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脊髓背角内第5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李宏莲;王小丽;张亦农;李和

关键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脊髓背角, C纤维
摘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到,大鼠脊髓内第5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主要分布在背角Ⅰ~Ⅲ层内;行单侧背根(L1~L6)切断术后,未见术侧mGluR5免疫反应性明显变化;脊神经节内仅见极少数神经元呈mGluR5免疫反应弱阳性。由此提示,脊髓背角内mGluR5的主要来源为非一级传入神经元。免疫电镜研究显示,在脊髓背角浅层内,mGluR5主要定位在部分神经元胞体和大量树突内,并常见部分含mGluR5的树突与具有一级传入C纤维终末形态特征的轴突终末构成突触小球。mGluR5在脊髓背角浅层内的超微定位特征表明,脊髓背角内的mGluR5可能主要作为突触后受体介导或调节谷氨酸传递一级感觉(包括痛觉)的功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血吸虫感染时的临床价值

    为研究血清前白蛋白在儿童急性血吸虫感染时的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正常儿童与治疗前后血吸虫感染儿童血清前白蛋白进行测定。发现正常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与感染组治疗前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7797,P<0.001);与感染组治疗后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254,P>0.05)。表明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对儿童急性血吸虫感染患儿的肝损害程度的估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建毅;李玉芝;魏虹;宫鲁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血清IgG动态观察及免疫保护力的研究

    为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血清IgG动态变化和免疫保护力,采用106 CFU疫苗皮下1次和3次接种小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同时设有BCG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免疫后血清IgG抗体迅速升高并持续于高水平;减虫率分别为39.74%和39.74%,减卵率分别为62.86%和55.62%,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免疫3次和免疫1次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及减虫率、减卵率均无显著差异。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皮下注射1次即能诱导小鼠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和免疫保护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疫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白丽娟;王瑜;吴亮;李文桂;韩家俊;宁长修;石佑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γ-刀环境辐射探测及防护措施初探

    由于γ-刀使用的201个60Co放射源其活度高可达223 480 GBq,使用时应考虑其安全性及可靠性。虽然γ-刀本身有较为严格的防护措施,然而背景辐射和辐射渗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准确掌握治疗室内及周围环境的辐射状况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步设计实验,测量出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在开机与关机两种情况下,治疗室内及周围环境的背景辐射与辐射渗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量患者在接受γ-刀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颈部所接受的漏射线的剂量,并探讨对颈部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治疗室内的辐射率约在10~130 000 μGy/h;周围环境约为0.18~0.63 μGy/h,符合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条例》的规定。许多患者颈部所接受的漏射线的剂量超过50 mSv,需对其进行防护。可选择铅和含铅材料作为防护材料。

    作者:全红;陈大庆;吴春松;林洪;黄兆慧;陈小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分离小鼠腹水中抗HBs/a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制备小鼠腹水

    探讨利用从小鼠腹水中分离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 大量制备小鼠单克隆抗体腹水的方法:收集已接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小鼠腹水,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分离腹水中的杂交瘤细胞;再将此分离出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其他小鼠腹腔又制得腹水。每只小鼠分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供5只小鼠腹腔注射, 平均每只小鼠产腹水3.97 ml。此法可规模制备大量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腹水。

    作者:邹汉武;刘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血浆性激素水平测定

    为研究性激素与男性乳腺增生症的关系,用RIA法测定了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的血浆性激素水平。78例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组(按年龄又分为青年组:≤30岁,中年组:30~60岁,老年组:≥60岁),24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结果表明: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的E2和E2/T与健康者相比明显增高(P<0.05,<0.01);研究组中老年组有T降低者的例数与青年组、中年组相比有明显增高(均为P<0.05)。结果提示:男性乳腺增生症与性激素水平紊乱有关,主要是雌激素水平上升,老年男性乳腺增生症还与雄激素降低有密切关系。

