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周谊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摘要:目的::分析 Hp 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消化道症状患者89例的 Hp 临床分离株,行纸片扩散法检测 Hp 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5%、3.4%、37.1%、31.5%和76.4%。经抗 Hp 治疗与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甲硝唑耐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抗 Hp 治疗与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 Hp5种药物中,Hp 对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根除 Hp 的首选药物;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选用时要在药敏检测指导下完成;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不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耐量低减向2型糖尿病发展中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组(A)、吡格列酮组(B)、拜唐苹组(C)、格华止组(D)预防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1999年 WHO 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 IGT 患者共132例,随机分为 A 组33例,B 组33例,C 组33例,D 组33例。B 组、C 组、D 组均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吡格列酮15mgqd,拜唐苹50mgtid,格华止0.25tid,疗程16周。结果:132例每组有2例退出,A、B、C、D 四组分别有5例(16.13%),12例(38.71%),10例(32.26%),10例(32.26%)葡萄糖耐量(OGTT)转为正常,分别有3例(9.68%),2例、2例、2例(6.45%)IGT 转为 T2DM。单因素分析显示 IGT 向正常的转化率与治疗前年龄、体重呈负相关(r =-2.134和-1.983,P <0.05)与治疗后胰岛素降低呈正相关(r =1.995.P <0.05)。结论:对 IGT 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有必要给予药物的干预。

    作者:侯波;肖小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比较分析健康妇女、正常妊娠孕妇、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对诊断 FGR 的意义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 FGR 的晚期妊娠孕妇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50例,正常未妊娠妇女50例,对这3组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这5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正常未孕组相比,妊娠组的 PT、APTT 明显低于正常未孕组(P <0.05),而妊娠组的 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P<0.05)。FGR 组的 PT、APTT 明显低于正常晚孕组(P <0.05),D-二聚体、FIB 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P <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存在着血液高凝状态,而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较正常妊娠孕妇更易致血栓前状态。我们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早期预测 FGR 的发生,从而进行早期处理,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作者:彭继文;王晔;倪菲菲;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30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比分析肝动脉栓塞术对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上,均是观察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先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77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39)和对照组(n =38),观察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31%,并发症发生率是5.13%;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8.95%,并发症发生率是15.79%。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世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解析妇科门诊患者常见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患者常见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妇科病患者10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研究的1000例妇科疾病患者中,阴道炎所占比例为30.0%,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高,为20.4%;(P <0.05);第一次性生活不足18岁、性伴侣数量在2个及以上、分娩次数在2次及以上、流产次数在2次及以上和高龄均为阴道病的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高,女性应注意强化自我保健,建立良好卫生习惯。

    作者:谭家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院门诊老年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分析调查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门诊老年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方法:根据我国发布的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对某院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评价其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的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6岁,平均用药4种,2936例(19%)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结论:某院门诊老年患者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雅丽;苏银法;胡国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采取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3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丽琴;王智慧;吴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输卵管妊娠不同治疗方法对卵巢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不同治疗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3组:A 组药物治疗,B 组行输卵管切除术,C 组行输卵管保守手术,对比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并采用阴道超声检测卵巢体积、基础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析。结果:与 A、C 两组相比,B 组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 水平均明显增加;雌二醇 E2水平明显下降(P <0.05);A 组、C 组卵巢基础窦卵泡数及卵巢体积明显大于 B 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 B 组(P <0.05);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相比, FSH、LH 水平均明显增加而 E2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基础窦卵泡数、卵巢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行输卵管切除术,明显影响患者卵巢的储备功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尽可能给予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并且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

    作者:李东方;徐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综合干预措施对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举措对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某院供应室自2014年9月起实施综合干预举措,选择2014年2月~2014年8月795个无菌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4年9月~2015年4月806个无菌包作为观察组,对比实施综合干预举措前后湿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湿包发生率为1.12%,对照组湿包发生率为3.90%,观察组湿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减低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卢斌;辛映华;刘吟娇;吴雪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研究,指导更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脑梗死。方法:利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按 CISS 分型方法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脑栓塞型(CS),穿支病变型(PAD),其它原因型(OE)和不明原因型(UE)。在入院后1~2周内行24h 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前三者之间以及其与单纯高血压病(HBP)之间血压变异性的差异性。结果:尿白蛋白在 LAA 组与 PAD 组、LAA 组与 HBP 组、PAD 组与 CS 组、CS 组与 HBP 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h-sBP 在 LAA 组与 PAD 组、LAA 组与 CS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BP 在 LAA 组与 PA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dBPCV 在 LAA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sBP 负荷在 LAA组与 CS 组、PAD 组与 CS 组、CS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T 指标在 LAA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VST 指标在 LAA 组与 PAD 组、LAA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血压变异性有差异,持续收缩压升高特别是夜间收缩压升高以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增大是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其他靶器官受损的主要原因。24h 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负荷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靶器官受损呈正相关,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寅珍;金义兵;胡东芳;朱莉;黎玉环;乔洪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 D 辅助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予维生素 D 口服,1200IU/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25-羟基维生素 D3(25-OH-VD3)等内分泌代谢指标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卵泡刺激素水平[(5.86±1.64)mIU/mL]略高于对照组[(5.74±1.45)mIU/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促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率[(4.27±1.42)mIU/Ml]、(34.65±8.27)nmol/L、18.92%]均低于对照组[(6.35±1.74)mIU/mL、(40.54±9.86)nmol/L、43.24%],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25-羟基维生素 D3浓度[(35.62±6.51)nmol/L]高于对照组[(32.45±5.8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生素 D 补充辅助治疗可以通过提高患者血清中25(OH)VD3浓度来降低 PCOS 患者的睾酮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控制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降低 PCOS 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

