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磁共振与乳腺 X 片早期筛查对乳腺癌女性患者预后的差异比较。方法:将某院接诊的患者分成三组:乳腺X 线摄片检查组(A 组)、磁共振检查组(B 组)以及包含 X 线摄片和磁共振的联合检查组(C 组),分析三组乳腺癌的检出率、过度诊断率、死亡率。结果:C 组乳腺癌的诊出率以及过度诊断率明显高于 A 组和 B 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三组随访研究的患者中,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磁共振联合乳房 X 线摄片筛查可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率,但并不能因此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进而改善预后。
作者:肖小艳;侯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对感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0例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对全部患者做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磁共振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为硬脑膜蛛网强化,占比36.00%;有23例患者为脑膜蛛网膜下强化,占比46.00%;有3例患者为全脑膜强化,占比6.00%;还有6例患者为结核瘤,占比12.00%。结论:将磁共振应用在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增强磁共振扫描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感染性脑膜的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勇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以及术后复发的不同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 A 组:单纯性诊刮组(n =40例)和 B 组:宫腔镜电切组(n =60例)。术后 A 组分为曼月乐组,C 组(n =12例),术后给予曼月乐治疗;达英-35组,D 组(n =22例),术后给予达英-35治疗;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E 组(n =6例),术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B 组分为曼月乐组,F 组(n =25例);达英-35组,G 组(n =30例);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H 组(n =5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术后复发率。结果:随访1年后,B 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 A 组(18.3%对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组的复发率低于 C 组(16.0%对50.0%,P <0.05);G 组的复发率低于 D 组(16.7%对54.5%,P <0.05);H 组的复发率低于 E 组(40.0%对83.3%,P <0.05);F 组和 G 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 H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 组和 G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确切,术后应用曼月乐和达英-35可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陈能;张晓燕;陈燕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价其效果。方法:社区糖尿病患者320例,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社区常规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自我管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和健康管理优良率。结果:管理1年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管理优良率(93.1%)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引导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健康管理效果,值得普及。
作者:袁永锋;李皓;张碧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 D 辅助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予维生素 D 口服,1200IU/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25-羟基维生素 D3(25-OH-VD3)等内分泌代谢指标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卵泡刺激素水平[(5.86±1.64)mIU/mL]略高于对照组[(5.74±1.45)mIU/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促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率[(4.27±1.42)mIU/Ml]、(34.65±8.27)nmol/L、18.92%]均低于对照组[(6.35±1.74)mIU/mL、(40.54±9.86)nmol/L、43.24%],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25-羟基维生素 D3浓度[(35.62±6.51)nmol/L]高于对照组[(32.45±5.8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生素 D 补充辅助治疗可以通过提高患者血清中25(OH)VD3浓度来降低 PCOS 患者的睾酮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控制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降低 PCOS 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
作者:檀丽;彭巧捷;陈丽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平片无张力及疝环充填式两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某院进行腹股沟疝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观察组(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每组各61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 <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与观察组的4.9%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吴迟;高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40例 BPH 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情况要显著优于手术治疗前(P <0.05)。术后出血3例,术后随访1年,尿道狭窄2例,无尿失禁、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不仅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可靠,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分析健康妇女、正常妊娠孕妇、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对诊断 FGR 的意义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 FGR 的晚期妊娠孕妇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50例,正常未妊娠妇女50例,对这3组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这5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正常未孕组相比,妊娠组的 PT、APTT 明显低于正常未孕组(P <0.05),而妊娠组的 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P<0.05)。FGR 组的 PT、APTT 明显低于正常晚孕组(P <0.05),D-二聚体、FIB 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P <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存在着血液高凝状态,而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较正常妊娠孕妇更易致血栓前状态。我们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早期预测 FGR 的发生,从而进行早期处理,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作者:彭继文;王晔;倪菲菲;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某院收治的80例9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普通组两组,改良组45例54眼,普通组45例48眼。改良组给予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普通组给予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改良组54眼中有49眼治愈,3眼好转,2眼无效,治愈率为90.74%,总有效率为96.29%;普通组48眼中有27眼治愈,10眼好转,11眼无效,治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77.08%。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治疗能提高以往传统模式下的治愈成功率,疗效显著,手术创口小,出血量少,伤口愈合快,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治愈后几乎无面部瘫痕,值得推广。
作者:钱丽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直肠癌患者100例,具体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针对治疗组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前切除术,具体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时间和住院长短,于此同时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具体的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时间、住院长短和复发率上都显著性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尽快的痊愈,与此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可以在临床中大力的应用推广。
