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洁;刘世清;李皓桓;刘文俊;郑慧锋
目的:回顾分析同期行二尖瓣成形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04例病人中男性60例,女性44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6例,左主干病变7例,双支病变40例,三支病变58例.合并室壁瘤7例,室间隔穿孔4例,主动脉瓣病变7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手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三尖瓣成形手术26例,室壁瘤切除3例,室间隔穿孔修补4例,冲洗射频迷宫消除房颤术1例.冠状动脉搭桥平均(3.33±1.5)支(1-6支).结果:死亡1例(0.96%),术后随访二尖瓣返流0-Ⅰ级78例(75%),Ⅱ级23例(22.1%),Ⅲ级3例(2.9%).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二尖瓣成形手术效果良好,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周宏;陶凉;陈绪发;朱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本文报告1例少见的胸8椎体浆细胞瘤放疗后诱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男性,35岁,13年前因胸8椎体浆细胞瘤行椎管减压及胸8椎体部分切除术,并行术后放疗.因脊髓压迫症复发再次入院,同一部位再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胸8椎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作者:俞苏寰;李志强;龚玲玲;赵时雨;江普查;袁先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快捷、灵敏、特异的单纯疱疹病毒(HSV)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及分型方法.方法:选择HSV1和HSV2的糖蛋白B基因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和对应的探针组建2个FQ-PCR反应体系,应用克隆的质粒建立系列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进行重复性和敏感性试验,以其他种类的细菌、病毒、真菌进行特异性分析,并用于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的HSV1和HSV2.结果:HSV1和HSV2两标准曲线的线性检测范围均为105到1011Copies/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其他种类的细菌、病毒、真菌均未出现特异性扩增;48例生殖器疱疹患者疱液中HSV1和HSV2的检出率分别为6.3%(3/48)和87.5%(42/48).结论:实时FQ-PCR法鉴别检测HSV1和HSV2,具有快速、特异、灵敏、便捷的特点,有助于HS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病理机制的研究;生殖器疱疹患者以HSV2感染为主.
作者:赵友云;周立;高应林;王业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结核性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TNF-α和MMP-9在20例活动性淋巴结核(ATL)、20例陈旧性淋巴结核(OTL)、20例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CNL)、10例结节病淋巴结(SL)及10例正常淋巴结中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GF-β1、TNF-α和MMP-9在活动性淋巴结核组和陈旧性淋巴结核组均有表达,三者在活动性淋巴结结核的肉芽肿、坏死周围炎区呈强表达,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组呈弱阳性表达.TGF-β1和MMP-9在结节病组呈中等度表达,而TNF-α在结节病组不表达.三者在正常淋巴结中不表达.三者的表达在活动性结核组显著高于陈旧性结核病灶组(P<0.05),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组(P<0.01)和结节病淋巴结组(P<0.05).活动性结核组TGF-β1/TNF-α显著高于陈旧性结核病灶组(P<0.01).结论:TGF-β1和MMP-9高表达可能参与结核性淋巴结炎发病机制,检测TGF-β1/TNF-α可能预测疾病的转归.
作者:张固琴;胡苏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 方法:选取因上肢骨折经制动造成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4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物理因子、手法治疗、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经骨外科处理后单纯采用物理因子治疗,自行进行患肢功能训练.经2个月的治疗后,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肘关节屈伸范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3.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5.79%).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湘鄂;周新萍;吴杏香;邱凯明;黄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甜菜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 32 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4 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甜菜碱干预组和高剂量甜菜碱干预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 组给予高脂肪饲料加入诱导脂肪肝药物丙基硫氧嘧啶饲养,构建NASH大鼠模型,同时对低剂量(200 mg/kg)、高剂量 (400 mg/kg) 甜菜碱干预组大鼠以甜菜碱溶液灌胃.第12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细胞色素相关因子 (CYP3A2、CYP2E1)的mRNA水平,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损伤严重,该组织中的TNF-α、IFN-γ、CYP2E1 mRNA表达明显增强,IL-10 mRNA的表达明显减弱(P<0.01), MDA、NO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CYP3A2 升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甜菜碱组肝组织损伤减轻,该组织中的TNF-α、IFN-γ、CYP2E1 mRNA表达明显减弱,IL-10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 (P<0.05或P<0.01),MDA、NO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低、高剂量甜菜碱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或P<0.01). 结论:甜菜碱可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的炎症和坏死,其机制可能为改善丙基硫氧嘧啶对大鼠肝组织的氧化应激状态、抑制肝细胞炎症因子与iNOS mRNA的表达等.
