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骨神经鞘瘤1例

石利强;孟庆江;史无例;王艳清;史庆辉

关键词:神经鞘瘤, 放射摄影术
摘要:病例男,25岁,因右下颌骨无痛性肿物伴面部不对称8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无特殊发现.口腔颌面外科情况:右侧下颌角部至中线范围内可触及一大小约8.0cm×7.0cm×3.5cm的肿物,边缘质韧,中央部质软,无压痛,与下颌骨粘连,不活动.表面不光滑,皮肤无明显充血,皮温略高于周围.开口度正常.右侧下颌骨龈沟6+1区隆起、变宽、变浅,局部粘膜色泽正常.54 I°松动,无叩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CT分析

    CT对副鼻窦病变诊断有不少文献报道[1-6],笔者收集172例手术病理CT资料完整的鼻和副鼻窦病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对鼻和副鼻窦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

    作者:蒲锘;赵世煜;付凯;陶客言;陈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癌化疗后影像、组织学分析(附24例报告)

    肺癌化疗后疗效判定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分析和了解化疗后病的影像学动态变化对判定疗效、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卫平;刘刚;李洁;王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左颈内静脉扩张并血栓1例

    病例女,49岁,因左颈部包块2个月及主诉头晕、头痛就诊.2年前曾被压伤,胫骨骨折.查体:左侧颈部触及4cm×3cm包块,边界尚清晰,球体感,压痛明显,有搏动感.超声所见:左侧颈内静脉梭形膨大增宽,宽处内径3.3cm,其内可见2.9cm×1.6cm的略低回声团块

    作者:陈晓慧;曲国田;吴帆;兰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平片与CT表现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少见病,文献报道不多,以往文献多局限于X线平片所见,CT报道极少[1-3].本文对4例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PAP作一报道,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平片、CT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23~57岁,平均41.5岁.病程1.5~2.7年.临床症状有咳嗽、咯痰;3例有气短和呼吸困难;痰中带血丝1例,胸痛1例,发热1例.另外,1例有紫绀,1例有杵状指.1例曾被误诊为肺结核,经抗痨治疗1年无好转.1例有粉尘接触史,曾被误诊为过敏性肺炎.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1例行肺穿刺活检,病理见肺泡腔内充满粉红色云絮状无定型蛋白样物质,肺泡间隔无显著纤维组织增生.4例均行肺泡灌洗治疗,洗出液为乳白色混浊液体,其内均可见有沉积物,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反应均为阳性.同时灌洗后症状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4例均摄有胸部平片及高分辨率(HRCT)扫描检查.

    作者:赵锡立;冯健;王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睾丸性索来源肿瘤1例

    病例男,9岁,发现右睾丸肿物7年,逐渐长大,由黄豆粒大小至乒乓球大小,无疼痛.查体:右侧睾丸增大,约3.0cm×3.0cm×3.0cm,质硬,活动良好,无触痛,左侧睾丸未触及肿物.B超检查:右侧阴囊内见大小约1.6cm×2.1cm弧形强回声光带,后方衰减明显(图1),正常睾丸回声消失,左睾丸大小约1.1cm×1.5cm,回声均匀.右腹股沟可见0.8cm×0.6cm椭圆形低回声结节

    作者:郑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下颌骨神经鞘瘤1例

    病例男,25岁,因右下颌骨无痛性肿物伴面部不对称8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无特殊发现.口腔颌面外科情况:右侧下颌角部至中线范围内可触及一大小约8.0cm×7.0cm×3.5cm的肿物,边缘质韧,中央部质软,无压痛,与下颌骨粘连,不活动.表面不光滑,皮肤无明显充血,皮温略高于周围.开口度正常.右侧下颌骨龈沟6+1区隆起、变宽、变浅,局部粘膜色泽正常.54 I°松动,无叩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

    作者:石利强;孟庆江;史无例;王艳清;史庆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99mTc - tetrofosmin SPECT显像评价脑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99mTc-tetrofosmin(TF)SPECT显像对脑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8例CT或MR示脑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术前1周内进行脑99mTc-TF SPECT显像,其中17例还进行了2~3小时的延迟显像,观察病变部位99mTc-TF的摄取变化情况,并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即在横断面或冠状面图像上寻找肿瘤区摄取放射性高的断面,画取肿瘤部位和相应对侧部位同样大小的感兴趣区(ROI),计算肿瘤摄取比值(TUR).结果:25例99mTc-TF SPECT断层显像病灶处TF摄取不同程度的增高,3例未见TF摄取.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7例早期和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的TF、TUR分别为2.34±0.41和2.06±0.29,未见明显变化(P>0.05).Ⅲ~Ⅳ级胶质瘤的TF、TUR(2.44±0.14)与Ⅰ~Ⅱ级胶质瘤的TF、TUR(1.46±0.3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诊断灵敏度为89.3%.结论:99mTc-TF SPECT显像在脑肿瘤诊断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在区分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上.