作者:林先锋;林大梁;张晓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洗必泰醇和含碘手术薄膜在小儿骨科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某院骨科住院患儿中接受骨科一类切口手术的16岁以下符合条件患儿300名,并按照300名患儿的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两组,住院号尾数单号为洗必泰醇联合含碘手术薄膜组(实验组)150例,住院号尾数双数为含碘消毒液联合含碘手术薄膜组(对照组)150例。术中两次皮肤采样,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30d 内评估病人,比较手术部位感染率(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次皮肤采样细菌培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部位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洗必泰醇与含碘手术薄膜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有更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海春;付晓玲;王常娥;闫明峰;王敬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内镜技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尿路结石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某院的尿路结石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技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经皮肾穿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8.08%(51/52);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88.46%(46/52),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6/52);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尿路结石患者而言,选择采用内镜技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具有损伤小,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安全等诸多优势,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腔内泌尿科碎石方法,在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孙新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源自某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6例肝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病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5.26±15.13)min、术中出血量(55.38±11.62)ml、术后引流量(63.62±11.25)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7.86±2.53)d及住院天数(9.62±3.27)d 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和6.0%。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能有效降低复发率,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黄初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组(A)、吡格列酮组(B)、拜唐苹组(C)、格华止组(D)预防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1999年 WHO 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 IGT 患者共132例,随机分为 A 组33例,B 组33例,C 组33例,D 组33例。B 组、C 组、D 组均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吡格列酮15mgqd,拜唐苹50mgtid,格华止0.25tid,疗程16周。结果:132例每组有2例退出,A、B、C、D 四组分别有5例(16.13%),12例(38.71%),10例(32.26%),10例(32.26%)葡萄糖耐量(OGTT)转为正常,分别有3例(9.68%),2例、2例、2例(6.45%)IGT 转为 T2DM。单因素分析显示 IGT 向正常的转化率与治疗前年龄、体重呈负相关(r =-2.134和-1.983,P <0.05)与治疗后胰岛素降低呈正相关(r =1.995.P <0.05)。结论:对 IGT 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有必要给予药物的干预。
作者:侯波;肖小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接诊的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研究组采取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则为77.5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评价生活质量,显示二者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提高(P <0.05),但研究组治疗后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不错效果,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桂玉成;成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采取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3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丽琴;王智慧;吴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某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为干预前阶段、药剂科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及质控科对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抽取各阶段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通过二个阶段的干预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58.18%分别下降为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的51.29%及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34.80%,干预后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P <0.01);三个阶段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大幅度提升,医院采取多部门协作模式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卢秀芬;马胜;李玉光;朱少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77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39)和对照组(n =38),观察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31%,并发症发生率是5.13%;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8.95%,并发症发生率是15.79%。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世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应用 CT 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11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 CT 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存在显著差异;结核瘤患者的 BF、BV 及 PS 参数值明显低于炎性结节患者和小肺癌患者(均 P <0.01);炎性结节患者的PS 参数值显著低于小肺癌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CT 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换的时间-密度曲线以及 CT 灌注参数差异,能够提高对 SNP 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准确率。
作者:黄晓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围产期结局。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院住院分娩的 ICP 合并 GDM 孕妇为研究对象(IG 组,共89例),随机抽取同期因单纯 ICP 住院分娩的作为对照组(I 组,250例),所有患者均记录分娩前的总胆汁酸值、产后出血量、羊水情况、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 评分、出生孕周,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围产期结局。结果:IG 组的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转 NICU 的概率高于 I 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P 合并 GDM 孕妇的围产儿发病率较单纯 ICP 高,对于 ICP 合并 GDM 孕妇,孕期应加强管理与监测,遵循个体化处理原则制定治疗方案,减少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同时应避免盲目剖宫产,改善围产期结局。
作者:倪菲菲;徐晓敏;彭继文;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急腹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均为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勇;汪艮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计算鼻粘膜的扩散系数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利用菲克第一定律,结合鼻粘膜的生理结构特点、用药的剂量及扩散时间,并运用物理计算方法得出了鼻粘膜的扩散系数。结果:人们的鼻粘膜扩散系数与个体差异有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根据患者鼻粘膜扩散系数,可以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贵勤;刘娴;张学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临床治疗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2015年收治入院的脑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开颅组(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介入组(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和内科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各组分别有26例,对比各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各自的治疗后,介入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内科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开颅组的致残率较其他两组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P <0.05)。结论:相较而言,脑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古运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30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比分析肝动脉栓塞术对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上,均是观察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先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 R 组和 B 组,每组45例,R 组患者给予注射0.75%的盐酸罗哌卡因1.2mL,B 组患者注射0.75%的盐酸布比卡因1.2mL,麻醉实施后对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T12阻滞维持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但 R 组患者相比 B 组,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长,大 Bromage 评分更小,Bromage 1分的维持时间更短(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下肢手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学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患者常见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妇科病患者10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研究的1000例妇科疾病患者中,阴道炎所占比例为30.0%,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高,为20.4%;(P <0.05);第一次性生活不足18岁、性伴侣数量在2个及以上、分娩次数在2次及以上、流产次数在2次及以上和高龄均为阴道病的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高,女性应注意强化自我保健,建立良好卫生习惯。
