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无X线异常的脊髓损伤11例报告

袁仙桃;刘登胜;彭昊;刘会乾;王炳勋

关键词:脊髓损伤, 儿童, 病例报告
摘要:报告11例儿童无X线异常的脊髓损伤综合征.结合文献复习,重点讨论其发病机理与解剖关系,诊疗中的注意问题.认为对此损伤应引起足够重视,以免延误诊治,导致脊髓损伤的迟发与复发,造成无可弥补的终身残疾.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原代人胚肺、肾细胞成功培养方法的改进

    目的:培养出广泛适合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原代人胚肺、人胚肾细胞.方法:分别用不同的培养基及不同浓度的血清,以改进的方法对原代人胚肺、肾细胞进行培养.结果:经水囊引产的3月大小的胚胎肺及肾,用MEM及1640加上20%的牛血清,对细胞的贴附及增殖十分有利,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经改进后的对人胚肺细胞和人胚肾细胞的原代培养,用含20%的小牛血清的MEM和1640的培养液对细胞的生长极为有利.

    作者:郭淑芳;鲁德银;陈晓;侯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经食管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对照研究

    3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同时进行多平面经食管(M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MTEE和TTE的赘生物检出率分别为93.8%和62.5%(P<0.005);对赘生物分级评分显示MTEE法的赘生物大小和病变范围大于TTE法,活动度和回声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提示MTEE对IE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和病情评估均优于TTE.

    作者:陈孝义;孙彬;杨莲花;郭瑞强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周围型肺鳞癌的CT诊断

    分析39例周围型肺鳞癌的CT表现,其中16例做了薄层高分辨CT扫描(HRCT),6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显示:不规则厚壁空洞4例,短或长毛刺征象32例,病灶分叶28例.HRCT显示11例瘤体密度不均,9例见多发低密度灶.5例增强扫描提示低密度区不强化,说明坏死区是无血管的.26例病灶显示有明确的胸膜或胸壁侵犯.全面综合分析肿块的CT表现有助于周围型肺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宋华军;李茂进;陈靖;魏文洲;郭莉;郑小华;刘昌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18例非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后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休克患者输血后出现的病情变化与再灌注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3年1月~1997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非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前后临床表现比较.结果:18例患者均发生病情突然恶化,其中66.7%(12/18)发生在输血4~24 h内,13例死亡,5例恢复正常.结论:休克患者输血后病情恶化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提出对非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应持慎重态度,若必须输血,则应在休克早期进行,同时注意预防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红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端粒序列长度变异与白血病关系研究

    对19例白血病(13例急性白血病,6例慢性白血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基因组DNA端粒限制性片段(TRF)长度分析以探讨端粒序列与白血病形成的关系.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的TRF长度在7.2~9.2 kb,平均长度8.4±1.2 kb;白血病患者的为2.9~7.7 kb,平均长度5.0±1.7 kb,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为3.0~7.7 kb,平均长度4.8±0.9 kb;慢性白血病患者的为2.9~7.0 kb,平均长度5.2±1.3 kb.通过t检验发现,对照组与患者组、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组之间TRF平均长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男女对照与急、慢性白血病男女患者间平均长度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性别间、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间以及男、女患者间TRF平均长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端粒长度异常缩短对白血病形成有特殊意义,提示端粒机制为白血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任波;钟山;邓铭;赵斌;王春;叶斌;吴怀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头颈部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的治疗(附3例报告)

    报告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转移累及颈动脉,术中保留预动脉,术后4~6 d颈动脉破裂大出血.分析原因为伤口感染和颈动脉已被肿瘤浸润所致,提示受肿瘤侵犯的颈动脉不宜保留.

