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内22年肺隐球菌病回顾性分析

赖国祥;张玉华;林庆安;柳德灵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 抗真菌药物, 隐球菌性脑膜炎, 治疗
摘要:目的回顾国内22年来肺隐球菌病的诊疗进展.方法检索1980~2001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收录的有关肺隐球菌病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并总结6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肺隐球菌病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和无特异性,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31.34%),临床上极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各种临床标本的涂片、培养和病理学检查;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抗真菌药物的治疗. 结论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提高确诊率的强调抗真菌药物的治疗作用,尤其是术前术后应用,可减少术后隐球菌的播散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

    本文报道我院1例重症乌头碱中毒的诊治经过,以供借鉴.1 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2003-05-30入院.空腹服用自配抗风湿药酒,约30 min后出现双下肢麻木、胸闷、心悸、大汗、全身无力、头痛、烦躁、呕吐、肢体冰冷,约5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四肢瘫软及意识障碍.发病后约1 h入院.查体:血压测不清,呼吸浅,烦躁不安,双侧瞳孔等大,口唇及皮肤发绀,双肺听诊正常,心率180/min,律不齐,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张瑞英;富路;张蕾;孟繁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亦称心理干预或心理社会支持)是COPD肺康复(PR)的核心要素之一,日益受到重视,但临床上对COPD患者心理问题重视和支持远远滞后.

    作者:张忠鲁;刘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对血管平滑肌钙激活钾通道活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对高血压及非高血压患者血管平滑肌钙激活钾通道(KCa)活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1~2003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1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8例非高血压者,切取肠系膜动脉小分支节段用酶消化法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以膜片钳技术检测KCa通道的活性, 通过Pclamp专用软件实时采样记录其平均开放时间(To)、平均关闭时间(Tc)、平均开放概率 (Po)等.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合成酶(N OS)含量. 结果 (1)两组对象KCa通道活性变化:于细胞内面向外膜片下,高血压病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前者KCa通道Po增加,Tc延长、To缩短.在浴液中分别加入Ca2+后,两组KCa通道均被明 显激活 ,与加Ca2+前比较,非高血压组Po的增加显著高于高血压病组(P<0.01),说明 高血压病组KCa通道对Ca2+的敏感性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组.(2)高血压患者血浆NO、NO S较非高血压组显著降低.(3)非高血压组血浆NO与KCa通道Po、To呈正相关,与Tc呈负相 关.高血压病组NO与KCa通道Po、To、Tc的相关性明显弱于非高血压组.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KCa通道活性明显增高,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对非高血压 及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平滑肌KCa通道均有激活作用,但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KCa通道激活作用较弱.

    作者:罗兴林;何川;杨艳;李秀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误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急性化脓性甲状炎2例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与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鉴别困难,而治疗方案差异很大,糖皮质激素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有特效却可导致急性甲状腺炎扩散,因此及早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近年来遇到的2例急性甲状腺炎报道如下.

    作者:周昭远;黄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血管内皮细胞(VEC)是介于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屏障,其损伤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早期关键性环节.Ross指出,AS的发生是由于VEC和平滑肌细胞受各种危险因子如病毒、机械损伤、免疫复合物,特别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损伤,而使血管局部产生的一种过度的慢性炎性增生反应[1].内皮细胞(EC)形态结构受损和功能改变, 导致血管屏障功能的损害,使血液中的脂质和单核细胞等更易沉积在内皮下间隙,进一步形成泡沫细胞.

    作者:张杰;刘赛;苏玉文;杨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

    1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流行病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是渐进性的,并且伴有肺部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随着中国人口的老年化,其患病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COPD不但是世界第4位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美国的第4位主要的死亡原因,预计在未来数十年中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将进一步增加[1].由于COPD晚期会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在未来数十年中COPD的康复治疗将是呼吸科医师必须面对的挑战.

    作者:黎毅敏;郑则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临床资料:选择2003-02~2004-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8例,男性4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3. 5岁,除外肾功能不全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24 h内进行再灌注治疗31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1例,静脉溶栓且临床判定再通10例),多壁心肌梗死30例(根据心电图判断,≥2个壁).设定AMI后第7天、第30天、第90天为观察点,在每个点检测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ID)、心室晚电位(VLP)、心功能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

    作者:季宪锋;吴雅丽;龚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与下肢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HRV)各指标的变化,了解HRV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1-02~2003-1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67例无下肢动脉病变、68例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及20例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测定了心率变异中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平均值(SDNN指数)、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低频与高频比(LF/HF)各指标.结果 (1)2型糖尿病有或无下肢动脉病变组各HRV指标除LF/HF外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 .(2)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指数较无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有进一步的下降,而且心率变异指数与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心率变异是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

