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雷;朱小波;张玉霞;夏东;李蓓芸
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定量观察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前后左室壁运动,探讨SR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心梗组25例,正常对照组14例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彩色组织速度成像(TVI)检查.SRI测量参数:①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②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③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④计算SRe/SRa.结果:PTCA术前,与对照组正常节段比较,心梗组运动异常节段SRs、SRe、SRe/SRa显著降低,运动正常节段SRs、SRe、SRe/SRa无显著变化;与运动正常节段比较,心梗组运动异常节段SRs、SRe、SRe/SRa显著降低.与PTCA术前比较,心梗组室壁运动改善节段SRs、SRe、SRe/SRa显著增加,室壁运动无改善节段SRs、SRe、SRe/SRa无显著改变.心梗组患者PTCA术前后二尖瓣口△E和所有室壁运动异常节段S△SRe呈显著正相关(r=0.63).结论:SRI 能准确检测出局部心肌功能异常及血运重建后心肌功能的恢复情况,可为临床评价冠脉血运重建术疗效提供准确敏感的量化指标.
作者:黄涛;郭瑞强;陈金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 方法:选取因上肢骨折经制动造成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4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物理因子、手法治疗、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经骨外科处理后单纯采用物理因子治疗,自行进行患肢功能训练.经2个月的治疗后,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肘关节屈伸范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3.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5.79%).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湘鄂;周新萍;吴杏香;邱凯明;黄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回顾分析同期行二尖瓣成形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04例病人中男性60例,女性44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6例,左主干病变7例,双支病变40例,三支病变58例.合并室壁瘤7例,室间隔穿孔4例,主动脉瓣病变7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手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三尖瓣成形手术26例,室壁瘤切除3例,室间隔穿孔修补4例,冲洗射频迷宫消除房颤术1例.冠状动脉搭桥平均(3.33±1.5)支(1-6支).结果:死亡1例(0.96%),术后随访二尖瓣返流0-Ⅰ级78例(75%),Ⅱ级23例(22.1%),Ⅲ级3例(2.9%).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二尖瓣成形手术效果良好,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周宏;陶凉;陈绪发;朱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以及鼻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入不同支架或行鼻胆管引流术,观察其疗效和3个月、6个月生存率.结果:56例病人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97%.其中36例置入金属支架.18例置入塑料支架,2例行单纯鼻胆管引流,2例未能插管成功而放弃ERCP.并发症5例,其中急性胰腺炎2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胆管炎1例,并发症率8.9%.插管成功的56名患者血清胆红素从(377.4±155.5)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146.4±54.5)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40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率分别达到94%及77%.结论:通过ERCP所进行的支架的放置术以及鼻胆管引流是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立;王伟;孙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大鼠海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H2O2致海马细胞损伤模型,观察GSP对细胞形态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SP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 mmol/L H2O2诱导海马细胞损伤,细胞活力下降(P<0.001),细胞凋亡小体明显增多,细胞中Bcl-2表达下降和Bax表达升高.而GSP可明显减少细胞损伤,上调细胞中Bcl-2的表达,使细胞中Bax表达明显减少,(P<0.01),细胞凋亡明显改善.结论:GSP对 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与GSP可增加Bcl-2表达同时减少Bax表达有关.
作者:唐瑛;刁波;李德忠;王晓昆;杨李;邹瑞;邓惠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 表达和增殖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各组P27、CDK4、PCNA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手术组(28 d)、给药组(28 d).另外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平滑肌细胞各期(G0+G1期, S期, G2+M期)百分比.结果:①假手术组无新生内膜形成,手术组内膜增生显著,曲尼司特组内膜增生减轻(P<0. 01) 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手术组新生内膜处P27低表达, PCNA高表达; 曲尼司特组新生内膜 P27 表达强烈,而PCNA表达被抑制(P<0.01).③流式细胞术显示,与手术组相比,曲尼司特组平滑肌细胞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结论:在活体内, 曲尼司特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而抑制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殖反应.
