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沈国昌;谢军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妇科手术领域的主流。随着妇科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发展,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大多数以往需开腹的手术都能用腹腔镜处理,但若不熟悉掌握其操作规程和操作技巧,易造成患者损伤。泌尿系统与子宫附件的解剖关系密切,容易伤及,尤其是输尿管、膀胱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16%~0.27%和0.18%~0.40%[1-2]。故笔者对我院482例腹腔手术中12例泌尿系统损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王青云;周月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 CRBD)是插入导尿管后患者出现的包括尿急、尿频等的膀胱刺激症状,术后CRBD容易导致患者烦躁、谵妄,加重疼痛感,降低生活质量[1]。国外研究显示CRBD发生率达55豫。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缓解术中及术后疼痛。为此,我们在35例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应用地佐辛,旨在探讨其在预防术后CRBD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治;沈国昌;谢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绝经前患者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LEEP术切缘阳性并行二次手术的51例高级别CIN、绝经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灶残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二次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提示CIN共19例,其病灶残留率为37.2%。年龄≤35岁者病灶残留率为17.6%,年龄>35岁为47.1%,两者之间差异明显(P<0.05)。术前子宫颈脱落细胞(LBC)检测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的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低度上皮内病变组(P<0.05)。颈管搔刮物中提示病变存在者病灶残余率约72.7%,高于颈管搔刮物阴性者(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BC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及颈管搔刮物阳性是与初次锥切切缘阳性病灶残留高度相关因素,其危险度分别为3.258、7.064。对51例二次手术患者随访至2013年6月,共2例复发,占3.92%。结论患者年龄、LBC结果及颈管搔刮物阳性与初次手术病灶残留有相关性,对于此类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王国华;吴芬英;蒋建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前瞻性研究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无效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为对CRT无反应者,予以双侧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随访半年,观察术后患者血液理化指标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血压未见明显变化;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心率明显减慢;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变小,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同时患者血脑利钠肽前体(Pro- BNP)、肾素、醛固酮、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等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能改善CRT无效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
作者:钟诚;何浪;孙国建;欣明花;沈法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是以一定频率和强度的超声波为作用媒介,利用超声波良好的方向性、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使其透射进入体内并聚焦在肿瘤部位上,在此产生高温效应、空化效应[1]、机械效应,破坏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出现凝固性坏死,失去增殖、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坏死的病灶终会被机体溶解吸收。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05-2012-02治疗的69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迎青;朱向明;江峰;孔祥海;何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SNP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50例脑梗死患者PDE4D基因SNP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和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厚度。结果279例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易损斑块组CC+CT基因型频率为47.1%,稳定斑块组为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2.034,95%CI(1.204~3.436)];易损斑块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25.3%,稳定斑块组则为1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1.682,95%CI(1.087~2.603)]。TT基因型和CC+TT基因型CCA的IMT分别为(1.06±0.08)mm和(1.13±0.08)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44,P<0.05)。结论PDE4D基因SNP8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浙江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颈动脉斑块易损和CCA IMT增厚的遗传易患性标志之一。
作者:郑海滨;胡兴越;李卫玲;周元林;朱通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目前产科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之一[1]。由于妊娠及子宫肌瘤解剖上的特点,造成处理上的困难,是否恰当处理可直接影响母儿健康。故我们对46例妊娠足月合并子宫肌瘤并行剖宫产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作者:骆伟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缩宫素在剖宫产手术中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策略。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150例,分成A、B两组,A组(72例):钳夹脐带时行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 U(负荷剂量),随后继以40 U缩宫素缓慢静脉滴注;B组(78例):在钳夹脐带时仅以40 U缩宫素缓慢静脉滴注(无负荷剂量)。比较两组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子宫收缩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缩宫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及头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一般状况(年龄、体重、孕龄及孕次)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产妇在给予负荷剂量缩宫素后出现子宫收缩明显加强(5~10 min)、心率增快(5~20min)、收缩压(5~15min)及舒张压(10~15min)下降(均P<0.05);A组缩宫素总用量增加(P<0.05)。两组产妇的手术持续时间、总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给予负荷剂量的缩宫素虽可提早子宫收缩时间,但对产妇转归无明显影响,反而可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负荷剂量的缩宫素静脉输注可对产后出血起到相同的临床防治效果。
作者:杨淑引;陈伟红;金荷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1的准确性,分析低诊断CIN2及以上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1,短期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病例资料,对照比较术前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LEEP术前后CIN1的符合率为53.17%(67/126),CIN2及以上病变低诊断为CIN1的比例为46.83%(59/126)。绝经、HSIL及以上病变、HR- HPV阳性是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低诊断CIN2及以上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3.442、3.747、2.368。结论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1中存在CIN2及以上病变的低诊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CIN1时要重视绝经、HSIL及以上病变和HR- HPV阳性等因素,参考细胞学诊断进行确诊。
