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钟秀斓

关键词: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 技术学, 化学实验课,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教学计划,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 组织与管理, 五年一贯制, 六年一贯制, 学科教学, 授课方式, 市场经济, 实验条件, 课程设置, 教育转变, 教育改革, 化学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一些具备一定教学实力和实验条件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逐步向“六年一贯制”或“五年一贯制”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转变,以构造中专层次教育向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发展的“立交桥”,来满足市场经济对卫生适宜人才的需求.无论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还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是每一个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又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例,要认真上好每一堂化学实验课,首先要设计好实验教学计划与内容.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计划与内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验课教材的编写以及实验课的授课方式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其整个教学质量.影响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很多,笔者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并提出改革建议.1 化学实验课程设置的问题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不典型囊性包块的B超声像图分析

    腹部囊性包块在B超的声像图上表现各异,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较大的囊性病变,在定位上都很困难.笔者收集了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囊性包块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其中有2例病人还进行CT检查,现将3例不典型性囊性病变的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性,18岁.因右中上腹痛5天就诊.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古中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B超所见,于肝肾间隙内探及不规则无回声暗区,范围123mm×78mm,上端达肝门部,下极达右肾边缘,内可见多条间隔的光带回声,将囊腔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囊腔,较大的囊腔内可见少量密集的细小光点回声.此囊性包块与肝、胆囊、胰腺、胆总管、右肾无关系.超声结论为肝肾间隙囊性包块.CT所见,右肝、肾间隙区显示7cm×10cm大小囊状块影,CT值为17Hu,其内显示条带状高密变影,CT值为28Hu,囊状影内显示分隔状改变.

    作者:邱俐;王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胆囊穿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胆囊全层坏死穿孔是老年病人胆道疾病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我院10余年来共收治4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85~1999年共收治老年急性胆囊穿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共48例,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60~81岁,平均67岁.既往有胆道病史34例次(70.8%),病史6个月~40年不等,平均11年.发病至入院时间6~12小时28例,13~24小时11例,24小时以上9例.经病理证实在慢性胆囊炎基础上发病者25例(52%).有并存病35例(72.9%).其中以心血管病多,共24例次,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病等.

    作者:刘建平;谢汝清;熊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确炎舒松治疗睑板腺囊肿切刮后瘢痕的疗效观察

    睑板腺囊肿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眼睑疾病,对于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往往采用切刮的方法进行处理.睑板腺囊肿的切刮手术十分容易,而睑板腺囊肿切刮后残留的瘢痕处理起来却十分困难.以往多采用局部热敷及理疗的方法,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院门诊自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间采用确炎舒松局部注射治疗板腺囊肿切刮术后瘢痕12例,并与传统治疗对照,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2例,均为在我院或他院门诊行板腺囊肿切刮术1次以上患者,局部残留有明显瘢痕,经局部热敷1周以上仍然不能消除者,治疗组年龄分布5~43岁,平均年龄26.5岁.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8例.右眼7例,左眼3例,双眼2例.对照组年龄分布6~50岁,平均年龄29.65岁.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9例.右眼5例,左眼4例,双眼3例.

    作者:朱炎华;邓延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起急性氯气中毒的临床处置报道

    急性氯气中毒虽然少见,因其症状重,临床认识不足,及时正确处理尤为重要.我院1997年8月收治一起某化工厂氯气泄露所致38例急性氯气中毒病例,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20例,女18例,其中儿童10例.年龄1岁半~53岁.接触氯气3~10分钟不等.全部病例均有呛咳、流泪、辛辣感等粘膜刺激症状;气促、胸闷30例,窒息感18例,胸痛、咯血丝10例,头昏25例,心衰1例,昏迷1例,肺部哮鸣音1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0~15)×109/L,中性60%~80%.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30例,点片状阴影2例,正常5例.

