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洲;密亚平;李俊;李茂进;容海峰
为研究紫杉醇脂质体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及体内抗瘤作用。进行噻唑蓝(MTT)体外试验法和腹腔给药体内抗瘤试验。发现:紫杉醇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COC1在浓度为22.5 μg/ml、45 μg/ml和90 μg/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78.48%、84.90%和93.53%。体内腹腔给予紫杉醇脂质体5 mg/(kg*d), 10 mg/(kg*d) 8 d,对小鼠艾氏癌实体型的抑瘤率分别为32.47%和54.63%,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体重变化率分别为22.11%和21.16%,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紫杉醇脂质体在体外显示细胞毒作用;体内试验显示降低药物毒性的同时保留了抗肿瘤活性。
作者:卫凤英;成文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利用从小鼠腹水中分离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 大量制备小鼠单克隆抗体腹水的方法:收集已接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小鼠腹水,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分离腹水中的杂交瘤细胞;再将此分离出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其他小鼠腹腔又制得腹水。每只小鼠分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供5只小鼠腹腔注射, 平均每只小鼠产腹水3.97 ml。此法可规模制备大量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腹水。
作者:邹汉武;刘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Fura-2荧光探针检测海马神经细胞游离钙([Ca2+]i)水平,硫代巴比妥显色法检测海马匀浆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同时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改变,以评价药物粉防己碱的作用。结果表明:粉防己碱预处理后,能够显著抑制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60 min海马组织[Ca2+]i 及LPO含量的升高,减轻神经细胞病理损伤。提示粉防己碱有一定程度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雄;黄怀钧;刘煜敏;王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由于γ-刀使用的201个60Co放射源其活度高可达223 480 GBq,使用时应考虑其安全性及可靠性。虽然γ-刀本身有较为严格的防护措施,然而背景辐射和辐射渗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准确掌握治疗室内及周围环境的辐射状况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步设计实验,测量出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在开机与关机两种情况下,治疗室内及周围环境的背景辐射与辐射渗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量患者在接受γ-刀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颈部所接受的漏射线的剂量,并探讨对颈部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治疗室内的辐射率约在10~130 000 μGy/h;周围环境约为0.18~0.63 μGy/h,符合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条例》的规定。许多患者颈部所接受的漏射线的剂量超过50 mSv,需对其进行防护。可选择铅和含铅材料作为防护材料。
作者:全红;陈大庆;吴春松;林洪;黄兆慧;陈小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新洁尔灭与戊二醛复方的消毒效果进行了实验观察,以协同系数T/E值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两药存在协同杀菌和杀芽胞作用,以1 g/L戊二醛与0.5 g/L新洁尔灭配伍其杀灭大肠杆菌作用佳,而2.5 g/L戊二醛与1 g/L新洁尔灭对金葡菌有良好的协同杀灭作用。由于复方消毒剂间存在的协同作用,可使复方制剂能以更低浓度达到更高的杀菌效果,并降低成本,克服单一消毒剂的不足。
作者:聂绍发;朱桂宝;林天晖;姚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经国务院批准,由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建学院合并,武汉科技职工大学并入,组建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5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大会在汉举行。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建设部、科技部和湖北省、武汉市的领导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大会。 新组建的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组建后,学校学科更加齐全,涵盖了理工医文管等9个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62个,硕士学科点124个,博士学科点6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专业实验室5个,还有一批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的高水平研究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工万余人,在4000余名教师中,两院院士11人,博士生导师330人,教授70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在校学生3.3万人,其中研究生4900人。 华中科技大学由教育部、卫生部、建设部、科技部和湖北省实行共建。 在四校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大会上,周远清副部长、王少阶副省长、周济校长都发表了讲话。周远清副部长对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作了重要阐述,对华中科技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华中科技大学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在发展和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历史性的一步。这四所极具特色的学校合并组建的华中科技大学,一定会建设成为一所学科结构更加合理、综合实力更强、办学水平更高、更能适应21世纪高素质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新型大学。 