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的时相变化及意义

杨智勇;王春友;熊炯炘;陶京;许逸卿;刘涛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类,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lβ(IL-1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l(HMGBl)水平的时相变化,探讨HMGB1在SAP病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胰管逆行灌注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8)、假手术组(Shm组,n=8)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80).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动物血清TNFα、IL-1β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结果SAP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建模后迅速升高,约在4~6 h达高峰,之后迅速下降,在建模12 h即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一直维持至24和48 h.SAP组大鼠血清HMGB1水平在建模后12 h开始有明显升高,至24和48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SAP的全身炎症反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构建抗转铁蛋白受体(TfR)单链抗体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效应奠定基础.方法从抗TfR单克隆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载体pGEM-T-VHVH和pGEM-T-VL中扩增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在VH和VL基因间引入连接短肽(Linker),构建VH-Linker-VL的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基因.经NcoⅠ和Not Ⅰ酶切后亚克隆到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UC19/119上,转化和筛选后,阳性细菌经IPTG诱导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及抗体封闭试验鉴定其抗体活性.结果凝胶电泳可见重叠延伸PCR扩增产物约700 bp条带,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为27 kD左右,与scFv的理论值一致,IFA及抗体封闭试验证明表达产物有抗人TfR的活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并表达了抗人TfRscFv,为抗人TfR scFv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慧芬;杨道锋;沈关心;周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源基因在周围神经吻合口中的表达

    目的应用外源基因缝线行周围神经吻合,探讨神经吻合口直接转基因并使外源基因在吻合口得以表达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含有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的结构基因(lacZ基因)及人类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的PCMV β质粒.应用通过浸泡处理的8-0医用尼龙无创缝线行兔坐骨神经外膜缝合.对照组应用浸泡过蔗糖PBS溶液的缝线,实验组应用浸泡过PCMV β质粒溶液的缝线进行神经缝合.分期取出神经吻合部,进行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结果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术后各期的所有吻合部神经组织均无蓝染阳性细胞,而实验组术后各期的所有吻合部神经组织均有蓝染的阳性细胞;对照组术后各期吻合部神经组织中均未检测到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实验组吻合部神经组织从术后2d到30 d都可检测到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论应用外源基因缝线可使外源基因转移至周围神经吻合口中并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基因表达产物,为应用基因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可行途径.

    作者:张世强;刘玲;张经歧;张英泽;李衡;潘进社;赵昌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DVL-1 cDNA重组质粒在N2a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目的将鼠dishevelled-1(DVL-1)cDNA重组质粒转染到培养的鼠成神经瘤细胞N2a,建立瞬时表达系统,为研究Wnt信号途径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纯化DVL-1 cDNA重组质粒,用紫外分光技术检测纯化质粒的纯度;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培养的鼠成神经瘤细胞N2a,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法从蛋白质水平检测转染和表达效果.结果质粒酶切电泳结果显示:鼠DVL-1 cDNA重组质粒PCS2+MT-MDVL1扩增和纯化成功,纯度达到要求;免疫印迹、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外源鼠DVL-1 cDNA重组质粒在鼠成神经瘤细胞N2a中获得表达,基因转染和表达率为57.6%.结论成功将鼠DVL-1 cDNA重组质粒转染到培养的鼠成神经瘤细胞N2a中,并获得瞬时表达.

    作者:王海红;曲忠森;张迎春;王建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巢式PCR检测人微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DNA的应用价值

    目的从临床流行病学的角度,对新的人微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DNA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的效度及信度进行评价,探索其运用于临床筛查B19病毒感染的可行性.方法以国内目前常用的结构蛋白DNA巢式PCR检测结果,并结合孕妇的典型临床表现作为诊断标准,将30例孕妇分为B19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对非结构蛋白DNA巢式PCR的检测结果进行效度及信度评价.结果新的检测方法血清标本的灵敏度可达100%,组织标本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血清标本,联合试验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或特异度.结论非结构蛋白DNA巢式PCR检测方法是一种特异、敏感、简便、快速诊断B19病毒感染的新方法.在临床筛查中,血清标本的检测优于组织标本.

