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绍禹;宋祥玲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发展的又一突破。同浅静脉留置针相比,除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等优点外,并能延长留置时间,提高安全性能,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我科自2000年3月开始使用PICC,至今已成功使用6例,取得满意效果,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8~68岁。其中乳腺癌2例,胃癌1例,肝癌2例,肺癌脑转移1例。本组患者均因病情需要每日行静脉输液,分别给予抗生素治疗、化疗、TPN及疼痛治疗,其中1例每日行脱水治疗4次。全部使用美国B-C公司生产的一次性PICC,规格为4-5french单腔导管。穿刺部位全部使用肘正中静脉,留置时间2~5个月。其中1例因病情恶化死亡,2例治疗结束后带管出院,其余患者正在继续接受治疗。无1例感染、出血、外漏外渗等情况发生。2 使用方法2.1 选择合适的静脉,准确测量插入长度:患者平卧上臂外展90度,测量肘正中静脉即穿刺点到对侧胸锁关节,然后向下反折量至第三肋间隙的长度。2.2 无菌区域的准备:打开无菌穿刺包,戴上手套,用无菌包内的碘酒、酒精棉签对穿刺点消毒后,铺上孔巾及治疗巾。2.3 导管的准备:以导管的导管圆盘为起点,用无菌包内的软尺准确测量患者实际所须的导管长度,再将导管内的针芯退至此长度,用无菌剪刀水平剪断套管,注意不要剪断针芯。用5mml生理盐水注射器冲洗导管备用。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老年男性常因前列腺增生,膀胱括约肌扩大,膀胱颈抬高,导致尿道延长和狭窄。临床上为其导尿时常会出现导尿管插入困难,造成尿道损伤或插管失败,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笔者在外科临床护理中掌握老年男性尿道特点,反复实践摸索出一有效的导尿方法,提高了插管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痛苦,体会如下。 病例:60~73岁男性20例,膀胱癌8例,胃癌5例,大肠癌7例,均伴有不同程度前列腺增生,在使用常规导尿方法失败后改用试验方法,导尿30人次,成功26人次。成功率达80.6%。 方法:选择适当型号的导尿管,按常规导尿法插入导尿管受阻后,右手执血管钳持住导尿管停于受阻部位,左手改变外尿道曲度,稍稍提高尽量保持自然曲度,嘱病人放松,与病人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待病人放松后右手轻轻用力送入导尿管(成功10次);在受阻时,在送入导尿管的同时轻轻转动尿管(成功8次);如仍有困难,请助手从尿管注入2%普鲁卡因注射液2毫升,稍后注入无菌液体石腊5毫升左右,边注入边插管,定可获成功(成功8次)。 体会:一次性导尿管较细,质硬,易进入较窄的尿道,但韧性稍差,插管时用力不可过猛,以防导尿管折曲。美国Bard公司所产的Foley's管韧度适中,插入时不会轻易折曲,稍事用力易于插入,但因价格偏高,只适用于留置导尿病人。 老年男性导尿插管受阻部位主要是在尿道前列腺部和有尿道括约肌分布的膜部,当导尿管插入尿道时引起病人反射性紧张,尿道括约肌收缩,使尿道变得更窄,如强行插入除增加病人痛苦外,还会损伤尿道,此时停止插入,通过转移病人注意力,使尿道括约肌舒张,利用这舒张的机会,右手顺势用力送入导尿管,可获成功。尿道括约肌收缩时持住导尿管,可通过轻轻转动导尿管(幅度不可过大,在90°范围内),改变这种相持状态,当括约肌完全舒张时,稍事用力导尿管可成功插入。 注入普鲁卡因和液体石腊,有局部麻醉加润滑作用,既可减轻疼痛又可松驰尿道,能有效减少因反复插管造成的尿道水肿、充血及损伤。
作者:孙学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柑桔含有丰富的β-胡箩卜素,过量食用可引起胡箩卜素血症。柑桔性胡箩卜素血症以皮肤黄染为主要特征,秋季发病率高,临床易误诊。现将1995年9月~1999年11月间我科误诊的34例柑桔性胡箩卜素血症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4例中男25例,女9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29例来自柑桔产地,食用柑桔量800~1000克/日,多达1500克/日。1.2 临床表现:一般食用柑桔4~6天后出现症状,持续2周左右,主要表现皮肤黄染,呈金黄色,以手掌皮肤明显,巩膜无黄染,大小便颜色无改变。其中19例伴有厌食,恶心和呕吐,11例肝脏右肋缘下1~2cm,5例伴有咽痛和轻度发热。肝功能检查血胆红素正常,小便常规检查尿胆原和尿胆素无增高。肝,胆,胰B超检查无异常。1.3 误诊疾病:34例中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3例,药物性肝炎4例,黄疸原因待查7例。平均误诊时间为1周。1.4 诊断与治疗:本病诊断要点:①食用大量桔柑病史;②以皮肤黄染为主要特点,巩膜无黄染。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与其它引起皮肤黄染的疾病相鉴别;③取患儿血清2毫升放入玻璃试管,加乙醇和石醚各2毫升,摇均10分钟后静置,待乙醇和石醚分离,石醚层呈黄色为诊断胡箩卜素血症依据,34例均为阳性。治疗要点为:①停止食用柑桔;②症状轻者口服维生素C,症状严重者大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恶心、呕吐及发热者对症治疗。2 讨论 柑桔是食用和药用价值较高的果品,β-胡箩卜素含量高,小儿一次性或短期内食用大量柑桔,过量的胡箩卜素被吸收,超过肝脏对胡箩卜素的代谢能力,引起胡箩卜素血症。柑桔性胡箩卜素血症以秋季柑桔丰收季节发病率高,多数患儿来自柑桔产地,临床主要表现见上述,本病易误诊,误诊原因:①对本病认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②未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饮食情况;③对皮肤黄染体征的诊断分析时思路狭窄,仅依靠服药史或肝炎接触史而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及药物性肝炎;④未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过量食用含β-胡箩卜素果品的机会将有所增加,胡箩卜素血症患儿也会相应增高,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可降低临床误诊率。