作者:谭家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早期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年龄20~71岁,平均(25.6±3.6)岁;孕期为24~27周,平均(25.8±1.5)周),同时选取70例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25.6±3.6)岁;孕期为24~27周,平均(25.6±1.4)周),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以及妊娠前体重指数等,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数据经比较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明显偏高,孕前和分娩后体重指数也比普通孕妇要高,其心脏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空腹和用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经和对照组的对比后,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空腹和餐后的血样本检测,其各平均数据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中收缩压(144.1±13.1),对照组为(116.4±10.3),观察舒张压(97.1±6.1),对照组(77.5±4.3),空腹血糖情况观察组为(7.0±2.1),对照组为(5.1±2.2),产后2h 血糖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为(13.7±1.1),对照组为(5.1±1.1),经比较,P <0.05,经数据分析后,其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的回归线性分析显示,年龄和孕前的体重指数分析,分娩期 BMI 的增长率和妊娠糖尿病病症研究有相关,且强于普通孕妇。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应高度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郑娇妮;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卵巢早衰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年1月~2015年7月来某院就诊的29例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经过积极、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也明显增加,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和对症治疗,对于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燕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58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n =29例),观察组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传统修补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1.7±10.8)min、(16.8±5.2)h、(4.6±2.7)d、6.9%、6.9%、24.1%,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可有效改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胡建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颌内牵引钛钉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3例上颌骨矢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颌内牵引钛钉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4~6个月走访,治疗后患者咬合功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伤口愈合程度为 I 期。结论:颌内牵引钛钉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咬合功能恢复好,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谢芳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接受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患者胃肠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8d 后,前清蛋白较之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前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转铁蛋白较之前有所增加,观察组转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第一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作者:李伟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双侧中央区淋巴结(VI 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有无双侧多灶癌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于45岁、双侧多灶癌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或0.01)。本组患者无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出现术后出血。结论: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初次手术应宜甲状腺全切,对年龄小于45岁、双侧多灶癌应重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作者:王昭君;许践刚;张宪波;赵挺;张筱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5年3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28例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划分为实验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均行术前3个周期的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实验组:3周期化疗后行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仅行术前化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再行原方案化疗3周期。对比分析经两组患者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结果:实验组放化疗后有效率为79.7%,疾病控制率为96.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1.8个月,中位生存期26.3个月,1年生存率为93.8%;对照组化疗后有效率为59.4%,疾病控制率为85.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8.2个月,中位生存期19.8个月,1年生存率为81.3%。两组间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可恢复。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有利于提高预后,并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可作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佳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祁彦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不同治疗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3组:A 组药物治疗,B 组行输卵管切除术,C 组行输卵管保守手术,对比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并采用阴道超声检测卵巢体积、基础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析。结果:与 A、C 两组相比,B 组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 水平均明显增加;雌二醇 E2水平明显下降(P <0.05);A 组、C 组卵巢基础窦卵泡数及卵巢体积明显大于 B 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 B 组(P <0.05);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相比, FSH、LH 水平均明显增加而 E2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基础窦卵泡数、卵巢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行输卵管切除术,明显影响患者卵巢的储备功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尽可能给予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并且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
作者:李东方;徐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关于评价阔韧带肌瘤诊断在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分析价值。方法:采用计算几个评价指标的数值对超声检查诊断阔韧带肌瘤,判断其在临床方面所显现出来的价值,将对170例阔韧带肌瘤术后患者的病理诊断及超声特性给予临床分析。结果:判断阔韧带肌瘤在超声诊断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漏诊率87.74%、敏感度11.25%、误诊率0.31%、特异度98.95%、阳性预测值49.97%、阴性预测值98.76%。超声显现阔韧带肌瘤有子宫旁囊实混合性包块或实性包块。结论:影像超声学将是诊断阔韧带肌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超;毛明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近10年内收治的10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n =52)单纯给予脑活素、脑复康、维生素等西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n =56)则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差异,随访10年,比较两组后遗症的复发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高达91.07%(51/56),而随访10年的复发率仅为10.71%(6/5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仅为69.23%(36/52),而随访10年的复发率高达34.62%(18/52)。两组的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国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骨科收治膝关节骨创患者98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术后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48例,总有效率97.96%,包括显效31例、有效17例,对照组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79.59%,包括显效26例、有效13例,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 <0.05)。