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对膨胀大鼠心室电生理的影响

熊昊;范璟

关键词: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 心律失常, 膨胀
摘要:目的 制备离体心脏灌流模型,观察急性牵张左室对离体心脏电生理的作用,揭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在心脏机械电反馈中的作用.方法 45只大鼠分为3组:不牵张组、牵张组及牵张加链霉素组,每组15只.离体灌流大鼠心脏的同时,将一自制乳胶球囊经左心耳置入左心室.急性膨胀球囊牵张左室,记录并分析实验各组心律失常的出现频率和种类.结果 牵张组可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而牵张加链霉素组仅出现室性早搏,且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链霉素作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阻断剂,能明显减少急性膨胀心室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提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在急性膨胀心室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华中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新生儿中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在新生儿中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应用API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对临床送检的163份培养阳性葡萄球菌标本进行鉴定,采用K-B法对鉴定出的MRS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对青霉素等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MRS总检出率为65.6%,其中MRSA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54.7% 和72.7%,MRCNS 检出率高于MRSA的检出率(P<0.05);血液、气道分泌物、脓液标本中MRS 的检出率分别为70.8%、64.1%和51.4%(P<0.01); 107株MR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利福平、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较为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差.结论 MRS为新生儿感染的重要致病菌,CNS感染呈上升趋势,MRS呈多重耐药性,总体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应根据新生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石祖亮;孙自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儿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 对2004年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采用一次性鼻导管深插气管负压吸取痰液,部分患儿采集咽拭子.结果 共检出产ESBLs菌447株(来自于429例患儿),占大肠埃希菌的59.8%.429例均为3岁内婴幼儿,其中婴儿274例(63.9%);同时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244例(56.9%),以支原体、衣原体和合胞病毒为主;115例(26.8%)原有基础性疾病;临床多使用过三代头孢菌素,病程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新、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100%、99%、99%、99%、66%,含酶类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10%、5%、8%、13%,亚胺培南100%敏感.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临床表现有其特点,一旦确诊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作者:王莹;韩锋;胡红兵;陆小霞;胡艳;方玉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单肺通气后两侧肺损伤程度的比较

    目的 比较单肺通气后两侧肺的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及湿/干重比.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10只,麻醉后以自制双腔气管导管建立右肺单肺通气动物模型,单肺通气2 h后恢复双肺通气,开胸,经两侧肺静脉、股动脉抽血行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而后处死动物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并做肺组织病理切片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实验中动物循环稳定;左侧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湿/干重比极显著高于右侧肺(P<0.01);动脉血气所测得的氧合指数<300,肺静脉血气所测得的氧合指数左侧肺极显著低于右侧肺(P<0.01).结论 单肺通气2 h后可导致不均一性的肺损伤,其中非通气侧肺损伤更严重.

    作者:游志坚;姚尚龙;袁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状况及药物分析

    目的 调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以及支原体对不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对1 046份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衣原体抗原检测,同时对支原体培养阳性标本进行菌落计数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 046份标本中共检出阳性450株,占43.0%;检出支原体254株,其中解脲脲原体(Uu)阳性217株(20.7%),人型支原体(Mh)感染12株(1.1%),Uu与Mh混合感染 25株(2.4%),Uu阳性率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原始霉素和强力霉素对支原体敏感率高,但混合感染的耐药性(敏感率仅为43.8%)明显升高.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原始霉素和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张贤芝;朱旭慧;李丽;张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置换病人中的应用体会

    我院2004~2005年对老年全髋置换病人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柯晋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3例心脏刀刺伤的诊治体会

    刀刺伤是开放性心脏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可迅速导致死亡.我院1990~2004年抢救23例心脏刀刺伤患者,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邓波荣;刘燕;黄洁健;曹祥;乔德成;严四军;徐绍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当归和川芎嗪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COX-2、TXB2和6-K-PGF1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中环氧合酶-2(COX-2)在肺内的表达及血浆中血栓烷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变化,并探讨当归和川芎嗪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PTE模型组、当归治疗组及川芎嗪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PTE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内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TXB2和6-K-PGF1α的浓度变化.结果 PTE模型组肺组织炎症损伤明显,当归及川芎嗪治疗组损伤减轻.免疫组化检测显示7 d后模型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免法检测显示TXB2与6-K-PGF1α血浆浓度之比(T/P)模型组明显高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归及川芎嗪治疗可明显减少PTE大鼠COX-2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张凌;白明;高岩;夏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小鼠胚胎后胎盘组织细胞原癌基因c-fos的改变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终止妊娠的可能性并观察HIFU辐照小鼠胚胎后胎盘组织细胞c-fos的表达改变.方法 HIFU 6种声强各60 s 体内直接照射妊娠第7 d小鼠胚胎,妊娠15 d时观察各组胚胎死亡率;孕鼠右侧子宫胚胎不照射作为对照,左侧子宫胚胎(实验组)采用完全抗孕声强12 W/cm 2×60 s照射,照后24、48、72、96 h留取胎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胎盘组织细胞c-fos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胚胎总死亡率为12.2%,实验组中声强3 W/cm2、6 W/cm2及≥ 9 W/cm2组的胚胎死亡率分别为25.0%、72.9% 和100%.HIFU辐照胚胎后24 h胎盘组织细胞c-fos表达增加,72 h增加明显,96 h表达下降.结论 HIFU抗早孕具有潜在的可行性,HIFU辐照胚胎可诱导胎盘组织细胞c-fos表达增加.

