肉瘤术后复发1例报道

    病例:患者男性,15岁。于半年前发现左上腹肿物,近来逐渐增大就诊。临床检查:左上腹触及质中等硬的肿物,无活动。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脐左上方可见4.3cm×1.7cm×2.3cm的实质性肿物,边界清楚,其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条状强回声光带,肿物后方回声稍强。肿物内血流丰富,测其血流为高速低阻血流,阻力指数RI=0.45,超声诊断:左上腹实质性肿物(考虑为恶性)。手术所见:左上腹可见4.5cm×2.0cm×2.5cm的椭圆形肿块,内呈灰白色、鱼肉状、质地软脆。病理诊断: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 术后22月因左上腹切口下方肿物就诊。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于左上腹原切口处可见3.3cm×1.7cm×2.0cm形态规则实质性肿物,内回声不均,可见多个低回声光团。肿物内可见血流信号丰富,测血流为高速高阻,RI=0.80。超声诊断:左上腹实质性肿物——肉瘤复发。手术所见:左上腹可见3.5cm×2.0cm×2.0cm椭圆形肿块,瘤质韧实呈鱼肉状。病理诊断: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 讨论: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是从血管外皮细胞发生的肉瘤。通常单发,大小不一,呈结节状。恶性度高,易复发。应尽早检查诊断,以便早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超声波检查可作为复查的一项主要手段,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简便易行的特点。只要肿块在1cm以上便可被检出。根据肿块回声性质、血流信号特点,结合病人及上次超声诊断,可为病人及早再手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我们认为超声波复查应在术后每2~3个月进行1次为宜。

    作者:曾洪;施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的软件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简称HRV)分析系统,以客观评定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法:软件由数据采集、数据浏览、HRV分析、结果打印等模块组成,再对被检测对象提供定量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运用本系统分析糖尿病HRV,发现合并自主神经病变者HRV明显降低。结论:本系统可作为一种客观评定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

    作者:孙红;林家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3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的急性阑尾炎临床误诊时有发生,本文收集整理我院超声科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经手术证实的33例资料,探讨其声像图表现及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3~68岁,平均43岁。均因下腹部疼痛就诊,右下腹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和反跳痛,全部病例经住院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结果佐证。1.2 检查仪器和方法:使用仪器Acuson128xp10c,GERT3000,探头频率3.5~7.5MHz,患者仰卧位,以右下腹麦氏点或以患者显著疼痛部位为中心,加压探头作纵、横、斜切面扫查,压痛点重点观察,首先寻找阑尾回声、然后观察其周围的改变后探查腹部其它部位有无异常。2 结果2.1 声像图特征:本组病例按其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囊肿型和包块型,其中囊肿型14例(37%)、包块型19例(63%)2.1.1 囊肿型声像图:阑尾肿大、壁增厚呈强回声,内缘毛糙、外缘大部光滑清晰,外周常见低回声带环绕,阑尾腔内呈液性暗区,但常见大小不一的强光点回声,合并粪石时见强光团,阑尾横断面呈靶环状,纵断面呈“茄形”,大者55×12mm(图1)。

    作者:江绍禹;宋祥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螺旋CT、超声及AF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甲胎蛋白(AFP),超声检查,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像(简称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42例经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与影像学对照分析,对比AFP、超声及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能力。结果:AFP的检测是公认的肝癌普查和临床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简捷实用。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肿块2~3cm以上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位诊断。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判定原发性肝癌大小,形态,位置,数目及内部情况等则更胜一筹。结论:螺旋CT在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包膜,子灶及腹腔转移,血管受侵等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钟薇;田夫;黄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体血液照射回输的放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体血液照射回输的放射保护作用。方法:将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自体血液照射回输加放疗)和对照组(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研究组患者血疗前后IL-2,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研究组为12.1%(4/33),对照组为60.6%(20/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变化(P<0.01);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平均放疗剂量(X±SxGy)研究组为4050±822,对照组2460±609(P<0.01);研究组血疗前后IL-2,T淋巴亚群都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可提高肺癌患者抗辐射的能力,低剂量辐射刺激诱发机体的适应性和免疫机能,提高正常组织对放疗的耐受量而对肿瘤组织无保护作用。

