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丽
目的:研究TNF-α基因多态性在浙江台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与相关性。方法利用DNA测序法对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TNF-α基因-308位点和-238位点进行基因检测与分析。结果观察组FPG、TNF-α、TG、T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分别为(10.68±2.75)mmol/L、(2.01±0.25)ug/L、(2.43±1.15)mmol/L、(5.49±1.63)mmol/L及4.65±0.9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DL为(1.23±0.28)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LDL[(25.34±2.41)kg/m2、(3.26±1.3)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基因-308位点在观察组和对照组GA+AA基因频率分别为31%和10%,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6%和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38位点未见突变,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TNF-α基因G-308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
作者:饶高峰;沈屹;吴金友;陈恩富;曾爱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在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79例胃癌组织和65例癌旁胃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胃癌和癌旁胃组织中HER2过表达率分别为10.54%(61/579)和0(0/65),两者HER2过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型胃癌HER2蛋白过表达率(17.90%)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4.18%)和混合型胃癌(8.57%),均P<0.01;高-中分化胃癌HER2过表达率(14.91%)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6.58%),P<0.01。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浆膜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胃癌中HER2表达增强,其高表达与肠型胃癌和高-中分化胃癌密切相关。肠型胃癌和高-中分化胃癌中HER2高表达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孙鑫鑫;王超群;黄必飞;王艳;曾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特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有高血脂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痛风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有效的缓解和消除急性发作症状、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降低血尿酸,消除病因。2012年10月,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原tology,ACR)正式发布了2012年ACR痛风治疗指南,下面就该指南作简要解读。
作者:吴华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导乐”一词出自希腊文“Doula”,专司指导孕妇进行顺利自然地分娩,于1996年在美国早开展。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旧的分娩模式把孕产妇患者化,把自然分娩过程医疗化,且阴道分娩产痛对于孕产妇来说又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疼痛,同时对胎儿的过分担心,往往使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产生恐惧感等,导致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致使剖宫产率上升。我院在孕妇阴道分娩过程中,给予镇痛分娩使其在生理上减轻疼痛,导乐陪伴分娩在心理、精神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使产妇在安心,愉快中顺利完成阴道分娩。导乐陪伴联合镇痛分娩,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在改善分娩质量及减少产后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国强;朱小玉;蔡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rhPTH(1-34)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rhPTH(1-34)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检测血清SHBG水平、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及腰椎(L2~4)骨密度(BMD),并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rhPTH(1-34)治疗后,腰椎(L2~4)BMD值、T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及雌二醇(E2)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0.01);血钙、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T)、促黄体生成素(LH)、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等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SHB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经rhPTH(1-34)治疗1年后SHBG水平明显降低(P<0.05)。SHBG与BMD值、T值、E2水平变化呈明显负相关(r=-0.78、-0.67、-0.53,均P<0.01)。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经rhPTH(1-34)治疗后,血清SHBG水平显著下降,推测SHBG参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形成过程,并在rhPTH(1-34)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陶萍华;朱杰;李萌;周欢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食管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在经历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创伤和长期禁食使机体免疫状态进一步恶化,同时营养不良也常见于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应包括足量的能量供给,还需包括对机体免疫功能的维护,而常规营养支持在调理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和代谢方面存在着缺陷,因此,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免疫营养的概念。所谓免疫营养是指在标准营养配方中加入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营养素,不仅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底物,还可以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棕-3鱼油脂肪乳正是常用的免疫营养素之一。本研究选择食管恶性肿瘤患者,观察其在进行食管癌根治术后5d内行全肠外营养期间添加与不添加棕-3鱼油脂肪乳对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黄剑;方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言语减少、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和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抑郁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为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笔者从循证医学的视角,搜集相关临床文献,运用Cochrane图书馆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胡小丽;嵇宏亮;杨胜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丙酮酸激酶M2(PKM2)信号通路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动脉化疗前后的改变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以期在化疗前预测宫颈鳞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选取2007-2012年因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鳞癌行新辅助动脉化疗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评估化疗的疗效。(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和PKM2蛋白的表达。(2)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和PKM2的表达差异。结果(1)化疗1~2个周期后,3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19例为化疗有效,17例为化疗无效。(2)mTOR和PKM2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3)mTOR和PKM2蛋白在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化疗前(均P<0.05)。(4)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mTOR和PKM2蛋白的表达在化疗有效组中均比化疗无效组中高(均P<0.05)。结论早期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和PKM2蛋白的表达与新辅助动脉化疗的疗效相关。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和PKM2蛋白的表达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新辅助动脉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作者:吴均;陈苗苗;王颖;段萍;朱雪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等级,(6)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明确性别,(8)有无质量合格证,(9)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温度要求),(10)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1)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2)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3)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内注入顺铂联合香菇多糖前后胸水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w)及CD4C+D25C+D127high的改变,探讨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局部胸腔微环境的免疫功能改变。