    作者:李晓艳;吴大琼;王泽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风险比较

    目的 比较探讨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42例不累及肾动脉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并对结果及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P<0.05).结论 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比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其中、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建勇;金毕;欧阳晨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硫酸镁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减少麻醉药用量的观察

    目的 观察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硫酸镁对麻醉剂和镇痛药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2例行腰椎间盘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硫酸镁组(30例)在诱导麻醉前静注硫酸镁30 mg/kg,然后在手术期间以10 mg/(kg·h)静脉持续维持;对照组(32例)给予同样容量的生理盐水.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并记录用量.结果 硫酸镁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高镁血症征象.结论 应用硫酸镁可以明显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用量.

    作者:杨悦;丰新民;毕好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临床特征观察

    糖尿病性急性心肌梗死(DAMI )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心肌病变广泛,临床表现凶险,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我院近年收治DAMI 21例,笔者将其与同期收治33例非糖尿病性急性心肌梗死(NDAMI)作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柴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甲亢性心脏病41例临床分析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起病隐袭,症状多不典型,而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如纳差、呕吐、腹泻、消瘦、淡漠、衰竭等相对较重,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1994年1月~2001年9月确诊的41例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剑军;张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臂机在脊柱畸形患者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

    对脊柱畸形患者行椎管麻醉以往凭经验穿刺,临床有一定的困难,且易刺破硬膜[1].随着C臂机介入技术的发展,在麻醉领域也运用越来越广泛[2].近3年来,我科将C臂机运用于脊柱畸形的椎管麻醉中,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海;彭晓红;朱绮妮;秦汉;华雷;赵中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创伤、感染、肿瘤及发育异常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常见难题.治疗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人工骨合成替代物等.自体骨移植愈合率高但供区有限;同种异体骨移植骨来源广泛却易致排斥反应;人工骨合成替代物来源广且容易塑形,但植入后可能引起感染、假体松动及异物反应等并发症[1].目前,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来研制各种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已成为医学和生物材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李文武;周必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医源性桡神经损伤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经治的29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病例资料.依损伤类型和时间采用保守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优13例,良11例,可2例,差3例.结论 手术误伤是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精准地解剖和轻柔细致地操作是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关键.桡神经损伤后应把握时机,根据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文俊;王体沛;张山锋;江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颈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颈肩手术100例效果观察

    近年来,由于神经刺激仪的应用,颈肩手术的麻醉逐渐采用颈丛、臂丛联合麻醉取代了气管内麻醉.其准确、快捷、安全、有效的特点,深受欢迎.2005年1~8月,我院采用此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绮妮;余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胆囊疾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80例,胆囊隆起性病变40例.结果 因炎性粘连以及机器故障等中转开腹10例;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45 min;手术出血平均20 ml;发生并发症18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结论 老年人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泽跃;刘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脓毒症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复制大鼠脓毒症肺损伤动物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肺损伤组和长托宁(0.45 mg/kg肌肉注射)治疗组,每组10只,检测4 h后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白蛋白浓度,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长托宁治疗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白蛋白浓度、 W/D、肺组织MPO活性与脓毒症肺损伤组有显著差异(P<0.05),肺组织血管内皮ICAM-1的表达显著低于脓毒症肺损伤组(P<0.05).结论 长托宁通过抑制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对大鼠脓毒症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小龙;袁世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Bcl-2家族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比较胃癌与癌旁组织中Bcl-2、Bcl-xL 和Bax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各55例中Bcl-2、Bcl-xL和Ba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Bcl-2、Bax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Bcl-x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Bcl-xL的表达明显强于Bcl-2,说明Bcl-x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伟;邱俊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997~2004年武汉市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武汉市从1997年开始有丙型肝炎分型报告,8年间全市共报告丙型肝炎病例1 485例,发病率在1.18/10万~6.67/10万,1997~2002年发病率较平稳,在1.72/10万以下,2003、2004年发病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2004年创历史高点6.67/10万.病毒性肝炎中丙型肝炎的构成比从1997年的1.4%上升至2004年的4.6%.没有暴发疫情报告.现对1997~2004年丙型肝炎疫情资料作一详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余滨;高丽;陈载超;陈再芳;高秋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华中医学杂志

华中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