    作者:肖小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早期侧脑室用药治疗5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行侧脑室和静脉用药、然后行腰池联合静脉用药对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影响。方法:收集5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3例先行侧脑室和静脉用药,然后行腰池和静脉用药,其中2例早期使用者痊愈,1例因使用较晚死于全身衰竭。2例仅行腰池和静脉用药者,1例死于全身衰竭,1例死于脑疝。结论:早期行侧脑室用药能迅速提高脑室/脊液内抗真菌药物浓度,同时侧脑室穿刺引流可立即减轻脑疝的威胁及监测颅内压的变化,为抗真菌及对症治疗提供了保证。

    作者:李会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碘酚瘘管通过术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有瘘型根尖周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迁延性口腔疾病。在基层医院特别多见。且常规治疗时间长,复诊次数多,瘘管也不易愈合,给病人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痛苦,常致病人放弃治疗或将患牙拔除。本文收集我院自1982年以来在门诊采用了碘酚瘘管通过术[1]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炎的病例,并将一般适用于前牙单根管的范围扩大至磨牙多根管的运用,疗效满意。现报道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门诊病例均系慢性根尖周炎瘘管形成而无牙周组织疾病者。各患牙就诊时均摄片,以备术后半年随访对比观察。半年随访对比共收集病例198例。其中男性115例,女性83例。年龄小者12岁,大者55岁。前牙43颗,前磨牙78颗,第一磨牙68颗,第二磨牙9颗。1.2 材料:3%双氧水,生理盐水,碘酚液。1.3 治疗:常规开髓,拔残髓。前牙和磨牙根管分别扩大至40号根管扩大针和20号根管扩大针,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用棉捻吸干根管后再用15号扩大针疏通与瘘管相通的根尖孔。然后用5号注射针头尽量插入与瘘管相通的根管内(因磨牙仅某个根管形成瘘管),用牙胶密封洞口,以免药液回流,同时加强液体通过根尖孔到瘘管口的压力;先用3%双氧水后用生理盐水通过注射器针头略加压,使冲洗液从瘘管口流出,留下针头于根管内,用注射器吸入约0.2ml左右的碘酚液,并将患牙四周粘膜与牙龈用棉球保护,再将注射器接入针头,使碘酚液通过根管进入瘘管,直到瘘管口有碘酚溢出为宜。退出注射器针头及牙胶,吸出多余的碘酚液,干燥根管,上FC棉捻和棉球暂封1周复诊。复诊时无叩痛,瘘道口闭合,根管内封物干燥无异味,则前牙做根管充填,磨牙做根管塑化,也有少数病例瘘管通过不畅,则在瘘道口冲洗上碘酚。1.4 临床疗效评定:6个月后复查患者无叩痛,瘘道口闭合,X片示根尖暗影缩小或无明显变化均为成功,与上述3项中1项不符者均为失败。1.5 结果:198例患者均为一次复诊完成治疗。6个月后复查结果见下表。其中5例失败者为后磨牙,复查时无明显叩痛,但瘘道口未闭合见有脓溢出,随即瘘道口刮活,冲洗上碘酚,有3例复诊治疗3次瘘道口渐闭,有2例X片示病变扩大,因无时间治疗要求拔除。

    作者:刘绍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评价。方法:对17例30只高度近视眼施行后巩膜加固术。结果:手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发现受术者角膜曲率、眼轴长等资料作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有可能阻止近视眼轴长的进一步增长,是一个安全的术式。

    作者:秦磊;曾键;古洵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耳后发际皮瓣转位眉毛再造的应用解剖