方法选取肺癌并发胸水患者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顺铂50mg(体重>50kg)或40mg(体重<50kg)胸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香菇多糖(4mg)。两组患者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7、14天抽取胸水检测CD4C+D25C+D127low及CD4C+D25C+D127high。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前及给药后第7天,两组患者CD4+CD25+CD127low/CD4及CD4+CD25+CD127high/CD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第14天,观察组CD4+CD25+CD127low/CD4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25+CD127high/CD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第7、14天CD4+CD25+CD127low/CD4均明显降低,CD4+CD25+CD127high/CD4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胸腔内注入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能影响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可能对胸腔内微环境的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作者:叶茂;周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脑性瘫痪是指由于胎儿或婴幼儿期未成熟脑发育缺陷和或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持久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随感觉、知觉、认知、语言、行为和智力障碍以及癫痫等,是一组临床综合病症[1-2]。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生院内感染,将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脑性瘫痪患儿在住院康复期间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脑性瘫痪患儿院内感染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梁莉丹;郭君怡;刘一苇;涂丰霞;刘婵;陈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枕颈部后路4种不同植入方式的螺钉在施加生理载荷时所承受的应力,评价各自在生理环境中的机械性能。方法对16例新鲜人体枕颈部标本(含Oc~C3),采用后路枕寰枢复合体经关节螺钉固定和SUMMIT系统枕颈固定。对固定后的经寰枕关节螺钉(Oc~C1组)、经寰枢关节螺钉(C1~C2组)、枢椎椎弓螺钉(C2 PS组)和枕骨螺钉(Oc Screw组)在生理载荷下三维六自由度运动时,运用应变电阻测定法测定4种螺钉的应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侧屈状态下,电测法测得的4种螺钉局部应变均接近于0。在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运动时,随着加载载荷增大,测得的应力均逐步增大。在前屈和旋转时螺钉不同程度承受拔出应力,在后伸时,螺钉所受的为压应力。枕骨螺钉(Oc Screw组)在屈伸和旋转运动状态下,在所有3种载荷下所承受的应力均大于其它3种植钉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环境下,枕骨螺钉承受的拔出应力大,其可能更易出现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具体应用时应结合临床实际。
作者:刘海燕;严望军;周许辉;杨国标;曾伟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250例经胃镜活检确诊的胃下部癌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及螺旋CT检查,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对比增强超声造影预测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71.2%、70.3%、88.5%、0.588,螺旋CT预测结果分别为71.4%、66.4%、89.9%、0.563,两者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准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联合应用的预测准确率为82.5%。对比增强超声造影预测第3、8a、8p组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显高于螺旋CT;预测第1、11p组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显低于螺旋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对比增强超声造影预测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对比增强超声造影联合螺旋CT检查可提高预测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作者:崔健;杨勇明;邵宝尔;王建江;丁丽君;叶淮松;阮华娟;方亚平;程向东;郑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是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患者或其家属要求以及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仅仅重视治疗结果已经不够,整个医疗过程开始逐渐被医患双方所重视。其中,“优化”输液过程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过去的“一针见血”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医疗现状,这就要求护士在输液完毕时尽量达到无痛性拔针和拔针后无出血、瘀血。拔针不当往往使患者对“扎针”望而生畏,甚至产生恐惧感,进一步造成紧张心理而加重痛苦。我们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认为患肢上举法能较好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患者输液满意度。现将该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张旭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浙江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1]。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直接、频繁地接触患者及其体液和血液,面临巨大的职业感染风险。我院ICU于2013年5月收治1例以呕血致失血性休克抢救入院的患者,于抢救的第3天经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确诊为HIV感染,在加强消毒隔离,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的同时,经过积极抢救与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出重症监护室。现报道如下。
作者:赖美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抢救妇科腹腔内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0-01-2012-12共95例妇科腹腔内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采用北京京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3000P型血液回收机将腹腔内出血回收、洗涤并回输,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并留取回收处理后的血样做细菌培养。结果95例患者平均回输红细胞悬液(534.12±232.26)ml,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术后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各指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收血样血培养结果阴性。结论在抢救妇科腹腔内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时,术中使用全自动血液回收机能快速的进行自体血回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避免大量异体血输入,确保输血安全,可显著节约血源。
作者:吴丽燕;易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扩大(VD)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11-2009-11在NICU病房住院的313例于生后3~7d进行头颅B超检查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诊断VD患儿为病例组,289例脑室正常患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进行早产儿V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早产儿VD发生率7.67%,其中胎龄<28、28~30及≥30周的早产儿VD发生率分别为33.33%、23.29%和1.73%,出生体重<1500、1500~2000及≥2000g的早产儿VD发生率分别为26.53%、9.00%和2.15%。病例组病死率为4.17%,对照组为2.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折结果显示,早产儿VD的相关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血糖、血pH值、贫血、呼吸机治疗;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折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呼吸机治疗是早产儿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应用呼吸机治疗是早产儿V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开展相关因素预防措施的研究是降低早产儿VD的关键。
作者:韩晓红;袁天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推进科学、客观、公正的社会化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尽快实施,满足职称制度改革和考生的双重需要,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和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医学各学科权威专家,编辑、出版了本套“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列指导用书。目前已经出版20余分册,涉及近40个专业。本套书的编写内容紧扣卫生部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的不同层次要求编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配有多媒体光盘,模拟人机对话考试场景,包含各章节训练试题和综合性模拟试题,是晋升高级和副高级职称考试人员的必备书。本套书编写人员权威,内容实用、先进,也是高年资医务人员难得的案头工具书。为更好的服务全省医务工作者,全国包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