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黄坚;张治芬
目的 观察IL-32 α作用于人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后上皮间质转化(EMT)、侵袭转移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IL-32α处理24h后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的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Zeb1)、侵袭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MMP-2、MMP-9)mRNA与蛋白以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Jak2、Jak2、p-STAT3、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均显示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中E-cadherin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呈IL-32α剂量依赖性上调(均P<0.05);Vimentin、Zeb1、MMP-2及MMP-9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呈IL-32α剂量依赖性下调(均P<0.05);p-Jak2、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均呈IL-32 α剂量依赖性下调(均P<0.05),STAT3无明显改变(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Vimentin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且荧光强度呈IL-32 α剂量依赖性下调(均P<0.05).结论 IL-32α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的EMT和侵袭转移,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李冰震;王理富;吴文元;陈景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肝囊型肝包虫病外囊剥离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外囊剥离术治疗的肝囊型肝包虫病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加速康复组和传统对照组,各35例.加速康复组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传统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围术期治疗方案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与术后输血情况,手术前(术前1d)后(术后1d)血清C反应蛋白(CRP)、TNF-α、降钙素原(PCT)及空腹血糖水平,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与术后输血情况及手术前CRP、TNF-α、PCT、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速康复组患者术后CRP、TNF-α、PCT、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传统对照组(均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传统对照组(均P<0.05),住院天数少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肝囊型肝包虫病外囊剥离术治疗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刘学军;木尼热丁·艾则孜;张新龙;陈智全;买买提江·喀斯木;陈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序贯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间隔腹腔注射化疗(IPC)对胃癌腹膜转移的效果.方法 回顾胃癌伴腹膜转移的17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序贯HIPEC间隔IPC的方法治疗2个周期,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例患者行1次HIPEC后拒绝再次治疗失访;余16例患者经2个周期序贯化疗后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9例.完全缓解患者出现肝多发转移1例,其余6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后行姑息性切除手术(远端胃4例,全胃2例).结论 序贯HIPEC间隔IPC的方法治疗胃癌腹膜转移,可为患者争取较好的治疗效果,较长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志平;殷永芳;张谋成;胡礼;杨斌;严志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胆道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发病机制是胰胆管合流异常(PBM).CBD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CBD分型主要有Todani分型及董氏分型,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建议结合使用.CBD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囊肿切除、胆道重建及胰胆分流,目前仍以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居多,腹腔镜手术有望成为今后的主要手术方式.但对于晚期CBD的唯一有效的治疗途径为肝移植.本文就CBD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意男;焦娇;郭秋芳;叶卫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要开刀,必麻醉!一台成功的外科手术,除了需要主刀外科医生的精湛技术、手术护士和助手的默契配合外,离不开麻醉科医师的保驾护航.但150多年前,麻醉学尚未萌牙,医学界对患者手术疼痛的控制却一筹莫展.为做手术,把患者敲昏,把患者灌醉,把患者受伤的肢体放在冰天雪地中冷冻,用带子勒紧肢体使其变得麻木……这些现在看起来可笑的方式在麻醉发展史上却真实存在过.
作者:李媚;马雯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回顾68例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术前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例V型SIDSMA患者发生破裂大出血,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65例患者成功行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经术前预防SIDSMA破裂、防治肠道缺血坏死的护理,术后出血和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形成、支架感染、正中神经损伤的护理,1例患者发生短肠综合征,其余64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对SIDSMA支架植入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封华;陶淑珍;陈芳;沈佩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与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其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NICU(1 106例)与普通新生儿病房(1 757例)患儿临床资料、AABR检查结果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终诊断结果.比较NICU与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AABR检查结果、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发生情况,分析患儿发生SNHL的危险因素.结果 NICU患儿AABR检查未通过率高于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6.78% vs 3.93%,P<0.05),SNHL发病率亦高于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3.98% vs 1.88%,P<0.05).宫内窘迫、1min APGAR评分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机械通气≥5d、颅内感染、脓毒症均为患儿发生SNHL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ICU患儿听力损伤发生率高于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对存在听力损伤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如AABR检查未通过需高度重视并密切随访,以早期干预降低致残率.
