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42例输尿管结石效果分析

魏汉平;莫乃新;吕忠;吴斌;王旭刚;史红雷;钟敏;冯伟;施云峰

关键词:输尿管封堵器, 输尿管镜, 输尿管结石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封堵器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我院泌尿外科从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应用英伟诺输尿管封堵器配合输尿管镜治疗4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结果 术中有1例患者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结石排出外,其余患者输尿管结石均一次性击碎,术后复查KUB平片无明显结石残留.手术均较顺利,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碎石成功率达97.6%.结论 输尿管封堵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工具,在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手术过程中能够减少结石移位,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小肾盂压力,减少尿外渗及肾周感染机会,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42例输尿管结石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封堵器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我院泌尿外科从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应用英伟诺输尿管封堵器配合输尿管镜治疗4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结果 术中有1例患者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结石排出外,其余患者输尿管结石均一次性击碎,术后复查KUB平片无明显结石残留.手术均较顺利,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碎石成功率达97.6%.结论 输尿管封堵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工具,在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手术过程中能够减少结石移位,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小肾盂压力,减少尿外渗及肾周感染机会,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魏汉平;莫乃新;吕忠;吴斌;王旭刚;史红雷;钟敏;冯伟;施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外科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调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我院外科病人中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8月、10月三个月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病例162例,并录入Excel表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62例病例中,预防用药91例,治疗用药71例;用药剂量不合理84例,占总病例的51.8%;用药频次不合理23例,占总病例的14.2%;用药疗程不合理24例,占总病例的14.8%.结论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我院外科使用欠合理,临床医生需要严格掌握用药指证及用法用量,临床药师也应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参与药物治疗,加强监管,促进其合理使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房树华;钱元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腹与直肠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分析(附4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膀胱癌的经腹与直肠超声图象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诊断及治疗的膀胱癌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经腹与直肠超声、膀胱镜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切片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团块56个,42例单发,6例多发,其中包括膀胱癌复发1例,CDFI可探及团块内血流者45个,未探及血流信号者11个,48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与膀胱镜、术后病检结果检查一致者45例,符合率93.8%,这些肿块见于后壁及三角区24例(占53.3%)、侧壁15例(占33.3%)、前壁4例(占8.9%)、顶部2例(占4.4%).3例患者误诊,分别诊断为膀胱结石、凝血块、炎性沉积物,其T1期诊断符合率为95.5%,T2期诊断符合率为92.9%,T3期诊断符合率为100.0%,T4期诊断符合率为66.7%.结论 经腹超声与经直肠超声相结合,不仅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大价值,且可进行分期,故是膀胱Ca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黎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二级医院ICU院内感染肠球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二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分布及常用抗菌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减缓肠球菌属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方法 对2012-2014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50株肠球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到的1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40.7%,屎肠球菌占46.7%.150株肠球菌分布前三位的标本来源为尿液、胆汁和血液,构成比分别是40.0%、26.7%、16.7%.肠球菌属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其次为阿莫西林/舒巴坦,大于50.0%,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粪肠球菌.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只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避免高耐药与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袁秀兰;徐水清;王先利;涂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胃溃疡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 将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 胃溃疡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双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B族链球菌(GBS)感染与胎膜早破相关性.方法 以关键词检索的方式检索国内各大主要数据库,对1995年至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文献,应用ReviewManager 5.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相关文献,包括了病例组1304人,对照组1267人,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显著相关(OR =3.12,95% CI2.38~4.08).结论 B族链球菌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GBS感染的早期筛查与诊治.

    作者:王玉;孔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成功救治新生儿Rh溶血1例报道

    新生儿Rh溶血病是指由于母亲与患儿Rh血型不合,母亲为Rh阴性,妊娠时体内存在Rh阳性患儿抗原刺激而产生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从而引起抗原抗体反应而发生溶血.人群中Rh血型抗原阴性较少,汉族人群中Rh阴性比例约为0.34%[1],故Rh溶血病的发生率并不高.我院于2014年5月收治1例Rh母子溶血,患儿于生后第3d方才明确诊断,第4d经过换血治疗救治成功,痊愈出院.