    作者:檀丽;彭巧捷;陈丽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早期治疗的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早期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年龄20~71岁,平均(25.6±3.6)岁;孕期为24~27周,平均(25.8±1.5)周),同时选取70例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25.6±3.6)岁;孕期为24~27周,平均(25.6±1.4)周),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以及妊娠前体重指数等,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数据经比较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明显偏高,孕前和分娩后体重指数也比普通孕妇要高,其心脏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空腹和用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经和对照组的对比后,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空腹和餐后的血样本检测,其各平均数据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中收缩压(144.1±13.1),对照组为(116.4±10.3),观察舒张压(97.1±6.1),对照组(77.5±4.3),空腹血糖情况观察组为(7.0±2.1),对照组为(5.1±2.2),产后2h 血糖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为(13.7±1.1),对照组为(5.1±1.1),经比较,P <0.05,经数据分析后,其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的回归线性分析显示,年龄和孕前的体重指数分析,分娩期 BMI 的增长率和妊娠糖尿病病症研究有相关,且强于普通孕妇。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应高度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郑娇妮;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高效液相测定

    目的::考察高效液相测定法用于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的可行性。方法:色谱柱: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填充色谱柱,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ul;流动相:0.032 mol/L LiBr 溶液;流速为0.30 mL·min-1,采用以上条件对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测定。结果:头孢呋辛酯色谱条件经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在0.0059mg·mL-1~1.4963mg·mL-1范围内,溶液浓度与聚合物峰面积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 =670667X -5537.4(r =0.9998)。结论: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浓度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准确可靠,可考虑用于头孢呋辛酯及其类似物的高分子聚合物测定。

    作者:王美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考察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可行性。方法:选用反相色谱柱,以甲醇:0.1%醋酸(87∶13)为流动相,按照1.0mL/min 在230nm 波长,30℃柱温下对样品进行相关检测和方法学考察。结果:样品方法学考察均达到规定标准,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浓度在2.12~19.23μg/ml 与峰面积呈良好相关性:y =54742x -12658(r =09997),样品回收率100.42%,RSD为1.42%。结论: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含量,方法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是一种较为方便快捷的检测方式。

    作者:杨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体位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颅脑损伤病人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 =37)和对照组(n =37),观察组采取体位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颅内压变化。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压分别是(30.50±5.45)mmHg 和(30.49±5.41)mm-Hg,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颅内压是(16.11±2.29)mmHg,远低于对照组的(23.78±3.17)mmHg,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体位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较大,将患者头部抬高30°,有助于降低其颅内压。

    作者:陈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颌内牵引钛钉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颌内牵引钛钉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3例上颌骨矢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颌内牵引钛钉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4~6个月走访,治疗后患者咬合功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伤口愈合程度为 I 期。结论:颌内牵引钛钉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咬合功能恢复好,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谢芳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108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近10年内收治的10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n =52)单纯给予脑活素、脑复康、维生素等西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n =56)则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差异,随访10年,比较两组后遗症的复发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高达91.07%(51/56),而随访10年的复发率仅为10.71%(6/5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仅为69.23%(36/52),而随访10年的复发率高达34.62%(18/52)。两组的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国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磁共振与乳腺X线早期筛查对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乳腺 X 片早期筛查对乳腺癌女性患者预后的差异比较。方法:将某院接诊的患者分成三组:乳腺X 线摄片检查组(A 组)、磁共振检查组(B 组)以及包含 X 线摄片和磁共振的联合检查组(C 组),分析三组乳腺癌的检出率、过度诊断率、死亡率。结果:C 组乳腺癌的诊出率以及过度诊断率明显高于 A 组和 B 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三组随访研究的患者中,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磁共振联合乳房 X 线摄片筛查可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率,但并不能因此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进而改善预后。

    作者:肖小艳;侯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研究磁共振检查在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对感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0例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对全部患者做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磁共振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为硬脑膜蛛网强化,占比36.00%;有23例患者为脑膜蛛网膜下强化,占比46.00%;有3例患者为全脑膜强化,占比6.00%;还有6例患者为结核瘤,占比12.00%。结论:将磁共振应用在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增强磁共振扫描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感染性脑膜的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勇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分析平片无张力及疝环充填式两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某院进行腹股沟疝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观察组(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每组各61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 <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与观察组的4.9%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吴迟;高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