作者:张新钢;许会卿;张永波;杨锡儿;丁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行MHD患者96例,另择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均行骨密度(T值)检查,T值≤-2.5为骨质疏松.比较MH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MHD患者骨密度检查结果.结果 MHD患者骨密度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MHD患者中,女性患者骨密度低于男性(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结论 MHD患者骨密度较健康成人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性别、糖尿病病因会影响MHD患者骨密度水平.
作者:王超超;林永强;赵润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以弥漫性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持续性抗磷脂抗体阳性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新的诊断标准是存在1个特定的临床表现和1个阳性的实验室指标(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和流产,其他还包括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网状青斑、心瓣膜赘生物及舞蹈症等,累及血管的表现中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大脑局部缺血发作[1].现笔者将临床上遇到的2例以静脉血栓为首要表现的APS报道如下.
作者:陆姿赢;王晓栋;严金;倪孝龙;郑红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LncRNA NNT-AS1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细胞系KATO-ⅢⅡ、NUGC-3、AGS、N87及正常胃成纤维细胞系NSFC中LncRNA NNT-AS1的表达水平;将KATO-Ⅲ细胞系分成对照组、sh-vector组及sh-NNT-AS1组,分别不感染慢病毒、感染阴性shRNA慢病毒及感染lenti-sh-NNT-AS1慢病毒.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 3、8、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胃癌细胞系KATO-Ⅲ、NUGC-3、AGS、N87 LncRNA NNT-AS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胃成纤维细胞系NSFC(均P<0.01).细胞培养12、24、48、72 h后,相比sh-vector组、对照组,sh-NNT-AS1组吸光度值(OD490值)明显降低(均P<0.05).细胞培养7d后,sh-NNT-AS1组克隆形成数明显低于sh-vector组、对照组(均P<0.05).sh-NNT-AS1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h-vector组、对照组(均P<0.01).sh-NNT-AS1组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9表达水平均高于sh-vector组(均P<0.05),而Caspase 8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NNT-AS1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凋亡蛋白Caspase3、9表达有关.
作者:帅勇锋;王小军;张一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5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5例在化疗的基础上采用EGFR-TKI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单纯化疗方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WHO实体瘤客观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ERA21-1)以及糖类抗原125(CA125)的变化,治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及生存获益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1.1%,高于对照组的47.5%,疾病控制率(DCR)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YERA21-1以及CA 12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血小板降低和恶心、呕吐,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体生存时间(OS)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TKI治疗NSCLC的疾病客观反应率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毒副反应小,且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戚赛春;毛亚;江明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尤其是终末期肾病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远期预后欠佳,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是导致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此外铁缺乏及铁代谢紊乱、尿毒症毒素、炎症和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进一步加重肾性贫血.传统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和铁剂是目前临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而新型ESA正处于实验或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就肾性贫血发生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祎星;马红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压氧(HBO)治疗突发性耳聋(SD)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采用HBO治疗的SD患者85例,采用包括认知、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HBO治疗后耳部不良反应(耳痛、耳闷或耳胀)发生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HBO治疗后发生耳痛4例,耳闷(耳胀)2例,耳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6%.本组患者治愈17例,显效35例,有效17例,无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18%.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HBO治疗的SD患者耳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使HBO治疗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任丽娟;徐家兔;朱燕飞;王青美;王立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观察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表达的作用,探讨IRF3在皮肤纤维化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取行瘢痕疙瘩切除手术的10例患者的术中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为研究材料,另择8例外科手术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培养两者的成纤维细胞.采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IRF3 mRNA、蛋白表达水平,转染siRNAs-IRF3后IRF3蛋白水平;检测TGF-β1诱导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l)、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Ⅰ型胶原与TGF-β受体Ⅰ、Ⅱ,及TGF-β1信号通路调节蛋白p-Smad2、Smad2、p-Smad3、Smad3表达水平.结果 IRF3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下调IRF3的表达,显著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抑制collagen Ⅰ、a-SMA的表达,同时抑制TGF-β1诱导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TGF-β受体Ⅰ、Ⅱ的表达.下调ⅠRF3的表达亦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Smad2、Smad2、p-Smad3、Smad3表达水平.结论 IRF3表达下调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表达.IRF3或为治疗瘢痕疙瘩新的靶点.
