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王学斌;饶锦秀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为了解天门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我科对门诊诊断为变应性鼻炎患者行变应原制剂皮肤点刺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琦;代艳丽;陈军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我国GCT发病率占原发性骨肿瘤的20%,而西方国家只占5%.其有较强的局部侵蚀性,不良预后主要为局部复发,少数可发生肺转移.GCT的不良预后有很多不确定性,组织学分级没有评价意义[1].其预后评价具有特殊性,现将近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罗文峰;王体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儿男,2岁.因进行性面色苍黄1个月于2005年9月12日入院.神志清醒,精神欠佳,中度贫血面容,咽红,呼吸平稳,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右肋下3.0 cm,脾左肋下4.0 cm,质中,耳后、躯干、四肢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在当地医院查血后予以补铁治疗无好转,渐现皮肤出血点,行骨穿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曾进行输血治疗.
作者:孙红;夏维;代建红;韩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糖尿病(DM)已成为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死亡率为未并发肾病者的30倍[1],因此了解肾脏损害情况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阻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收集5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尿液,对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转铁蛋白(TRF)变化情况作了观察.
作者:胡芳;王学斌;饶锦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g)在川崎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52例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及52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浆Fg浓度.结果 川崎病组治疗前血浆Fg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Fg的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川崎病治疗前后血浆F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症状的转变较为一致,血浆Fg检测对川崎病的诊治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代建红;金敏荣;孙红;夏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早期诊断,以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154例初诊的糖尿病患者的GAD-Ab和ICA,分析临床特征与抗体的相关性,并随访观察C肽水平的变化.结果 GAD-Ab阳性25例(16.2%),ICA阳性27例(17.5%),单抗体阳性18例(11.7%),双抗体阳性17例(11.0%).抗体阴性组与抗体阳性组在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临床特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随访2.5年,两组的C肽水平均有所下降,抗体阳性组餐后2 h的C肽水平极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组(P<0.01).结论 发病年龄、BMI等临床特征对诊断LADA的意义不大,抗体阳性患者的胰岛储备功能恶化迅速.
作者:李莉;郭明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携带Smac基因、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增强子(PSAE)/PSA启动子(PSAP)调控的前列腺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切除含Sma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Smac内部的人巨细胞病毒/T7启动子序列,替换为在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表达的PSAE、PSAP调控序列.构建的质粒经双酶切凝胶电泳及测序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携带Smac基因人PSAE-PSAP调控的前列腺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SAE-PSAP-Smac质粒.结论 新构建的载体为前列腺癌的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邬喻;曾甫清;廖贵益;汪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癌性恶病质动物模型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生长因子-I)水平在癌性恶病质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悬液接种于肝脏特异性IGF-I基因缺失(LID)组鼠和对照组鼠皮下,各30只接受了肿瘤细胞接种.接种后监测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皮下肿瘤大小以及自然生存时间.结果 LID鼠和对照鼠进入恶病质的时间分别为(14.6±1.3)d、(24.1±2.5)d;生存时间分别为(19.3±1.3)d、(31.9±2.7)d,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血清中低水平的IGF-I虽然可以延缓肿瘤的生长,但是却促进了癌性恶病质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马士辉;张军;刘谨文;高峰;吴毅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同济医院ICU 2004年1月~2005年12月送检标本所分离的细菌及耐药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473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1.9%,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30.0%和46.0%.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40.0%;多数对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率.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6.5%和72.4%.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ICU病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大部分病原菌呈现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的特点.定期对ICU病房进行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分析极有必要.
作者:曹文;孙自镛;熊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p16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与肿瘤关系密切.它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进行负向调节,诱导凋亡.研究表明,p16甲基化可能是p16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关系.本文拟就p16基因甲基化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及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作一综述.
作者:王璐;黄利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KAI1及CD44v6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肝癌和9例良性肝病组织中KAI1及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 KAI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CD44v6在肝癌中表达增高,两者与良性肝病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KAI1蛋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相关,而CD44v6仅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 KAI1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对肝癌患者远处转移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郑伟红;易继林;符常波;杨卫兵;李兴睿;杨志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学特征和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和uPAR在48例HCC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GFR表达的阳性率为81.25%(39/48),uPAR表达的阳性率为56.25%(27/48).前者与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有关,后者仅与肿瘤转移有关.两者之间无统计学上的关联.结论 EGFR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HCC高增殖低分化的原因之一.uPAR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HCC转移的原因之一.EGFR与uPAR在治疗肝癌方面有潜在意义.
作者:冯亮;易继林;杨志芳;刘峰;沈文状;马小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不同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数据.方法 以雅培Aeroset生化分析仪,雅培原装试剂和校准品、Bio-Rad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为比较方法;以雅培C8000生化分析仪、上海申能德赛试剂、日本第一化学试剂、上海科华试剂以及德国Trucal校准品为实验方法,分别用病人新鲜混合血清及室内质控血清对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血糖、总蛋白、甘油三酯、钙、钾进行检测.计算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之间的系统误差,判断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雅培Aeroset和C8000两个检测系统的精密度较高(CV均<4%),除钙外,其它项目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强(可靠性系数>0.99),系统误差临床可以接受.结论 当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同一检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同时应为检验结果加上不确定度赋值,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为临床提供一致可靠的检验数据.