周济校长代表全校5万师生员工表达了我校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决心和信心。(黄万武)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外耳道及鼓室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完全闭锁29例。统计各种外、中耳畸形情况,比较耳廓发育程度、颞骨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术前听力损失程度与中耳畸形的关系,将术前的常规横断位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术前可通过耳廓发育程度、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听力损失程度和颞骨CT扫描来综合估计中耳畸形情况,为术前了解手术难度和确定手术进路及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余青松;汪吉宝;孔维佳;龚树生;刘世英;师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胚胎着床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小鼠胚胎着床实验,分3个实验进行。实验1及实验2,于小鼠妊娠第3 d和第1~6 d分别腹腔内注射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一氧化氮合酶(NOS)的非特异性竞争抑制剂〕0.5~5 mg和3 mg,观察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实验3,给予L-NAME+L-精氨酸(NO的前体),观察L-精氨酸对L-NAME作用的影响,并评价胚胎发育情况。上述3个实验均取子宫内膜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第3 d腹腔注射L-NAME 1~5 mg可减少胚胎的着床位点数(P<0.05),腹腔注射4、5 mg的L-NAME可完全抑制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围着床期(妊娠3~5 d)给予L-NAME均可减少胚胎着床位点数。此时,子宫内膜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被抑制,缺少蜕膜样变,同时胚胎发育阻滞。L-NAME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同时给予的L-精氨酸抵消。提示NO通过增加子宫内膜的血管通透性、子宫内膜的蜕膜化以及胚胎的发育而促进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
作者:黄睿;朱桂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不佳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和完善术后PCEA的效果。400例术后患者行PCEA,观察静止VAS评分,大于3分者认为镇痛效果不佳。发现25例患者静止VAS评分大于3分,占总例数的6.25%。镇痛效果不佳与患者错误使用镇痛泵、PCEA系统故障、硬膜外阻滞效果欠佳以及内脏痛等有关。
作者:魏欣;张小铭;杨磊;王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探讨CT和MRI在嗅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CT或MRI检查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CT平扫3例,其中2例同时行增强扫描。2例MRI的检查序列为SE序列,T1和T2加权像,并用Gd-DTPA作增强扫描。发现5例均为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病灶起源于鼻腔顶部,侵犯同侧筛窦,其中4例累及同侧眼眶、蝶窦和前颅凹,3例侵及上颌窦。2例CT增强扫描为中度不均匀强化。磁共振 T1加权像上肿瘤表现为较脑组织信号低的肿块, T2加权像上表现为较脑组织信号高的肿块,病灶均匀强化。结果表明: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侵犯范围广泛,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MRI在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明显优于CT,但对骨质破坏和钙化的显示不如CT,两者均有利于临床决定治疗方案。
作者:魏文洲;密亚平;李俊;李茂进;容海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探讨微波在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在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应用微波热凝技术清除上颌窦腔各壁增生肥厚粘膜、囊肿、息肉等不可逆炎性粘膜病变和良性肿瘤,随访观察163例202侧。发现采用微波热凝术经扩大自然开口能顺利地清除上颌窦腔内、底壁及后外侧壁等部位的病变,避免了病变组织的残留和经唇龈沟径路手术的创伤,提高了ESS的疗效。结果表明:微波热凝术是在内窥镜下经扩大后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彻底、有效地清理窦腔各壁病变、防止扩大手术和再次手术的合理技术。
作者:游学俊;高起学;曾汉荣;刘争;崔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测定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能力,以了解其凝血功能。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用计算机测定其相关数值。发现20名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其纤维蛋白聚合反应速率为(0.315±0.065) g/min;大吸光度为(0.176±0.035) OD;纤维蛋白原浓度为 (150±30) mg/dl;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大吸光度比值为1.789±0.160;反应延滞时间为(-21±5) s。结果表明: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反应时间增快,但其它各项指标均下调,表明患者出血与凝血功能受损。
作者:彭运生;周立红;张小蔓;孙玉卫;万胜明;邹亚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血清IgG动态变化和免疫保护力,采用106 CFU疫苗皮下1次和3次接种小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同时设有BCG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免疫后血清IgG抗体迅速升高并持续于高水平;减虫率分别为39.74%和39.74%,减卵率分别为62.86%和55.62%,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免疫3次和免疫1次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及减虫率、减卵率均无显著差异。