    作者:王萍;赵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和药理学相关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类难治性疾病,病理学的主要特征为肺血管出现进行性闭塞.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药物种类非常多,但是治疗效果却不甚理想.近年来,很多报道显示内皮素(ET)在人体内出现异常升高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关系密切,ET-1是一种具有缩血管活性的肽类物质,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可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病理、生理过程.研究指出[1],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体内或局部ET-1浓度明显增高,其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阐述方面有较多的应用.本文就ET-1受体拮抗剂进行实验筛选,分析其药理学特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后个性化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后个性化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实行产后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出院前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母乳喂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实行个性化护理,可增加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周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72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经验

    目的 回顾本院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关键措施,总结经验,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死亡率.方法 全麻下行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72例,术中密切关注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做好各种应急措施.结果 2例术中死亡;2例异物取出没有自主呼吸,后放弃治疗;2例异物取出失败,转上级医院;266例安全取出异物.5例异物取出后因低血氧饱和度气管插管后送重症监护室观察.结论 全麻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只要围手术期及术中准备充分,措施得当,重视细节,手术团队密切配合,手术是相对安全的,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谭华章;金鹏;吴媛媛;张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

    目的 探讨不同层次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提高我院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统计我院不同层次的护士60名,60名不同层次的护士参与我院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患者护理1月后,在患者的病例讨论会由各层次护士论述患者在出现不同临床症状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场景,使护士的分析判断与处理过程进行情景再现,后通过集体讨论将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进行对比,根据护理标准对不同层次的护士的重症思维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具有不同的重症护理思维,相比较而言,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的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明显好于夜校以及大专学历的护士与中专学历护士;夜校与大专学历护士与中专学历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主管护师的重症护理思维与护士、护师进行比较,主管护师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更好.结论 对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进行评估,有利于医院在临床护理中对护士人员进行管理,并且能根据护士的能力安排其工作,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出现相应并发症的几率,并且能有效促进医学中临床护理模式的改革,值得各医院使用.

    作者:罗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银离子敷料在造瘘口周围并发症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并探讨应用银离子敷料在造瘘口周围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肠造瘘手术患者17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敷料观察组使用银离子敷料覆盖.术后1 ~2d开放造瘘口,每天给予造瘘口换药,并记录患者造瘘口及周围皮肤情况.结果 在明显红斑、皮肤完好、并发症、皮炎、出血观察指标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离子敷料可以有效降低造瘘口的并发症,而且能保护造瘘口周围的皮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蓉;黄亚辉;余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总结本院收治的65岁以上4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包括术前牵引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等.结果 41例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较短,术后未出现重大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患肢功能恢复.

    作者:刘勇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开展CT与MRI检查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和MRI表现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CT和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表现特征.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CT主要表现为骨性关节面不光滑、模糊,软骨下骨质破坏及关节融合;MRI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软骨线不平整、软骨下硬化或斑块状骨髓水肿、骨性关节面均出现轻度破坏及关节完全融合等特征,MRI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P <0.05).结论 CT和MRI表现特征各异,MRI相比于CT能更早更准确检出病灶,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刘荣华;徐宇崇;王国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42例血液透析患者因皮肤瘙痒、透析失衡综合征、胸闷气促、心理等问题导致的睡眠障碍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患者经循证护理后,减轻或消除了皮肤瘙痒;缓解胸闷、气促症状;通过心理疏导,改善了不良睡眠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细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硅酮凝胶喷雾剂对小型猪瘢痕模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硅酮凝胶对小型猪猪背瘢痕模型中胶原的影响,探讨医用硅酮凝胶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小型猪猪背增生性瘢痕模型,在术后28d外用医用硅酮凝胶喷雾剂,术后56d处死动物,切取猪背瘢痕及正常皮肤,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瘢痕中Ⅰ型胶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医用硅酮凝胶组较空白对照组瘢痕增生明显减轻,医用硅酮凝胶可以抑制瘢痕中Ⅰ型胶原的形成.结论 医用硅酮凝胶可以显著抑制Ⅰ型胶原的形成,从而改变细胞外基质的构成,缓解瘢痕增生情况.

    作者:高彦晨;农晓琳;李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126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涵盖入院时、术前、术后、化疗期间及出院前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健康知识评分、复诊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HAMD评分、PSQI评分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GSE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身体及肢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知识掌握程度,加深疾病了解程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门诊收治的1012例早孕没有使用无痛技术的人工流产患者术前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周至6个月进行随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人工流产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能解除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减轻烦躁、焦虑、失落、抑郁心情,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8%,而对照组为77.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QQ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抑郁、焦虑症状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了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的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甲状腺结节”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71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0天内行99mTcO4-;甲状腺静态显像和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99mTc-MIBI注射后20min行平面静态和断层显像、120min行平面静态显像),分别计算20min和120min甲状腺结节摄取比值(ER、DR),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与肉眼观察法比较,统计分析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结果 良性结节122例,ER与DR值分别为0.809±0.127、0.873±0.143,恶性结节49例,ER和DR值分别为1.101±0.167、1.289±0.208,两组间的ER、DR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ER=0.93和DR=1.088为诊断恶性病变的闻值,与肉眼观察法比较,半定量分析法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论 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杨鹏飞;张建中;刘莹;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