    作者:陈秀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护理失误导致气胸的思考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血胸、脓胸及开胸术后的主要诊疗措施,利用胸腔负压吸引装置排除胸膜腔内积气和积液,使肺恢复膨胀状态,消除胸内残腔.在护理中若有疏忽或护理不当使引流管内与外界相通,气体进入胸腔造成气胸,轻者增加病人痛苦,重者危及生命.现将3例因护理失误致气胸的教训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54岁.1993年3月28日8am因左上肺癌在全麻下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后第2天拔除上胸管,第3天夜班护士更换下胸管胸腔引流瓶内盐水后,未检查玻璃长管是否在液面下,直至病人诉胸闷憋气才发现,胸管经长玻管下端与大气相通导致气胸.立即行胸穿抽出气体500毫升,并持续低负压吸引,引流出残留气体,患者术后第4天拔管.

    作者:王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屈肌腱损伤

    目的:探讨防止屈肌腱断裂术后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对34例48条屈指肌腱术中的修复、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为评定标准.结果:术后共随访3~6个月,疗效优者20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达91.2%.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高质量的缝合,再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的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

    作者:刘克斌;徐双迎;彭旭光;朱正荣;李五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磁疗预防术后恶心与呕吐

    腹部外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达60%~70%[1].过去常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呕吐是指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致饮食由胃反吐出的病症,前人有“有声无物为呕、无声有物为吐”之说[2].胃主要受纳和腐热水谷、其气主防.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均可引起胃气上逆,发生呕吐[2].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二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3].内关穴在中医上是治疗恶心与呕吐的特效穴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病例:本文100例病例来源于我院1998年3月至1998年9月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卵巢囊肿切除术.其中实验组(磁疗组)52例,对照组(铁片组)48例.年龄19~39岁,手术时间平均为74.5分钟.在手术72小时内病人服用了抗呕吐剂及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镇静类药物如氟哌啶、以及有高血压的患者均排除在此次研究之外,以防止药物作用的继发干扰.

    作者:朱永祥;温满清;顾沙;钱远江;刘金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益气聪明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的致聋性疾病,因其病因、病理变化复杂,不易治疗.如部分急性病人由于鼻腔、鼻咽部存在感染,有分泌物,不能常规进行咽鼓管吹张;慢性病人到了晚期更是棘手,甚至行中耳插管都无法完全改善症状.近年来,作者采用益气聪明汤加西医辅佐治疗这类单纯西医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10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2例中,双耳发病40例,共142耳.男56例,女46例.因鼻、鼻咽部炎症不能行咽鼓管吹张68例,病程超过1个月者34例,其中曾行鼓膜切开排液或中耳插管10例.年龄18~68岁,病程3天~4年.主要症状: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闭塞感或闷胀感,伴耳鸣30例,伴头痛8例.检查:鼓膜完整、膨隆或内陷、活动度差或消失.急性者呈淡黄或橙红色,慢性者呈腊黄或灰白色.中有47耳可见液平线或气泡.纯音测听均显示传导性耳聋,500HZ、1000HZ、2000HZ平均气导听阈在30~40dB,骨导正常.声导抗测试:鼓室压图B型97耳,C型45耳.

    作者:车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灌肠加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病程较长,迁延反复.笔者从1994年6月至2001年3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该病1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0例均系已婚妇女,全部病例经妇科和B超检查提示确诊.年龄从23~50岁.病程从3月~16年.发病部位:慢性附件炎(输卵管、卵巢)92例,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27例,慢性子宫内膜炎1例.

    作者:郑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整体护理在骨科的实践与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一种新的整体护理模式开始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自1998年3月以来,我们应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实施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1 实施方法患者入院时,首先由外勤班护士成立病历,通知管床护士铺床,迎接新病人,并介绍住院须知及病区情况,介绍经管医生与护士,然后领患者熟悉病区、食堂及院内环境等.对于骨折或外伤的急诊病人一方面立即通知医生,予以紧急处理,同时进行安慰与鼓励以尽快缩短护患间的距离.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以浮肿、少尿、高血压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母细胞瘤1例