作者:陈苓;周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胃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慢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且与胃癌关系密切。统计我院自1995年8月~1999年12月共5427例胃镜报告资料,发现大多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同时伴有HP感染,本文分析了胃十二指肠相关疾病与HP感染之关系,并就其重要的病因意义作进一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 5427例均取幽门前区粘膜1块,采用福建三强有限公司的快速尿素酶试剂进行化验,10分钟后颜色淡黄为阴性,颜色由浅红→深紫即为阳性,统计进行χ+2分析。2 结果(见表)表 5427例胃十二指肠疾患HP感染情况
作者:李钢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经胆总管和/或肝总管高位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整形后制作肝胆管盆,行肝胆管盆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3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23例。年龄24~63岁,平均44.6岁。初次手术者28例,既往施行过胆道结石手术者3例。本组术前均经过BUS,PTC或CT等检查诊断为肝胆管结石,术中证实并有胆管不同程度狭窄及狭窄以上胆管扩张。1.2 病变类型:本组肝内型中,左叶胆管并结石、狭窄21例,右叶胆管结石并狭窄4例,左、右肝胆管结石并狭窄3例;肝内外型中,左、右肝管结石,狭窄并肝/胆总管结石3例。1.3 手术方式:本组31例均行胆总管和/或肝总管高位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整形,其中左肝外叶切除8例。肝门高位胆管切开,胆管整形,制作肝胆管盆,行肝胆管空肠Roux-en-y扩大吻合手术23例;左肝外叶切除,左肝断面左肝管全程剖开并与肝门会师沟通,经左肝切缘清除肝内胆管结石,胆管整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扩大吻合联合手术8例。本组均予以横断胆总管,远端闭锁,近端与已切开的肝胆管形成宽大的肝胆管区,制作成肝脏面单胆管盆。肝胆管盆空肠吻合口5~10cm。旷置的桥袢肠管与近端空肠距切断处均在50cm以上空肠做半周径的端侧吻合。并在吻合口上方的两空肠袢作同步间断Y臂浆肌层缝合固定8cm,使其并拢呈真正的Y型结构。另对4例孤立于正常肝段明显可见的末梢胆管内铸性小结石,作了局部切开取石,末稍胆管封闭,切开处肝内缝合。术后2周做胆道造影16例,均显影胆管盆宽大且肝内胆树显影良好,有3例有残石。本组无死亡。
作者:沈琦;滕存远;孙仕绪;张希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评价。方法:对17例30只高度近视眼施行后巩膜加固术。结果:手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发现受术者角膜曲率、眼轴长等资料作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有可能阻止近视眼轴长的进一步增长,是一个安全的术式。
作者:秦磊;曾键;古洵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诺维本(NVB)为长春碱类新药,其作用原理为阻碍微管蛋白聚合,并可诱导微管的解聚,是抗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很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9年1月~2000年3月,采用诺维本加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有客观的临床和影像学观察指标。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从40~65岁。病理类型为腺癌17例,鳞癌6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近4周来未接受过放疗及化疗。初治者8例,复治者17例。1.2 给药方法:化疗前均作常规检查。诺维本25mg/m+2静脉冲入d-1、d-8,顺铂80mg/m+2静脉点滴或者100mg/m+2分3天点滴。28~30天为1个周期,每例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1.3 评价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份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有效率或缓解率为CR+PR之和所占治疗观察人数的百分率。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分度,分为0~IV度。2 结果2.1 临床疗效:在25例患者中,CR 0例,PR 9例,有效率约为36%,其中,初治者有效率为62.5%,复治者有效率为29.4%。2.2 毒副反应:在该25例患者中,全组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率为100%。其中,白细胞Ⅰ°下降者占4%(1/25)。Ⅱ°下降者占48%(12/25),Ⅲ°下降者占36%(9/25),Ⅳ°下降者占12%(3/25)。恶心呕吐率为48%(12/25),便秘占24%(6/25)。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40%(10/25)。其中,Ⅰ°下降者2例占8%,Ⅱ°下降5例,占20%,Ⅲ度下降者2例8%,Ⅳ°度下降者1例占4%。
