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澍田
心血管医学只有做到综合平衡的发展,才能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既要重视质量,又要适度合理地控制费用.目前中国迫切需要构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三大体系.即全民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血管急救体系,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关护体系.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痛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0例,纳入本研究905例,分为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1400 mm/s及≥1400mm/s两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baPWV检测.结果 baPWV升高组较haPWv正常组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长、体重指数(BMI)、腰围较大,收缩压、舒张压较高,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P均<0.05).校正年龄、性别、BMI、糖化血红蛋白、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后,仅有TG与baPWV异常升高相关性存在,OR(95%CI)为1.87(1.26~2.99).而HDL-C与baPWV异常升高无显著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与baPWV升高相关,特别TG升高与baPWV升高独立相关.
作者:胡琛亮;李勉;毕宇芳;徐敏;黄韵;赵红燕;陈宇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高血压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亡原因,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它们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1-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升高增加了高血压、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BMI与血压升高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不尽相同[3-4].
作者:陈友鹏;梁旭竞;李健;张洁;蔡玲;黄思敏;桂凤美;李虹;Hocher Berthold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而非典型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因此及时诊断、寻找有效的药物及其他相关治疗手段对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就非典型病原体所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
作者:解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以及对其预防和治疗的重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胃肠道损伤尤其是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如何认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所致胃肠道损伤,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是目前的热点问题.
作者:张澍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其并发症之一,治疗肺栓塞可采取抗凝,溶栓,经皮导管取栓术,手术取栓术等方法,治疗决策的制定应以危险分层为依据[1].
作者:朱丹;陈宝霞;张永珍;高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髓粒细胞、红细胞表面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CD55、CD59缺失(CD55-、CD59-,也称PNH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诊治的正常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多发性骨髓瘤(MM)及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缺失,并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人骨髓粒细胞CD55-高于外周血(P<0.05);PNH患者骨髓红细胞CD55-、CD59-高于外周血(P<0.05);正常人、AA、MDS、AML、MM及营养不良性贫血各组间骨髓粒细胞CD55-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单一骨髓粒细胞CD55-表达升高特异性差.
作者:童秀珍;梁树;李娟;苏畅;罗绍凯;彭爱华;周振海;郑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中国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中国人群主要致死病因之一.COPD总患病率8.2%,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患病率存在着地区差异.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生物燃料、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宿主因素.针对COPD发病特点的治疗措施是控制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研发为人接受的较为价廉的药物.具体包括戒烟、COPD与危险因素知识教育、减少室内与户外空气污染、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等.
作者:钟南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病灶在空间上的弥散(DIS)和时间上的弥散(DIT)并除外其他原因.核磁共振检查(MRI)DIS的标准:≥1个无症状T2病灶,而且是在以前MS MRI标准认为具备特征性的4个部位(紧贴皮质,脑室周围,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部位出现;MRI 2个DIL标准:(1)不论何时做的扫描能见到至少1个或多个无症状-钆增强和不增强病灶;(2)与以前的扫描相比出现新T2和(或)钆-增强病灶,不管扫描的时间.
作者:李绍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液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变化与30d心血管事件相关性.方法 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ADM,根据10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ADM增加平均值分为高低两组观察30d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入院方面差异.同时与50例冠状动脉造影管径狭窄≤50%作对照.结果 介入治疗组AD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造影前后ADM浓度无明显变化,介入治疗后ADM浓度显著升高.高ADM增加组30d死亡、心肌梗死、再入院方面明显高于低ADM增加组.多支、双支病变组ADM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 ADM浓度在PCI后明显升高,可能与内皮损伤,心肌缺血代偿有关.ADM浓度与预后相关,开发相应的药物可能有较大意义.