作者:刘斌剑;郑淑辉;胡俊;谭红;孙月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两年来我院在进行5 000余例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发生5例硬膜外穿刺针被堵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0~82岁,ASA Ⅱ~Ⅲ级,上腹部手术1例,下腹部手术4例.左侧卧位,以直入法刺入18号硬膜外穿刺针,进针2~3 cm后取下针芯,将穿刺针与湿润的5 ml玻璃注射器相接,推动注射器芯有弹回阻力感后边试探边进针.
作者:程磊;李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诊治意外伤害儿童1 572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临床资料病例资料来自我院5年间急诊科抢救登记本及相应的住院病历.意外伤害诊断标准及患者年龄的分期依据第7版《实用儿科学》标准.1 572例意外伤害病例中,男852例,女720例.年龄分布:新生儿期9例(0.57%),婴幼儿期52例(3.31%),学龄前期1 055例(67.11%),学龄期294例(18.70%),青春期162例(10.31%),年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意外伤害的原因:1 572例中创伤占第一位,为1 245例(79.20%),其中交通意外452例,意外摔伤或碰伤403例,爆炸伤192例,其他198例;其余依次为:中毒227例(14.44%),溺水56例(3.65%),窒息、烫伤等其他44例(2.80%).
作者:余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31I-D2C5用于肿瘤受体成像和放射免疫治疗的价值.方法 人肝细胞癌SMMC-7721采用隧道包埋法植入Balb/c(-/-)裸鼠肝左叶,建立原位种植肿瘤模型.①1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31I-D2C5、131I-mIgG,放射剂量均为14.8 MBq/只;SPECT采集131I-D2C5和131I-mIgG注射后6 h、24 h放射自显影图像;γ计数器检测体内放射性分布.②18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每周分别经腹腔注射131I-D2C5、131I-mIgG,连续6周;另外9只荷瘤裸鼠每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0 μl作为对照组.8周后比较各组肿瘤体积,计算其生长抑制率,评估肿瘤坏死程度.结果 注射131I-D2C5后6 h时,裸鼠肝肿瘤部位显影,24 h时肿瘤显影清晰.注射131I-mIgG后,肿瘤部位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24 h时131I-D2C5组裸鼠体内肿瘤/血为6.6,肿瘤/肝为2.2,肿瘤/肌肉为20.8.静脉注射131I-D2C5导向治疗较131I-mIgG更显著抑制人肝细胞癌裸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促进肿瘤坏死.结论 131I-D2C5能与人肝细胞癌SMMC-7721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地结合.在肝癌显像及生物靶向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黄铁军;刘志恒;喻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血培养采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监测系统,并以ATB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5年新生儿血培养标本2 585份,共检出细菌52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6株,占95.2%,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总分离菌的75.0%;革兰阴性菌25株,占4.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居多,均占总分离菌的1.2%.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的为青霉素,其次为红霉素、苯唑西林,所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较常见,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总菌数的55.6%.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武汉地区新生儿血培养常见的病原菌,其次是肠球菌;对怀疑细菌感染的新生儿,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时应依据该地区的病原菌及药敏特点.
作者:刘翎;胡红兵;罗德涓;杨劳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16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存活14例.结论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是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欧阳伟;孙荣君;王焕明;刘红朝;王少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ax2基因在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 大鼠5/6肾切除造模,分别于术后2、4、6、8、10、12周取左肾皮质,采用逆转录(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ax2和α-SMA的表达.结果 病变组织见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基底膜变厚.5/6肾切除模型组大鼠在术后第2周出现pax2 mRNA的强表达,第4周达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此后下降至痕量表达;α-SMA mRNA也在术后第2周表达逐渐增强,第8周达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此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6肾切除模型组pax2蛋白的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中α-SMA的表达与pax2 mRNA、α-SMA mRNA的表达趋势相同.结论 在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肾小管发育胚胎基因pax2在此过程中的一过性表达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皮蕾;姜傥;欧阳涓;周青松;崔颖鹏;黄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中Toll样受体4(TLR4)、诱骗受体3(DcR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HCC组织中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TLR4和DcR3蛋白表达.结果 60例HCC肿瘤组织中7例TLR4表达阳性(11.7%),对应癌旁组织中43例TLR4表达阳性(71.7%),两者比较P<0.01.60例肿瘤组织中46例DcR3表达阳性(76.7%),对应癌旁组织中11例DcR3表达阳性(18.3%),两者比较P<0.01.TLR4与DcR3在HCC中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TLR4与DcR3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卫兵;易继林;杨志芳;郑伟红;符常波;冯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