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研究进展

楼晓莉;宋建星

关键词:隆乳, 术后包膜挛缩, 纤维包膜挛缩, 乳房畸形, 重建外科手术, 假体外露, 并发症, 组织学结构, 治疗手段, 手术效果, 皮肤坏死, 防治效果, 资料表, 预防, 影响, 美容, 临床, 理想, 患者, 病因
摘要: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隆乳术后假体周围纤维包膜挛缩是乳房美容和重建外科手术中为普遍的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使乳房变硬、变形,甚至乳房皮肤坏死、假体外露,造成严重的乳房畸形,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国外报道的包膜挛缩率浮动于10%~70%[1].尽管如此,在过去的40年中,虽然对包膜挛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并未获得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笔者现对假体周围纤维包膜挛缩的病因、组织学结构、预防和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修复隆鼻术后外形不佳

    目的 探讨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隆鼻修复术中的手术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隆鼻术后效果不佳68例患者,手术取出原有的硅橡胶鼻假体,将膨体聚四氟乙烯加强型补片,根据患者的脸型、鼻型、要求以及医学美学观点,进行雕刻后置入体内.其中24例取自体耳软骨,固定于假体的鼻尖部位,以改观鼻尖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68例,2例术后1个月时,出现鼻根部过宽,触之假体偏硬,其中1例取出假体修剪后,再次置入,效果良好,另外1例3个月后,逐渐变软,未加处理;还有1例鼻尖部发硬,3个月后缓解;其余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 膨体聚四氟乙烯为较理想的隆鼻材料替代品,尤其适合硅橡胶隆鼻术后,外观不佳、鼻尖部张力过大导致鼻尖皮肤变薄的患者;假体复合自体耳软骨能有效延长鼻长度,抬高鼻尖.

    作者:潘宝华;夏炜;栗勇;杨力;夏文森;潘勇;宋保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切口皮下修剪并局部搔刮治疗腋臭的护理体会

    2004年10月至2007年3月,我科应用小切口皮下修剪结合局部搔刮治疗腋臭患者39例,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9例,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18~46岁.均为双侧.其中6例曾行激光治疗,21例外用药物治疗,3例曾行小切口腋臭切除手术,效果均不理想.

    作者:李春艳;梁英;王彦;梁娜;于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征集资料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胚层疗法的材料医学(药理部分)

    中胚层疗法涉及自然物质的注射治疗和对抗治疗.前者意味着对美国的中胚层疗法者常用的治疗方法的概况,后者将被包含在<美国中胚层疗法杂志>要叙述的问题中.尽管很多人不将卵磷脂的应用列入中胚层疗法范畴,但我还是将其包含在其中.此外,我还将本人未亲自使用过的物质如氨茶碱、L-肉毒碱等列入中胚层疗法中.因其广泛应用,故应对其进行讨论.

    作者:张晨;高景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再论美容医学

    配合当前我国医疗改革,再进谏一言,即再论美容医学.1 美容医学的概念、内涵与特征美容医学是采用医疗手段(包括:药物、器械、手术、医学美学与美容心理学等技术手段),满足健康人的求美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医学手段、健康人和求美心理需求[1].

    作者:高景恒;王志军;张晨;刘金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并发症

    自20世纪70年代初,A型肉毒毒素被用于治疗斜视[1]、眼睑痉孪[2]、面肌痉挛[3]、痉挛性斜颈[4,5]、肢体肌张力障碍[6,7] 等疾病以来,其临床效果得到一致认可.1986年加拿大学者Carruthers将A型肉毒毒素用于皮肤除皱后[8],其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受到全世界美容医师及求美者的青睐.但是,随着A型肉毒毒素在临床美容方面应用的普及和对其研究的深入,其带来的并发症也日益得到关注.笔者现从如下方面综述其并发症.

    作者:王蓓蓓;张晨;王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孔磷酸钙人工骨复合BMP-2/bFGF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多孔磷酸钙人工骨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后成骨的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实验获取BMP-2/bFGF佳比例,将犬的骨髓基质细胞与PCPC/BMP-2/bFGF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以BMSCs/PCPC为对照组,BMSCs/PCPC/BMP-2、BMSCs/PCPC/bFGF、BMSCs/PCPC/BMP-2/bFGF为实验组,植入裸鼠皮下,术后4、8、16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计算新骨形成面积.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BMSCs/PCPC/BMP-2/bFGF吸附了大量BMSCs,BMSCs/PCPC/BMP-2/bFGF组新骨形成较其他组明显增多.结论 PCPC是BMP-2/bFGF较理想的载体材料,复合后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

    作者:王磊;潘可风;黄远亮;刘昌胜;蒋欣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关于投稿的几点要求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足部恶性黑色素瘤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至2006年收治的21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3.8岁(42~86岁).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足部恶性黑色素瘤.21例患者确诊后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术后5例接受化疗,2例接受生物学治疗.19例随访3~41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31个月死亡,其余患者目前均存活.结论 目前恶性黑色素瘤仍是不能根治的疾病.足底为负重功能区,应根据手术切除后缺损的部位和范围,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对足部功能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江华;张文俊;林子豪;袁湘斌;赵耀忠;朱晓海;孙美庆;章建林;张盈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F1的发病机制及相关进展

    1 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整形外科常见的皮肤肿瘤疾病,于1893年,由Von Recklinghau sen首次报道,是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在全世界的发生率约为1:3500[1].

