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osB和Glu受体Ⅱ亚型与慢性可卡因成瘾

陈紫薇

关键词:受体, 亚型, 可卡因, 成瘾性, 转录因子, 药物成瘾, 家族, 伏核, 分子, 异型体, 英国, 新星, 明星
摘要:过去的一段时间里,CREB一直被认为是与药物成瘾有密切关系的明星分子.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急性给予可卡因可引起ΔFosB家族的多种转录因子在伏核暂时性高表达,但慢性给予可卡因却可诱导Fos家族的异型体ΔFosB在伏核长期高表达,类似现象也见于反复给予其他成瘾性药物,因此ΔFosB遂脱颖而出成为又一个新星分子.1999年9月在英国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ΔFosB的表达增加及其引发的Glu受体Ⅱ亚型的增加可加强慢性给予可卡因引起的成瘾性,这可能与人类成瘾的形成相似.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E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适当剂量的维生素E(VE),能增强抗体和补体的产生以及抗体对抗原的应答反应,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提高免疫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VE缺乏或过量,能抑制机体的免疫机能,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作者:周显青;孙儒泳;牛翠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参与细胞凋亡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其作用机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APKs)参与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过程.在多数细胞中,JNK/SAPKs和p38诱导细胞凋亡,ERK促进细胞增殖;但在另一些细胞中则情况相反.MAPKs途径与死亡受体途径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它们间的交互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郑铭;韩启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介导心肌肥大的一条新的信号通路--Calcineurin通路

    心肌肥大是心肌细胞对外界刺激, 如工作负荷、神经体液因子及内在心肌蛋白遗传突变的一种基本应答.已知胞内Ca2+浓度升高在各种刺激诱导心肌肥大的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但对Ca2+信号下游的传递机制一直不甚清楚.新近研究证实,由Ca2+活化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心肌肥大的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是Ca2+信号致肥大基因活化的偶联环节.抑制CaN活性可阻滞各种因素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发生与发展,提示Ca2+-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可能是介导心肌肥大的一条新的、重要的信号通路.

    作者:符民桂;刘乃奎;唐朝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淋巴细胞自身可以表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relin, GnRH)和其受体(gonadorelin receptor, GnRHR).GnRH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IL-2R的表达;也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及IgG的分泌;对早期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NK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也有一定影响.这说明GnRH对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作者:金晓航;黄威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心肌细胞的机械感受机制

    心肌细胞的机械感受机制是心肌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近研究表明,其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细胞膜直接感受;(2)细胞间质-细胞骨架拉动传递;(3)自分泌与旁分泌生长因子与前列腺素等;(4)氧自由基介导.

    作者:冯兵;王德文;何作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本实验用Nissl染色法、Bielschowsky-Gros-Lawrentjew染色法、常规透射电镜、行为活动测定、双侧海马微量给药、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活细胞连续照相、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测定及P53蛋白免疫组化测定等方法,观察了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应激引起动物行为变化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了CNTF的部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急性应激不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CNTF不能改善急性应激时的焦虑样行为.但CNTF可显著减轻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并改善慢性应激时的抑郁样行为.CNTF可能通过早期快速抑制谷氨酸(Glu)膜电流、胞内游离钙([Ca2+]i)的升高,以及后期核内效应,发挥其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从而改善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障碍.

    作者:严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在长时程增强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长时程增强(LTP)是神经突触可塑性和突触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学基础,但有关LTP的形成机制仍存有争论.普遍认为LTP的维持需要逆行性信使的参与,本文就NO作为逆向信使以及其在LTP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做了简要综述.

    作者:杨志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吸烟可导致抑郁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降低

    抑郁与吸烟的结合可能会产生特别严重的危害性.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人每天吸一包左右的烟会使免疫功能受损而导致机体癌变.美国San Diego的Veterans Affairs医学中心神经病学家Waymond Jung和Michael Irwin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伴有吸烟而发生免疫细胞功能受损的现象,在患有抑郁症但不吸烟的人以及无抑郁症但每天吸一包烟的人群中并不曾发现.

    作者:冀鹏;邵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的结构及生物活性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是AD患者脑内神经炎斑的主要成分--β-淀粉样肽的代谢前体.其基因定位于人第21号染色体,经可变剪接可产生10种转录物.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广泛表达于几乎所有的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组织,具有一个较长的细胞外肽链、单一跨膜区及一个短的胞内区域.研究表明,它具有神经营养、调节细胞粘附及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等多种生物活性.现有资料还提示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可能是细胞因子(或其类似物)的受体.