    目的:研究眉区和耳后区的皮肤对比结构,设计出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的耳后发际皮瓣,转位眉再造,为临床整容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解剖经红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45侧,以耳廓前缘根部前上方1.5cm处为定点(A点)测量颞浅动脉在耳后上方的分支。取新鲜头颅标本2例,在眉毛和耳后区取皮肤做石腊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两个部位的结构特点和毛根的特点。结果:颞浅动脉耳后支的可游离长为(13±1.8cm)大于A点至眶上缘中点的距离(11.5±1.5cm);耳后区皮肤毛发结构与眉区皮肤结构相近(毛发斜行)与受区原形相配。结论: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发际皮瓣转位眉再造可以A点为旋转轴点。

    作者:曾祥宏;舒先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胆管盆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附31例报告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经胆总管和/或肝总管高位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整形后制作肝胆管盆,行肝胆管盆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3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23例。年龄24~63岁,平均44.6岁。初次手术者28例,既往施行过胆道结石手术者3例。本组术前均经过BUS,PTC或CT等检查诊断为肝胆管结石,术中证实并有胆管不同程度狭窄及狭窄以上胆管扩张。1.2 病变类型:本组肝内型中,左叶胆管并结石、狭窄21例,右叶胆管结石并狭窄4例,左、右肝胆管结石并狭窄3例;肝内外型中,左、右肝管结石,狭窄并肝/胆总管结石3例。1.3 手术方式:本组31例均行胆总管和/或肝总管高位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整形,其中左肝外叶切除8例。肝门高位胆管切开,胆管整形,制作肝胆管盆,行肝胆管空肠Roux-en-y扩大吻合手术23例;左肝外叶切除,左肝断面左肝管全程剖开并与肝门会师沟通,经左肝切缘清除肝内胆管结石,胆管整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扩大吻合联合手术8例。本组均予以横断胆总管,远端闭锁,近端与已切开的肝胆管形成宽大的肝胆管区,制作成肝脏面单胆管盆。肝胆管盆空肠吻合口5~10cm。旷置的桥袢肠管与近端空肠距切断处均在50cm以上空肠做半周径的端侧吻合。并在吻合口上方的两空肠袢作同步间断Y臂浆肌层缝合固定8cm,使其并拢呈真正的Y型结构。另对4例孤立于正常肝段明显可见的末梢胆管内铸性小结石,作了局部切开取石,末稍胆管封闭,切开处肝内缝合。术后2周做胆道造影16例,均显影胆管盆宽大且肝内胆树显影良好,有3例有残石。本组无死亡。

    作者:沈琦;滕存远;孙仕绪;张希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诺维本加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诺维本(NVB)为长春碱类新药,其作用原理为阻碍微管蛋白聚合,并可诱导微管的解聚,是抗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很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9年1月~2000年3月,采用诺维本加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有客观的临床和影像学观察指标。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从40~65岁。病理类型为腺癌17例,鳞癌6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近4周来未接受过放疗及化疗。初治者8例,复治者17例。1.2 给药方法:化疗前均作常规检查。诺维本25mg/m+2静脉冲入d-1、d-8,顺铂80mg/m+2静脉点滴或者100mg/m+2分3天点滴。28~30天为1个周期,每例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1.3 评价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份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有效率或缓解率为CR+PR之和所占治疗观察人数的百分率。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分度,分为0~IV度。2 结果2.1 临床疗效:在25例患者中,CR 0例,PR 9例,有效率约为36%,其中,初治者有效率为62.5%,复治者有效率为29.4%。2.2 毒副反应:在该25例患者中,全组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率为100%。其中,白细胞Ⅰ°下降者占4%(1/25)。Ⅱ°下降者占48%(12/25),Ⅲ°下降者占36%(9/25),Ⅳ°下降者占12%(3/25)。恶心呕吐率为48%(12/25),便秘占24%(6/25)。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40%(10/25)。其中,Ⅰ°下降者2例占8%,Ⅱ°下降5例,占20%,Ⅲ度下降者2例8%,Ⅳ°度下降者1例占4%。