    作者:胡小刚;袁湘斌;江华;章建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颞浅筋膜瓣预制颈部轴型皮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 通过颞浅筋膜的解剖学研究,阐明岛状颞浅筋膜瓣移植预制颈部轴型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32侧甲醛固定、16侧新鲜的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观测颞浅筋膜组织结构及其血管分布、分支及走行情况,并在新鲜尸体标本上进行岛状颞浅筋膜瓣移植到颈部的模拟手术设计.结果 颞浅筋膜是SMAS筋膜的一部分,颞浅动脉是颞浅筋膜的主要血供来源.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舌状颞浅筋膜瓣蒂长达6~8 cm,翻转移植可至颈部胸锁乳突肌的中段区域.结论 颞浅筋膜有恒定的感觉神经和血管分布,岛状颞浅筋膜瓣有足够长度的血管蒂供移植至颈部,是预制颈部轴型皮瓣的良好载体.

    作者:汪涌;姜会庆;洪志坚;胡心宝;汪军;周济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国人瘦素基因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并鉴定瘦素基因原核重组表达载体.方法 以RT-PER法自人脂肪组织制备目的 基因,应用DNA重组技术,克隆至pMD18T载体与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EcoR I+Xho I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扩增得到520 bp目的 基因并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leptin.双酶切电泳见520bp目的 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收录序列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leptin,为leptin功能研究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条件.

    作者:文辉才;柳大烈;巫国辉;单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用乳晕双环切口的经验总结

    目的 归纳总结乳晕双环切口在乳房手术中的应用,探讨手术方法及其理论基础.方法 针对巨乳症6例与单纯乳房下垂的10例患者,采用乳晕双环切口分别行巨乳缩小与垂乳悬吊术,以恢复乳房的正常形态.结果 3例切口延迟愈合,经Ⅱ期瘢痕修复愈合.16例获随访6个月,乳头及乳晕功能正常.结论 乳晕双环切口可用于垂乳悬吊和巨乳缩小,但仅适应于轻、中度病例,对重度病例也可应用.该手术方法设计简单,操作灵活,切口隐蔽,外形恢复较好.

    作者:刘延伟;秦宏智;胡刚;关世超;郭云莉;王洁晴;唐静;康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美丽有约——一位美容外科医生的手记后

    <美丽有约--一位美容外科医生的手记>是由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杜太超副主任医师以其所创办的网络杂志<美丽有约>名称命名的一册有关美容外科的通俗读物,并非学术著作,所以是美容外科医生和美容外科就医者皆宜的图书,开卷有益,不可不读.本书为16开本,平装,共185页,由江西出版集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孔繁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整形外科基本知识试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整形术中的细节决定成败

    在所有整形手术当中,鼻整形术被公认为是较困难的手术之一,即使对于那些专项从事鼻整形的医师也是如此.欧美许多医师常会统计自己进行鼻整形二次修复手术的比例,这一点在其他美容手术中是不多见的.其原因何在?一个通常的解释是小切口很难获得理想的视野,但是整形外科历来重视显微外科技术和内窥镜技术,因此,视野小不应该是主要难点.

    作者:陶凯;刘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利用唇颊部组织修复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

    目的 探讨Ⅰ期纠正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前唇和瘢痕外侧唇、颊部皮肤软组织的弹性和可移动性,将前唇上移及唇、颊组织向内侧推进,Ⅰ期修复唇部组织缺损、鼻小柱短小以及鼻孔宽大等畸形.结果 临床治疗17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17个月,唇、鼻部形态显著改善.上唇丰满,红唇稍外翻.两侧鼻翼、鼻孔对称,鼻小柱居中,效果满意.结论 对前唇外侧皮肤软组织丰厚、弹性大且上颌无明显塌陷的患者,充分利用唇颊部组织,可同时对唇、鼻部畸形进行矫治.

    作者:金玉丹;王绥江;罗少军;梁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部缺损修复方式选择及操作细节探讨

    1991年9月至今,我们先后修复各种鼻部缺损26例,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14~48岁.缺损原因:各种外伤所致的缺损18例;血管瘤、黑毛痣、基底细胞癌等病灶切除造成的缺损8例.17例为含软骨组织全层缺损.修复方式:皮管修复2例,皮肤扩张器4例,皮下蒂皮瓣5例,邻位皮瓣11例,游离组织移植4例.

    作者:高东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耳畸形综合征耳再造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耳畸形综合征是耳郭先天性发育不良,常伴有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和颌面部畸形.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我科为67例患者施行分期法耳郭再造术,均获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杜翠珍;罗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