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睑袋整复术100例报道

关键词:现报道如下, 睑袋整复术, 求美者
摘要:笔者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对100例求美者行睑袋整复术,现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Medlite激光治疗雀斑及雀斑样痣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Medlite四波长激光仪治疗雀斑及雀斑样痣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edlite四波长美肤激光治疗仪,采用的波长为532 nm和1 064 nm,治疗雀斑及雀斑样痣490例患者,并根据患者皮肤特点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将光斑准确地发射到皮损表面,以治疗后的皮肤呈白色为适度.1个月后可重复治疗.结果 490例患者中,457例雀斑患者经1~3次治疗后均痊愈,约15%的患者治疗后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1~6个月自然消退.33例雀斑样痣患者经1~8次治疗后均显效.结论 Medlite激光治疗雀斑疗效确切无瘢痕,治疗后皮肤反应轻微,效果满意,但对雀斑样痣疗效稍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睑袋整复术100例报道

    笔者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对100例求美者行睑袋整复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填充法乳房再造术所必须的临床解剖知识(待续)

    置入性乳房成形术与乳房再造术有很大的区别.隆乳术是于乳腺后间隙或胸大、小肌间置入填充物的手术,而胸部筋膜的解剖学知识是术者必须掌握的.乳房的Ⅱ期再造手术是乳房切除术后的修复治疗.同时胸肌下填充性乳房再造是在单纯将乳房切除的前提下实施的.笔者在乳房解剖学总论的基础上,分别将隆乳术、乳房同期再造、乳房Ⅱ期再造必备的临床解剖学知识叙述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联合皮瓣治疗耻骨联合前巨型Bowen病

    Bowen病由John T.Bowen于1912年首次报道,是皮肤原位上皮鳞癌,一般不向真皮层及周围组织浸润,发病常见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皮肤,也可见于口腔黏膜、眼结合膜和甲床[1].病因可能与化学因素(如砷剂等)及HPV(人类乳头瘤病毒)[2]有关.笔者自1995年以来,共治疗男性耻骨联合前Bowen病患者7例,对下腹及阴茎创面采用联合皮瓣覆盖,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睑袋整复术的临床体会

    睑袋整复手术是美容整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但由于传统术式切口的局限性,术后近内眦处皱纹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内眦起始处的线形瘢痕使术后眼部近内眦部分显得臃肿.笔者等自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对传统的睑袋整复术的切口进行改进,术后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修复重建外科领域的新探索--读《常用美容手术及并发症修复》一书有感

    时值金鸡报喜迎春之际,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鲁开化主编的<常用美容手术及并发症修复>(以下简称<修复>)一书.笔者拜读之余,受益匪浅,并体会到<修复>从一种新的角度诠释了修复重建外科领域中的一些新课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腋窝横皱襞小切口全厚皮片原位植皮腋臭根治术

    腋臭是分布于腋窝的大汗腺分泌后产生的不良体味,往往影响人的自信和社交活动.为了既能根治腋臭又能保持局部外形美观,笔者等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应用腋窝横皱襞小切口全厚皮片原位植皮术的方法治疗双侧腋臭患者7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银锌霜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分析

    笔者等自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采用银锌霜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hEGF)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O2激光治疗腋臭65例疗效体会

    腋臭又称为狐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虽然患者自觉无不适感,但其特殊的臭味给患者生活、工作、社交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者可出现心理障碍.临床上治疗腋臭有许多方法,其中以CO2激光及外科手术为常见,且疗效各异[1~3].近年来笔者采用CO2激光治疗仪治疗腋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扩张后颈肩皮瓣修复颈部烧伤瘢痕挛缩

    目的寻求在颈部瘢痕挛缩修复中,优于传统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大容量扩张器置入肩部进行常规扩张,扩张6~8周后,行颈肩部皮瓣转移一次性手术完成修复治疗.移植皮瓣的面积为6 cm×11 cm~12 cm×21 cm .结果共治疗15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存活.术区的外观、质地佳.结论扩张后颈肩皮瓣血运丰富,供瓣面积大,皮瓣质地佳,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易为女性及青年患者接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吸脂术中吸管孔方向问题的初步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层次的吸脂术中吸管孔的方向问题.方法改进组的128例患者,在吸脂过程中根据其皮肤及皮下深层血管的解剖层次来确定吸管孔的方向.未改进组的101例患者,在吸脂过程中吸管孔的方向为随意型.在术后处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对两组患者经1~6个月的随访,改进组中除1例患者局部出现血清肿、5例患者局部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未改进组中有6例患者局部出现血肿、11例患者局部有明显的色素沉着或皮肤硬结.结论在吸脂术中,应根据患者的皮肤及皮下深层血管的解剖层次适当调整吸管孔的方向,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口周及颌颈部烧伤瘢痕的围手术期护理