作者:韩红彦;江洪;徐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本文报告1例少见的胸8椎体浆细胞瘤放疗后诱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男性,35岁,13年前因胸8椎体浆细胞瘤行椎管减压及胸8椎体部分切除术,并行术后放疗.因脊髓压迫症复发再次入院,同一部位再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胸8椎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作者:俞苏寰;李志强;龚玲玲;赵时雨;江普查;袁先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1,-2(Ang-1,-2)及其受体Tie2在皮肤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26例皮肤增生期血管瘤及20例正常组织中Ang-2、Ang-1及Tie2 mRNA的表达,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比较上述RNA在两组中的表达.结果:Ang-2 mRNA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Ang-1 mRNA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而Tie2 MRNA的表达在血管瘤与正常组织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ng-1、Ang-2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汤洁;刘世清;李皓桓;刘文俊;郑慧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源磷酸肌酸(CP)对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择期行TOF矫治术患儿,随机分为CP组和对照组,CP组在ST.Thomas'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每1 L中加入2.5 g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心肌电生理指标,正性肌力药用量,分别于体外循环转流前、开放循环后30 min、术后6,12,24 h采取桡动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取右心耳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6 h,CP组cTnI 为(0.69±0.20)μg/L,CK-MB 为(17.19±11.48)U/L,分别低于对照组(0.86±0.97)μg/L和(49.32±17.56) U/ L (P<0.01).CP 组心肌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损伤较对照组小.结论:CP作为有效的停搏液成分,对婴幼儿未成熟心肌产生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范国华;毛志福;夏军;陈雪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刺激迷走神经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作为心肌缺血组(MI, n=25)、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MI-VS, n=25)、缺血+迷走神经刺激+阿托品组 (MI-VS-Atr, n=25) 和假手术组(SO,n=20).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Western blot分析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磷酸化蛋白及总量表达变化.RT-PCR分析Cx43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观察Cx43表达分布情况.结果:MI-VS组室速/室颤发生率(16.0%,4/25)较MI组 (52.0%,13/25)显著降低(P<0.05).冠脉结扎30 min后,与SO组相比,MI组磷酸化Cx43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迷走神经刺激明显抑制了缺血所致的Cx43脱磷酸化 (P<0.05);而阿托品明显阻断了迷走神经刺激对磷酸化Cx43的保护作用.MI组Cx43 mRNA表达均较SO组显著减少 (P<0.05);而MI-VS组Cx43 mRNA表达较MI组显著增加 (P<0.05).免疫荧光发现缺血能够诱导Cx43的分布发生改变,而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抑制缺血引起的Cx43的分布改变. 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抑制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主要与迷走神经刺激抑制了Cx43的脱磷酸化及其分布变化有关.
作者:胡笑容;江洪;温华知;鲁志兵;崔博;赵冬冬;黄从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并建立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扩增方法,为泌尿系器官的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刮削法取得移行细胞单细胞悬液,在加入了10%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进行Giemsa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细胞来源.结果:原代培养细胞3 d开始贴壁生长,10-14 d细胞融合成单层,可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7代后细胞开始出现衰退现象,经Giem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结论:该培养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移行上皮细胞,具有细胞纯度高、成功率高及扩增迅速的特点.
作者:葛名欢;程帆;张孝斌;金化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膀胱肌瓣在长段输尿管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长段输尿管缺损后的修补方法.方法:2001年2月至2003年10月,应用膀胱肌瓣卷管修复中下段输尿管缺损的患者10例,其中8例有患侧周围相关手术史,1例为腹膜后纤维化患者,1例为输尿管下段肿瘤患者.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形后的肌瓣管平均长度8.4 cm,平均住院时间9.8 d,术后6周均顺利拔除双J管.术后获随访4年,所有患者上尿路积水情况明显减轻,3例存在手术侧轻度输尿管膀胱返流,2例出现输尿管与肌瓣管连接处狭窄,再次留置8 Fr 双J管8周后恢复.结论:膀胱肌瓣卷管输尿管重建是处理中下段输尿管长段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阮远;程帆;郭佳;余伟民;张孝斌;刘修恒;周江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使用应变率显像(SRI)与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检测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试验(LDDSE)中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左室节段舒张功能变化,探讨SRI及TVI技术检测OMI患者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5例OMI患者分别于静息及5,10 μg/(kg·min)多巴酚丁胺负荷时获取心尖两腔、三腔、四腔TVI图像存盘,脱机分析左室前壁、下壁、前室间隔、后壁、后室间隔、侧壁基底段、中段心内膜下心肌SRI及TVI参数:①SRI测量参数: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舒张早、晚期峰值应变率比值(SRe/SRa);②TVI测量参数: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值(Ve/Va).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4-6周复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根据室壁运动分析方法计分判别存活心肌. 结果:静息状态下,与正常节段比较,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SRe、Ve均显著减低(P<0.05),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之间SRe、Ve则无显著差异.与静息状态比较,5,10 μg/(kg·min)负荷时,存活心肌组各室壁节段SRe、SRe/SRa、Ve、Ve/Va均显著增加,而非存活心肌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5 μg/(kg·min)负荷时,以SRe≥1.21 s- 1,Ve≥5.98 cm/s为截断值,与Ve比较,SRe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显著增加;10 μg/(kg·min)负荷时,与Ve比较,SRe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无差别.结论:使用SRI及TVI技术可在LDDSE中定量评价OMI患者心肌舒张功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5 μg/(kg·min)负荷时SR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
作者:王潇;郭瑞强;陈金玲;郝力丹;孙有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评估X光片及CT对HIV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42例HIV感染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经X线胸片(普通X光片及数字化X光片)检查,分别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胸片,其中24例经CT检查.结果:26例(61.9%)具有典型的双肺弥漫性、以肺门为中心、双肺对称性网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X线诊断为PCP,正确率为100%.不典型表现的16例全部进行了CT检查,其中9例(21.4%)表现肺多发性、囊性及实质性改变并经CT诊断;另外7例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4例(9.5%)为多小叶渗出性病变,3例(7.1%)为大叶及局灶性实变,7例病人中仅有1例CT检查后确诊,其余6例均不能肯定诊断.X光片结合CT检查,对PCP诊断总符合率为85.7%.结论:对具有典型X线表现的病例,X光胸片符合率为100%;对不典型表现的病例,需行CT检查.X光片结合CT检查对确定HIV患者是否感染PCP较大帮助,其诊断符合率为85.7%.