作者:张谊;洪炜龙;徐云升;李智铭;张璃;林孝华;张启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肿瘤中常见的类型,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至左、右肝管起始部之间的黏膜上皮癌.其发生部位靠近肝门且与肝门部结构关系密切,以及容易侵犯周围血管等特点大大地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且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多,患者预后差,肝功能衰竭和感染常为其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对如何进行术前准备、如何确定手术切除范围等方面尚存在争议.如何在减少肝脏损伤的基础上,尽可能达到RO切除,是临床外科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程晋坤;谢琴芬;郑树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脾动脉栓塞术(FSE)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PLT减少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肝硬化伴PLT减少的患者50例,其中行单纯TIPS术30例(TIPS组),TIPS术后行FSE术治疗20例(TIPS+ FSE组).评估两组患者术前3d、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外周血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随访1年影响PSE术后PLT增加的因素.结果 TIPS+ FSE组PLT在术后6个月和1年均增高(均P<0.05),但WBC及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IPS组和TIPS+ FSE组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FSE术前PLT、FSE术前血小板压积、FSE术前血小板-大细胞比率是预测FSE术后1年PLT增加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 伴有PLT减少的肝硬化患者在TIPS后,FSE可进一步起到稳定长期的升PLT作用,减少PLT输注需求,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旭艳;陈仁聘;吴建胜;黄智铭;吴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利用蛋白质结合吲哚菁绿(ICG)可以发射荧光,且ICG只经胆汁排泄的特性,ICG荧光造影在肝胆外科手术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胆道、肝脏肿瘤、肝段的ICG荧光造影以及ICG荧光造影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局限性和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陈炉良;陆才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信再教育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至2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20例分为两组,剔除未能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例,纳入分析患者604例,其中对照组301例(给予口头、纸质宣教),实验组303例(给予口头、纸质宣教和微信平台宣教).检查当天对每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及术后满意度,检查时对肠道清洁度进行渥太华量表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微信是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再教育的良好平台,患者乐于接受,宣教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适合推广.
作者:叶媛媛;吴蕾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传染病,其病原体为并殖吸虫,又称肺吸虫[1].我国各省、市、区均有该病存在(除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和宁夏外).人由于进食了含有囊蚴的溪蟹、蜊蛄等食物,囊蚴进入胃肠道后在消化液作用下脱囊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发育为童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引起组织损伤[2-3].目前该病临床少见,现将1例肝肺吸虫病误诊为胆管细胞癌的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熊坤;彭慈军;刘尧;王心;李阳;谢万桃;杨秀智;谭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JCI评审标准下异常事件上报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 380例住院患者与837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分JCI评审标准下异常事件上报系统应用前后两阶段进行研究,观察并比较JCI评审标准下异常事件上报系统应用前后医务人员的异常事件知晓率与主动上报率、异常事件发生上报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系统应用后,医务人员的异常事件知晓率与主动上报率均较系统应用前提高(99.16% vs 73.72%,93.07% vs 55.08%,均P<0.05),异常事件发生上报率与患者满意度均较系统应用前提高(5.53% vs 2.58%,98.63% vs 96.36%,均P<0.05).结论 基于JCI评审标准下构建的异常事件上报系统可提高医务人员上报异常情况的主动性,提升患者满意度,利于医院营造安全的医疗氛围.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