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目的:观察黄芪黄酮对同型半胱氨酸(Hcy)介导的内皮功能紊乱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技术,观察离体血管舒张功能变化;采用离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技术,测定内皮细胞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Hcy(10-3mol/L)可显著抑制乙酰胆碱(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舒张幅度为:(66.26±3.71)%],黄芪黄酮(10-2,10-1,1,10g/L)则呈浓度依赖性地改善Hcy(10-3mol/L)所致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损伤[(66.71±7.29)%,(74.67±6.64)%,(81.73±5.92)%,(85.94±5.85)%,均P<0.01],其作用与SOD类似,而NOS抑制剂Nω-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 NAME)可以阻断黄芪黄酮的作用。进一步细胞实验证实Hcy显著抑制内皮细胞NO产生[(7.53±1.31)vs(16.61±1.52)×10-6mol/g,P<0.01],抑制NOS[(3.28±0.24)vs(8.35±0.37)kU/g,P<0.01]和SOD活性[(8.69±1.54)vs(14.74±1.57)kU/g,P<0.01]、以及诱导超氧阴离子的生成[(179.14±14.82)%vs(100.00±8.95)%, P<0.01];而黄芪黄酮(1g/L)和SOD均可逆转Hcy对内皮的损伤作用(均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黄芪黄酮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改善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NOS-NO途径,从而具备血管内皮的保护功能。
作者:余健;连苗军;何正飞;陈志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小探头超声(miniprobe sonography,MPS)的探头可以直接通过内镜活检钳道,贴近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处,通过其高频超声环扫装置来显示隆起性病变的内部和边界的回声,对了解病变的起源、性质,鉴别良恶性,正确区分消化道腔内、外的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自2012-02本院购入小探头超声后,我们对21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高清内镜结合小探头超声检查,并与单纯高清内镜检查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宏;阮水良;王波;陆其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UPPP的OSAS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20例。Ⅱ组和Ⅲ组在麻醉诱导前先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作为负荷剂量,术中Ⅱ组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h),Ⅲ组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h),Ⅰ组持续泵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min(T2)HR、MAP、皮质醇浓度变化,记录气管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和拔管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HR、MAP、皮质醇浓度T1、T2较T0明显增加,Ⅰ组在T1、T2时点明显升高(P<0.01),Ⅱ组和Ⅲ组在T2轻度升高(P<0.05),在T2升高不明显(P>0.05);Ⅱ组和Ⅲ组较Ⅰ组在T1、T2时点HR、MAP、皮质醇浓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在T1HR、MAP、皮质醇浓度明显下降(P<0.05),但在T2差异不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P<0.05或0.01);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P<0.05)。Ⅱ组和Ⅲ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也低于Ⅰ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0.6μg/(kg·h)对OSAS患者UPPP术后苏醒期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拔管条件,减少应激反应,而不影响呼吸。
作者:陈淑萍;习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早产儿和足月儿新生儿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新生儿血清T3、T4、FT3、FT4和TSH水平,按胎龄分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并进行组间比较,作胎龄与甲状腺激素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T3、T4和FT3水平分别为(1.34±0.40)、(141.50±39.62)nmol/L和(4.11±1.10)pmol/L,明显低于足月儿组的(1.70±0.50)、(160.88±37.59)nmol/L和(4.87±1.42)pmol/L,(均P<0.01)。胎龄与血清T3水平(r=0.36,P<0.01)、T4水平(r=0.30,P<0.01)和FT3水平(r=0.27,P<0.01)明显相关。结论新生儿出生时T3、T4、FT3水平与胎龄有关,早产儿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
作者:周芳;华春珍;阮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浙江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妇科手术领域的主流。随着妇科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发展,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大多数以往需开腹的手术都能用腹腔镜处理,但若不熟悉掌握其操作规程和操作技巧,易造成患者损伤。泌尿系统与子宫附件的解剖关系密切,容易伤及,尤其是输尿管、膀胱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16%~0.27%和0.18%~0.40%[1-2]。故笔者对我院482例腹腔手术中12例泌尿系统损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王青云;周月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全髋置换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全髋置换术患者5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组(对照组)34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阻滞组)22例。