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参皂甙对中分子物质骨髓红系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梅武轩;彭圣威

关键词:中分子物质, 人参皂甙, 骨髓
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中分子物质(Middle Molecular Substance,MMS)抑制骨髓红系细胞增殖,破坏红系细胞结构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正常骨髓红系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MMS Ⅲ,建立病理模型,分别加入人参皂甙、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人参皂甙,观察不同处理方式对细胞DNA合成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无Epo存在的情况下,人参皂甙对受MMS Ⅲ抑制的骨髓红系细胞3H-TdR掺入量无明显增加;有Epo存在的条件下,人参皂甙可显著增加受MMS Ⅲ抑制的骨髓红系细胞3H-TdR掺入量(P<0.01);人参皂甙对MMS Ⅲ导致的骨髓红系细胞肿胀和溶解有明显缓解作用。结论人参皂甙有协同Epo拮抗MMS Ⅲ抑制骨髓红系细胞增殖和破坏红系细胞结构的作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在食管癌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细胞CD34标记,计数200×视野下5个高密度区的微血管数,取其均数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MVD平均值为31.8±10.3,它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MVD是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作者:殷智榕;郝志芳;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B超对95例药物流产前后的监测分析

    1997年9月至1999年12月,笔者对停经6至12周,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终止妊娠的95例患者进行服药前后的B超监测,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樊云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胸腹联合伤的救治(附48例报告)

    胸腹联合伤临床上较多见,常合并有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发展迅速,休克发生率高。为了提高其诊治水平及救治成功率,现将我们1990年12月~1999年12月收治的48例胸腹联合伤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高卉;龙浩成;阮明凤;郑朝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下鼻甲脓肿2例报告

    例1:男,25岁,因左侧渐进性鼻塞伴脓涕,头痛4年,诊断为鼻息肉,在门诊行鼻息肉摘除术。术中见息肉基底部位于左下鼻甲内侧面,剪开时溢出脓液约15ml,遂于1988年4月13日入院。入院时专科检查:左中鼻道见一隆起物,表面不光滑,且有一孔,基底位于下鼻甲中段内侧面,探针探入时有脓液溢出。入院诊断:左侧上颌窦炎、左下鼻甲脓肿。于4月16日在局麻下行左上颌窦探查术,术中见窦内积满脓液,粘膜增厚,自然孔前下方骨质缺损,并与左下鼻甲脓腔相通。术后恢复良好,4月25日出院。

    作者:杜伟强;王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性双侧胸腔积液33例分析

    本文收集我院1994年至1998年内科收治的老年性双侧胸腔积液(BPE)患者33例,对其病因、胸腔积液的性质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董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研究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Tac)、植物血凝素刺激后的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Tac-a),MTT比色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活性(IL-2)。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先心病患儿IL-2活性和Tac-a都显著降低(P<0.01);与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比较,紫绀型先心病患儿IL-2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先心病患儿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其易患感染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增强免疫治疗对预防先心病患儿感染十分必要。

    作者:饶智国;黄显湘;李佩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比较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们对4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或心律平进行转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新华;焦建玲;郑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18例报告

    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200余例,其中18例并发带状疱疹,经抗病毒、收敛药和调整免疫抑制剂及对症处理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仕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辣椒素急性脱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目的依据辣椒素(CAP)镇痛机理,研究CAP急性脱敏效应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把CAP配成30mM浓度溶液备用, 按用药量分成四组(A组20μl、B组30μl、C组50μl和D组100μl),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作脱敏实验。采用“热痛测试仪”测量不同用药量在不同时间的痛阈变化,并观察大鼠行为变化。结果 A组达到急性脱敏时间为72-120小时、B组12-24小时、C组8-12小时、D组2-4小时。脱敏后各组维持用药间隔时间分别为24、48、72、96小时。达到用药总量(50mg/Kg)后,各组痛阈恢复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辣椒素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能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

    作者:丁继固;关春保;林传友;殷光甫;茹立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桡神经损伤的外科修复

    目的探讨桡神经损伤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对41例桡神经损伤采用外科治疗,其中手法复位加外固定17例、神经吻合12例、神经松解5例、神经移植修复6例和肌腱转移1例。结果经1-4年随访,痊愈36例(87.80%),好转4例(9.76%),无效1例(2.44%)。结论早期诊断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桡神经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亮;代成甫;刘洪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微创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报告

    我院从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应用微创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立虎;孙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附175例报告)

    笔者对本院1990至1997年收治的175例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肿瘤术式选择及预防术后复发问题加以探讨。

    作者:王巨;孙华文;谢宝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83例年轻死髓恒牙根尖诱导形成术后疗效观察

    年轻恒牙的牙根通常在牙萌出后3-5年才完全形成。处于牙根形成期的牙齿,如果失去活力,牙根就停止发育。因此,如何使无髓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建立健全的恒牙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于1996年7月-2000年2月,采用根尖诱导形成术(Apexification)对283例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的年轻死髓恒牙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星星;程旺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3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非手术治疗对大多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较好的疗效,但仍有一部分病例需要手术治疗。为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及合理的手术途径,本文将我院1987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用手术治疗并获得半年以上随访的13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报告如下。

    作者:龚劲纯;袁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和唾液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和唾液酸(SA)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巢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3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5例正常妇女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CA125值,比色法测定血清SA值。结果卵巢巧克力囊肿组血清CA125均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SA均值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A125测定对巧克力囊肿有辅助诊断价值,且有助于与卵巢良性肿瘤的鉴别。

    作者:柯丽娜;林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肌注TAT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1例

    患者女,62岁,因头部外伤于2000年12月12日下午3时来我院外科门诊就医。门诊查体:左枕部钝器伤,伤口长约1.0cm,深约0.2cm,边缘较整齐,无异物。门诊处理:局麻下清创缝合后,进行PG和TAT皮试,TAT为武汉生物制品所生产,批号990917-414,有效期2004年9月。PG和TAT皮试分别于左右前臂内侧进行,皮试阴性。左右臀部分别肌注TAT 1500u及PG 80万u,观察30分钟,局部及全身无异常离院。

    作者:陈秀英;郑曦;王焰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鼻中隔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并与保守疗法比较。方法 40例患者中,治疗组20例,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照组20例,用保守治疗。结果随访2年,治疗组症状消失,无1例复发;对照组症状稍减轻,仍反复发作。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较保守疗法好。

    作者:吴立连;吴峰;陈红珍;黄玉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速尿与丁尿胺联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疗效观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少尿期是其五期临床经过中关键的一期,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治愈率。我院自1996年采用速尿与丁尿胺联合治疗HFRS少尿期45例,疗效较好。

    作者:熊清芳;余琼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阴道镜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主要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它反映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宫颈细胞学涂片+(碘染或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颈管刮术,是CIN和早期宫颈癌普遍采取的综合早期诊断方法。本文对277例阴道镜检查中75例CIN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价值。

    作者:刁伟霞;徐茹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生儿窒息时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低血糖与临床的关系报道较多,而关于高血糖与临床的关系,则报道较少。我们对4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出生时及症状好转时血糖与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糖作比较,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周祖发;张莹兰;杨辉;樊满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