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罗金萍;王若愚;许培培;戴波;余军林;沈定文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转染, 树突状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 与pcDNA3空质粒转染的DC和未转染的DC相比,Sj14编码基因转染后Sj14蛋白在DC中高表达,摄取抗原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显著增强(P<0.01).结论 sj14编码基因转染DC后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的生物学活性.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 与pcDNA3空质粒转染的DC和未转染的DC相比,Sj14编码基因转染后Sj14蛋白在DC中高表达,摄取抗原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显著增强(P<0.01).结论 sj14编码基因转染DC后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罗金萍;王若愚;许培培;戴波;余军林;沈定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实施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病率、空腹血糖(FPG)指标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维度评分均明显区别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利于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李虹;罗菊英;王娅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少年儿童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分析(附14例报告)

    目的 观察少年儿童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疗效及复发鼻息肉好发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因鼻息肉复发而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少年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侧鼻息肉患者好发部位在鼻腔筛窦部,单侧好发部位在上颌窦口或窦内黏膜层,治愈12例,好转2例.结论 少年儿童复发鼻息肉的好发部位在筛窦和上颌窦,再次手术疗效满意,在接受手术时有针对性地切除息肉及病变黏膜很有必要.

    作者:岑瑞祥;丁海峰;万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电化学传感器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分析手段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认识药物体内过程的规律性,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用药.进行TDM不但能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还能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毒副作用,同时,为患者是否遵医嘱用药提供重要依据.目前,临床上常进行监测的药物种类有强心苷类、抗癫痫药物、β-受体阻断药、抗生素、抗哮喘药、治疗精神病药物、抗肿瘤药物等[1].

    作者:马维;王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分根术在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分根术在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2例患者共44颗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对其残根行根管治疗术后采用分根术将近远中根分开,分别行桩核冠修复,并制作连冠,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年.结果 1年后复查,44颗患牙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稳固无松动,X线检查显示牙槽骨无继续吸收或有少量新生,成功率为90.9%.结论 在对伴有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的治疗中,残根在经完善的治疗后行分根术保存修复,有利于患牙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苏;陈空;梁武兴;冯翔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应用于头位难产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观察组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6.67%,阴道助产分娩率为13.33%,剖宫产率为20.00%;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38.33%,阴道助产分娩率为25.00%,剖宫产率为36.67%,观察组的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头位难产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连生;聂晚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PLGA微球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

    聚乳酸羟基乳酸(PLGA)是由乳酸和羟基乙酸按一定比例聚合而成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通过调整两者的比例及分子量的大小可获得具有不同降解周期的共聚物.此类材料在体内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安全无毒.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药物的长效控释系统,已通过美国FDA认证,被正式作为药用辅料收录进美国药典[1].有资料显示,FDA已批准了8种可注射微球剂型药品[2],微球性能优劣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如载药量、包封率、突释、粒径、释放行为等等.其中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是评价微球制备工艺优劣的重要参数,如何提高微球制剂的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已然成为医药研究者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处方、工艺等方面阐述影响微球评价指标的因素及其控制技术,期望为PLGA微球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赵希青;孙晓雷;肖若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LKB1信号通路在大肠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大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生涉及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LKB1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广泛的存在于众多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如结肠癌、乳腺癌、肺癌等,故普遍被认为是抑癌基因.虽然LKB1的抑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现有的研究表明,其在抑制肿瘤发生和发展方面意义重大,需不断研究和探讨其机制,进一步认识大肠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对于及早干预肿瘤转移、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愈后及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治疗大肠癌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洋洋;周燕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06-2012年咸安区结核病防治效果评估

    目的 分析评价成安区2006-2012年结核病防治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更有效地防治结核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2年成安区上报的结核病防治目标责任制工作进度月报表和全区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情况资料,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7年间,咸安区总共发现并治疗2569例肺结核病患者,其中涂阳患者1260例(新涂阳患者1001例,复治涂阳患者259例),占55.53%;涂阴患者1309例,占44.47%.复治涂阳患者占所有涂阳患者的比例为20.56%.新涂阳患者的治愈率达到92.31%,复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9.58%,涂阴患者完成疗程率达到99.80%,共治疗成功2567例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成功率达99.91%.结核病患者发现从2008-2012年呈平稳趋势.7年间,全区共投入结核病防治经费84.67万元.结论 7年间咸安区结核病疫情得到有效的遏制,实现了阶段性控制目标.