分别于术前(T1)、术中(T2)、术毕即刻(T3)和术后1d(T4)、7d(T5)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统计术后7d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T1时点的CD3+、CD4+、CD8+细胞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阻滞组T2、T3时点的CD3+[(60.7±3.7)%、(58.9±3.1)%]、CD4+[(37.5±5.0)%、(36.3±3.8)%]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4、T5时点的CD3+[(59.7±3.4)%、(61.4±4.3)%]、CD4+[(36.6±4.2)%、(37.6±4.9)%]细胞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d内,对照组有2例(5.88%)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阻滞组未发生。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改善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降低其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
作者:李清平;吴红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SNP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50例脑梗死患者PDE4D基因SNP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和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厚度。结果279例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易损斑块组CC+CT基因型频率为47.1%,稳定斑块组为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2.034,95%CI(1.204~3.436)];易损斑块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25.3%,稳定斑块组则为1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1.682,95%CI(1.087~2.603)]。TT基因型和CC+TT基因型CCA的IMT分别为(1.06±0.08)mm和(1.13±0.08)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44,P<0.05)。结论PDE4D基因SNP8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浙江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颈动脉斑块易损和CCA IMT增厚的遗传易患性标志之一。
作者:郑海滨;胡兴越;李卫玲;周元林;朱通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病程和情绪障碍对不同运动症状发病部位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纳入35例左侧起病的PD患者和31例右侧起病的PD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成套情绪问题和认知功能评估,并探索其是否存在左右交互影响。结果病程和情绪是右侧起病的PD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要预测因子(均P<0.05),但在左侧起病者无相关性(均P>0.05)。病程与左侧起病的PD患者在视觉模拟情绪量表中的活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情绪问题和病程只交互影响右侧起病的运动症状PD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吴国平;万大勇;吕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入院时测定的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轻中型急性胰腺炎(AP)胰腺坏死的预测作用。方法测定62例发病72h内轻中型AP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和CRP水平,并用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和CRP对胰腺坏死的预测作用。结果 D-二聚体和CRP水平在多数患者中升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和CRP水平均可以有效预测胰腺坏死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927和0.961;其中D-二聚体水平在有无发生胰腺坏死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01),其预测精确性也略高于CRP。结论无论是D-二聚体还是CRP水平,对轻中型AP患者的胰腺坏死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D-二聚体的预测精确性更高。
作者:车海斌;卜建朝;倪卫国;马海峰;柯纪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目前产科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之一[1]。由于妊娠及子宫肌瘤解剖上的特点,造成处理上的困难,是否恰当处理可直接影响母儿健康。故我们对46例妊娠足月合并子宫肌瘤并行剖宫产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作者:骆伟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绝经前患者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LEEP术切缘阳性并行二次手术的51例高级别CIN、绝经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灶残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二次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提示CIN共19例,其病灶残留率为37.2%。年龄≤35岁者病灶残留率为17.6%,年龄>35岁为47.1%,两者之间差异明显(P<0.05)。术前子宫颈脱落细胞(LBC)检测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的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低度上皮内病变组(P<0.05)。颈管搔刮物中提示病变存在者病灶残余率约72.7%,高于颈管搔刮物阴性者(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BC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及颈管搔刮物阳性是与初次锥切切缘阳性病灶残留高度相关因素,其危险度分别为3.258、7.064。对51例二次手术患者随访至2013年6月,共2例复发,占3.92%。结论患者年龄、LBC结果及颈管搔刮物阳性与初次手术病灶残留有相关性,对于此类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王国华;吴芬英;蒋建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表现尤为突出。