作者:张君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解读与遵从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对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就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合作共同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非ICU住院的264例有药敏报告的感染病例,调查该病例使用的抗菌药物与微生物药敏解读的符合度,以是否遵从药敏结果分组观察,比较患者基本情况、治疗72h的疗效、预后及细菌耐药机制的影响差异。结果29.55%的患者选择与药敏一致的抗菌药物;30.30%的患者根据药敏调整使用抗菌药物;40.15%的患者仍使用与药敏不一致的抗菌药物。遵从药敏组和非遵从组患者的血WBC计数有统计学差异[(8.5±5.1)×109/L vs (6.8±4.7)×109/L,P=0.011],两组72h疗效有差异(P=0.016),而转归无差异(P=0.112)。比较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47例,以及感染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病例14例,发现是否针对耐药机制使用抗菌药物与患者转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6、0.023)。结论正确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解读,尤其是耐药表型的判断对感染治疗效果有影响。对于重症或耐药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需要临床和微生物人员的共同合作,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作者:赵岚;丁士标;谢利军;潘亚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前临床上对有手术指征的胆囊结石患者一般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尤其是胆囊壶腹部、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患者。但随着内镜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师对胆囊解剖结构和功能认识的深入,一些人开始采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取得良好疗效[1-2]。我们自2004年开展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以来,共有187例胆囊结石手术成功,其中近年收治的35例系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患者。为了进一步探讨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患者保胆取石术的疗效和可行性,2012-08-2014-03我们进一步对该3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并进行了胆囊功能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伟军;孙玲国;杜萍;胡德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腹壁横切口4种不同缝合法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层的愈合效果。方法40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B组:皮下脂肪层不缝+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C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D组:皮下脂肪层不缝+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完成随访共393例。评价指标:(1)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3d、6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切口并发症:术后至6周切口感染、裂开、血肿、渗液、线结反应或硬结等情况;(3)切口缝合时间、医疗成本。(4)术后4个月产妇对手术瘢痕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评估,美容科医生对手术瘢痕的满意度评估:低0分,高4分。结果(1)4组产妇术后第3天腹壁切口疼痛程度B组与D组更轻,B组明显轻于A组(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切口并发症,D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主要是线结反应或硬结,其他各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缝合时间: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D组时间短, B组次之,A组长。缝合成本B组低,C组高。(4)4组产妇对腹部瘢痕舒适度比较,D、B两组舒适度明显高于A、C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产妇对瘢痕的满意度评分B组高,C组低,但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美容科医生对4组产妇腹部疤痕的满意度评分,D组高,B、C、A组依次降低,而且D、B两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C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尤其用皮肤缝合器缝合组不管从缝合的时间、产妇对切口的舒适度、美容科医生对切口满意度评估更优于皮下脂肪缝合组。
作者:江延姣;叶慧君;宋震坤;祝秀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截石位是常见手术体位之一,广泛适用于泌尿科、妇科等手术。该手术体位摆放要求高、难度大,是一种易导致并发症的体位[1]。传统摆放截石位时,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及膝部屈曲的度数等关键指标依赖护士的估测,对体位正确摆放缺乏客观衡量的指标,因此,摆放体位时常常出现两侧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及膝盖的高度不同,需要反复调整,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消耗护士的体力,并且常常因体位摆放不当引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2012-05-2013-05本院手术室对47例手术患者采用刻度标识法摆放截石位,既节省了护士摆放的时间,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史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表现尤为突出。当哮喘急性发作时可引起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快速缓解患儿气道阻塞症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喘可治注射液(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巴戟天、淫羊藿,广州万正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坚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CT检查已成为观察胰腺形态、测量胰腺体积、诊断胰腺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胰腺临床研究的进展。血清C肽水平是目前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由于C肽不受肝脏灭活,半衰期比胰岛素长,故血清C肽的浓度比胰岛素更加稳定,可更好地反映胰岛B细胞的功能,而目前关于糖尿病患者胰腺体积的改变与C肽水平的关系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采用CT检查,观察糖尿病患者胰腺CT的体积变化,分析每单位体表面积的胰腺体积与C肽水平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心余;王兴民;钟海涵;徐小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黄酮对同型半胱氨酸(Hcy)介导的内皮功能紊乱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技术,观察离体血管舒张功能变化;采用离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技术,测定内皮细胞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Hcy(10-3mol/L)可显著抑制乙酰胆碱(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舒张幅度为:(66.26±3.71)%],黄芪黄酮(10-2,10-1,1,10g/L)则呈浓度依赖性地改善Hcy(10-3mol/L)所致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损伤[(66.71±7.29)%,(74.67±6.64)%,(81.73±5.92)%,(85.94±5.85)%,均P<0.01],其作用与SOD类似,而NOS抑制剂Nω-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 NAME)可以阻断黄芪黄酮的作用。进一步细胞实验证实Hcy显著抑制内皮细胞NO产生[(7.53±1.31)vs(16.61±1.52)×10-6mol/g,P<0.01],抑制NOS[(3.28±0.24)vs(8.35±0.37)kU/g,P<0.01]和SOD活性[(8.69±1.54)vs(14.74±1.57)kU/g,P<0.01]、以及诱导超氧阴离子的生成[(179.14±14.82)%vs(100.00±8.95)%, P<0.01];而黄芪黄酮(1g/L)和SOD均可逆转Hcy对内皮的损伤作用(均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黄芪黄酮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改善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NOS-NO途径,从而具备血管内皮的保护功能。
作者:余健;连苗军;何正飞;陈志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早产儿和足月儿新生儿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新生儿血清T3、T4、FT3、FT4和TSH水平,按胎龄分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并进行组间比较,作胎龄与甲状腺激素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T3、T4和FT3水平分别为(1.34±0.40)、(141.50±39.62)nmol/L和(4.11±1.10)pmol/L,明显低于足月儿组的(1.70±0.50)、(160.88±37.59)nmol/L和(4.87±1.42)pmol/L,(均P<0.01)。胎龄与血清T3水平(r=0.36,P<0.01)、T4水平(r=0.30,P<0.01)和FT3水平(r=0.27,P<0.01)明显相关。结论新生儿出生时T3、T4、FT3水平与胎龄有关,早产儿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
作者:周芳;华春珍;阮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院外心脏病的康复分为二期。第一期:院外康复期或早期门诊康复,疗程一般为3~6个月,进一步连续至9~12个月;第二期:院外长期康复期,即社区家庭预防康复。
作者:郭航远;何益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浙江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