    作者:闵宏亮;朱代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围手术期舒适护理体会(附200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患者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对其进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观察分析其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出室,术后疗效满意,效果佳.结论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仙;黄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股沟滑疝8例报告

    腹股沟滑动性疝在临床上极少见,是腹股沟疝分型难复性疝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由于临床上对其缺乏足够认识,极易误诊,导致术中误伤膀胱、结肠等.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4年5月共手术治疗腹股沟滑疝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6~76岁,腹股沟斜疝6例,直疝2例;右侧5例,左侧3例.发病时间2~6年,疝囊壁一部分构成中4例为盲肠,2例为膀胱,2例为乙状结肠,8例均为术中确诊,术前未给予影像学等辅助检查.

    作者:阮建忠;阮长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衰合剂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观察(附4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心衰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 ~2012年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衰合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细胞凋亡因子sFas/Apo-1、sFasL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及sFas/Apo-1、sFas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合剂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祥启;张乐;余学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38例疤痕子宫切口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疤痕子宫切口妊娠(CS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CSP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19例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成功16例;17例行MTX化疗+B超下清宫术,5例清宫时大出血而行开腹病灶切除术+修补术.1例直接清宫术,1例应患者要求直接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CSP有多种治疗方法,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为治疗切口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镇艳芬;皮望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伴有IAS的ICVD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伴有IAS的ICV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伴有IAS的ICVD患者87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进行监测,同时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ICVD复发率.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A组患者IAS进展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IAS好转的病例所占比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ICVD复发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伴有IAS的ICVD患者TC、TG、HDL-C的含量,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从而能够降低ICVD的复发率.

    作者:徐中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烤瓷牙周夹板修复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对老年前牙扇形移位实施烤瓷牙周夹板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 ~2012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45例前牙出现扇形移位的老年牙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烤瓷牙周夹板进行修复,追踪观察2年.结果 21例为显效,23例为有效,1例无效,其总有效率达97.78%.结论 对于前牙扇形移位的老年患者予以烤瓷牙周夹板进行修复,其不仅美观坚固,疗效还十分显著.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77例三系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分析

    目的 了解三系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外周血和骨髓三系巨幼变、核分叶过多的检测结果.方法 对177例三系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的MCV、外周血和骨髓中三系巨幼变、核分叶过多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 三系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是中老年人,伴消化系统疾病142例(80%),抗代谢药15例(8%),不明原因20例(12%).MCV 91~129fl增高168例(9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分5~11叶增多175例(99%).骨髓细胞学易见三系巨幼变,单纯红系巨幼变20例(11%),单纯粒系巨幼变39例(22%),粒红两系巨幼变57例(32%),粒巨两系巨幼变8例(5%),粒红巨三系巨幼变53例(30%),巨核细胞胞体大且多分叶92例(52%).结论 外周血三系减少中老年患者,有消化系统疾病等基础慢性病史,外周血MCV明显增高、中性核分叶过多,骨髓粒红巨三系巨幼变,巨核细胞胞体巨大且分叶,首先应考虑为MA.

    作者:朱传新;徐水清;陈桃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施以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则为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施以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其焦虑程度,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杨双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效果观察(附56例报告)

    目的 对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共收治的5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对其进行康复护理,随访6~12个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56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有效率为100%,愈合时间在8周左右.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未出现膝关节僵硬、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快速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刘娅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4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按清创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根骨部分切除术)和观察组(跟骨全切除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感染复发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医症候评分和感染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跟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清创时全部切除跟骨对降低感染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不适症状和提升生活质量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小切口滴血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离断术后静脉危象的治疗对策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对41例(43指)手指末节离断患者断指再植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切口感染;密切观察患指末梢血液循环,注意患指保暖,解除患指疼痛,做好心理护理,预防患指血管痉挛,防止手指坏死.结果 成活40指(93%),失活3指(7%).结论 再植术后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发生静脉危象配合指侧方切口滴血治疗,有效保证了再植指的存活.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