作者:徐云华;李金燕;付开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在眼睑裂伤中,常合并有泪小管断裂,应一期手术修复。手术中关键的是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寻找的方法常用的有5种:直视法、试探法、注射法、探通法及切开泪囊法。在临床实践中,除切开泪囊法比较容易外,其他方法操作起来均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眼部伤口不规则、污染严重者,很难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切开泪囊法会增加新的面部瘢痕,患者多难以接受。我院自1996年6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泪小管断裂病人34例,在手术中采用自制的泪道探通器结合直视法,均一期手术获得成功,并感到手术操作容易、时间短。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均为单眼。其中男性30例,女性4例。右眼22例,左眼12例。受伤原因:拳击伤14例,占41.2%;被金属挂伤8例,占23.5%;跌落致眼部外伤8例,占23.5%;锐器伤4例,占11.8%。跌落致眼伤者其伤口污染严重。2 手术方法 清洁伤口后行眶下、筛前及面神经远端阻滞麻醉。麻醉满意后,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伤口规则、污染较轻者,往往可以发现白色的环形断端,在周围红色的软组织中比较明显。找到鼻侧断端后,用0.9mm泪道探针自断端插入至鼻腔并留置。扩张下泪小点,将带有以针灸针为管芯的硬膜外导管自下泪小点插入,通过颞侧断端,在取出0.9mm泪道探针同时将硬膜外导管自鼻侧断端插入,通过泪囊直至鼻腔,抽出管芯,在显微镜下以9~0缝线吻合泪小管3针,不能穿过管腔。对位缝合软组织及皮肤,将硬膜外导管缝合固定于颧部皮肤。对于伤口极不规则、污染较重难以找到鼻侧断端者,用4.5号冲洗针头弯成类似猪尾样探针,由上泪小点插入,试探由泪总管进入下泪管,边探通边注液,如有阻力则后退一点,注液后再往前探,有时探针会进入鼻泪管,略微改变冲洗针头的形状后再探,经几次努力,都能进入下泪管,并能看到液体自鼻侧断端涌出,随即冲洗针头也自鼻侧断端露出。再以0.9mm泪道探针自鼻侧断端插入,依上述方法即可完成手术。术后2天伤口换药,7日皮肤拆线。经常活动硬膜外导管,并由硬膜导管内冲洗泪道,1月后拔管,拔管后冲洗泪道2周。
作者:朱炎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力衰竭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心力衰竭时心肌机械性能改变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混合性心力衰竭。以往对收缩性心力衰竭(Sysfolic heart failure,SHF)研究较多,但自1984年Dougherty等人+{[1]}首次报道一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来,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受到重视,本文就舒张性心力衰竭近10余年来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DHF应包括左右房、左右室舒张功能障碍。Brutsaert等+{[2]}提出,由于单一心室或双心室充盈阻力增加,使舒张压力—容量曲线向左上方移位从而出现充血症状称为DHF。由于左心室在整个心脏机械活动中承受的压力负荷高,做功大,受损机会多,研究较为深入,而对心房和右室的DHF研究甚少。多数学者认为单纯DHF是指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由于心室充盈异常和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综合征+{[3,4]}。左室DHF的发生率差别很大(13%~42%)+{[4]},目前文献所称临床心力衰竭患者中DHF约1/3,可能由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标准为LVEF≥45%,且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和异常两组均有部份伴心脏扩大为部分合并SHF之故+{[1]}。 单纯左室DHF一般分为三类:①主要影响左室主动松弛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冠心病、老年人心脏和糖尿病。这些疾病导致后负荷过重、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或心肌纤维化,通过延缓左室的主动松弛而影响左室充盈;②主要影响左室僵硬度的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血红蛋白沉着症、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这些疾病的早期常有左室松弛性减退,晚期左室被动性弹性下降,即左室僵硬度增加,进而影响左室充盈;③主要影响心室间相互作用的疾病,包括右室容量负荷增加(房间隔缺损)、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如肺动脉高压)以及急性右室扩张(如急性三尖瓣返流、急性右室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这些疾病通过心包的限制作用和左右心室间的相互作用,使左室充盈减少。缩窄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以及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所致左室充盈不足,虽可产生DHF血流动力学改变,但左室本身舒张功能并无异常,故有人对此作为DHF的病因尚持有异议。机械梗阻性阻塞如二尖瓣狭窄所致左室充盈减少不属左室DHF的病因+{[1]}。