    作者:李增庆;黄咏梅;乔福元;李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促酰化蛋白促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克隆增殖

    目的观察促酰化蛋白(ASP)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克隆增殖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ASP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ASP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DNA合成量及细胞增殖的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分化后细胞周期构成的变化.结果①ASP组在诱导分化24 h时,DNA合成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48 h和72 h时DNA合成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诱导分化24 h时,ASP组细胞增殖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诱导分化48 h、72 h时,ASP组细胞增殖不明显.③ASP组可促进处于生长停滞期的前脂肪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的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处于分裂增殖状态.结论圹诱导分化过程中,ASP可促进3T3-Ll前脂肪细胞发生克隆增殖.ASP促进细胞克隆增殖的作用,可能是其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卢慧玲;王宏伟;林汉华;温宇;胡秀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天然和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然和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n-VLDL,ox-VLDL)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将n-VLDL和ox-VLDL作用于培养的HUVEC,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l ELISA)和单核细胞粘附试验检测VCAM-1蛋白在HUVEC的表达,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VCAM-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培养的HUVEC表达VCAM-1,n-VLDL和ox-VLDL促进HUVEC表达VCAM-1,尤以ox-VLDL作用更强.单核细胞粘附试验显示,n-VLDL和ox-VLDL促进单核细胞向HUVEC粘附.结论天然和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可能通过增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CAM-1而促进血液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壁,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瞿智玲;杨全宝;阮秋蓉;朱大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AG-490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抑制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JAK-STAT)途径的磷酸化,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不同浓度的JAK2磷酸化抑制剂AG-490处理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半数细胞生长抑制剂量(IC50)和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和TUNEL法观察凋亡形态.结果 AG-490能够抑制PC-3M细胞增殖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48 h的IC50为56.8μmol/L;用AG-490处理PC-3M细胞后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结论 JAK-STAT途径磷酸化在支持PC-3M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G-490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癌PC-3M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陈朝晖;赵军;肖亚军;杜茂信;肖传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作用及对肾脏Smad7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作用及对肾脏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诱导大鼠糖尿病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比较各组的血生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肾脏病理改变及Smad7的免疫组化.结果糖尿病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mAlb)排泄量较正常鼠增多,系膜基质增生,Smad7表达明显下降;姜黄素治疗能明显降低Ccr(P<0.05),减少Alb排泄量(P<0.05),抑制系膜基质增生,上调Smad7的表达(P<0.05).结论姜黄素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疗效,其机制至少部分是通过上调Smad7的表达,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的作用,从而抑制肾脏纤维化.

    作者:陈丽;刘晓城;宁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细胞周期时相性研究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HL60细胞周期变化,进一步揭示细胞分化在细胞周期中的时相特异性.方法以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终浓度为10μmol/L)影响下不同时间点的HL60细胞为检测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大小及细胞表面的分化标志;碘化丙啶(PI)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从而对已分化细胞进行确认;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检测G1期的Ki67表达水平;再应用流式分选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期细胞形态.结果①随着药物诱导时间的延长,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被诱导的细胞出现髓系细胞表面的分化标志物CD11b.②全反式维甲酸导致HL60细胞周期的G0/G1峰升高,S期水平下降.③随着药物诱导时间的延长,G1期的Ki67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④只在G1期细胞中可见到已分化细胞.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以诱导HL60细胞周期的G1早期→G1晚期阻滞,并诱导HL60沿着粒系方向分化,细胞分化完成于细胞周期中的G1早期.

    作者:许培权;龚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组pEGFP/Ang-1质粒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制备稳定高效表达血管生成素-1(Ang-1)的转基因工程骨髓基质干细胞.方法应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Ang-1真核表达质粒pEGFP/Ang-1,利用脂质体将pEGFP/Ang-1转入骨髓基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用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质粒酶切电泳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pEGFP/Ang-1质粒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约50%;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见转基因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Ang-1蛋白.结论成功制备表达外源性基因Ang-1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制备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余开湖;冯敢生;姜晓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岛叶的体表投影