    作者:詹汉章;李艳红;邓仁跃;吴展元;屈季宁;刘公汉;罗志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40例观察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Enalapril)对40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5~20 mg/d,持续3月.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显示依那普利能有效控制血压而对心率无明显影响;逆转左室肥厚(LVH),减轻左室心肌重量;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提示依那普利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白春梅;李兰芬;宋长杰;王瑞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糖尿病流行趋势的分析

    目的:了解糖尿病的流行趋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方法:调查湖北省江南部分地区年龄≥25岁者共9 836人.对早餐后2 h血糖>6.1 mmol/L者做OGTT.结果:DM和IGT的患病率分别为2.97%和2.01%;知识分子DM和IGT的患病高;而农民DM的患病率接近工人,且IGT的患病率较工人为高.结论:DM与IGT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农民患病率的增高更为明显,预示农民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可能超过工人,提示要把防治糖尿病的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地区.

    作者:李竞;甘佩珍;文重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腮腺良性肿瘤5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987~1997年55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病人进行随访资料分析.手术方法:(1)局部肿瘤切除20例,(2)腮腺浅叶切除28例,(3)全腮腺切除7例,(4)术中解剖和保护面神经35例.结果:肿瘤复发8例(14.5%),术后可恢复面瘫6例(10.9%),不能恢复面瘫2例(3.6%),腮腺瘘4例(7.3%),Frey综合征4例(7.3%).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腮腺浅叶切除或全腮腺切除,术中解剖和保护面神经,可减少肿瘤复发和持久性面瘫.

    作者:江孝清;孙炳炎;刘元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蓝舌病毒HbC株体外增殖和基因组特征

    利用Vero细胞研究了蓝舌病毒HbC株在单层细胞上的增殖特点.证实了:按1 PFU的感染复数接种该病毒于Vero细胞,16 h后即可出现CPE;22 h CPE达95%以上,并在电镜下可见到胞浆中聚集着大量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病毒颗粒和典型的晶格状排列的成熟病毒粒子;24 h后细胞出现破碎和大片脱落.结合我室特点,用改良热酚法提取病毒全基因组作凝胶电泳分析,揭示了HbC株基因组图谱基本复合已报道的国际标准蓝舌病毒株基因组图谱特征.但是,HbC株有两个编码非主要结构多肽的基因M4和S10似与标准株有较明显的差异,故推测HbC株可能是一个新的基因型蓝舌病毒.

    作者:董长垣;陈晓;严银钫;董新民;刘运海;曹正慧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胃液对膀胱癌细胞系生长抑制的初步报告

    为了探讨胃代膀胱术对膀胱肿瘤复发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方法观察了胃液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IU-87的影响,并用稀盐酸、阿霉素、无药培养液作为对照,发现胃液在高浓度时对BIU-87有显著的杀伤、抑制作用,而在低浓度时对BIU-87有促进生长作用,从而为临床开展胃代膀胱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田斌群;胡礼泉;郑新民;姚学军;李世文;刘汉燕;陈红斌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观察

    报道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形态学观察(光镜).取感染后42 d鼠肝经酶消化处理后,制备肝细胞悬液,经贴壁培养分离成纤维细胞.光镜下,培养中细胞多呈梭形、三角形、多角形外观,胞质突起较多,细长、透明,胞核一个,清晰可见.细胞增殖旺盛,可见明显分裂征象.

    作者:姚万红;陈静卿;杨孟祥;赵雪云;倪永晖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大鼠心脏腺苷预处理-ATP酶活性及梗塞范围变化的图像分析

    目的:应用注入腺苷的前质-硫酸腺嘌呤复制的大鼠心脏预处理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的对比观察,探讨腺苷预处理效应.方法:实验采用体重为250~300 g雄性SD大鼠48只,分4组,每组12只,即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硫酸腺嘌呤预处理组(ASPC组).通过图像分析测算Ca2+.Mg2+-ATPase活性及心肌梗塞范围.结果:IPC、ASPC组Ca2+.Mg2+-ATPase活性较I/R组明显升高(P<0.01),梗塞面积较I/R组明显缩小(P<0.01).结论:硫酸腺嘌呤注入大鼠可显示出经典预处理的类似效应.