    作者:谌章庆;唐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精索静脉曲张对男性远期生育力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旨在检验精索静脉曲张(VC)对婚后有生育史的男性远期生育力有无损害作用。1079对现患不育夫妇中,继发不育至少1年夫妇79对,其中VC者(VC组)28例,精索静脉正常者(正常组)51例。VC组精子参数异常发病率为57.1%,正常组为25.5%,具有显著性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校正RR为1.84(P<0.05),95% CI为1.1~3.1。与正常组相比,VC组少精子症发病率较高(28.57% 对7.84%)(P<0.05),睾丸质地异常者较多(42.86% 对3.92%)(P<0.001)。研究结果提示VC可引起生育能力进行性下降,原有生育能力的VC男性并不预示能抵御VC对睾丸生精功能的损害。VC男性应早期检查,必要时应行预防性手术治疗,对保持生育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敦振;刘子龙;戚玉才;王素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保守治疗儿童骨间前神经综合征1例报告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又称之为Kilon-Nevin综合征,由Kilon和Nevin[1]于1952年首次报道,因发病率低,临床认识较少。作者在1997年收治1例,并经保守治疗治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9岁。1997年元月从高约3米的树上跌落伤及右肘,在当地医院经拍片等检查诊断为“右肱骨髁上Ⅰ°骨折”予外敷中药、小夹板固定。3周后去夹板,作肘关节功能练习;其后一直感到右前臂上部疼痛不适,渐觉写字时手指握笔无力,但此时疼痛减轻,当地医院谓“骨折恢复期”嘱患孩继续加强功能锻炼。1997年5月9日因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就诊时检查:肘部无明显肿胀及压痛,肘关节屈曲0~180°,前臂旋后无障碍,但旋前范围较健侧为小,不能对抗阻力,对指对掌时,拇食指尖不能相对,握笔时拇指及食指末节不能弯曲,大小鱼际部无肌萎缩,诊断为骨间前神经综合征,予前臂掌侧轻柔手法按摩,中药舒筋洗药薰洗,电脑中频等治疗。1周后前臂上部无明显疼痛,前臂旋前及手指握笔较治疗前有力。

    作者:刘效仿;余海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紫杉醇脂质体细胞毒作用和抗瘤作用的研究

    为研究紫杉醇脂质体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及体内抗瘤作用。进行噻唑蓝(MTT)体外试验法和腹腔给药体内抗瘤试验。发现:紫杉醇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COC1在浓度为22.5 μg/ml、45 μg/ml和90 μg/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78.48%、84.90%和93.53%。体内腹腔给予紫杉醇脂质体5 mg/(kg*d), 10 mg/(kg*d) 8 d,对小鼠艾氏癌实体型的抑瘤率分别为32.47%和54.63%,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体重变化率分别为22.11%和21.16%,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紫杉醇脂质体在体外显示细胞毒作用;体内试验显示降低药物毒性的同时保留了抗肿瘤活性。

    作者:卫凤英;成文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IL-8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为探讨TNF-α、IL-6和IL-8在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45例SH并发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TNF-α、IL-6和IL-8含量,其中腹水感染组30例,腹水非感染组15例。发现SH并发SBP组血清和腹水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腹水非感染组(均为P<0.05),其升高水平与血清胆红素(SB)、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与血清胆固醇(T-ch)呈负相关(P<0.0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下降,但仅能降至非感染组水平(P>0.05),经治疗无效死亡组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IL-8的初始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均为P<0.05)。结果表明:TNF-α、IL-6和IL-8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和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检测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IL-8含量变化对SH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江必武;田德英;黄加权;宋佩辉;何国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人胎肝细胞体外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定位研究

    为了证实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 h是否能感染HCV病毒而作定位研究。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电镜的手段对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的人胎肝细胞中病毒样颗粒进行定位研究,以测定细胞内是否有HCV。结果发现在透视电镜下人胎肝细胞胞浆中有很多病毒样颗粒,直径约45 nm。通过免疫电镜进一步证实在人胎肝细胞中这些病毒样颗粒含有HCV基因表达产物NS3及NS5。此外,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 h并经多次洗涤后的培养上清加入到新鲜分离的正常人胎肝细胞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可以得出上述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人胎肝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可以感染HCV,并且感染了HCV的人胎肝细胞可以产生具有传染性的HCV颗粒分泌到培养液中。

    作者:唐智敏;詹春姣;章敏;李航森;石淑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

    为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时的并发症,对 32例OSAS患者作预防性气管切开术行UPPP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UPPP术后,3例出现短暂进食返流,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10 d~2个月,所有患者均拔管顺利,28例疗效明显,4例自觉症状无改善。结果表明:有严重缺氧表现;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肥胖、颈粗短的OSAS患者应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时皮肤-气管切口缘褥式缝合有利于换管;气管切开后行UPPP手术时宜选全麻。

    作者:熊新高;朱立新;汪广平;杨成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粉防己碱对鼠脑缺血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采用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Fura-2荧光探针检测海马神经细胞游离钙([Ca2+]i)水平,硫代巴比妥显色法检测海马匀浆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同时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改变,以评价药物粉防己碱的作用。结果表明:粉防己碱预处理后,能够显著抑制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60 min海马组织[Ca2+]i 及LPO含量的升高,减轻神经细胞病理损伤。提示粉防己碱有一定程度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雄;黄怀钧;刘煜敏;王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的高效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

