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妊娠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体会

高裕慧;蔡燕

关键词:糖尿病, 妊娠, 胰岛素泵, 胰岛素治疗, 血糖控制, 临床资料, 患者, 孕期, 年龄, 理想, 报告
摘要:对7例糖尿病妊娠患者进行胰岛素泵(CS)治疗,效果理想.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糖尿病妊娠患者7例,1型4例,2型3例,孕期2~5个月,年龄23~28周岁,病史1~5年,妊娠前均采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入院时FBG6.3~9.1mmol/L.
实用糖尿病杂志相关文献
  • 伴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续)僵人综合征

    僵人综合征(Stiff-man syndrome,SMS或Stiff-person syndrome,SPS)临床上主要以进行性、阵发性、对称性的肢体僵硬,关节活动受限,同时有痛性肌痉挛、抽搐为特征.该综合征1956年由Moersch和Woltman首次报道并命名,此后由Gordon于1967年叙述并总结了本病的临床特征.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也有的统计资料表明男性略多于女性.我国自1980年黄明生等报道之后陆续有少量报道.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因素探讨

    糖尿病人围手术期的血糖影响因素又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现论述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作者:沈维才;周建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药物性低血糖症20例分析

    本文就我科1997~2003年间诊治的20例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症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42例观察

    我们自2001年2月至2002年12月选择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应用拜唐苹治疗,随访6个月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控制餐后高血糖是阻止糖耐量减低向2型糖尿病转化的重要手段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前期状态,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糖代谢异常的一种中间状态,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

    作者:叶山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的探讨

    本文测定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萍;何兰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封四美国强生Lifescan新款血糖仪简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收集2000年6月~2003年5月所辖社区内,按1995年WHO标准,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36~81岁.≥60岁46例,≤59岁3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4例,中学38例,小学及以下26例.病程2~15年.肥胖者51例.患各种并发症共43例,其中高血压28例,高血脂37例,冠心病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8例,眼病9例,肾病3例,周围神经病变2例.根据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原则,将治疗情况分为规则治疗,不规则治疗和不治疗.规则治疗的标准为:长期合理控制饮食并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据病情长期坚持个体化药物治疗(包括各种并发症的治疗),定期监测血糖以及相关指标.不规则治疗的标准:不控制饮食或饮食控制不合理,盲目间断用药或盲目随从乱用药,不定期监测血糖及其相关指标.不治疗的标准;即不控制饮食,也不用药或基本不用药治疗.对所有病例随机测血糖尿糖、血压、体重指数及血脂.并将所测结果参照<糖尿病全面控制指标>的标准分为良好、一般、差三种情况.同时以问卷形式了解所有患者对2型糖尿病基本知识和防治知识的认识情况.对所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王玉堂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及其治疗进展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多年来,广大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比较重视对空腹血糖的控制,而对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缺乏正确认识.本文将对餐后高血糖的危害及治疗加以叙述.

    作者:孟馨;张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葡萄糖耐量减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正常糖耐量(NGT)发展到糖尿病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目前的定义是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7.8mmol/L但<11.1mmol/L.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脂质浸润到内膜,同时有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出现炎症反应,脂质核心被纤维包裹的病变;隆起于血管内膜表面,造成管腔狭窄,是临床上主要心血管疾病(CVD)如冠心病(CHD)、中风、下肢血管供血不足的病理基础[1].虽然IGT各方面表现为糖尿病发展的前期状态,但是其CVD风险却与糖尿病几乎相当.新的资料表明对IGT人群进行降糖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另一些证据显示预防CVD可以同时减少糖尿病的发病,鉴于这些发现,IGT与AS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IGT人群共同预防CVD和糖尿病对现代社会的卫生和健康具有十分现实而重要的意义[2].

    作者:金文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诊断分类新指南--空腹血糖异常标准从110mg/dl降到100mg/dl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47例分析

    本文分析47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特点,并与38例老年糖尿病无肾病患者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培基;陈瑶;林哲章;陈美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瑞格列奈的作用特点及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磺脲类药物已在临床使用了40余年,目前仍然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有效的药物.然而,这类药物不能模拟正常生理状态下与饮食相关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快速胰岛素分泌),因此在部分患者不能有效的降低餐后血糖,反而会因其不适当的高胰岛素血症引起下餐前低血糖以及夜间低血糖.瑞格列奈是一种氨甲酰苯甲酸衍生物,能够有效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后的血糖波动,同时明显降低了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克服了磺脲类药物的上述缺陷.本文就瑞格列奈的作用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压力觉物理检查与肌电图的相关性及护理

    我们就糖尿病患者痛觉改变与肌电图改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痛觉改变与肌电图改变之间确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慧萍;成金罗;李正烘;薛美华;杨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的防治势必超前并落实在糖耐量减低阶段

    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2型糖尿病的发病增长较快,中国的糖尿病人数估计已达到四千多万.同时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用于糖尿病的医疗花费是巨大的.

    作者:杨文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联合治疗磺脲类继发失效临床观察

    本文对37例SU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进行优泌林30R与二甲双胍和拜唐苹联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新;程子安;毛敏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妊娠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体会

    对7例糖尿病妊娠患者进行胰岛素泵(CS)治疗,效果理想.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糖尿病妊娠患者7例,1型4例,2型3例,孕期2~5个月,年龄23~28周岁,病史1~5年,妊娠前均采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入院时FBG6.3~9.1mmol/L.

    作者:高裕慧;蔡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前瞻研究摘读

    Botnia研究发现多达84%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可以诊断为2型糖尿病,约15%的受试者糖耐量正常.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还发现胰岛素抵抗使冠心病和中风的危险性增加3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脂代谢紊乱对肌肉糖代谢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异质性疾病,它的2个基本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目前关于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经发现在糖尿病的个体除了有高血糖外大多伴有脂代谢紊乱,通常表现为循环血中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并伴有脂肪在不同组织个过度沉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通常存在脂代谢紊乱并且ZDF大鼠在出现糖尿病之前4周就已经存在高TG血症.一项对432例非糖尿病人群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空腹TG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asukawa等人观察了126例IFG/IGT3年后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除高血糖外,TG也是预测2型糖尿病转化的危险因素.目前普遍认为脂肪酸代谢失调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就脂肪酸代谢失调对肌肉糖代谢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吴淑霞;于德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低血糖反应临床分析及对比

    选自2000年9月~2003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症状者共39例,根据病人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症状、合并症、治疗情况、发作时的血糖高低等情况分为两组,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储苏平;傅琼;莫利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实用糖尿病杂志

实用糖尿病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