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丹;李红;赵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这种改变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从而导致气道壁的损害.肺弹性回缩力(elasti c recoil)下降,肺泡扩张,呼出气流受限,过多的气体在肺内潴留.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加上吸烟等因素,COP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COPD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性主要病残和病死的原因.
作者:巨春蓉;夏熙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1999年以来,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病人23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所有均为住院病人(有对低分子肝素过敏史或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证者除外),发病在6~24 h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呈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诊断为进展性卒中.所有病人均在后来经CT扫描证实为脑梗死,共4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3 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44~75岁,平均58岁;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9~ 74岁,平均60岁.
作者:丁昌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现将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出诊、会诊、转诊收治的低纳性脑病病人12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贺凤义;陈焕春;付华;李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们于2001-02~2004-02应用放免法检测结核感染病人尿中多种微量蛋白,旨在了解结核杆菌感染对肾脏的病理损伤机制,以进一步研究肾结核的早期诊断方法.
作者:石莲;崔巍;孙德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其患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对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都造成巨大的负担.近年来随着COPD研究的日益完善,其诊治方案更加成熟,并深入到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等方面.营养支持治疗作为呼吸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在COPD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已经为许多临床工作者所重视.
作者:周敏;徐永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2001-01~2003-06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28例重度和危重哮喘中13例危重型哮喘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12例经气管插管,1例经面罩行机械通气,前者起始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应用静脉肌松剂者为控制/辅助模式,后者为持续正压通气+压力支持.低潮气量(6~8mL/kg)、慢呼吸频率(10~12/min),长呼气时间(吸∶呼>1∶2),吸气压 <25 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气时间0.7~1.0 s,气道阻力下降,症状体征改善,尽早撤机. 结果 1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平均1.25 h症状体征开始改善,上机24 h症状评分≤2分,上机平均时间50.1 h,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恢复正常,高呼气峰流量(PEF)值显著增高(P< 0.01). 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把握适应证,适当的模式和参数,尽早拔管和停机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萍;高燕;马壮;赵海涛;槐永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概念与诊断标准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重症社会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 CAP)概念在不断修正.早期概念是指有急性呼吸衰竭的肺炎.研究表明58%~87%SCAP有急性呼衰、需机械通气[1],因此单从急性呼衰与否来界定SCAP是不全面的.1993年美国胸部学会(ATS)提出SCAP诊断标准,含3方面:(1)呼吸衰竭,如呼吸频率(RR)>30/min、P aO2/FiO2<250 mmHg(1 mmHg=0.133 kPa)和需机械通气;(2)胸部X线改变,如双侧、多叶肺实变或在48 h内肺实变影增加>50%;(3)循环功能受损,收缩压<90 mmHg,舒张压<6 0 mmHg,升压维持血压>4 h和4 h内总尿量<80 mL,或需透析的急性肾衰.符合其中一标准即诊断为SCAP,为入住ICU指证,简为需入住ICU的肺炎.该标准成为近10年SCAP诊断标准的基点(表1).
作者:张忠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国内22年来肺隐球菌病的诊疗进展.方法检索1980~2001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收录的有关肺隐球菌病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并总结6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肺隐球菌病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和无特异性,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31.34%),临床上极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各种临床标本的涂片、培养和病理学检查;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抗真菌药物的治疗. 结论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提高确诊率的强调抗真菌药物的治疗作用,尤其是术前术后应用,可减少术后隐球菌的播散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
作者:赖国祥;张玉华;林庆安;柳德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Mollaret脑膜炎(Mollaret meningitis,MM)又称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benign recurr ent aseptic meningitis),由法国学者Mollaret于1944年首先报道,是一种急性发作性、良性经过的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是神经系统少见疾病.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给预防、治疗等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很多人致力于此病在病因学、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并获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孟超;张新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流行病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是渐进性的,并且伴有肺部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随着中国人口的老年化,其患病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COPD不但是世界第4位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美国的第4位主要的死亡原因,预计在未来数十年中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将进一步增加[1].由于COPD晚期会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在未来数十年中COPD的康复治疗将是呼吸科医师必须面对的挑战.