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中,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有效率,改善患者病情,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游文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老年患者脑血管疾病介入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某科2012年2月~2015年1月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脑血管介入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 CNP 进行护理,对照组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两组 BI 评分、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住院情况、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都明显减少;观察组 BI 评分、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老年脑血管介入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一定程度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丹;彭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采取科学、合理、高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郝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采用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加快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并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尿失禁患者30例(A 组),器官脱垂患者30例(B 组),并选择30例同期进行诊断的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C 组)。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将体内大便及尿液排空,然后进行会阴超声检查。分别收集患者在缩肛、Valsalva 以及静息状态下的盆底容积信息,得患者盆底的横断面声像图。结果:在缩肛以及 Valsalva 状态下,B 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等检查指标值均明显大于 C 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等检查指标值均明显高于 C 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够动态观察患者的盆底肌肉受损情况,对于压力性尿失禁及器官脱垂具有较好的评估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估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作者:索敏;张伟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 CT 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2例气道异物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气道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阻塞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两者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 CT 可清楚显示异物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气管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津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7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观察组通过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与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优于对照组的1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腹股沟疝通过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操作简单,手术后恢复较快,对并发生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降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危重症患者肠梗阻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对分型诊断时应用超声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某院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同时发生肠梗阻的患者,对其均予以超声检查,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型诊断,并对诊断的假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后发现病因,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56.00%,其中发生在小肠位置,病因为肠套叠与腹股沟疝的肠梗阻的超声检查结果符合率较高,能够达到100.00%,而因肠系膜血管壁闭塞导致的肠梗阻的检查符合率却相对较低,为20.00%,二者比较χ2=6.67,P =0.01<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对危重症肠梗阻进行病因分型诊断,但是其检查结果可能会受到气体的干扰,同时超声检查很难对回肠与空肠的界限进行判断,因此诊断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但超声图像的显示较为直观,且在诊断后可辅助医师及时选定治疗方案,因此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应用。
作者:黄雪萍;吴才胜;黄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以及 CT 联合 MRI 检查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分析 CT 联合 MRI 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某院诊断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面 CTI,试验组患者进行 CE 联合 MRI 进行诊断及术前分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进行 CT 检查的敏感性为64.0%,试验组患者进行 CT 联合 MRI 检查的敏感性为89.3%,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进行 CT 检查的准确率为67.3%,试验组患者进行 CT 联合 MRI 检查的准确率为92.7%,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进行 CT 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58.0%,试验组患者进行 CT 联合 MRI 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86.0%,两种方法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 联合 MRI 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检查中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翠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举措对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某院供应室自2014年9月起实施综合干预举措,选择2014年2月~2014年8月795个无菌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4年9月~2015年4月806个无菌包作为观察组,对比实施综合干预举措前后湿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湿包发生率为1.12%,对照组湿包发生率为3.90%,观察组湿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减低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卢斌;辛映华;刘吟娇;吴雪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对孕妇分娩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在某院分娩的孕妇6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并给予产前人文关怀。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孕妇的满意度为88.24%,差异性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对孕妇进行产前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孕妇的剖宫产率,并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黎慧霞;黄小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412例住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0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经验性用药,观察组给予微生物检验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度感染率、中度感染率、重度感染率分别为26.21%、11.17%、5.34%,对照组分别为27.18%、22.33%、16.99%。观察组感染的几率较低、程度较轻。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较好地控制住院患者感染情况,表现为降低患者感染率以及感染程度,间接提升患者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翠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颅脑损伤病人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 =37)和对照组(n =37),观察组采取体位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颅内压变化。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压分别是(30.50±5.45)mmHg 和(30.49±5.41)mm-Hg,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颅内压是(16.11±2.29)mmHg,远低于对照组的(23.78±3.17)mmHg,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体位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较大,将患者头部抬高30°,有助于降低其颅内压。
作者:陈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健康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健康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措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芳;董红艳;王印伟;严庆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急性酒精中毒优质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急性酒精中毒共62例,依照数字法分组。31例选用常规护理,入对照组;其余31例选用优质护理,入观察组。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并对比效果。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住院日更短,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 <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佳,对于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极有推广价值。