作者:汪承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病例:赵某,女,27岁,因孕39+2周,NST评5分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3/36~40天,量中,色暗红,无痛经。末次月经1999.10.16,预产期2000.7.23,孕期顺利,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孕中、晚期在外院产检9次,孕6周测宫高28cm,腹围90cm。臆断:IUGR,孕妇拒绝入院未行治疗。2000年7月18日来我院门诊产检,NST评5分收入院。 入院后行OCT评5分,提示胎儿宫内窒息,急诊行剖宫产术,见羊水Ⅲ°污染,顺利娩出一活女婴,体重2.26kg,身长49cm,Apgar评分8~10分,脐带细长,绕足2周,胎盘粘连,人工剥离胎盘娩出部分胎盘,感宫底处有一女拳大小包块,色灰白,质软,剥离困难,行宫体注射催产素20u及按摩子宫,子宫收缩后再轻轻剥离,包块与剩余胎盘一并娩出,检查宫壁粗糙,无残余胎盘胎膜,缝合子宫切口及腹壁各层,术中出血大约200ml。 术后检查肿块9×12×7cm,重310g,表面光滑,有一细蒂与胎盘相连,切开肿块见质地均匀,灰白色,无明显血管。胎盘大小15×11×2cm,重580g,无明显钙化,脐带长约60cm。肿块与胎盘送病检,病理报告:①胎盘组织大致正常;②肿块镜下为新生的血管伴疏松水肿的间质。 术后产妇及新生儿一般情况好,痊愈出院。 讨论:胎盘血管瘤较为罕见,发生率为0.01%-1%,因肿瘤小不易被发现,胎盘血管瘤常因改变胎盘正常的血供及宫内占位引起胎儿发育迟缓,致胎儿窒息或死亡。当胎盘血管瘤合并胎儿畸形时,应及时终止妊娠,如无畸形应加强孕期管理,临产后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张水蓉;郑德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脑梗塞的治疗价值,我们将巴曲抗栓酶与黄芪注射液联用,与对照组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102例为1998年4月至2000年5月本院收治的患者,病史和CT检查证实为脑梗塞。男性67例,女性35例。年龄42~78岁(平均51岁)。10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组,常规治疗组51例中,男3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岁(42~78)。有高血压史33例,糖尿病史17例,冠心病史14例。经CT检查证实,基底节区梗塞29例,脑叶梗塞17例,脑干梗塞2例,小脑梗塞5例;黄芪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岁(43~75岁)。有高血压史32例,糖尿病史18例,冠心病史10例。CT证实基底节梗塞30例,脑叶梗塞17例,脑干梗塞1例,小脑梗塞6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史、病程及病情无明显差异。1.2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250~500ml每天静脉滴注(静滴)连续5~7天,同时每天静滴巴曲抗栓酶d-110BU,d-3和d-5各5BU,胞磷胆碱1.0~1.5g连续静滴10~14天。黄芪组除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从入院日即给予黄芪注射液,每2ml含黄芪4g,3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天静滴1次,连用10~14天。
作者:严江;肖小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幕上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选择性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幕上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CT征象、治疗方法。结果:中转手术8例,死亡2例,重残2例,中残13例,良好98例。结论:幕上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综合患者的神志、瞳孔、血肿大小、类型、占位效应以及合并其它脑损伤程度考虑。
作者:吴明灿;张作洪;陈世洁;叶绪昌;张继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颇多,而疗效不一。我科自1997年4月~1999年12月,用囊腔内置管、加压包扎治疗本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70岁。均系不明原因耳廓上出现局限无痛性包块。其中位于三角窝13例,耳甲腔9例,同时波及三角窝及耳甲腔8例。全部为单耳发病,病程3天至30天。2 治疗方法 取内径0.8mm,外径1mm,总长25mm的硬膜外导管(去芯)1根,消毒备用。患者取坐位,头偏向健耳,局部严格消毒,用2%盐酸利多卡因1ml作囊肿低位皮肤浸润麻醉,用手术尖刀片在囊壁麻醉处作一1.5mm小切口,切穿囊壁,可见淡黄色液体经切口流出,将备用的硬膜外导管经切口插入囊腔,深约15mm,挤压囊壁使囊液经硬膜外导管和切口处完全排出。