    病例:3岁8个月男性患儿,因双眼睑及四肢浮肿4天伴少尿入院.入院前4天发现患儿双眼睑及四肢浮肿,以双下肢浮肿明显,渐加重,诉颈部不适,伴烦吵,无发热、咳嗽及气促,精神食欲差,大便正常,小便量少.查体:T 37℃,R 32次/分,P 140次/分,BP 18.67/12.00KPa,轻度贫血貌,双眼睑及双手背轻度浮肿,双下肢中度浮肿,呈非凹陷性,无皮疹及出血点,气管居中,双肺听诊无异常,心音有力,律齐,心界不大,腹稍隆起,肝脾肋下未触及,未扪及包块.化验检查:尿粪常规正常,血常规示Hb 85g/L,RBC 3.19T/L,WBC 8.9G/L,N 0.51,L 0.48,PLT 305G/L.胸部正位片示两肺野清晰,心影及两膈影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治经过:入院后予速尿静推,尿量增多,血压渐降至正常,20小时后血压复升至18.67/12.00KPa,查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范围,血沉不快,复查尿常规正常.入院第2天仍烦吵,腹胀,肝区压痛(+),查肝功能示LDH 1460u/l,余正常范围,腹部B超探查示肝脏切面形态大小正常,肝右叶前方可探及一低回声团块,胰腺前方可见两个类圆形低回声团块,右腹膜后可见低回声团块.急查纵膈及腹部CT示右侧神经母细胞瘤可能,伴肝转移,腹腔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转移,上下腔静脉受压变窄.查尿儿茶酚胺含量260mg/24h,临床确诊神经母细胞瘤.入院第3天,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周后死亡.讨论:神经母细胞瘤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略多见于男孩,末梢血像可示贫血,尿儿茶酚胺含量明显增高,多以腹部肿块或腹痛为首发症状.该患儿双眼睑及双上肢浮肿为上腔静脉受压所致,双下肢浮肿为下腔静脉受压所致,高血压与儿茶酚胺升高及循环充血、水钠潴留有关.该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同时出现上下腔静脉阻塞的表现,临床少见,且易误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或心包炎,临床中应提高警惕.

    作者:周少华;陈苓;黎艳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食道癌脉络膜转移1例

    病例:男,4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消瘦1月”于1999年12月14日入住我院.入院后行胃镜检查显示“食道溃疡”,取活检报告为“食道中分化鳞癌”.于1999年12月22日行“食道癌根治术”,术中见肿块与胸主动脉及纵隔胸膜粘连,术后病检示“食道高分化鳞癌,侵犯食道外膜,淋巴结转移癌(1/1)”.术后行2周期化疗及局部放疗,DT=50Gy.患者于2000年4月,开始出现左侧颞部及枕部头痛,无恶心呕吐及视物模糊,头部CT检查脑实质未见异常,予以止痛、扩管治疗,后头痛渐加重,伴左眼视力下降,左眼视野鼻侧偏盲.眼部检查:右眼未见异常,左眼眼底视乳头颞侧处有一扁平隆起样灰色病变.CT检查及MRI检查均示,左眼球后壁颞侧占位性病变0.5cm×0.8cm大小.临床诊断:食道癌脉络膜转移.于2000年5月9日开始进行球后病灶野放疗,DT=40Gy.放疗结束后,患者头痛消失,左眼视物较前清楚.8月复查眼底镜,未见明显隆起样病变,行双眼彩超示:双眼球内及球后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食道癌转移至脉络膜少见,脉络膜转移癌经放疗后,70%~80%视网膜剥离可改善,25%~50%视力可完全恢复.因此应尽量采用积极治疗,而无须一味动员患者行眼球摘除术.

    作者:李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频交流电辅加药物透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这一,常以单纯口服或静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1999年12月~2000年12月,以PIFG-Ⅰ型妇科仪,在中频交流电疗的临床基础上辅加庆大霉素药垫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并与单纯中频交流电疗法比较,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病例均选自门诊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诊断标准、平均年龄、即往病史及孕产次均无差异.80例临床记录中有白带增多、腰痛、腹痛及腹坠胀等,妇科检查,两侧附件增粗或条索状、压痛(±)等.