    作者:徐云华;李金燕;付开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的急症,常因合并严重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危及病人生命。溶栓治疗是AMI治疗史上的重大进展。它可使冠脉内血栓溶解,恢复冠脉血流,限制梗塞面积,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改善预后。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254例AMI患者,半数以上进行了静脉溶栓与冠脉内溶栓治疗,其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AMI患者130例行溶栓治疗,其中男88例,女42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1.3±4.2岁。行静脉溶栓125例,冠脉内溶栓5例。2 方法2.1 静脉溶栓患者均送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行连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心肌酶学监测,在30分钟内静脉注射尿激酶100~150万单位。通过观察病人胸痛改善情况、再通性心率失常、心电图变化等来观察冠脉的再通情况。2.2 冠脉内溶栓的患者,在导管室内进行。病人平卧于X线诊断床上,局麻下严格无菌操作,行右侧股动脉、股静脉分别穿刺,插入鞘管,经静脉鞘管插入临时起搏电极,经股动脉鞘管注入肝素5000单位后,放置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直接使闭塞的冠状动脉显影。先向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0.2~0.3mg,重复造影,以排除冠状动脉痉挛,继之先从导管注入尿激酶4万单位,而后以6000~12000单位/分钟输注,输注期间每15分钟对梗塞相对的冠脉重复造影1次,直至血管再通,血管再通后输注速率减半,持续1小时。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囊腔内置管、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颇多,而疗效不一。我科自1997年4月~1999年12月,用囊腔内置管、加压包扎治疗本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70岁。均系不明原因耳廓上出现局限无痛性包块。其中位于三角窝13例,耳甲腔9例,同时波及三角窝及耳甲腔8例。全部为单耳发病,病程3天至30天。2 治疗方法 取内径0.8mm,外径1mm,总长25mm的硬膜外导管(去芯)1根,消毒备用。患者取坐位,头偏向健耳,局部严格消毒,用2%盐酸利多卡因1ml作囊肿低位皮肤浸润麻醉,用手术尖刀片在囊壁麻醉处作一1.5mm小切口,切穿囊壁,可见淡黄色液体经切口流出,将备用的硬膜外导管经切口插入囊腔,深约15mm,挤压囊壁使囊液经硬膜外导管和切口处完全排出。将外露硬膜导管用胶布固定在外耳廓皮肤上,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囊肿部位垫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包扎宜紧不宜松,嘱患者在包扎期间不能自行松动包扎物,治疗中若有松动,则需要重新加压包扎。3~4天后,拨出硬膜导管,然后再加压包扎2天。治疗期间,口服磺胺药,以防感染。3 结果 治疗后28耳切口I期愈合,耳廓无增厚改变,原隆起处皮肤平滑,2耳在治疗期间,硬膜导管脱出切口,重新按原方法置管加压包扎,愈合结果同前。总治疗期限为5~6天,随访半年,均未复发。4 讨论 假性囊肿病因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软骨间积液及渗液,目前的治疗方法有激光、冷冻及手术等,但治疗方法复杂,病程较长且设备昂贵,患者治疗费用较高,硬膜外导管置入囊腔后,囊腔内产生的囊液经导管引流无法蓄积在囊腔内,然后通过加压促进囊壁与软骨间的愈合,缩短病程。治疗期间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同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本组病例中未发现感染及耳廓变化情况,且此法操作简单,效果佳,疗效短,并发症少,无须特殊器材及设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提高老年男性导尿成功率的体会