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皮下注射1次即能诱导小鼠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和免疫保护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疫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白丽娟;王瑜;吴亮;李文桂;韩家俊;宁长修;石佑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探讨姜黄素在诱导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时,Bcl-2基因家族成员是否参与了其调控过程。选用Bcl-2基因家族成员Mcl-1、Bax、Bak蛋白为研究对象,SABC法检测其表达状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DNA直方图中Sub-G1峰值、末端TdT酶标技术检测TUNEL细胞阳性率。发现当25 μmol/L姜黄素分别处理HL-60细胞24 h、36 h、48 h后,可使Mcl-1表达下调,Bax和Bak上调,呈时间依赖性。在各处理组,Mcl-1、Bax、Bak表达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3.443、8.328;P值分别为0.040、0.001)。结果表明:Bcl-2基因家族成员确实参与了姜黄素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
作者:吴裕丹;陈燕;何静;陈文娟;李慧玉;向建平;董继华;何明生;向直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比较了生长抑素14肽施他宁和8肽善得定及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联用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止血疗效。结果表明:施他宁及善得定治疗EVB的疗效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施他宁对于EVB的止血疗效又显著优于善得定,施他宁具有止血迅速、副作用轻微、疗效可靠的特点。结果提示施他宁是目前控制EVB比较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可作为治疗EVB的一线药物。
作者:但自力;杨玉珍;王南下;田德安;王思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探讨TNF-α、IL-6和IL-8在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45例SH并发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TNF-α、IL-6和IL-8含量,其中腹水感染组30例,腹水非感染组15例。发现SH并发SBP组血清和腹水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腹水非感染组(均为P<0.05),其升高水平与血清胆红素(SB)、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与血清胆固醇(T-ch)呈负相关(P<0.0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下降,但仅能降至非感染组水平(P>0.05),经治疗无效死亡组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IL-8的初始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均为P<0.05)。结果表明:TNF-α、IL-6和IL-8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和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检测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IL-8含量变化对SH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江必武;田德英;黄加权;宋佩辉;何国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研究血清前白蛋白在儿童急性血吸虫感染时的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正常儿童与治疗前后血吸虫感染儿童血清前白蛋白进行测定。发现正常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与感染组治疗前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7797,P<0.001);与感染组治疗后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254,P>0.05)。表明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对儿童急性血吸虫感染患儿的肝损害程度的估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建毅;李玉芝;魏虹;宫鲁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血浆甘油三酯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如冠心病(CHD)、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这已为大量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动物实验所证实。在每年的干部体检中甘油三酯是必需做的实验项目之一。本文为892名健康干部体检,测定他们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1999年5月至7月来自武汉地区高校的教授及省直机关干部892名,按年龄将他们分成3组。①青年组, 68名, 20~34岁;②中年组, 330名,35~59岁;③老年组,共494名,其中60~74岁,247人,为老年A组,75~89岁,201人,为老年B组,90岁及以上46人,为老年C组。
作者:张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到,大鼠脊髓内第5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主要分布在背角Ⅰ~Ⅲ层内;行单侧背根(L1~L6)切断术后,未见术侧mGluR5免疫反应性明显变化;脊神经节内仅见极少数神经元呈mGluR5免疫反应弱阳性。由此提示,脊髓背角内mGluR5的主要来源为非一级传入神经元。免疫电镜研究显示,在脊髓背角浅层内,mGluR5主要定位在部分神经元胞体和大量树突内,并常见部分含mGluR5的树突与具有一级传入C纤维终末形态特征的轴突终末构成突触小球。mGluR5在脊髓背角浅层内的超微定位特征表明,脊髓背角内的mGluR5可能主要作为突触后受体介导或调节谷氨酸传递一级感觉(包括痛觉)的功能。
作者:李宏莲;王小丽;张亦农;李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时的并发症,对 32例OSAS患者作预防性气管切开术行UPPP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UPPP术后,3例出现短暂进食返流,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10 d~2个月,所有患者均拔管顺利,28例疗效明显,4例自觉症状无改善。结果表明:有严重缺氧表现;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肥胖、颈粗短的OSAS患者应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时皮肤-气管切口缘褥式缝合有利于换管;气管切开后行UPPP手术时宜选全麻。
作者:熊新高;朱立新;汪广平;杨成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