将外露硬膜导管用胶布固定在外耳廓皮肤上,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囊肿部位垫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包扎宜紧不宜松,嘱患者在包扎期间不能自行松动包扎物,治疗中若有松动,则需要重新加压包扎。3~4天后,拨出硬膜导管,然后再加压包扎2天。治疗期间,口服磺胺药,以防感染。3 结果 治疗后28耳切口I期愈合,耳廓无增厚改变,原隆起处皮肤平滑,2耳在治疗期间,硬膜导管脱出切口,重新按原方法置管加压包扎,愈合结果同前。总治疗期限为5~6天,随访半年,均未复发。4 讨论 假性囊肿病因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软骨间积液及渗液,目前的治疗方法有激光、冷冻及手术等,但治疗方法复杂,病程较长且设备昂贵,患者治疗费用较高,硬膜外导管置入囊腔后,囊腔内产生的囊液经导管引流无法蓄积在囊腔内,然后通过加压促进囊壁与软骨间的愈合,缩短病程。治疗期间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同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本组病例中未发现感染及耳廓变化情况,且此法操作简单,效果佳,疗效短,并发症少,无须特殊器材及设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报道21例垂体腺瘤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口鼻蝶窦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本文重点介绍该入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全组无1例死亡。13例术后有暂时性尿崩症,3例脑脊液鼻漏,2例鼻中隔穿孔。1例术后视觉障碍加重。无1例术后切口或颅内感染。14例随访6个月至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作者:陈世洁;刘建雄;张继纬;余辉;张作洪;吴明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对比甲胎蛋白(AFP),超声检查,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像(简称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42例经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与影像学对照分析,对比AFP、超声及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能力。结果:AFP的检测是公认的肝癌普查和临床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简捷实用。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肿块2~3cm以上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位诊断。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判定原发性肝癌大小,形态,位置,数目及内部情况等则更胜一筹。结论:螺旋CT在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包膜,子灶及腹腔转移,血管受侵等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钟薇;田夫;黄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米槁精油拮抗组胺(Hist),乙酰胆碱(ACh),高K+和Ca2+所致豚鼠胆囊收缩的影响。方法:用豚鼠胆囊,观察米槁精油对Hist、ACh、KCl、CaCl2所致豚鼠胆囊收缩量效曲线的影响。结果:米槁精油10-4g*L-1和2×10-4g*L-1可使Hist、ACh、KCl、CaCl2所致胆囊收缩的量效曲线非平行右移,大反应压低,其抑制率分别是:米槁精油两剂量使Hist所致豚鼠胆囊收缩降致(64±13)%和(40±12)%;使ACh所致豚鼠胆囊收缩降致(54±18)%和(31±11)%;使Ca2+所致豚鼠胆囊收缩降致(55±14)%;使高K+所致胆囊收缩降致(70±17)%和(35±11)%。结论:米槁精油对豚鼠胆囊有松驰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拮抗Ca2+有关。
作者:胡国胜;隋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开展,出现了功能性内窥镜治疗鼻窦疾病的手术新方法。它与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具有组织损伤小、能保存鼻腔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其手术方法是采用各种不同角度的内窥镜结合鼻腔显微手术器械,在直视下行鼻息肉摘除、筛窦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中鼻甲及钩突处理等手术。这类手术的开展,不仅需要医生有娴熟的技术,而且还必须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心护理,才能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1996年7月至今,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97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7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5例。年龄11~76岁,其中11~18岁10例,60岁以上15例。病程5月~35年。鼻窦炎43例,鼻息肉54例。第一次手术85例,第二次手术12例。