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峰;吴立连;黄玉婵;吴俊萱
呼吸道异物主要指喉部、气管、支气管处的异物[1].我院自1974年至1984年已遇见8例因异物移位致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异物种类有:苍耳籽1例,打火机芯1例,塑料口哨2例(外院1例),蚕豆1例,豌豆1例,圆珠笔帽1例,花生米1例.
作者:吴峰;吴立连;黄玉婵;吴俊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促醒护理教育表》在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00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前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后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促醒护理教育表》指导患者家属行促醒护理,比较入院时、干预2周后、6周后的GCS评分及肌力分级状况.结果 两组干预2周后及6周后的GCS评分、肌力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促醒护理教育表》可提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GCS评分,改善肌力状况.
作者:陈翠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β-CD)对共轭亚油酸(CLA)的包合作用.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LA和β-CD的结合比、包合常数和其他热力学常数.结果 CLA和β-CD的包合比为1∶1,包合物的吸光度随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包合形成常数K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H和△S均大于0.结论 CLA与β-CD结合力较强,升温有利于包合反应的进行.β-CD与CLA形成包合物的驱动力是多种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
作者:张玉霖;罗斌华;应玉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一次法根管术治疗急性牙髓炎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1周后的总改善率为98.0%,对照组为82.0%;观察组患者1年后的成功率为98.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但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Ⅸ子宫动脉灌注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孕前置胎盘状态引产的作用.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用MⅨ50mg灌注双侧子宫动脉,再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行钳夹术和胎儿牵引术,或利凡诺尔引产.结果 12名孕妇术后胎儿排出时间为49~76h,平均64.15h;失血量20~40mL;术后均有下腹痛,对症用药后逐步缓解和消失.结论 MTX子宫动脉灌注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是防止中孕前置胎盘状态引产严重大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余晓茹;陈慧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产妇在宫口开全后给予无保护会阴分娩,对照组产妇在宫口开全后给予传统会阴保护分娩,对两组分娩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第二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中行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可以显著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一项高效、安全的分娩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柯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内镜一期(LC+ ER.CP)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期(pre-ERCP+ LC)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LC+ ERC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1例中转开腹(观察组中剔除),LC+ ERCP手术成功率95.2%;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LC+ERCP治疗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成功率高,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应用.
作者:林建清;吴君正;梁海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重措施预防脊柱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POCD)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们将274名脊柱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33例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予以有针对性的多重预防措施,面对照组141例予以常规的围手术期处理.通过手术前后的MMSE评分差异来判断是否发生POCD,通过比较POCD的发生率来评价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 术后第1、3、7d观察组POCD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多重措施预防能减少老年患者POCD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冬斌;彭为平;金蓉;李辉;刘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对粘连型肩周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粘连型肩周炎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手法松解术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在减轻疼痛、促进康复方面更有优势,可在临床粘连型肩周炎患者护理中应用.
作者:段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人的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影像表现,分析其特点.全部患者均行平扫加动脉期、静脉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并行平面重组(MPR)、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以及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结果 41例病人中左侧单发输尿管癌23例,其中2例合并膀胱癌.右侧单发输尿管癌16例,双侧多发2例.3例输尿管下段癌对膀胱壁有浸润,5例对周围组织浸润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病变CT表现为结节型、浸润型,增强呈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峰值位于静脉期.结论 64排螺旋CT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动态增强扫描结合MSCTU、MPR、MIP等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作者:陆勇;石义志;汪祖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进行治疗的60位胫骨干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一般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诊治方法,观察组使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对比两组诊治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以及愈合所需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缩短患者愈合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呱卡因在小儿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方法 选取成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需要进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在患儿家长知情的条件下将此3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浓度为0.33%的罗呱卡因进行麻醉,给予观察组患儿浓度为0.25%的罗呱卡因来进行麻醉.术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局部麻醉中毒率以及感觉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浓度为0.25%的罗呱卡因的在小儿肌间沟神经阻滞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霞;戴冀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足月新生儿于轻度窒息状况下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和谷氨酰胺(Gln)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轻度窒息74例足月新生儿予以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包括窒息组与窒息对比组,窒息组予以Gln复方颗粒治疗,窒息对比组予以生理盐水),另选取同期本院62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的第1d、3d对血液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进行测定,以此对新生儿肠屏障功能加以评估.结果 窒息组第1d、3d血液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比窒息对比组低,且窒息对比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窒息组和窒息对比组、对照组和窒息对比组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且窒息组、窒息对比组、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7.50%、5.88%、0.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轻度窒息足月新生儿肠屏障功能遭受损害,临床充分利用Gln可快速恢复其肠黏膜屏障功能,需引起医师高度重视.
作者:曾纪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21例,据患者意愿,其中采用改良Judet入路治疗患者12例纳入A组,采用经后路微创手术治疗患者9例纳入B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优良率58.3%1B组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优、良、可、差分布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术后3个月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患者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疗程差异较大,这与伤情有关.经后路微创手术治疗疗效更好,尽管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余卫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2015年收治的4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应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入舒适护理.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00%,对照组为35.00%;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应用舒适护理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6例脓毒症患儿为观察组,其中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27例,无MODS患儿29例,存活40例,死亡16例.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儿童于体检时采集0.5mL静脉血,观察组患儿则需于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后1h内(0h),入住后12h、24h、48h采集0.5mL静脉血,并测定其血乳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ODS患儿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无MODS患儿(P<0.05).死亡患儿0h、12h、24h、48h时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患儿(P<0.05),存活患儿血乳酸水平随着治疗时间逐渐下降,而死亡患儿血乳酸水平随着治疗时间逐渐升高.0h时血乳酸水平<2.0 mmol/L、2.0 ~4.0mmol/L、>4.0mmol/L患儿病死率依次为7.69%、22.22%、44.00%,三组间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乳酸有助于准确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状况.
作者:戴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培美曲塞二钠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检索统计,抽取2015年5月使用过培美曲塞二钠的所有住院病历38份,分别从用药适应症、用法用量、给药间隔、溶媒选择、给药预处理等方面进行逐一审核,分析、评价使用情况.结果 38例使用培美曲塞二钠病历中,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给药间隔、溶媒选择均合理,有37例未规范预处理用药,占97.3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3.68%.结论 我院培美曲塞二钠使用基本合理,但在预处理用药方面仍需要加强.
作者:房树华;赵雅玮;陈昕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速尿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射血分数(EF)、心排出量(C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有效率92.0%;对照组有效率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速尿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增加左室射血量,改善心衰症状.
作者:吴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松弛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评估术后肛门功能.方法 设计一种具有中西医结合的“松驰挂线”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选择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例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观察组用“松弛挂线”术,对照组用“勒割挂线”术,并于术前和术后采用肛管直肠测压检测肛门节制功能.结果 观察组手术治愈54例(96.4%),2例(3.6%)经二次切开引流手术治愈,观察组治疗前后Wexner评分对比,所有患者无肛门失禁情况.对照组治愈48例(85.7%),8例(10.8%)经二次切开引流手术治愈,出院时有不完全肛门失禁者3例,经3个月后随访症状消失.肛门节制功能检测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松驰挂线术具有疗效好,对肛门节制功能损伤小,痛苦少,疗程短,并发症和后遗症小等优点.
作者:郑志杰;任伟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住院情况、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独立能力评价量表(FIM)因子包括括约肌控制、移动、行动、交流和社会认知评分以及总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依从性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加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建丽;吕勤;王和强;林燕颜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