    目的在MRI图像上观测岛叶特征和近岛叶病变的三维坐标参数,进行精确体表定位.方法观测30例成人头颅外形,随机抽取100例无病变成人头颅MRI片,30例近岛叶病变,观测头颅外形和耳眦线平面以上100 mm内与其平行的前后正中线的中点以及中点与耳眦线平面中垂线的关系.观测岛叶的特征和近岛叶病变坐标参数.手术细致切除近岛叶病变.结果成人头颅近似标准球形.岛叶呈倒三角形,前后正中线旁31~40 mm显现.岛阈在外侧裂干的外侧耳眦线平面上(18±11)mm,过外耳道的耳眦线的垂线前(31±2)mm.岛前上点在耳眦线平面上(48±11)mm,过外耳道的耳眦线的垂线前(40±2)mm.上环岛沟后点在耳眦线平面上(55±11)mm,过外耳道的耳 眦线的垂线后(13±7)mm.30例近岛叶病变,体表定位准确率达98%,能安全切除病变.结论每个岛叶和近岛汉叶病变都能被精确定位于以耳眦线为基线的体表.

    作者:韩东华;薛德麟;雷霆;陈劲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头孢他啶的浓度

    目的建立头孢他啶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UV方法,内标为丙酮,色谱柱为μbondaparC18(7.8 mm×300 mm),流动相: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20:80,V/V),检测波长:254 nm,柱温:室温,流速:1.0 ml/min.结果头孢他啶的血药浓度在10~1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低检测浓度为0.1 μg/ml,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0±6.2)%,日内变异系数≤6.8%.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为头孢他啶的血药浓度监测提供了分析方法.

    作者:艾又生;徐楚鸿;陈华庭;王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用纳米级Fe3O4磁流体的急性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医用纳米级Fe3O4磁流体的急性毒性,为进一步研究其长期毒性以及载附药物的临床试验打下基础.方法按不同浓度不同容积分别通过口服法、静脉注射法及腹腔注射法给予小鼠医用纳米级Fe3O4磁流体,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主要脏器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小鼠口服半数致死剂量LD50>2104.8 mg/kg,大无毒性剂量ED0为320.10 mg/kg;静脉注射LD50>438.50 mg/kg,ED0为160.05 mg/kg;腹腔注射LD50>1578.6 mg/kg,ED0为320.10 mg/kg.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医用纳米级Fe3O4磁流体在动物体内的急性毒性很低,可以考虑作为药物载体.

    作者:王国斌;夏泽锋;陶凯雄;周立国;刘敬伟;肖勇;李剑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TNF-α,ox-LDL对人单核细胞株U937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单核细胞U937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mRNA表达和蛋白质翻译的影响.方法 U937细胞培养到足够数量后,细胞计数传代分组:①对照组:加等量的培养基;②TNF-α组:加入TNF-α,使其终浓度为10 ng/ml;③ox-LDL组:加入ox-LDL,终浓度为100μg/m1.应用RT-PCR检测ACAT1 mRNA表达,蛋白定量应用免疫印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ACAT1 mRNA表达显著增加(0.573±0.032 vs 0.990±0.022,P<0.01),而ox-LDL组ACAT1 mRNA表达水平(0.554±0.026)无显著变化.3组之间ACAT1酶蛋白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TNF-α能促进ACAT1 mRNA表达,但未见TNF-α和ox-LDL对ACAT1酶蛋白表达有任何影响.

    作者:成蓓;王毅;何平;吴剑萍;狄鸣;王洪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纤维连接蛋白及整合素β1与人脑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内源性和外源性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整合素β1(β1mtegrm)在人脑胶质瘤侵袭行为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细胞粘附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外源性FN和整合素β1对U251人恶性胶质瘤细胞株粘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8例中低度恶性胶质瘤、15例高度恶性胶质瘤及7例正常脑组织中内源性FN和整合素β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U251细胞在外源性FN上的粘附能力呈浓度依赖性,尤其在中低浓度时(<5μg/m/)差异显著(P<0.01);抗FN抗体及抗整合素β1抗体均能完全阻断U251细胞在FN上的粘附.②随外源性FN浓度升高,U251细胞在所观察的不同时间段的迁移距离均显著增加(P<0.01);抗FN抗体几乎完全阻断FN对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抗整合素β1抗体只能部分阻断FN对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③细胞内FN和整合素β1mRNA在正常脑组织不表达或仅少量表达,而在胶质瘤中两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高(P<0.05),且FN和整合素β1mR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55,P<0.01).结论①胶质瘤细胞通过其表面整合素β1受体与外源性FN成分相互作用,促进其在颅内的浸润侵袭.②整合素β1诱导的内源性FN合成增加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并可能对其恶性进展起促进作用.