作者:曹乾;刘静一;马淑梅;李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振动反应成像(VRI)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10例COPD患者按病情严重度分为4级,对照组80名为健康志愿者,同时进行肺功能和VRI检查.结果 COPD组VR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振动曲线异常评分和动态图像异常评分随着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VRI在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谭焰;孙丽华;刘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阐述干细胞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替代治疗方法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但如何提高干细胞治疗的安全问题.如何选择高效分化的祖细胞并将其分化成真正有功能的B细胞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绮屏;蔡继业;冯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缺血性心肌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冠心病(CHD)晚期导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死率居高不下.本研究采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CHD慢性心力衰竭,旨在探讨法舒地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临床效果,并为其应用提供更多的临床资料.
作者:张晓璐;葛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与炎症因子白介素-18(IL-18)、抵抗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10月大连市中心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3例,超声检查测定IMT,分为IMT<1.0 mm组和IMT≥11.0mm组;ELISA法测定IL-18、抵抗素、SAA、TNF-α浓度;检测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血脂、钙磷、甲状旁腺素等相关指标.结果 63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1)IMT≥1.0mm者19例,IMT<1.0mm者44例;(2)两组之间IL-18、抵抗素、SAA、TNF-α、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别(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IL-18、抵抗素、SAA、TNF-α显著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中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MT≥1.0mm占30.2%,IMT与IL-18、抵抗素、SAA、TNF-α浓度密切相关,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华;常明;刘书馨;刘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心尖球形综合征(TLVABS)由于临床表现、心电图显示与早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常相似,但其预后相差甚远.QT离散度(QTd)为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中测量的大QT间期(QTmax)与小QT间期(QTmax)之差,是一个比较好的参数用来评价心脏复极的同步性和自主功能[1].
作者:周林海;梁碧荣;张怀勤;黄伟剑;林捷;胡建琼;范敢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是一类与机体代谢有密切关系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有抗氧化,抗感染,增强免疫等功能.人体对维生素的需量虽然微乎其微,但其作用却无法忽视.现今维生素作为一个重要的临床营养治疗手段,如何经济,合理有效的应用将影响疾病的预防、逆转、痊愈.本文就维生素的功能以及其在临床营养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开国;何桂珍;张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国人直立不耐受(OI)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晕、胸闷、胸痛或心悸的患者1069例,年龄平均(19.22±14.80)岁(3~72岁),男506例,女563例.其中<18岁(儿童组)728例,≥18岁(成年组)341例.经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后行直立倾斜试验(HUTF)明确诊断.结果 (1)OI阳性率60.99%,女性大于男性;成人组与儿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OI类型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多见,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及直立性低血压(OH).VVS混合型比例女性高于男性(P<0.05);心脏抑制型与OH比例在儿童组和成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比例成人组大于儿童组(P<0.05),而POTS比例则儿童组大于成人组(P<0.01).(3)女性患者中VVS血管抑制型比例儿童组低于成人组(P<0.05),混合型比例儿童组高于成人组(P<0.01);POTS在儿童组高于成人组(P<0.01).结论 OI阳性率不存在年龄差异,但女性高于男性.OI类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作者:张学军;胡春艳;王成;吴礼嘉;李雯;林萍;李芳;谢振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慢性肾脏病常并发冠心病,需要积极治疗包括抗栓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但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出血风险增加,如果抗栓药物使用不当,即可诱发严重出血.文章将对肾功能不全时如何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及纤溶药物作一讨论.
作者:王国勤;谌贻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冠心病和肿瘤并存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肿瘤本身及其治疗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安全性,PCI术后的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影响肿瘤的手术治疗.因此,肿瘤患者应尽量避免PCI.肿瘤手术前是否进行预防性PCI取决于术前心脏风险评估的结果.PCI只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或不稳定的肿瘤患者,治疗方式应优选单纯球囊扩张或植入金属裸支架.
作者:刘震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合并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时易导致病死率增加.终末期肾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且多伴有严重钙化,行介入治疗预后较差,出血及血栓事件多见.因此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应采用复杂病变简单处理的方法,充分评估出血和血栓风险,并采用肾脏保护措施以防止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作者:张瑞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