    作者:盛敬伟;胡雅儿;夏宗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酒精破坏大脑发育的新发现

    酒精对发育中大脑有严重的损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Olney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大脑的发育期间,酒精通过阻断NMDA受体和过度激活GABA受体的双重机制,广泛地引起大脑中神经元凋亡.他们发现酒精损伤的作用敏感的时期正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突触生长的阶段.在人类,这一阶段开始于受精后六个月并延续到出生后的数年.在这个时期,短暂的酒精接触便会使大脑中上百万的神经元死亡.这一结果解释了人类胎儿酒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作者:朱晓松;邵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蛋白质转运的细胞分子机制--199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1999年10月11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199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细胞分子生物家君特·布洛贝尔(Blobel,G),以表彰他发现蛋白质因具有信号序列而决定其在细胞内转运和定位的功绩.

    作者:方福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的进展

    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RDAs),是依据营养科学的知识和实践,为居民集团指定的为使机体处于佳状态的各种已知营养素摄入量.这一量值考虑到居民集团中不同年龄、性别及生理状况的差别,以便指导人们的饮食实践,并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全民的食品生产计划、加工、分配,以及人群的营养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何志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枢神经系统钙稳态失调和老龄脑功能

    脑的老化表现为记忆力的减退.脑老化的钙假说认为脑的老化与中枢神经系统[Ca2+]i的调节机制紊乱有关,衰老可以通过多种因素导致[Ca2+]i升高,影响突触传导,神经递质释放,信号转导等导致记忆障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进展.

    作者:冯征;张均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的转录调节

    有关疼痛机制与控制的研究已步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现已发现,fos/jun等转录因子,P2x3、SNS 等配体或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在外周伤害感受器上特异表达; NGF、 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参与痛觉敏感性调制.这些发现可望对疼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解和策略.

    作者:吕国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基因科学的革命--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建立在杂交测序基本理论上的全新技术,它利用固定在芯片上的几万至几十万条探针与样品进行杂交,在一步实验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它的出现,使基因序列测定、基因功能测定等工作的程序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使许多原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检测成为可能.基因芯片技术使用了包括光控固相化学合成、激光共聚焦等在内的多项先进技术,实验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操作极为简便,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实验成本.该项技术,已经在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表达分析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越来越多的成品芯片的设计制造成功,该项技术必将在整个分子生物学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

    作者:翟鹏;童坦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尊师重教的一生

    编者按 张镜如教授是一位谦虚谨慎、诚恳朴实、勤奋工作的学者.除在神经生理和呼吸生理的研究方面作出贡献外,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于生理学教学和全国性生理学教材及参考书的建设,卓有成绩.他对两位导师的尊敬之情,尤令人敬佩.

    作者:张镜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反义核酸药物的研究现状

    反义药物以其合理设计药物的可能性和精确的特异性广泛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反义药物的研究并非如人们初预想的那样简单. 本文从其特异性,稳定性,透过靶细胞的能力,作用强度,活性判定,给药途径,安全性和毒性,生产成本等诸方面对反义药物的研究现状,现存问题进行了综述.相信伴随这些问题的解决,反义药物很可能成为药典的一部分,给疾病的治疗带来益处.

    作者:李学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FosB和Glu受体Ⅱ亚型与慢性可卡因成瘾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CREB一直被认为是与药物成瘾有密切关系的明星分子.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急性给予可卡因可引起ΔFosB家族的多种转录因子在伏核暂时性高表达,但慢性给予可卡因却可诱导Fos家族的异型体ΔFosB在伏核长期高表达,类似现象也见于反复给予其他成瘾性药物,因此ΔFosB遂脱颖而出成为又一个新星分子.1999年9月在英国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ΔFosB的表达增加及其引发的Glu受体Ⅱ亚型的增加可加强慢性给予可卡因引起的成瘾性,这可能与人类成瘾的形成相似.

    作者:陈紫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瘦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瘦素的体重调节作用是通过瘦素受体介导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在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构、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肥胖患者常合并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说明瘦素受体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作者:吴坚;邹大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体组成学:历史、现况和未来

    人体组成学(human body composition studies)是人体生物学的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内诸多组成成分之间的数量规律,体内外各种因素对组分间数量关系的影响,以及活体测定人体组分的方法[1].

    作者:王自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理学会;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