    作者:王辉;田伟家;江旭峰;胡秉成;董玉娟;濮鸣芳;夏雄伟;朱承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肿瘤6例

    右心房肿瘤临床罕见,我院1990~2000年间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例1,男,33岁,因心悸、气促、咳嗽、咳痰1月入院.体检: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2~3级,吹风样,柔和,不传导.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明显增大,63mm×62mm,腔内见分叶状回声1个,大小79mm×75mm,有蒂与房间隔相连,边缘清晰,活动度差,心包积液中等量,拟诊右房粘液瘤.病理示右房血管肉瘤,手术后顺利恢复出院.例2,男,69岁,因心悸、气促、胸闷5月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增大,57mm×44mm,右心房腔内见椭圆形回声通过三尖瓣口进入右心室,大小82mm×36mm,边缘清晰,随血流而规律运动,有蒂附于房间隔卵圆窝附近.术后病理示右房粘液瘤,手术后顺利恢复出院.

    作者:何文;林红;张育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盂源性囊肿的X线诊断(附12例分析)

    肾盂源性囊肿不常见,系肾脏囊性病变的一种,极易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本病的诊断,现将我院所见12例肾盂源性囊肿作一回顾分析.1 材料和方法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0~55岁,平均39.2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6例,间断尿频、尿急、尿痛3例.查体中患者有患侧腰部叩痛8例,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4例. 12例均做常规腹部平片及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

    作者:张承志;李静;蔡云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诊断

    目的:描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表现,探讨MRI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平扫、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和术前诊断.结果:5例均为单发肿块,术前3例正确诊断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诊断为肝腺瘤,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T1WI:4例呈低信号伴斑片状高信号,1例为低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高信号3例完全消失,1例大部分消失伴多囊状改变;T2WI:5例为不均匀高信号.多时相动态增强发现:动脉期4例明显强化,1例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2例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结论:MRI能显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特征性表现,多数肿瘤术前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作者:谢智峰;金光韦;王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X线平片、CT、ECT诊断骨转移瘤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X线平片、CT、发射计算体层摄影(ECT)诊断骨转移瘤.材料与方法:50例骨转移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先后作了X线摄影,CT及ECT全身骨扫描.所用仪器为东芝500mA X线机,东芝L3000 CT扫描机及法国Sopha公司SDX型发射计算体层摄影仪.结果: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灵敏度:ECT(97.2%)高于CT(69.7%)、X线平片(58.3%);精确度:ECT(88.0%)亦高于CT(78.0%)、X线平片(68.0%);假阴性率:ECT比X线平片、CT均低的多;特异性:ECT(64.3%)明显低于CT(94.1%)及X线平片(92.9%);假阳性率:ECT均比CT及X线平片高.ECT的阴性预测值较高,而X线平片及CT扫描的阳性预测值较高.结论:ECT能更早显示出病灶,是骨转移瘤较好的筛选方法.X线平片、CT检查特异性较强是骨转移瘤基本的检查方法,三种方法具有互补作用.

    作者:胡荫崧;林拓;陈振松;陈光信;温必辉;吴小平;郭文忠;高良辉;扶步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甲状腺恶性肿瘤CT诊断与临床触诊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CT和临床触诊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前均进行CT扫描和临床触诊检查,双盲法观察及分析影像所见,将其结果用卡方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3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中CT和触诊的确诊率分别为80%和43.3%.CT可确诊11例经触诊无法明确的病变,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X2=4.23,P<0.05).CT能准确显示肿瘤向周围结构侵犯;在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上,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临床触诊(P<0.05).结论: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术前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CT在显示肿瘤向周围结构侵犯和局部淋巴结转移上明显优于临床触诊.同时联合多种诊断技术和综合分析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术式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清勇;吴玉泉;杨胜;任志达;李蓉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左室腔与心肌计数比值对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99mTc-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左室腔与心肌计数比值(C/M比值)对心肌梗塞(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74例行静息心肌显像的心肌梗塞患者按C/M比值分为C/M比值减低组和正常组,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3月.未发生心脏事件者随访时间≥12月.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心肌显像3月后的血运重建术(CABG或PTCA).结果:74例心肌梗塞患者中C/M比值减低41例,C/M比值正常33例,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分别为18例(43.9%),5例(15.2%),C/M比值减低的MI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M比值正常者(P<0.01).Log-rank统计分析两组未发生心脏事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多元回归显示,C/M比值减低是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影响因素(RR=5.38,95%的可信限CI 1.86~16.13,P<0.01).结论:99mTc-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C/M比值对MI患者的预后判断有较重要的价值,C/M比值减低是估测心肌梗塞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王跃涛;王衡;鹿纯芝;孙珍珠;陈兴新;夏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图像分析

    本文对160例甲状腺疾病的超声特征、边界以及周围血管及淋巴结情况与术后病理进行综合评估,希望通过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技术,总结甲状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特点.1 资料与方法收集1994~1999年甲状腺疾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95例.年龄11~78岁,平均42.1岁.临床发现颈部肿块143例,颈部疾病疼痛7例,有甲状腺手术史10例,少部分病人由超声体检时发现,无症状.使用TOSHIBA SSA-250A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患者置仰卧位,颈部置枕,使颈大限度伸展,必要时使受检者作吞咽动作.