    作者:叶丹;李红;赵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13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2001-01~2003-06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28例重度和危重哮喘中13例危重型哮喘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12例经气管插管,1例经面罩行机械通气,前者起始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应用静脉肌松剂者为控制/辅助模式,后者为持续正压通气+压力支持.低潮气量(6~8mL/kg)、慢呼吸频率(10~12/min),长呼气时间(吸∶呼>1∶2),吸气压 <25 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气时间0.7~1.0 s,气道阻力下降,症状体征改善,尽早撤机. 结果 1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平均1.25 h症状体征开始改善,上机24 h症状评分≤2分,上机平均时间50.1 h,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恢复正常,高呼气峰流量(PEF)值显著增高(P< 0.01). 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把握适应证,适当的模式和参数,尽早拔管和停机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萍;高燕;马壮;赵海涛;槐永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奥沙利铂加5-FU持续静滴联合化疗配合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2001-02~2003-06我科采用奥沙利铂(草酸铂)加5-FU静脉泵持续静脉滴入100h联合化疗配合腹腔灌注治疗晚期消化道癌53例,其中晚期胃癌23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王兴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有机氟类鼠药中毒12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均为我院2002-01~2004-05住院病人,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5~72(40.2±10)岁.病人有明确的有机氟类鼠药接触史,鼠药剂型多种,如粉末、颗粒、液体等,商品名多样,如灭鼠灵、一步倒等.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抽搐、昏迷等症状,伴有一个或者多个器官损伤的表现.12例病人中,全部都有神经系统受损,6例心脏受损,3例肝脏受损,3例肾脏受损;其中2个脏器受损者为4例,3个脏器受损者为2例,4个脏器受损者为2例.

    作者:姚树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家庭机械通气在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价值

    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以及降低病死率是治疗重度COPD患者的主要目标.除了药物治疗、呼吸康复治疗、营养支持和氧疗等措施以外,目前认为开展家庭机械通气也是一项较为积极和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受医疗护理、设备、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家庭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主要指的是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 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

    作者:周新;吴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1 呼吸道常见感染菌的耐药和抗生素的选用呼吸道常见的感染菌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至今仍以肺炎链球菌为多,约占CAP病原的1/3 ,其次为乙型链球菌、金葡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则以革兰阴性(G- )杆菌为常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军团菌等,其次有金葡菌、肠球菌等.故CAP常选用抗球菌为主的药物而联用抗G-杆菌药物 ,而HAP则以抗G-杆菌为主联用抗G+球菌药物.按此,分述于下.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所致心包填塞3例诊治经验

    病例资料:我科1994~2004年接受各种心血管病介入性诊疗病人共5 000例中发生急性心包填塞3例,占同期接受介入治疗病人的0.06%.均为女性,1例死亡.3例病人的救治经过如下.

    作者:于波;胡健;贾大林;齐国先;曾定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神经肽质量浓度对比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神经肽的研究日趋增多.2001-01~2002-12,我们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82例对照组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 )和神经降压素(NT)的质量浓度,观察上述3种神经肽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与急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内在联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单益民;张忠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头晕食欲不振发热猝死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2岁,因头晕、腹胀伴食欲不振2个多月为主诉于2002-09-07入院.2个多月前无诱因逐渐出现头晕、上腹胀伴反酸、食欲不振、恶心、疲乏,无头痛、意识障碍、腹痛、呕吐、黑便、发热、胸痛、咳嗽、气促.1个月前曾在当地卫生院检查颅脑CT:脑萎缩;X线钡餐透视:慢性胃炎、胃轻度下垂;B超:胆囊壁毛糙.2周前又感到行走不稳、说话不流利. 睡眠差,尿便正常.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体检:体温36.5℃、脉搏76/min、呼吸20/min、血压120/70 mmHg(1 m m Hg=0.133 kPa).

    作者:肖一星;郭益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糖代谢异常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糖代谢异常的疗效 .方法于2003-01~2004-02对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22例年龄在31~58岁的初诊糖代谢异常(6.1 mmol/L

    作者:于雪梅;冯萍;金慧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细胞凋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这种改变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从而导致气道壁的损害.肺弹性回缩力(elasti c recoil)下降,肺泡扩张,呼出气流受限,过多的气体在肺内潴留.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加上吸烟等因素,COP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COPD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性主要病残和病死的原因.

    作者:巨春蓉;夏熙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低纳性脑病12例误诊分析

    现将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出诊、会诊、转诊收治的低纳性脑病病人12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贺凤义;陈焕春;付华;李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0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20例均为2001-08~2004-08在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4 ~82岁,平均50岁,其中40~60岁13例.本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以超声心动图和(或)冠脉造影检查证实.(1)临床特点:症状无特异性,有胸闷18例,胸痛11例,胸痛为刺痛或钝痛, 有高血压病史2例.体征:心界轻度增大6例,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10例,心尖区S4 5例.

    作者:刘静华;任俊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