    作者:董峰;郑汉巧;汪燕;雷岳山;胡成俊;张友云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儿童无X线异常的脊髓损伤11例报告

    报告11例儿童无X线异常的脊髓损伤综合征.结合文献复习,重点讨论其发病机理与解剖关系,诊疗中的注意问题.认为对此损伤应引起足够重视,以免延误诊治,导致脊髓损伤的迟发与复发,造成无可弥补的终身残疾.

    作者:袁仙桃;刘登胜;彭昊;刘会乾;王炳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病毒性心肌炎中一氧化氮促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为了探索病毒性心肌炎中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应用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进行研究(将滴度为5×103 PFU的CVB3病毒接种到小鼠腹腔内),然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每d用5%L-精氨酸1 ml灌胃2次,第2组正常饮水.结果表明:第1组NO水平显著高于第2组(53.17±8.80,30.80±8.60,P<0.01);第1组MDA较第2组明显升高(12.30±1.80,9.90±1.60,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第1组较第2组显著降低(64.30±12.80,79.80±14.20,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第1组心肌病变程度明显重于第2组.提示:NO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具有促进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加重对心肌的损害.

    作者:傅立军;张凤薇;邓淑珍;江钟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妇科腹腔镜检100例分析

    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施行妇科诊断手术100例,包括不孕症、腹痛原因不明、盆腔包块性质不明、宫外孕的诊断和治疗、绝育手术及术后评估等.结果表明,利用电视腹腔镜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具有时间短、损伤小,尤其是在不孕症病因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萍;周春;胡伦颖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伪彩色处理86例法乐氏四联症造影图像分析

    目的:通过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方法,对法乐氏四联症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以其处理前后图像质量的改变,评价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对心血管造影图像的处理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对86例法乐氏四联症造影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由3位高年资医师以图像质量分级方法评价处理前后的图像质量.结果:86例影像资料经处理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率达91.6%(P<0.01).结论: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能提高心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诊断水平.

    作者:江迅;胡佑伦;郭玉鑫;尹丽娅;江钟炎;唐新桥;徐艳萍;杨新红;吴小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11例腹透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腹透管移位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采用X线临床分析,诱导钢丝矫正及导尿等.结果:285例腹透患者,11例发生腹透管移位,发生率为4%,原因与大网膜包裹、尿潴留、体位及置管方法等有关.11例移位患者10例矫正成功(9例采用诱导钢丝矫正,1例采用导尿),近远期成功率为9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透管移位的原因有多种,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处理,诱导钢丝矫正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方法.

    作者:杨定平;贾汝汉;邵进;胡海云;王学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胎儿胸腺悬液输注的影响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多发性硬化免疫病理中的作用及胎儿胸腺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胎儿胸腺细胞悬液治疗前后多发性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研究.结果:M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较对照组降低,/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胚胎胸腺细胞移植治疗后,细胞较治疗前升高,而/比值下降.结论:多发性硬化发病与淋巴细胞免疫有关,给予胎儿胸腺细胞移植治疗,具有免疫重建作用.

    作者:叶心国;刘志超;李金风;游兴松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原代培养人脐动脉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对不用贴附基质和生长因子情况下原代培养72 h的人脐动脉内皮细胞(HUAEC)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电镜下HUAEC形态不规则,细胞器丰富.核周有散在的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及较多的线粒体,后者有些为板层状嵴,另一些为管泡状嵴.细胞膜下可见微管,胞质内有大量循同一方向排列的微丝.Weibel-Palade小体内含涡旋状排列的细管.胞质内含丰富的糖原颗粒.细胞核内常染色质较多,异染色质主要分布于核膜下.有时可见处于无丝分裂状态的细胞,核已分裂为二,但二者间仍有核膜相连.内皮细胞间以紧密连接或中间连接的方式相连.以上结果表明: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代谢功能旺盛,且具有参与脂类代谢的细胞器,细胞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

    作者:王瑞绵;严四新;孟扬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