    老年男性常因前列腺增生,膀胱括约肌扩大,膀胱颈抬高,导致尿道延长和狭窄。临床上为其导尿时常会出现导尿管插入困难,造成尿道损伤或插管失败,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笔者在外科临床护理中掌握老年男性尿道特点,反复实践摸索出一有效的导尿方法,提高了插管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痛苦,体会如下。 病例:60~73岁男性20例,膀胱癌8例,胃癌5例,大肠癌7例,均伴有不同程度前列腺增生,在使用常规导尿方法失败后改用试验方法,导尿30人次,成功26人次。成功率达80.6%。 方法:选择适当型号的导尿管,按常规导尿法插入导尿管受阻后,右手执血管钳持住导尿管停于受阻部位,左手改变外尿道曲度,稍稍提高尽量保持自然曲度,嘱病人放松,与病人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待病人放松后右手轻轻用力送入导尿管(成功10次);在受阻时,在送入导尿管的同时轻轻转动尿管(成功8次);如仍有困难,请助手从尿管注入2%普鲁卡因注射液2毫升,稍后注入无菌液体石腊5毫升左右,边注入边插管,定可获成功(成功8次)。 体会:一次性导尿管较细,质硬,易进入较窄的尿道,但韧性稍差,插管时用力不可过猛,以防导尿管折曲。美国Bard公司所产的Foley's管韧度适中,插入时不会轻易折曲,稍事用力易于插入,但因价格偏高,只适用于留置导尿病人。 老年男性导尿插管受阻部位主要是在尿道前列腺部和有尿道括约肌分布的膜部,当导尿管插入尿道时引起病人反射性紧张,尿道括约肌收缩,使尿道变得更窄,如强行插入除增加病人痛苦外,还会损伤尿道,此时停止插入,通过转移病人注意力,使尿道括约肌舒张,利用这舒张的机会,右手顺势用力送入导尿管,可获成功。尿道括约肌收缩时持住导尿管,可通过轻轻转动导尿管(幅度不可过大,在90°范围内),改变这种相持状态,当括约肌完全舒张时,稍事用力导尿管可成功插入。 注入普鲁卡因和液体石腊,有局部麻醉加润滑作用,既可减轻疼痛又可松驰尿道,能有效减少因反复插管造成的尿道水肿、充血及损伤。

    作者:孙学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高血压病

    小儿高血压病较成人少见,但其病死率较高。早期注意监测小儿血压,对高血压病作出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对于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小儿高血压病的常见原因、诊断、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工作重视。1 小儿血压的测量及特点 婴儿因难以合作,血压的测量较困难,常用自动血压仪测量,它与常规的血压计测定值有较好的相关性,收缩压相关系数为0.97,舒张压为0.90。3岁以上幼儿应每年测量血压,宜用常规血压计及听诊的方法,袖带宽窄适中是精确测定血压的保证。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测定群体血压的常规方法是选择右臂肩峰至鹰嘴间的中点,袖带宽度覆盖其间的40%视为正确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不现实,血压计厂家建议袖带选择的宽度覆盖肩和肘之间的2/3宽度较为适宜,窄袖带会使血压的读值比真值要高,而太宽的袖带会使血压的读值过低。对每个小儿选择标准的袖带常较困难,如果有两种袖带都接近所需宽度,应选择稍大的袖带,因为稍大的袖带掩盖高血压的情况罕见,而小袖带常导致血压读值过高[2]。 小儿血压测量时常可听到五个不同声音,现全球均以第一音为收缩压。听诊舒张压有争议,美国过去规定13岁以前以第四音为舒张压,13岁以后以第五音为舒张压,现在规定任何年龄小儿的舒张压均以第五音为准[3]。2 影响血压的常见因素2.1 体重:体重常与血压呈正相关,早在学龄前就显现出来,十几岁时更明显,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4]。2.2 身高:身高与血压有关,一般认为身高与血压呈正相关,但不及体重影响明显。2.3 性别与种族:婴幼儿时期一般两者均无明显的影响,1~10岁的男孩比女孩血压偏高,到青春期差异增大,男孩较女孩明显增高。种族影响无明显差异。2.4 家族:家族影响早期就有表现,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小儿血压有明显增高倾向[5],患高血压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比较高。父母与子女之间呈显著性的正相关,这一相关在新生儿期就可观察到。有高血压病父母的孪生儿相比正常的孪生儿,血压明显增高[2],分层比较,子女与父亲或者母亲的高血压相关性,母亲与子女较父亲与女子之间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这提示高血压是一种直接的单亲影响。一个小样本调查表明,孕期有高血压的母亲所生子女的血压在青春期前后比正常组明显增高。2.5 环境因素:饮食中钠含量与血压有明显的相关性,长期高钠饮食可能导致高血压[7]。