作者:鲁植艳;徐忠建;卓德强;沈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乳腺立体定位核心针活检和留置导丝指导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乳腺X线机对13例乳腺疾病患者中共15个病灶进行立体定位核心针穿刺活检及病灶内留置导丝指导手术,并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定位穿刺活检10例患者中11个病灶,诊断结果与手术标本病理结果完全一致;定位留置导丝3例4个隐匿性病灶,均在术后证实了定位的准确性.结论:乳腺X线立体定位术既能在术前明确病变的性质,又可指导隐匿性病灶的手术切除,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叶丽琼;陈细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的标记试剂--量子点(QDs)在肺癌组织芯片上进行不同蛋白的检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肺癌组织芯片上,利用QDs 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复合物(QDs-SA)能与生物素化二抗IgG结合的特点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角蛋白(C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评价蛋白的定位是否准确,并每隔1周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瘁灭情况.结果:观察到CK、PCNA蛋白分别定位于肺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核,定位准确,并且阳性信号呈现橙红色的光.直到4周后,才观察到荧光信号有明显的减弱.结论:QDs 具有很好的耐光性,很宽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寿命也长.采用链霉亲合素修饰的QDs,能精确地检测肺癌组织芯片上不同蛋白的定位.
作者:陈洪雷;朱小波;张玉霞;夏东;李蓓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膀胱(尿道)阴道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3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妇科手术所致膀胱阴道瘘占65.3%,临床表现为尿漏为主,早期手术不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与晚期手术效果无差别.结论:妇科手术所致膀胱阴道瘘为多见,膀胱(尿道)阴道瘘的手术时机和途径的选择需要因人(术者或患者)而异.
作者:张卫兵;郑新民;李世文;杨志伟;朱保平;万少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结核性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TNF-α和MMP-9在20例活动性淋巴结核(ATL)、20例陈旧性淋巴结核(OTL)、20例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CNL)、10例结节病淋巴结(SL)及10例正常淋巴结中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GF-β1、TNF-α和MMP-9在活动性淋巴结核组和陈旧性淋巴结核组均有表达,三者在活动性淋巴结结核的肉芽肿、坏死周围炎区呈强表达,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组呈弱阳性表达.TGF-β1和MMP-9在结节病组呈中等度表达,而TNF-α在结节病组不表达.三者在正常淋巴结中不表达.三者的表达在活动性结核组显著高于陈旧性结核病灶组(P<0.05),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组(P<0.01)和结节病淋巴结组(P<0.05).活动性结核组TGF-β1/TNF-α显著高于陈旧性结核病灶组(P<0.01).结论:TGF-β1和MMP-9高表达可能参与结核性淋巴结炎发病机制,检测TGF-β1/TNF-α可能预测疾病的转归.
作者:张固琴;胡苏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探讨钠钙离子交换体(NCX)是否参与了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反向模式钠钙离子交换体抑制剂KB-R7943对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被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造影剂组、甘露醇组、钙离子拮抗剂(CCB)组、KB-R7943(10-5 mol/L)和KB-R7943(10-6 mol/L)组.造影剂作用1 h后,细胞损伤采用LDH检测,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分别由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采用共聚焦微镜测定;钠钙离子交换体mRNA表达采用RT-PCR测定.结果:造影剂作用1 h后,细胞损伤、细胞凋亡、细胞内钙进行性增加,显著高于相同渗透压甘露醇组;KB-R7943显著改善了上述异常,且较相同浓度CCB具有更好的效果并显示出剂量效应;钠钙离子交换体mRNA表达没有变化.结论:经反向模式钠钙离子交换体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参与了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反向模式钠钙离子交换体抑制剂KB-R7943以呈剂量方式对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杨定平;贾汝汉;丁国华;杨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S-甲基异硫脲(S-methylisothiourea, SMT)在大鼠颈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月龄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分别造颈椎静动力平衡失调模型,实验组腹腔注射SMT.3个月后光镜下观察椎间盘形态,测定蛋白多糖含量及椎间盘细胞凋亡率,并比较.结果:实验对照组的椎间盘细胞凋亡率和蛋白多糖减少量高于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实验组凋亡率和蛋白多糖减少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MT在延缓椎间盘细胞的退变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贾吉光;徐振华;陈森;张蕾;郑晓佐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