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效果探讨

罗刚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术后出血, 尿道狭窄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40例 BPH 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情况要显著优于手术治疗前(P <0.05)。术后出血3例,术后随访1年,尿道狭窄2例,无尿失禁、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不仅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可靠,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双侧中央区淋巴结(VI 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有无双侧多灶癌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于45岁、双侧多灶癌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或0.01)。本组患者无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出现术后出血。结论: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初次手术应宜甲状腺全切,对年龄小于45岁、双侧多灶癌应重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作者:王昭君;许践刚;张宪波;赵挺;张筱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国内外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综述文献,应用 Jadad 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4篇,与对照组相比,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效比数比(OR)合并值3.70,95%可信区间[2.80,4.8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MD)合并值-1.02,95%可信区间[-1.16,-0.87]。结论:Meta 分析表明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任德全;颉飞鸿;崔建平;冯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以及 CT 联合 MRI 检查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分析 CT 联合 MRI 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某院诊断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面 CTI,试验组患者进行 CE 联合 MRI 进行诊断及术前分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进行 CT 检查的敏感性为64.0%,试验组患者进行 CT 联合 MRI 检查的敏感性为89.3%,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进行 CT 检查的准确率为67.3%,试验组患者进行 CT 联合 MRI 检查的准确率为92.7%,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进行 CT 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58.0%,试验组患者进行 CT 联合 MRI 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86.0%,两种方法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 联合 MRI 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检查中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翠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解析妇科门诊患者常见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患者常见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妇科病患者10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研究的1000例妇科疾病患者中,阴道炎所占比例为30.0%,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高,为20.4%;(P <0.05);第一次性生活不足18岁、性伴侣数量在2个及以上、分娩次数在2次及以上、流产次数在2次及以上和高龄均为阴道病的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高,女性应注意强化自我保健,建立良好卫生习惯。

    作者:谭家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技术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急腹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均为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勇;汪艮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随访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加强随访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 的绝经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出院医嘱,实验组除常规出院医嘱外加强术后随访。观察入院时和出院后1年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及患者出院后1年的依从性,记录出院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年实验组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05),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绝经后的冠心病患者,在 PCI 术后加强随访,有利于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 MACE 的发生率。

    作者:陈丽瑜;李慧敏;麦爱欢;陈洁;陈彩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采用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加快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并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上海某区居民对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知信行研究

    目的::调查居民对维生素 D 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知晓情况,分析认知程度、影响因素、相关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样本抽样法从上海某区抽取居民207名,使用 KAP 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居民对维生素 D 与骨质疏松关系的了解程度不高,而对维生素 D 的了解程度与居民的月收入、居住区域、社会宣传方式等有关。结论:通过加大对维生素 D 与骨质疏松关系的宣教,从而提高居民对通过维生素 D 防治骨质疏松的认识,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作者:钟悦容;孙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洗必泰醇与含碘手术薄膜联合预防小儿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洗必泰醇和含碘手术薄膜在小儿骨科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某院骨科住院患儿中接受骨科一类切口手术的16岁以下符合条件患儿300名,并按照300名患儿的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两组,住院号尾数单号为洗必泰醇联合含碘手术薄膜组(实验组)150例,住院号尾数双数为含碘消毒液联合含碘手术薄膜组(对照组)150例。术中两次皮肤采样,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30d 内评估病人,比较手术部位感染率(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次皮肤采样细菌培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部位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洗必泰醇与含碘手术薄膜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有更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海春;付晓玲;王常娥;闫明峰;王敬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Hp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 Hp 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消化道症状患者89例的 Hp 临床分离株,行纸片扩散法检测 Hp 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5%、3.4%、37.1%、31.5%和76.4%。经抗 Hp 治疗与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甲硝唑耐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抗 Hp 治疗与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 Hp5种药物中,Hp 对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根除 Hp 的首选药物;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选用时要在药敏检测指导下完成;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不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周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鹿瓜多肽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鹿瓜多肽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及补钙药品治疗,同时给予鲑鱼降钙素100u,肌注,每日1次,连续10d,之后每周2次,连续2~3周;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10ml 加入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为15~30d,病情需要可延长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5.71%,对照组优良率52.38%;两组比较 P <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症状,提高了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改变了临床治疗的单一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市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益气养阴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配合西药使用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患者施以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单独施以西药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临床治疗状况,分析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的疗法是否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糖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疗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爱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77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39)和对照组(n =38),观察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31%,并发症发生率是5.13%;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8.95%,并发症发生率是15.79%。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世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9例卵巢早衰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和探讨卵巢早衰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年1月~2015年7月来某院就诊的29例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经过积极、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也明显增加,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和对症治疗,对于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燕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平均的两组各42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加压钢板固定,另一组为观察组,治疗方式为带锁内钉,比较两组的优良率、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后肢体遗留慢性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其他并发症情况差别不大,P >0.05。结论: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比使用加压钢板固定效果更加好,优良率高,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邱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采取科学、合理、高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郝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部门协作干预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成效分析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某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为干预前阶段、药剂科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及质控科对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抽取各阶段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通过二个阶段的干预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58.18%分别下降为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的51.29%及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34.80%,干预后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P <0.01);三个阶段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大幅度提升,医院采取多部门协作模式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卢秀芬;马胜;李玉光;朱少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ICP合并GDM孕妇的围产期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围产期结局。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院住院分娩的 ICP 合并 GDM 孕妇为研究对象(IG 组,共89例),随机抽取同期因单纯 ICP 住院分娩的作为对照组(I 组,250例),所有患者均记录分娩前的总胆汁酸值、产后出血量、羊水情况、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 评分、出生孕周,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围产期结局。结果:IG 组的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转 NICU 的概率高于 I 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P 合并 GDM 孕妇的围产儿发病率较单纯 ICP 高,对于 ICP 合并 GDM 孕妇,孕期应加强管理与监测,遵循个体化处理原则制定治疗方案,减少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同时应避免盲目剖宫产,改善围产期结局。

    作者:倪菲菲;徐晓敏;彭继文;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分析平片无张力及疝环充填式两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某院进行腹股沟疝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观察组(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每组各61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 <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与观察组的4.9%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吴迟;高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治疗以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以及术后复发的不同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 A 组:单纯性诊刮组(n =40例)和 B 组:宫腔镜电切组(n =60例)。术后 A 组分为曼月乐组,C 组(n =12例),术后给予曼月乐治疗;达英-35组,D 组(n =22例),术后给予达英-35治疗;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E 组(n =6例),术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B 组分为曼月乐组,F 组(n =25例);达英-35组,G 组(n =30例);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H 组(n =5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术后复发率。结果:随访1年后,B 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 A 组(18.3%对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组的复发率低于 C 组(16.0%对50.0%,P <0.05);G 组的复发率低于 D 组(16.7%对54.5%,P <0.05);H 组的复发率低于 E 组(40.0%对83.3%,P <0.05);F 组和 G 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 H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 组和 G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确切,术后应用曼月乐和达英-35可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陈能;张晓燕;陈燕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