作者:张勇;严少南;龚作炯;孙小梅;施金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湖北省智力残疾的地区分布.方法:以湖北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资料为依据,将被调查地区按地貌不同分为城市、平原、小山区和丘陵地区、大山区4组,比较不同地区智力残疾的比率及等级.结果:城市组智力残疾率明显低于小山区和丘陵地区组、平原组和大山区组(P<0.001).农村智力残疾率明显高于城市(P<0.001). 结论:湖北省智力残疾率的分布规律是:城市层智力残疾率低,其次为小山区和丘陵地区层、平原层和大山区层;农村智力残疾率高于城市.
作者:刘志超;陈秋香;刘春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乳腺立体定位核心针活检和留置导丝指导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乳腺X线机对13例乳腺疾病患者中共15个病灶进行立体定位核心针穿刺活检及病灶内留置导丝指导手术,并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定位穿刺活检10例患者中11个病灶,诊断结果与手术标本病理结果完全一致;定位留置导丝3例4个隐匿性病灶,均在术后证实了定位的准确性.结论:乳腺X线立体定位术既能在术前明确病变的性质,又可指导隐匿性病灶的手术切除,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叶丽琼;陈细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对心理障碍大学生进行综合干预,评价其效果.方法:采用自评量表(SCL-90)对本科新生进行入学心理普查,将有效测试总分≥200分的部分自愿采用综合干预的同学作为实验组进行6个月的效果观察.结果: ①实验组各种心理症状减轻或消失(P<0.01);②实验组休学、住院及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其它事件发生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采用综合干预能使各种心身症状减轻或消失的时间缩短;减少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危机事件,它优于单一使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 表达和增殖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各组P27、CDK4、PCNA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手术组(28 d)、给药组(28 d).另外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平滑肌细胞各期(G0+G1期, S期, G2+M期)百分比.结果:①假手术组无新生内膜形成,手术组内膜增生显著,曲尼司特组内膜增生减轻(P<0. 01) 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手术组新生内膜处P27低表达, PCNA高表达; 曲尼司特组新生内膜 P27 表达强烈,而PCNA表达被抑制(P<0.01).③流式细胞术显示,与手术组相比,曲尼司特组平滑肌细胞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结论:在活体内, 曲尼司特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而抑制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殖反应.
作者:韩红彦;江洪;徐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嗓音声学分析和电声门图(ECG)在声带息肉患者手术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r. Speech软件,对30例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2周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和电声门图检测,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声带息肉组比正常对照组有较高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声能量(NNE) 和较低的谐噪比(HNR)、信噪比(SNR),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声带息肉术后1周、2周和术前比较,jitter、shimmer和NNE均下降,HNR和SNR升高,其中术后第2周与术前比较,各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嗓音声学分析与电声门图检测可客观、定量地分析嗓音质量,评估手术疗效.
作者:周红宇;屈季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微血管的改变和髓核细胞的凋亡情况,探讨糖尿病引起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采用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Z)50 mg/kg制成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在建模成功后4,8,12周取腰椎间盘组织,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终板微血管,并进行计数;再用TUNEL法显示髓核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凋亡率. 结果:在不同的阶段,实验组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均较重,终板微血管计数均低于对照组,髓核细胞凋亡率也较高.两组终板微血管计数与髓核细胞凋亡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对照组r=-0.953,实验组r=-0.936,均为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终板微血管计数与髓核盘细胞凋亡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所伴发的终板微血管改变可能是导致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因素之一.
作者:陈森;徐振华;贾吉光;张蕾;郑晓佐;曹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评估X光片及CT对HIV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42例HIV感染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经X线胸片(普通X光片及数字化X光片)检查,分别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胸片,其中24例经CT检查.结果:26例(61.9%)具有典型的双肺弥漫性、以肺门为中心、双肺对称性网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X线诊断为PCP,正确率为100%.不典型表现的16例全部进行了CT检查,其中9例(21.4%)表现肺多发性、囊性及实质性改变并经CT诊断;另外7例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4例(9.5%)为多小叶渗出性病变,3例(7.1%)为大叶及局灶性实变,7例病人中仅有1例CT检查后确诊,其余6例均不能肯定诊断.X光片结合CT检查,对PCP诊断总符合率为85.7%.结论:对具有典型X线表现的病例,X光胸片符合率为100%;对不典型表现的病例,需行CT检查.X光片结合CT检查对确定HIV患者是否感染PCP较大帮助,其诊断符合率为85.7%.