    自1988年2月至2003年8月,我们科室共收治了口周及颌颈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38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静脉皮瓣供区预扩张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探讨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成活安全性的变化.方法以新西兰成年兔为实验对象,进行自身双耳对照.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成像、酶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以及皮瓣成活面积的测量等方法,观测预扩张静脉皮瓣的微循环变化及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的微血管管径由扩张前的(7.2±0.7) μm增至扩张后的(15.6±1.9) μm,微血管密度由(0.010 8±0.000 2) μm2/μm2增至(0.052 5±0.002 1) μm2/μm2(P<0.01),成活率由(21.89±1.12)%增至(85.10±2.32)%(P<0.001).结论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的微血管密度、管径均有明显增加,皮瓣的成活率显著提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刺鼠信号蛋白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

    目的检测刺鼠信号蛋白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进一步认识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的原因.方法建立过度色素沉着的自体移植皮片的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刺鼠信号蛋白作用前后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表达,并与对照治疗组及正常皮肤相比较.结果酪氨酸酶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色素细胞的胞浆,在大部分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经刺鼠信号蛋白作用后酪氨酸酶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与在其他各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刺鼠信号蛋白在自体移植皮片中能竞争性拮抗α-MSH的黑色素合成,使皮片着色能力降低,从而证明皮片移植后表皮细胞中α-MSH的表达上调是皮片呈过度色素沉着的重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颞部发际缘保留毛囊锯齿形切口除皱术

    目的探讨颞部发际缘保留毛囊锯齿形切口除皱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颞部发际缘保留毛囊锯齿形切口、眼轮匝肌悬吊固定、SMAS折叠缝合的方法,提升下垂的外眦角和颧部,去除鱼尾纹,减轻较深的鼻唇沟.结果本组66例患者,其中58例患者经6个月至3年的随访,除2例患者左侧、1例患者右侧切口前缘无毛发生长外,余者切口愈合佳且前缘有毛发生长隐蔽性好,鱼尾纹明显减轻,下垂的外眦角和颧部、较深的鼻唇沟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颞部发际缘保留毛囊锯齿形切口、眼轮匝肌悬吊固定、SMAS折叠缝合的手术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且切口隐蔽的较新的除皱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A型肉毒毒素不良反应的治疗与护理

    A型肉毒毒素用于面部年轻化在我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其优点是起效快、疗效好、可重复治疗、无须麻醉、痛苦小且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尤其不良反应较轻且可逆.笔者将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于本科室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治疗与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切口及多层次综合面部除皱术

    目的根据面部老年性改变的解剖学特征,改良现有的除皱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采用下睑缘切口、额部冠状切口、颞部切口、耳前/耳后切口以及口腔颊龈沟切口,分别在皮下、SMAS下及骨膜下各层次分离,并结合爱贝芙注射治疗遗留的皱纹.结果本组15例患者,经3~24个月的随访,效果均较满意.除1例患者右颞部血肿经理疗完后全恢复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切口、多层次并结合爱贝芙注射的综合除皱技术,效果确实、可靠、安全、持久,是一种较理想的面部老年性改变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光子嫩肤技术在皮肤医学美容中的应用

    1 光子技术的提出和发展年龄的增长及紫外线的照射等因素,使人皮肤的弹性逐渐降低、皱纹不断增加,并产生各种各样的色素性和血管性的皮肤疾病.紫外线的照射造成皮肤的损害在国外统称为光损害(sun damage),表现为皮肤的颜色改变(色素沉着,日光性雀斑,老年斑)、血管损害(毛细血管扩张)、表皮和真皮结构的改变(皱纹、皮肤弹性和质地下降、毛孔粗大、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变化等).目前,Glogau法[1]是国际上光损害的分型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辅助以内窥镜和吸脂术的除皱手术

    目的介绍辅助以内窥镜和吸脂术行面部除皱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于面部脂肪增生或脂肪下垂堆积及皮肤松弛者,行内窥镜额颞部上提,颊脂肪垫去除,面中、下部肿胀吸脂,深层组织的悬吊.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面部外形明显变小,轮廓更加清晰,皮肤松垂得到复位,同时避免额颞部冠状切口,无脱发、瘢痕形成,无并发症(血肿,面神经损伤,皮肤坏死等)发生.满意率达100%.结论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的大切口,同时也避免了头部的瘢痕、麻木等不良反应的出现,面部的软组织弹性更加良好、轮廓更加清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