    为了制备TNF-α特异性抗体,用PCR的方法克隆出TNF-α片段的编码基因并将之插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获得50%~60%的高效表达。经SDS-PAGE电泳,切下TNF-α特异条带,直接免疫大白兔,制备出TNF-α特异性抗体,抗体的效价可达1∶6400。利用该抗体成功地检测出mTNF-NIH3T3细胞膜上的跨膜型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TNF-α的免疫检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尹丙姣;姜晓丹;李卓娅;孙义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施他宁和善得定及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

    比较了生长抑素14肽施他宁和8肽善得定及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联用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止血疗效。结果表明:施他宁及善得定治疗EVB的疗效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施他宁对于EVB的止血疗效又显著优于善得定,施他宁具有止血迅速、副作用轻微、疗效可靠的特点。结果提示施他宁是目前控制EVB比较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可作为治疗EVB的一线药物。

    作者:但自力;杨玉珍;王南下;田德安;王思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不佳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和完善术后PCEA的效果。400例术后患者行PCEA,观察静止VAS评分,大于3分者认为镇痛效果不佳。发现25例患者静止VAS评分大于3分,占总例数的6.25%。镇痛效果不佳与患者错误使用镇痛泵、PCEA系统故障、硬膜外阻滞效果欠佳以及内脏痛等有关。

    作者:魏欣;张小铭;杨磊;王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洁尔灭与戊二醛协同杀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对新洁尔灭与戊二醛复方的消毒效果进行了实验观察,以协同系数T/E值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两药存在协同杀菌和杀芽胞作用,以1 g/L戊二醛与0.5 g/L新洁尔灭配伍其杀灭大肠杆菌作用佳,而2.5 g/L戊二醛与1 g/L新洁尔灭对金葡菌有良好的协同杀灭作用。由于复方消毒剂间存在的协同作用,可使复方制剂能以更低浓度达到更高的杀菌效果,并降低成本,克服单一消毒剂的不足。

    作者:聂绍发;朱桂宝;林天晖;姚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在大鼠臂旁核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实验在63只乌拉坦麻醉、琥珀酰胆碱制动、人工呼吸的大鼠上进行。结果如下:臂旁核(NPB)内微量注射NO前体L-精氨酸(L-Arg),引起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下降,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NPB内微量注射NO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引起MAP显著升高。L-Arg在NPB的降压效应可被NPB内预注射L-NNA或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所阻断。NPB内预注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可使L-Arg在NPB的降压效应显著减弱或消失。结果表明:①NO在NPB具有降压作用,此作用是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而实现的;②NPB的内源性NO具有紧张性降压作用,并参与正常血压水平的维持;③NO在NPB的降压作用至少部分是由该局部的GABA受体介导。

    作者:杨丽敏;刘长金;黄承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白色纤维切断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为探讨臀部软组织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65例臀部软组织挛缩症进行临床回顾性调查,发现86%的病例与臀部的注射相关,白色纤维切断术后,平均随访3.5年,优良率达96%。作者全面复习有关资料,分析并讨论其病因、病理解剖、发病机制,建议采用注射性臀部软组织挛缩症命名此症,同时,据此提出手术治疗该症的新概念即白色纤维切断术。

    作者:吴华;陈继革;陈安民;夏仁云;郭风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为测定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能力,以了解其凝血功能。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用计算机测定其相关数值。发现20名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其纤维蛋白聚合反应速率为(0.315±0.065) g/min;大吸光度为(0.176±0.035) OD;纤维蛋白原浓度为 (150±30) mg/dl;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大吸光度比值为1.789±0.160;反应延滞时间为(-21±5) s。结果表明: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反应时间增快,但其它各项指标均下调,表明患者出血与凝血功能受损。

    作者:彭运生;周立红;张小蔓;孙玉卫;万胜明;邹亚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跨膜型与分泌型干细胞因子对肥大细胞趋化作用的影响

    干细胞因子(SCF)在体内以分泌型(S)和跨膜型(TM)两种形式存在,通过其受体C-kit发挥生物学效应。观察并比较了两型SCF对肥大细胞趋化作用及在人活化血清作用下对肥大细胞的促趋化作用。实验证明两型SCF均能趋化肥大细胞的定向运动,同时发现两型SCF还可明显促进酵母活化血清对肥大细胞的趋化作用,但S-SCF的促进作用比TM-SCF强约1.7倍,且所需活化血清浓度较后者低。提示TM-SCF与S-SCF一样,不但自身对肥大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而且还可促进肥大细胞的定向运动。

    作者:郑浩;李卓娅;龚非力;熊平;姜小丹;徐勇;冯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