作者:黎毅敏;郑则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心理支持(亦称心理干预或心理社会支持)是COPD肺康复(PR)的核心要素之一,日益受到重视,但临床上对COPD患者心理问题重视和支持远远滞后.
作者:张忠鲁;刘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血管内皮细胞(VEC)是介于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屏障,其损伤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早期关键性环节.Ross指出,AS的发生是由于VEC和平滑肌细胞受各种危险因子如病毒、机械损伤、免疫复合物,特别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损伤,而使血管局部产生的一种过度的慢性炎性增生反应[1].内皮细胞(EC)形态结构受损和功能改变, 导致血管屏障功能的损害,使血液中的脂质和单核细胞等更易沉积在内皮下间隙,进一步形成泡沫细胞.
作者:张杰;刘赛;苏玉文;杨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性,66岁.既往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于2004-09-22突然出现眩晕,走路略向左倾倒,遂入院.当日行头CT示:左侧小脑半球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右枕叶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作者:孙赫楠;赵用;闫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资料:选择2003-02~2004-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8例,男性4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3. 5岁,除外肾功能不全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24 h内进行再灌注治疗31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1例,静脉溶栓且临床判定再通10例),多壁心肌梗死30例(根据心电图判断,≥2个壁).设定AMI后第7天、第30天、第90天为观察点,在每个点检测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ID)、心室晚电位(VLP)、心功能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
作者:季宪锋;吴雅丽;龚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病例资料:我科1994~2004年接受各种心血管病介入性诊疗病人共5 000例中发生急性心包填塞3例,占同期接受介入治疗病人的0.06%.均为女性,1例死亡.3例病人的救治经过如下.
作者:于波;胡健;贾大林;齐国先;曾定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例1.男性,39岁.因腹泻、腹痛、发热1 d,于2002-07-25就诊.大便呈水样 ,有泡沫,无脓血.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6℃,BP 11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无异常,脐周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大便常规示WBC少许,霍乱弧菌试验(-).诊断:急性肠炎.
作者:冯绍津;索小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资料:20例均为2001-08~2004-08在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4 ~82岁,平均50岁,其中40~60岁13例.本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以超声心动图和(或)冠脉造影检查证实.(1)临床特点:症状无特异性,有胸闷18例,胸痛11例,胸痛为刺痛或钝痛, 有高血压病史2例.体征:心界轻度增大6例,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10例,心尖区S4 5例.
作者:刘静华;任俊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2岁,因头晕、腹胀伴食欲不振2个多月为主诉于2002-09-07入院.2个多月前无诱因逐渐出现头晕、上腹胀伴反酸、食欲不振、恶心、疲乏,无头痛、意识障碍、腹痛、呕吐、黑便、发热、胸痛、咳嗽、气促.1个月前曾在当地卫生院检查颅脑CT:脑萎缩;X线钡餐透视:慢性胃炎、胃轻度下垂;B超:胆囊壁毛糙.2周前又感到行走不稳、说话不流利. 睡眠差,尿便正常.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体检:体温36.5℃、脉搏76/min、呼吸20/min、血压120/70 mmHg(1 m m Hg=0.133 kPa).
作者:肖一星;郭益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到后期由于缺氧逐渐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心病、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严重影响病人的活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特别是那些FEV1小于预期值30% 的病人,有1/2将在5年内死亡.而缺氧是导致所有这些表现的基础.对COPD分级Ⅲ级以上的病人长期家庭氧疗(LTOT)被认为是唯一非外科手术延长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称为COPD缓解期治疗的一场革命.
作者:胡华成;刘丽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报道我院1例重症乌头碱中毒的诊治经过,以供借鉴.1 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2003-05-30入院.空腹服用自配抗风湿药酒,约30 min后出现双下肢麻木、胸闷、心悸、大汗、全身无力、头痛、烦躁、呕吐、肢体冰冷,约5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四肢瘫软及意识障碍.发病后约1 h入院.查体:血压测不清,呼吸浅,烦躁不安,双侧瞳孔等大,口唇及皮肤发绀,双肺听诊正常,心率180/min,律不齐,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张瑞英;富路;张蕾;孟繁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