    作者:张霖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读片窗

    病例男,30岁.无明确诱因出现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24小时后双下肢瘫痪.查体:背部僵直,活动受限.腹部及双下肢感觉减退,感觉平面位于胸2水平.MRI检查:矢状位平扫于颈6至胸1水平脊髓后方硬膜外可见一梭形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图1),T2WI周边呈高信号,中央呈条形低信号.相应水平脊髓受压变细,蛛网膜下腔受压消失,病灶与脊髓之间可见条形低信号的硬脊膜影(图2).横断位平扫病灶位于脊髓右后方,呈新月形.矢状位FLAIR序列除脑脊液信号受抑制以外,病灶于T2WI的边缘高信号部分也受抑制而呈低信号(图3).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4).

    作者:贾腾蛟;刘兆玉;吴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超诊断胎儿骶尾部畸胎瘤1例

    病例孕妇,26岁,第1胎孕38周,行产前常规B超检查.孕妇仰卧,胎头位于宫体左下方,双顶径9.0cm,脑中线居中,颅内及胸腔、腹腔结构未见异常.胎心规律.脊柱颈、胸、腰段排列连续整齐.骶尾部可见15.2cm×14.7cm×14.0cm,以囊性为主,囊实相间肿物.其实质部分6.0cm×5.8cm,外形欠规则,界线清楚,内呈实质强回声,并见强回声斑伴声影,并大部分与骶尾部相连,其下方及周围为一外延囊性赘生物,囊壁光滑、清晰,压之变形,肿物随胎动而动.羊水深径6.0cm.胎盘位于后壁,Ⅱ级.超声提示:胎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2日后引产一女死婴.肉眼见胎儿骶尾部肿物大小为17.0cm×15.0cm×14.5cm,紫红色,切开后内见毛发、胎脂及骨质.临床诊断:胎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并经病理证实.讨论本例再次证实胎儿畸胎瘤好发于骶尾部,身体中线附近,呈囊实相间,少伴其他异常,而与胎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有所不同.B超易于明确诊断而利于早期发现,以便尽早终止妊娠.

    作者:胡丹为;何为慧;程贵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超诊断婴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1例

    病例男,8个月.患儿哭闹、腹部膨隆来我院,B超检查右肾区未见正常肾结构,右侧腹探及一巨大囊性肿物,大小为14.0cm×8.8cm,界限尚规整,内部见大小不等的密集无回声区,囊肿间未见肾实质及肾盂肾盏结构;左肾和膀胱未见异常.超声诊断:考虑先天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作者:王剑平;高东艳;赵丽;韩福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部病变大咯血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出血,从口腔经咳嗽咯出.常见的疾病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畸形等.本病过去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但对急性大咯血保守治疗常不能奏效,而手术治疗死亡率高,且对病灶不明者无法手术.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1996年至今已治疗5例大咯血病人,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0~65岁.原发性肺癌2例,支气管动脉畸形1例,肺结核1例,不明原因1例.

    作者:姜锡静;安翠华;王宏;刘春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术前影像学改变,包括全部17例CT所见、6例MRI表现、5例颈动脉穿刺造影和5例DSA检查.本组17例全部经手术治疗.结果:术前10例考虑囊性胶质瘤、2例慢性脑脓肿、2例肿瘤卒中、3例AVM伴慢性脑内血肿;术后病理诊断动静脉畸形伴慢性脑内血肿6例、血管畸形伴慢性脑内血肿5例、不明原因慢性脑内血肿6例.结论:慢性脑内血肿CT表现酷似囊性胶质瘤,CT上占位效应相对较轻的囊性灶、囊壁呈轻中度强化、MRI上T1和T2加权像病灶均为高信号,囊壁见到点状或迂曲的流空信号是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陈伟建;诸葛启钏;郭献忠;张宇;吴近森;瞿宣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脂肪肝MR定量诊断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兔脂肪肝模型中肝脏脂肪含量与MR成像的肝脏信号强度、肝脏T2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MR定量诊断脂肪肝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造成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的实验组16只家兔和正常对照组4只健康家兔行MRI检查,分别在SE、FS、IR序列下成像,测量各序列MR图像上肝脏信号值并计算出肝脏的T2值.对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肝脏内脂滴占肝脏单位体积的百分比(VP值).结果:实验组VP值与SE序列T2WI的肝脏信号强度、肝脏T2值之间存在有显著性意义的线性正向相关关系(r=0.76、0.79,t=4.38、4.79,P<0.01、0.001).结论:MR可以定量诊断脂肪肝的肝脏脂肪含量,但其临床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邹强;孙西河;王滨;谢海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