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军;刘志恒;喻明霞
目的 构建携带Smac基因、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增强子(PSAE)/PSA启动子(PSAP)调控的前列腺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切除含Sma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Smac内部的人巨细胞病毒/T7启动子序列,替换为在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表达的PSAE、PSAP调控序列.构建的质粒经双酶切凝胶电泳及测序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携带Smac基因人PSAE-PSAP调控的前列腺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SAE-PSAP-Smac质粒.结论 新构建的载体为前列腺癌的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邬喻;曾甫清;廖贵益;汪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KAI1及CD44v6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肝癌和9例良性肝病组织中KAI1及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 KAI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CD44v6在肝癌中表达增高,两者与良性肝病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KAI1蛋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相关,而CD44v6仅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 KAI1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对肝癌患者远处转移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郑伟红;易继林;符常波;杨卫兵;李兴睿;杨志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两年来我院在进行5 000余例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发生5例硬膜外穿刺针被堵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0~82岁,ASA Ⅱ~Ⅲ级,上腹部手术1例,下腹部手术4例.左侧卧位,以直入法刺入18号硬膜外穿刺针,进针2~3 cm后取下针芯,将穿刺针与湿润的5 ml玻璃注射器相接,推动注射器芯有弹回阻力感后边试探边进针.
作者:程磊;李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一组用于小鼠IgG定量ELISA检测的实验参比品.方法 将三株杂交瘤细胞制备的小鼠腹水等体积混合,以葡萄球菌A蛋白(SPA)亲和层析纯化IgG,凯氏定氮法测定IgG含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作纯度鉴定并据此校正其IgG浓度,以特定保存液将其稀释成既定浓度系列,根据其在ELISA中的反应特征,制备浓度(自然对数)-A450值标准曲线,并将其用于对一组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中鼠单克隆抗体的IgG定量测定.结果 提纯的鼠IgG经鉴定纯度达97.1%,且反应特性良好,其IgG含量与ELISA检测信号间有高度的相关性(r=0.990).不同浓度的稀释系列经8次反复冻融,检测信号无显著变化,变异系数(CV)为1.87%~6.47%.将标准曲线计算所得浓度对设定浓度做回收实验分析,回收率89.1%~108.3%.并用其测得一组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鼠IgG含量为8.0~51.5 mg/L.结论 鉴定结果显示制备物定量准确,浓度范围适中,稳定性好,对于早期杂交瘤细胞分泌能力以及抗体稳定性的评价、单抗制剂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永国;张春燕;龚劲松;陈妍;张波;李方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早期诊断,以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154例初诊的糖尿病患者的GAD-Ab和ICA,分析临床特征与抗体的相关性,并随访观察C肽水平的变化.结果 GAD-Ab阳性25例(16.2%),ICA阳性27例(17.5%),单抗体阳性18例(11.7%),双抗体阳性17例(11.0%).抗体阴性组与抗体阳性组在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临床特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随访2.5年,两组的C肽水平均有所下降,抗体阳性组餐后2 h的C肽水平极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组(P<0.01).结论 发病年龄、BMI等临床特征对诊断LADA的意义不大,抗体阳性患者的胰岛储备功能恶化迅速.
作者:李莉;郭明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我国GCT发病率占原发性骨肿瘤的20%,而西方国家只占5%.其有较强的局部侵蚀性,不良预后主要为局部复发,少数可发生肺转移.GCT的不良预后有很多不确定性,组织学分级没有评价意义[1].其预后评价具有特殊性,现将近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罗文峰;王体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颌下腺及这种颌下腺与OSAS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20例OSAS患者颌下腺进行检查,在颌下腺摘除术中对颌下腺形态和走向进行观察,并总结其症候群;对20例摘除下垂的颌下腺OSAS患者,术前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其中8例术后行PSG,对患者及家属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20例OSAS患者均有颌下腺下垂,即向下移位和肿大.术后监测8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在14.90次/h以下.1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消失;8例明显缓解.8例鼾声消失.全部患者白天疲劳消除、嗜睡消失.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随访12~24个月,OSA无1例复发.结论 颌下腺下垂是OSAS的主要成因之一,摘除下垂的颌下腺可治愈OSAS.
作者:邓湖山;易青;陈世汉;房民琴;刘爱荣;李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中Toll样受体4(TLR4)、诱骗受体3(DcR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HCC组织中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TLR4和DcR3蛋白表达.结果 60例HCC肿瘤组织中7例TLR4表达阳性(11.7%),对应癌旁组织中43例TLR4表达阳性(71.7%),两者比较P<0.01.60例肿瘤组织中46例DcR3表达阳性(76.7%),对应癌旁组织中11例DcR3表达阳性(18.3%),两者比较P<0.01.TLR4与DcR3在HCC中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TLR4与DcR3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卫兵;易继林;杨志芳;郑伟红;符常波;冯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血培养采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监测系统,并以ATB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5年新生儿血培养标本2 585份,共检出细菌52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6株,占95.2%,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总分离菌的75.0%;革兰阴性菌25株,占4.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居多,均占总分离菌的1.2%.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的为青霉素,其次为红霉素、苯唑西林,所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较常见,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总菌数的55.6%.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武汉地区新生儿血培养常见的病原菌,其次是肠球菌;对怀疑细菌感染的新生儿,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时应依据该地区的病原菌及药敏特点.