当哮喘急性发作时可引起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快速缓解患儿气道阻塞症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喘可治注射液(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巴戟天、淫羊藿,广州万正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坚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10只)。正常组全程饲以普通饲料,另两组均给予高脂饮食。6周后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验证NAFLD造模成功后,给予吡格列酮组大鼠10mg·kg-1·d-1吡格列酮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6周后处死并留取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血红蛋白氧合酶(HO)-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大鼠肝组织病变改善,MDA的含量显著下降,且该组肝脏组织内HO-1表达较正常组、模型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诱导NAFLD大鼠肝脏组织内HO-1的表达,减弱氧化应激,可能是其改善NAFLD病理变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青红;阮水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缩宫素在剖宫产手术中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策略。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150例,分成A、B两组,A组(72例):钳夹脐带时行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 U(负荷剂量),随后继以40 U缩宫素缓慢静脉滴注;B组(78例):在钳夹脐带时仅以40 U缩宫素缓慢静脉滴注(无负荷剂量)。比较两组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子宫收缩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缩宫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及头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一般状况(年龄、体重、孕龄及孕次)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产妇在给予负荷剂量缩宫素后出现子宫收缩明显加强(5~10 min)、心率增快(5~20min)、收缩压(5~15min)及舒张压(10~15min)下降(均P<0.05);A组缩宫素总用量增加(P<0.05)。两组产妇的手术持续时间、总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给予负荷剂量的缩宫素虽可提早子宫收缩时间,但对产妇转归无明显影响,反而可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负荷剂量的缩宫素静脉输注可对产后出血起到相同的临床防治效果。
作者:杨淑引;陈伟红;金荷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截石位是常见手术体位之一,广泛适用于泌尿科、妇科等手术。该手术体位摆放要求高、难度大,是一种易导致并发症的体位[1]。传统摆放截石位时,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及膝部屈曲的度数等关键指标依赖护士的估测,对体位正确摆放缺乏客观衡量的指标,因此,摆放体位时常常出现两侧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及膝盖的高度不同,需要反复调整,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消耗护士的体力,并且常常因体位摆放不当引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2012-05-2013-05本院手术室对47例手术患者采用刻度标识法摆放截石位,既节省了护士摆放的时间,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史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靶向干扰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依赖性激酶2-关联蛋白-1(CDK2AP1)对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慢病毒 pGCLV- CDK2AP1- shRNA及重组空病毒pGCLV- GFP,分别稳定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CF-7,获得乳腺癌细胞株 MCF-7/RNAi- NC 和 MCF-7/RNAi- CDK2AP1。采用定量 PCR 法检测两组 MCF-7细胞株的CDK2AP1mRNA表达,xCELLigence/RT- CIM实时细胞电子分析系统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 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乳腺癌细胞株MCF-7/RNAi- NC和MCF-7/RNAi- CDK2AP1,相比MCF-7/RNAi- NC细胞组,MCF-7/RNAi- CDK2AP1细胞组的CDK2AP1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乳腺癌细胞MCF-7中CDK2AP1低表达能有效抑制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
作者:魏任雄;李克强;毛联钢;李旭军;冯伟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 CRBD)是插入导尿管后患者出现的包括尿急、尿频等的膀胱刺激症状,术后CRBD容易导致患者烦躁、谵妄,加重疼痛感,降低生活质量[1]。国外研究显示CRBD发生率达55豫。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缓解术中及术后疼痛。为此,我们在35例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应用地佐辛,旨在探讨其在预防术后CRBD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治;沈国昌;谢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骨折是骨的连续性及完整性受到破坏[1]。复合伤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复合性损伤;复合伤的特点为常以一处损伤为主(常危及生命),另一处损伤伤情可被掩盖,多有复合效应[2]。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的患者容易出现伤情掩盖,损伤部位叠加,病情复杂,且患者容易发生生理功能紊乱、休克、昏迷或低氧血症,感染的概率也很高,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是临床的急重症病之一。本科近年收治的15例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患者则以骨盆骨折、脊椎损伤、四肢骨折及锁骨骨折为主,伴有或不伴有颅脑外伤、血气胸、肺挫裂伤、肝脾破裂等。通过严密观察,正确判断病情和施治,合理用药,周密的照顾,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科学合理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高的生存率。现将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