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含量

杨眉

关键词:根痛平胶囊, HPLC, 芍药苷
摘要:目的::考察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可行性。方法:选用反相色谱柱,以甲醇:0.1%醋酸(87∶13)为流动相,按照1.0mL/min 在230nm 波长,30℃柱温下对样品进行相关检测和方法学考察。结果:样品方法学考察均达到规定标准,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浓度在2.12~19.23μg/ml 与峰面积呈良好相关性:y =54742x -12658(r =09997),样品回收率100.42%,RSD为1.42%。结论: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含量,方法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是一种较为方便快捷的检测方式。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研究磁共振检查在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对感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0例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对全部患者做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磁共振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为硬脑膜蛛网强化,占比36.00%;有23例患者为脑膜蛛网膜下强化,占比46.00%;有3例患者为全脑膜强化,占比6.00%;还有6例患者为结核瘤,占比12.00%。结论:将磁共振应用在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增强磁共振扫描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感染性脑膜的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勇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子吸收法对丹参中的铅和镉含量分析

    目的::考察原子吸收法测定丹参中铅、镉重金属含量的可行性。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原子吸收仪测定3批次样品中铅、镉含量。结果:经方法学检查,Cd、Pb 均符合相关标准,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相应回归方程是:Pb:y =238.23A1-345.23(r =0.9997),Cd:23.3A2-1.21(r =0.9993),各批次丹参药材的铅、镉重金属含量均合格。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丹参药材 Cd、Pb 重金属含量,操作快捷、方法可靠、精密度和稳定性高,可用于测定。

    作者:宋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鼻粘膜扩散系数的测算

    目的::计算鼻粘膜的扩散系数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利用菲克第一定律,结合鼻粘膜的生理结构特点、用药的剂量及扩散时间,并运用物理计算方法得出了鼻粘膜的扩散系数。结果:人们的鼻粘膜扩散系数与个体差异有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根据患者鼻粘膜扩散系数,可以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贵勤;刘娴;张学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治疗以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以及术后复发的不同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 A 组:单纯性诊刮组(n =40例)和 B 组:宫腔镜电切组(n =60例)。术后 A 组分为曼月乐组,C 组(n =12例),术后给予曼月乐治疗;达英-35组,D 组(n =22例),术后给予达英-35治疗;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E 组(n =6例),术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B 组分为曼月乐组,F 组(n =25例);达英-35组,G 组(n =30例);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H 组(n =5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术后复发率。结果:随访1年后,B 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 A 组(18.3%对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组的复发率低于 C 组(16.0%对50.0%,P <0.05);G 组的复发率低于 D 组(16.7%对54.5%,P <0.05);H 组的复发率低于 E 组(40.0%对83.3%,P <0.05);F 组和 G 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 H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 组和 G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确切,术后应用曼月乐和达英-35可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陈能;张晓燕;陈燕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动脉瘤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临床治疗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2015年收治入院的脑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开颅组(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介入组(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和内科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各组分别有26例,对比各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各自的治疗后,介入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内科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开颅组的致残率较其他两组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P <0.05)。结论:相较而言,脑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古运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77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39)和对照组(n =38),观察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31%,并发症发生率是5.13%;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8.95%,并发症发生率是15.79%。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世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院门诊老年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分析调查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门诊老年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方法:根据我国发布的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对某院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评价其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的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6岁,平均用药4种,2936例(19%)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结论:某院门诊老年患者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雅丽;苏银法;胡国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双侧中央区淋巴结(VI 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有无双侧多灶癌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于45岁、双侧多灶癌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或0.01)。本组患者无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出现术后出血。结论: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初次手术应宜甲状腺全切,对年龄小于45岁、双侧多灶癌应重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作者:王昭君;许践刚;张宪波;赵挺;张筱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30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比分析肝动脉栓塞术对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上,均是观察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先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国内外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综述文献,应用 Jadad 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4篇,与对照组相比,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效比数比(OR)合并值3.70,95%可信区间[2.80,4.8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MD)合并值-1.02,95%可信区间[-1.16,-0.87]。结论:Meta 分析表明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任德全;颉飞鸿;崔建平;冯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鹿瓜多肽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鹿瓜多肽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及补钙药品治疗,同时给予鲑鱼降钙素100u,肌注,每日1次,连续10d,之后每周2次,连续2~3周;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10ml 加入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为15~30d,病情需要可延长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5.71%,对照组优良率52.38%;两组比较 P <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症状,提高了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改变了临床治疗的单一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市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产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对孕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对孕妇分娩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在某院分娩的孕妇6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并给予产前人文关怀。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孕妇的满意度为88.24%,差异性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对孕妇进行产前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孕妇的剖宫产率,并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黎慧霞;黄小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急性酒精中毒优质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急性酒精中毒共62例,依照数字法分组。31例选用常规护理,入对照组;其余31例选用优质护理,入观察组。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并对比效果。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住院日更短,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 <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佳,对于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极有推广价值。

    作者:田春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采取科学、合理、高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郝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随访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加强随访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 的绝经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出院医嘱,实验组除常规出院医嘱外加强术后随访。观察入院时和出院后1年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及患者出院后1年的依从性,记录出院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年实验组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05),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绝经后的冠心病患者,在 PCI 术后加强随访,有利于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 MACE 的发生率。

    作者:陈丽瑜;李慧敏;麦爱欢;陈洁;陈彩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部门协作干预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成效分析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某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为干预前阶段、药剂科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及质控科对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抽取各阶段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通过二个阶段的干预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58.18%分别下降为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的51.29%及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34.80%,干预后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P <0.01);三个阶段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大幅度提升,医院采取多部门协作模式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卢秀芬;马胜;李玉光;朱少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可视化气管插管在急诊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可视化气管插管在急诊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分析了传统气管插管存在的问题,将120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传统插管和可视化插管,并观察患者生理情况。结果:可视化插管通常可以一次性成功,对病患引起的损伤较小。结论:可视化气管插管可以再急诊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杨璐瑜;赵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接诊的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研究组采取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则为77.5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评价生活质量,显示二者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提高(P <0.05),但研究组治疗后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不错效果,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桂玉成;成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实践与评价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价其效果。方法:社区糖尿病患者320例,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社区常规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自我管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和健康管理优良率。结果:管理1年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管理优良率(93.1%)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引导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健康管理效果,值得普及。

    作者:袁永锋;李皓;张碧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益气养阴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配合西药使用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患者施以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单独施以西药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临床治疗状况,分析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的疗法是否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糖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疗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爱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