作者:刘翎;胡红兵;罗德涓;杨劳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AO微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接AO分类B型、C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病人31例,实施开放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采用Lidstrom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3例,占74.2%;良7例,占22.6%.结论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吴波;廖苏平;危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例1 男,13岁.因不规则发热1月,便血3天,于2002年3月5日入院.体检:T 38.5℃,重度贫血貌,腹股沟淋巴结蚕豆大小4个,心肺(-),腹软,肝右肋下1.5 cm,脾未触及.血常规:WBC 1.1×109/L,Hb33 g/L,PLT30×109/L.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臆断: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入院当日便血不止,量多.抗生素、激素、止血药、输血等治疗均无效.次日骨髓涂片检查见大量异常组织细胞.即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病.同日放弃治疗出院.
作者:胡荆江;尹忠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A1166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酶切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40例)、2型糖尿病组(33例,未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组(27例)ACE、AT1R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三组之间ACE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以及DD型与非DD型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AT1R基因型构成、A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之间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肾病患者每分钟尿白蛋白排泄率与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无明显相关性.AT1R A1166C多态性参与了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D和C等位基因可能不是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作者:郭明秋;李莉;苗翠;罗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糖尿病(DM)已成为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死亡率为未并发肾病者的30倍[1],因此了解肾脏损害情况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阻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收集5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尿液,对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转铁蛋白(TRF)变化情况作了观察.
作者:胡芳;王学斌;饶锦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学特征和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和uPAR在48例HCC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GFR表达的阳性率为81.25%(39/48),uPAR表达的阳性率为56.25%(27/48).前者与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有关,后者仅与肿瘤转移有关.两者之间无统计学上的关联.结论 EGFR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HCC高增殖低分化的原因之一.uPAR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HCC转移的原因之一.EGFR与uPAR在治疗肝癌方面有潜在意义.
作者:冯亮;易继林;杨志芳;刘峰;沈文状;马小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从胃肠电生理探讨大黄治疗胆汁淤积的机制.方法 在大鼠的胃窦、十二指肠及空肠埋置3对银丝电极,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建立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观察大黄对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及胃肠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早期MMC节律完全消失,随后逐渐恢复,但恢复时间较正常组晚且周期明显延长,胃肠NOS的表达明显增多.大黄组MMC节律恢复时间较模型组早,周期无明显改变,胃肠NOS的表达也比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大黄通过增加胆汁排泌,促进胆汁淤积大鼠胃肠MMC的恢复,从而达到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效应.
作者:刘萍;胡玉莲;黄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辅助科技设备的不断完善,腔镜技术在各种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997年Huscher[1]完成了首例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其为明显的优势在于手术切口可以避开体表明显位置,选择较为隐蔽的位置,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从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手术后颈部切口带来的颈部感觉异常及吞咽困难.故近年来,腔镜技术在颈部手术中的运用的研究成为热点.但该手术空间较小,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与传统手术相比,由于腔镜有将视野放大5~10倍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手术低,但特有的CO2充气灌注并发症却时常发生;虽然美容效果好,但在远距离操作时,皮下剥离面积较大,损伤较大.所以颈部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否微创,其创伤炎症指标及免疫水平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武晖;王卫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不同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数据.方法 以雅培Aeroset生化分析仪,雅培原装试剂和校准品、Bio-Rad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为比较方法;以雅培C8000生化分析仪、上海申能德赛试剂、日本第一化学试剂、上海科华试剂以及德国Trucal校准品为实验方法,分别用病人新鲜混合血清及室内质控血清对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血糖、总蛋白、甘油三酯、钙、钾进行检测.计算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之间的系统误差,判断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雅培Aeroset和C8000两个检测系统的精密度较高(CV均<4%),除钙外,其它项目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强(可靠性系数>0.99),系统误差临床可以接受.结论 当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同一检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同时应为检验结果加上不确定度赋值,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为临床提供一致可靠的检验数据.
作者:刘斌剑;郑淑辉;胡俊;谭红;孙月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变应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自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血清总IgE(TIgE)的水平,研究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变应性哮喘患者60例为试验组,其中急性发作期30例,缓解期30例;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血IL-4、IL-10水平,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TIgE水平变化.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者IL-4水平为(487.3±110.5)ng/L、TIgE水平为(495.1±104.8)U/ml,较健康对照组的(174.6±49.4)ng/L、(68.3±33.6)U/ml明显升高(P<0.01);IL-10水平为(9.2±2.4)ng/L,较健康对照组的(24.1±13.7)ng/L明显降低(P<0.01).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IL-4、TIgE水平较发作期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IL-10水平较发作期有所上升.结论 变应性哮喘的发作与IL-4、TIgE水平的升高和IL-10水平的下降有关.
作者:张威;李勇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男,41岁.2001年8月因肛周脓肿检查外周血象,发现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Hb)50 g/L,红细胞(RBC)1.4×1012/L,白细胞(WBC)3.6×109/L,血小板27×109/L.行骨穿显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占0.83,红系增生受抑,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极少见.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强阳性,乙酸AS-D奈酚酯酶染色加氟化钠抑制试验阳性.
作者:韩爱兰;郑妮;刘平;王燕;杨长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诊治意外伤害儿童1 572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临床资料病例资料来自我院5年间急诊科抢救登记本及相应的住院病历.意外伤害诊断标准及患者年龄的分期依据第7版《实用儿科学》标准.1 572例意外伤害病例中,男852例,女720例.年龄分布:新生儿期9例(0.57%),婴幼儿期52例(3.31%),学龄前期1 055例(67.11%),学龄期294例(18.70%),青春期162例(10.31%),年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意外伤害的原因:1 572例中创伤占第一位,为1 245例(79.20%),其中交通意外452例,意外摔伤或碰伤403例,爆炸伤192例,其他198例;其余依次为:中毒227例(14.44%),溺水56例(3.65%),窒息、烫伤等其他44例(2.80%).
作者:余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