全部病例于术后均用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填塞48~72小时。术后鼻塞症状全部消失,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 护理体会2.1 心理护理:病人既希望既尽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时局部麻醉效果不佳引起疼痛。医护人员在术前要向病人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向其介绍手术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明确告诉病人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讲明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及可耐受性。从而,解除患者的顾虑,消除不良情绪,使病人以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手术。2.2 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如给病人做好鼻窦X线拍片、CT扫描和鼻内窥镜检查,尤其要严格检查心肺功能,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还应检查病人眼睛的视敏度、眼球活动度和病人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眼外肌功能等。并交代患者术前避免受凉感冒,禁烟、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术中咳嗽,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前一天做普鲁卡因和青霉素皮试,为患者剪鼻毛,冲洗鼻腔,以预防术后感染。术前30分钟,肌注立止血1KU,以减少术中出血。术前20分钟肌注鲁米那100mg、阿托品0.5mg,起镇静、减少唾液分泌的作用。于术前一天夜晚要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对入睡困难者应给镇静药。2.3 术后护理:
作者:胡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行侧脑室和静脉用药、然后行腰池联合静脉用药对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影响。方法:收集5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3例先行侧脑室和静脉用药,然后行腰池和静脉用药,其中2例早期使用者痊愈,1例因使用较晚死于全身衰竭。2例仅行腰池和静脉用药者,1例死于全身衰竭,1例死于脑疝。结论:早期行侧脑室用药能迅速提高脑室/脊液内抗真菌药物浓度,同时侧脑室穿刺引流可立即减轻脑疝的威胁及监测颅内压的变化,为抗真菌及对症治疗提供了保证。
作者:李会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体血液照射回输的放射保护作用。方法:将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自体血液照射回输加放疗)和对照组(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研究组患者血疗前后IL-2,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研究组为12.1%(4/33),对照组为60.6%(20/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变化(P<0.01);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平均放疗剂量(X±SxGy)研究组为4050±822,对照组2460±609(P<0.01);研究组血疗前后IL-2,T淋巴亚群都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可提高肺癌患者抗辐射的能力,低剂量辐射刺激诱发机体的适应性和免疫机能,提高正常组织对放疗的耐受量而对肿瘤组织无保护作用。
作者:肖小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近2年来收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78例。采用了小剂量地塞米松、思密达粉、普鲁卡因灌肠治疗,收到满意效果。就有关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资料 78例中男52例,女26例,男女之比1∶0.5。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41.2岁,其中28~45岁者多。临床症状以粘液、粘液脓血便为主,部分病人伴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消瘦、关节痛。78例病人均经直肠镜检及病检诊断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2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2.1 器械准备:常规灌肠用物1套,另备50ml一次性注射器1个,治疗碗2个,细肛管1根,输液延长管1根、热水袋1个、止血钳1把。2.2 溶液的配制:地塞米松1mg,思密达粉9g,2%普鲁卡因8ml,高渗盐水5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3周。2.3 心理准备:讲明灌肠的目的、经过、效果、注意事项、使病人配合,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乐意接受治疗。
作者:李咏梅;刘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