作者:鲁植艳;徐忠建;卓德强;沈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1,-2(Ang-1,-2)及其受体Tie2在皮肤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26例皮肤增生期血管瘤及20例正常组织中Ang-2、Ang-1及Tie2 mRNA的表达,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比较上述RNA在两组中的表达.结果:Ang-2 mRNA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Ang-1 mRNA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而Tie2 MRNA的表达在血管瘤与正常组织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ng-1、Ang-2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汤洁;刘世清;李皓桓;刘文俊;郑慧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检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S-1000SPM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检测4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下肢动脉,观察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根据ABI值将受检者分为动脉钙化组(ABI>1.3)、非LEAD组(1.0≤ABI≤1.3)、轻度缺血组(0.8≤ABI<1.0)、中度缺血组(0.5≤ABI<0.8)、重度缺血组(ABI<0.5),同时检测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结果:糖尿病患者检测出164例(34.9%)LEAD;与非LEAD组比较,轻、中、重度缺血组患者PI值明显降低,而RI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下肢缺血性病变患者的ABI值与HbA1C、LDL-C、SBP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血流仪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糖尿病LEAD的有效手段,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可能是引起LEAD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萱;康远华;夏志勇;殷俊;崔静;朱冬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中大鼠心肌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A组,n=10),缺血再灌注组(B组,n=10),缺血后处理组(C组,n=10),结扎左冠状动脉制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监测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收集手术后心肌组织,计算其心肌梗死面积,采集开胸前(T0),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T1),手术结束时 (T2)的新鲜血,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与B组相比,C组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C组中的TNF-α, IL-1, IL-6在相同时点的含量降低(P<0.05). 结论:缺血后处理对I/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与激活有关.
作者:程江霞;彭晓红;秦汉;缪希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其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8例ITP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T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布比例及30例ITP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T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外周血S期和S+G2/M期的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Go/G1的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Caspase-3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TP患者中存在T淋巴细胞过度增殖, 细胞以S,G2期为主,同时T淋巴细胞存在凋亡减少,这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
作者:王宇;高清平;王琼玉;张文芳;张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膀胱(尿道)阴道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3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妇科手术所致膀胱阴道瘘占65.3%,临床表现为尿漏为主,早期手术不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与晚期手术效果无差别.结论:妇科手术所致膀胱阴道瘘为多见,膀胱(尿道)阴道瘘的手术时机和途径的选择需要因人(术者或患者)而异.
作者:张卫兵;郑新民;李世文;杨志伟;朱保平;万少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利用FeCl2 · 4H2O、FeCl3 · 6H2O、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盐酸阿霉素等试剂合成磁性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稳定胶体液,并研究其对MG-63型人骨肉瘤细胞的作用. 方法:①用FeCl2 · 4H2O、FeCl3 · 6H2O、盐酸阿霉素、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等试剂合成磁性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②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的物理形态;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的包封率、载药量.③用扫描电镜观察、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法检测其对MG-63型人骨肉瘤细胞的作用.结果:利用FeCl2 · 4H2O、FeCl3 · 6H2O、盐酸阿霉素、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等试剂成功合成了一种稳定的棕色胶体溶液;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近似于球形,分散度好,平均直径184.60 nm;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胶体中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0.558 emu/g,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定药物的包封率为90.73%,载药量为10.68%;通过扫描电镜、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法检测,表明该胶体溶液较ADM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胶体溶液性质稳定,药物颗粒不超过300 nm,理论上可以在动物血管中随循环流动而不会沉淀;该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0.558 emu/g,微粒可被4 250 Gs的磁场所吸引,以达到磁靶向的效应;药物的包封率为90.73%,载药量为10.68%,表明药物合成的效率较好;且该胶体溶液较ADM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为下一步动物实验提供了基础.
作者:王栋峰;蔡林;胡治平;胡昊;金伟;王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大鼠海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H2O2致海马细胞损伤模型,观察GSP对细胞形态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SP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 mmol/L H2O2诱导海马细胞损伤,细胞活力下降(P<0.001),细胞凋亡小体明显增多,细胞中Bcl-2表达下降和Bax表达升高.而GSP可明显减少细胞损伤,上调细胞中Bcl-2的表达,使细胞中Bax表达明显减少,(P<0.01),细胞凋亡明显改善.结论:GSP对 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与GSP可增加Bcl-2表达同时减少Bax表达有关.
作者:唐瑛;刁波;李德忠;王晓昆;杨李;邹瑞;邓惠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