    作者:王绍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膀胱阴道瘘致膀胱内翻嵌顿并感染1例报道

    病例:刘某,女,72岁.因下腹坠胀伴阴道块状物脱出20余天于2000年2月14日入院,发病前,患者一直在作坊当磨面工.20天前自觉下腹坠胀,并不自主地向下屏气用力,同时发现阴道有一块状物脱出,鸽蛋大小,色鲜红、自以为是子宫脱垂,未处理.近几天块状物变大如鸡蛋,颜色逐渐转为暗红色,胀痛难忍,来院门诊以“子宫粘膜下肌瘤?阴道前壁膨出?”收住妇科.患者18岁时在家分娩后发生尿瘘,后又分娩3胎,20年前自然绝经,1970年曾在武汉某医院行尿瘘修补术,但手术失败,术后第3天又开始漏尿.

    作者:易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一些具备一定教学实力和实验条件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逐步向“六年一贯制”或“五年一贯制”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转变,以构造中专层次教育向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发展的“立交桥”,来满足市场经济对卫生适宜人才的需求.无论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还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是每一个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又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例,要认真上好每一堂化学实验课,首先要设计好实验教学计划与内容.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计划与内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验课教材的编写以及实验课的授课方式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其整个教学质量.影响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很多,笔者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并提出改革建议.1 化学实验课程设置的问题

    作者:钟秀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41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临床分析

    1 病例资料我院1996~1997年收治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41例.其中男性35例(85.3%),女性6例(14.6%).年龄16~30岁11例(26.8%),31~50岁23例(56.1%),大于50岁7例(17.8%).所有病人均为有疫水接触史的农民.发病时间7~9月份,其中8月份37份(90.2%),41例中死亡5例(12%).

    作者:胡光元;童启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与临床表现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之一,为明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现将我院儿科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的1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及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0例中男108例,女72例.胎龄:<3724例,37周~42周135例,>42周21例,体重:<2500g 30例,2500~4000g 129例,>4000g 21例.有窒息史的126例中,轻度窒息89例,重度窒息37例.顺产81例,剖宫产25例,产钳及胎头吸引器助产24例,臀位产27例,急产10例,滞产8例,其它5例.1.2 头颅CT检查结果:CT检查时间:出生1~28天,平均(5.4±3.6)天.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26例,其中110例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硬膜下出血(SDH)11例,脑室内及室管膜下出血(IVH)18例,脑实质出血(IPH)25例.180例中36例混合出血,其中2种出血30例,30例中有11例SDH合并有IPH,16例IPH伴有SAH,3例IVH合并有IPH;3例IVH伴有SAH及IPH;3例IPH伴有SAH、SDH、IVH.混合出血以CT表现重者为第一诊断.

    作者:刘厚国;潘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共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骨折95例,效果很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5例中,股骨颈骨折62例,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胫骨骨折6例.

    作者:吴群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近红外光无创伤检测评价大豆和生三七对肝纤维化疗效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生三七和大豆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给实验用小白鼠皮下注射CCL4(0.01g/10g)造成肝纤维化模型,以近红外光无创伤检测肝脏组织血含量、氧含量,并行肝脏病理组织切片检测.结果:大豆治疗后小白鼠肝脏的血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氧含量明显增高(P<0.01).生三七加大豆后,使小白鼠肝脏的血含量明显增多(P<0.05),氧含量明显增高(P<0.01).肝脏病理组织切片显示使用生三七加大豆治疗后,肝纤维化程度有明显改善.结论:生三七加大豆对肝纤维化有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余万桂;谢则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30例病毒性脑炎早期脑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0例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及其脑电图、脑地形图、CT等辅助检查资料.结果: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早期检查中,出现十分明显的异常改变并与患者的病情、病程呈平行关系.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王金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