    作者:卢宏柱;曾凡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回肠禁固症1例

    病例:男,52岁。因突发腹部阵发性绞痛、右下腹包块伴腹胀12小时,以右下腹肿块待查于2000年5月22日收住我院外科,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急性痛苦病容,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下腹略膨隆,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右下腹肌紧张,右中下腹可触及一较大肿块,边界清楚、质中、压痛(+)、能活动,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检查示WBC 4.7×109/L,N 0.54,L 0.36,M 0.10。腹部X片示:全腹未见液平征。腹部B超示:边界欠清晰的右下腹混合性包块。疑为右下腹肿块急诊手术,术中见大网膜缺如,系膜发育不良,回肠末端10cm肠段增粗,右下腹有一大约20×30cm的包块,全部回肠和系膜包裹在一个与腹膜相似的半透明囊袋中,形成该包块,空肠表面充血,增厚,有纤维素样渗出,回肠在囊袋中堆积、迂曲而致梗阻,逐一解剖剥离囊袋,囊袋中迂曲的肠管为整个回肠及其相应系膜,剥离囊袋后解除梗阻,小肠通畅,腹内其它各脏器无畸形和旋转不良,术后10天痊愈出院。囊膜病检显示:有间皮细胞的纤维膜组织,血管增生,有炎性细胞浸润。 讨论:回肠禁固症临床上很少见,属先天性腹膜畸形,好发于女性,亦有人称之为先天性小肠禁固症或先天性小肠纤维膜包裹症,当肠内容物粘稠或肠功能紊乱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这种畸形易误诊为腹部肿块或肠粘连,若误诊切除囊内堆积粘连成团的回肠,将导致短肠综合症。

    作者:何武;秦贤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应用功能性内窥镜治疗鼻窦疾病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开展,出现了功能性内窥镜治疗鼻窦疾病的手术新方法。它与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具有组织损伤小、能保存鼻腔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其手术方法是采用各种不同角度的内窥镜结合鼻腔显微手术器械,在直视下行鼻息肉摘除、筛窦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中鼻甲及钩突处理等手术。这类手术的开展,不仅需要医生有娴熟的技术,而且还必须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心护理,才能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1996年7月至今,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97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7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5例。年龄11~76岁,其中11~18岁10例,60岁以上15例。病程5月~35年。鼻窦炎43例,鼻息肉54例。第一次手术85例,第二次手术12例。全部病例于术后均用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填塞48~72小时。术后鼻塞症状全部消失,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 护理体会2.1 心理护理:病人既希望既尽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时局部麻醉效果不佳引起疼痛。医护人员在术前要向病人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向其介绍手术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明确告诉病人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讲明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及可耐受性。从而,解除患者的顾虑,消除不良情绪,使病人以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手术。2.2 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如给病人做好鼻窦X线拍片、CT扫描和鼻内窥镜检查,尤其要严格检查心肺功能,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还应检查病人眼睛的视敏度、眼球活动度和病人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眼外肌功能等。并交代患者术前避免受凉感冒,禁烟、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术中咳嗽,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前一天做普鲁卡因和青霉素皮试,为患者剪鼻毛,冲洗鼻腔,以预防术后感染。术前30分钟,肌注立止血1KU,以减少术中出血。术前20分钟肌注鲁米那100mg、阿托品0.5mg,起镇静、减少唾液分泌的作用。于术前一天夜晚要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对入睡困难者应给镇静药。2.3 术后护理:

    作者:胡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