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献血法》的颁布实施,使“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捐血助人,拯救生命”[1]成为许多公民的自觉行为.献血者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了解这些心理需求,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对提高献血者生活质量、顺利开展无偿献血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需求与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刘开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B族链球菌(GBS)感染与胎膜早破相关性.方法 以关键词检索的方式检索国内各大主要数据库,对1995年至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文献,应用ReviewManager 5.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相关文献,包括了病例组1304人,对照组1267人,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显著相关(OR =3.12,95% CI2.38~4.08).结论 B族链球菌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GBS感染的早期筛查与诊治.
作者:王玉;孔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封堵器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我院泌尿外科从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应用英伟诺输尿管封堵器配合输尿管镜治疗4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结果 术中有1例患者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结石排出外,其余患者输尿管结石均一次性击碎,术后复查KUB平片无明显结石残留.手术均较顺利,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碎石成功率达97.6%.结论 输尿管封堵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工具,在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手术过程中能够减少结石移位,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小肾盂压力,减少尿外渗及肾周感染机会,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魏汉平;莫乃新;吕忠;吴斌;王旭刚;史红雷;钟敏;冯伟;施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门诊收治的1012例早孕没有使用无痛技术的人工流产患者术前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周至6个月进行随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人工流产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能解除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减轻烦躁、焦虑、失落、抑郁心情,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层次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提高我院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统计我院不同层次的护士60名,60名不同层次的护士参与我院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患者护理1月后,在患者的病例讨论会由各层次护士论述患者在出现不同临床症状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场景,使护士的分析判断与处理过程进行情景再现,后通过集体讨论将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进行对比,根据护理标准对不同层次的护士的重症思维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具有不同的重症护理思维,相比较而言,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的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明显好于夜校以及大专学历的护士与中专学历护士;夜校与大专学历护士与中专学历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主管护师的重症护理思维与护士、护师进行比较,主管护师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更好.结论 对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进行评估,有利于医院在临床护理中对护士人员进行管理,并且能根据护士的能力安排其工作,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出现相应并发症的几率,并且能有效促进医学中临床护理模式的改革,值得各医院使用.
作者:罗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阻塞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COPD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运动护理、呼吸功能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SGRQ生活质量问卷表各维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FEV1(第1s用力呼吸量)及FEV1/FVC(第1s用力呼吸置/肺活量)等指标,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老年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肺功能,护理方法可推广应用.
作者:位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100例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抑郁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0%,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张群仙;黄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的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甲状腺结节”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71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0天内行99mTcO4-;甲状腺静态显像和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99mTc-MIBI注射后20min行平面静态和断层显像、120min行平面静态显像),分别计算20min和120min甲状腺结节摄取比值(ER、DR),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与肉眼观察法比较,统计分析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结果 良性结节122例,ER与DR值分别为0.809±0.127、0.873±0.143,恶性结节49例,ER和DR值分别为1.101±0.167、1.289±0.208,两组间的ER、DR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ER=0.93和DR=1.088为诊断恶性病变的闻值,与肉眼观察法比较,半定量分析法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论 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杨鹏飞;张建中;刘莹;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以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CY)和地塞米松(DEM)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研究建模的适剂量.方法 CY组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CY溶液(25mg/kg、50mg/kg、100mg/kg),DEM组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DEM溶液(25mg/kg,50mg/kg和100mg/kg),连续3d,于第7d检测脏器指数、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力.结果 DEM中剂量组和CY高剂量组脾脏指数、NO含量以及NOS活力较正常组有明显升高;胸腺指数较正常组显著降低.结论 50mg/kg的DEM、100mg/kg CY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适剂量.
作者:张涵淇;王娇;崔圆圆;胡鑫;王德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职业紧张现况,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和采取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OSI职业紧张量表对114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职称护士职业紧张水平差异明显.护士职业紧张水平有随学历升高而上升的趋势(P<0.05);护师组在不同职称的护士中职业紧张水平高,高职称的护士应对资源能力较强(P<0.05).结论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具有护师职称的护士职业紧张明显,应引起医院管理者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改善护士的职业紧张状况.
作者:王林红;余结根;贺连平;郭道遐;聂忠华;姚应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咸宁市中心医院近3年来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查找其原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对咸宁市中心医院2012-2014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咸宁市中心医院输血共12248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107例,发生率为0.87%.在各类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中,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发生的不良反应41例,发生率为0.91%,输注血浆发生不良反应45例,发生率为0.85%;输注浓缩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4.17%;输注冷沉淀发生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为0.13%.输注冰冻血浆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0.85%,明显高于其他成分输血(P<0.05).不同输血反应类型情况分别为:过敏反应85例,发生率为79.44%;发热反应20例,为18.69%;其他2例,发生率为1.87%;无1例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 加强临床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规范临床合理用血,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龚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41岁,2015年6月21日晚18时因轻生,自服敌敌畏约250ml,1h后被家人发现全身大汗淋漓,口吐泡沫,急送至我院急诊科,经洗胃及使用阿托品初步对症治疗后转入重症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皮肤无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湿性哕音,心率105bpm,心律齐无杂音.人院后急查胆碱酯酶极低为23 U/L(正常值4300 ~ 11100),常规给予复能剂解磷定和抗胆碱药阿托品间断静注,辅以20%甘露醇胃管多次注入导泻及支持对症治疗,因我院无条件未行血液灌流治疗.
作者:曹朝阳;何艳;雷晚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社区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4例社区退休老人进行调查,比较本组老人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的差别,分析老人一般情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 本组老人SCL-90评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国内常模,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济状况、慢性病、居住状况、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婚姻状况进入回归方程(R2=0.765,F=224.609,P=0.000).结论 社区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慢性病、绝对空巢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有配偶,好的经济状况,和睦的家庭和邻里关系有利于心理健康.
作者:王继华;罗菊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胃溃疡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 将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 胃溃疡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双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以便了解其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来我院就诊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对照组按常规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在患者满意度和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蔡梦娜;王世广;赵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42例血液透析患者因皮肤瘙痒、透析失衡综合征、胸闷气促、心理等问题导致的睡眠障碍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患者经循证护理后,减轻或消除了皮肤瘙痒;缓解胸闷、气促症状;通过心理疏导,改善了不良睡眠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细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二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分布及常用抗菌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减缓肠球菌属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方法 对2012-2014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50株肠球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到的1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40.7%,屎肠球菌占46.7%.150株肠球菌分布前三位的标本来源为尿液、胆汁和血液,构成比分别是40.0%、26.7%、16.7%.肠球菌属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其次为阿莫西林/舒巴坦,大于50.0%,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粪肠球菌.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只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避免高耐药与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袁秀兰;徐水清;王先利;涂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产后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作出诊断分类,并统一给予舍曲林片100mg/d治疗,根据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减分率评价疗效.结果 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患者中产后1月内起病66.7%,1月后起病33.3%.经药物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痊愈50.0%,显效36.7%,有效13.3%.结论 产后首发抑郁症起病急,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以20 ~38岁剖腹产的初产妇常见,城市高于农村,文化层次低的发病率高于文化层次高的,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康复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良雄;高卉;刘祖松;曾德志;黄翠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白斑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68例口腔白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仅使用西医常规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2.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口腔白斑,安全、快速且效果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魏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在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收治的90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在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基础上将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入到护理干预中.此外95例作为对照组,在血液灌流治疗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临床症状、血液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实施前后重症过敏性紫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皮疹、关节疼痛、腹痛、血便)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指标(CPR、IgA、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重症过敏性紫癜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亚急性或急性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预防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汪娟;张志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