    作者:郭滟;任大宏;杨静;熊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用Fura-2/AM测定益康唑诱导鼠白血病WEHI-3细胞凋亡后细胞质游离钙浓度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益康唑(Econazole)是否可触发鼠白血病细胞株WEH-3细胞胞质[Ca2+]i浓度的改变.方法用Ca2+荧光探针(Fura-2/AM)负载WEHI-3细胞后测定Econazole作用WEHI-3细胞12、18、24 h的胞内[Ca2+]i浓度.结果Econazole作用WEHI-3细胞12、18、24 h后的胞内[Ca2+]i均高于对照组(80.6±15.3)nmol/L,分别为(131.2±11.2),(156.5±20.1),(182.1±13.6)nmol/L.结论提示Econazole作用WEHI-3细胞可增加细胞质内[Ca2+]i浓度.

    作者:刘芳;邹萍;张敏;吴耀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对大鼠GABA表达的影响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及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马桑内酯(coriaria 1actone,CL)刺激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咆,将上述两种条件培养基提取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10 μ1分别注入正常Sprague-Dawley(SD)大鼠侧脑室,观察动物行为与脑电图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与海马中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表达水平的改变,并做显微图像分析.结果①侧脑室注射TNF-α刺激后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可引起大鼠Ⅲ级癫痫样发作及典型的尖波、棘波、棘-慢波癫痫样脑电图表现,大鼠大脑前梨状皮质和海马齿状回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②侧脑室注射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由马桑内酯刺激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大鼠无癫痫样行为发生,大鼠大脑前梨状皮质和海马齿状回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 α可诱导大鼠癫痫发作.②GABA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癫痫发作有关.

    作者:彭俊忠;朱家祥;朱长庚;刘庆莹;童逸龄;魏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臂丛神经阻滞时咪达唑仑清醒镇静的研究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患者清醒镇静的可行性及中国人咪达唑仑清醒镇静靶控血药浓度.方法对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运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估镇静深度.采用咪达唑仑TCI行清醒镇静,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确定相应靶控血药浓度及其与BIS相关性.结果深度清醒镇静(OAA/S评分3分)时所需靶控血药浓度为(118.0±l0.8)ng/ml.BIS与TCI血药浓度(C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IS=-3.03Cp+352.27(r=-0.8854,P<0.01).结论咪达唑仑靶控输注系统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患者清醒镇静可控性良好,镇静深度适宜,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萍;杨钰香;姚尚龙;武宙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中TNF-α及ICAM-1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中耳粘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40只,于左侧中耳注射脂多糖(LPS),并同时切断同侧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制备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右耳仅向中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实验对照.术后3、7、14、30 d采集中耳粘膜标本,SP法检测中耳粘膜中TNF-α及ICAM-1的表达并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处理,HE染色检查中耳粘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4个时点组左侧中耳粘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TNF-α及ICAM-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14 d组和30 d组TNF-α及ICAM-1的阳性表达范围扩大,在炎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也有大量表达.术后3 d组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TNF-α与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0.80;均为P<0.05).3 d组及7 d组中ICAM-1在中耳粘膜血管内皮中的表达强度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正性相关.结论 TNF-α通过上调ICAM-1的表达,从而促进炎性细胞的粘附和聚集,二者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粘膜的炎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志强;黄孝文;崔永华;高源;王春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融合自杀基因FCU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构建含有融合自杀基因FCU1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EGFP-FCU1,并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初步探讨FCU1/5-氟胞嘧啶(5-FC)系统对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用SmaⅠ,Xho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切割质粒pEGFP-C1和pCIneoFCU1,所得载体片断和目的基因片断连接后转化,阳性重组子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用G418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后,进行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酶切鉴定重组子阳性克隆率约为60%,转染成功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转染的细胞在5-FC作用下其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且旁观者效应显著.结论自杀基因FCU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转染细胞成功并获稳定表达,FCU1/5-FC系统对肝癌细胞SMCC7721具有实验性的基因治疗作用.

    作者:谢娜;林菊生;吴斌文;黎培员;孔心涓;宋东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