作者:田春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纯钛和钴铬合金两种材料所制作的铸造可摘局部义齿在用于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来某单位行纯钛支架铸造可摘义齿修复患者55例和钴铬支架铸造可摘义齿修复患者70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戴义齿后牙龈炎症状况、修复后对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调查,从而来评估和比较纯钛和钴铬合金铸造可摘义齿的远期修复效果。结果:纯钛铸造可摘义齿比钴铬合金铸造可摘义齿的牙龈炎症发生率低,舒适性强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纯钛支架在对牙龈刺激方面和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方面都优于钴铬合金支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敏敏;胡荣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平均的两组各42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加压钢板固定,另一组为观察组,治疗方式为带锁内钉,比较两组的优良率、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后肢体遗留慢性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其他并发症情况差别不大,P >0.05。结论: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比使用加压钢板固定效果更加好,优良率高,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邱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可视化气管插管在急诊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分析了传统气管插管存在的问题,将120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传统插管和可视化插管,并观察患者生理情况。结果:可视化插管通常可以一次性成功,对病患引起的损伤较小。结论:可视化气管插管可以再急诊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杨璐瑜;赵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某院选取7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曾伟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海洛因依赖者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海洛因依赖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3.4±8.4)分,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为(56.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海洛因依赖者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其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
作者:秦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加强随访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 的绝经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出院医嘱,实验组除常规出院医嘱外加强术后随访。观察入院时和出院后1年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及患者出院后1年的依从性,记录出院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年实验组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05),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绝经后的冠心病患者,在 PCI 术后加强随访,有利于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 MACE 的发生率。
作者:陈丽瑜;李慧敏;麦爱欢;陈洁;陈彩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纯化紫花地丁复方中秦皮乙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 HPLC 测定秦皮乙素含量,以静态和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选择上样液质量浓度、径高比和吸附时间为因素,通过 L9(34)正交实验筛选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选择吸附和洗脱性能好的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优选的佳纯化工艺条件为树脂径高比1∶3,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5 g·mL-1,上样液为10 mL,吸附时间为4h,以6 BV 的水洗除杂,以4 BV 的70%乙醇洗脱树脂柱。结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秦皮乙素具有良好的纯化效果,该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作者:梁美云;赵振;曾海荣;姚雅绮;王冰;张伟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考察原子吸收法测定丹参中铅、镉重金属含量的可行性。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原子吸收仪测定3批次样品中铅、镉含量。结果:经方法学检查,Cd、Pb 均符合相关标准,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相应回归方程是:Pb:y =238.23A1-345.23(r =0.9997),Cd:23.3A2-1.21(r =0.9993),各批次丹参药材的铅、镉重金属含量均合格。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丹参药材 Cd、Pb 重金属含量,操作快捷、方法可靠、精密度和稳定性高,可用于测定。
作者:宋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国内外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综述文献,应用 Jadad 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4篇,与对照组相比,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效比数比(OR)合并值3.70,95%可信区间[2.80,4.8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MD)合并值-1.02,95%可信区间[-1.16,-0.87]。结论:Meta 分析表明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任德全;颉飞鸿;崔建平;冯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与氨曲南联合用药对盆腔炎性疾病(PI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某院收治的200例 PI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97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103例,采用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1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与96.1%,观察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其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13<0.05);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6.5%和5.9%,观察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 =0.006<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 PID,疗效好且无明显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 B6治疗原发痛经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8例原发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通过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 B6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纯服用维生素 B6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原发痛经通过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 B6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朱仲初;陈秀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考察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可行性。方法:选用反相色谱柱,以甲醇:0.1%醋酸(87∶13)为流动相,按照1.0mL/min 在230nm 波长,30℃柱温下对样品进行相关检测和方法学考察。结果:样品方法学考察均达到规定标准,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浓度在2.12~19.23μg/ml 与峰面积呈良好相关性:y =54742x -12658(r =09997),样品回收率100.42%,RSD为1.42%。结论: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含量,方法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是一种较为方便快捷的检测方式。
作者:杨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1月到某院就诊的8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加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效果显著,既能有效控制血压,又能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保护患者肾功能免受损害。
作者:漆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门诊老年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方法:根据我国发布的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对某院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评价其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的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6岁,平均用药4种,2936例(19%)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结论:某院门诊老年患者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雅丽;苏银法;胡国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使用艾迪注射液缓解化疗不良反应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43例)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观察组(276例)则同时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率,同时评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下降率、血小板下降率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显著(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KPS 评分(85.2±3.6)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KPS 评分(62.2±4.5)分,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和缓解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鹿瓜多肽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及补钙药品治疗,同时给予鲑鱼降钙素100u,肌注,每日1次,连续10d,之后每周2次,连续2~3周;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10ml 加入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为15~30d,病情需要可延长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5.71%,对照组优良率52.38%;两组比较 P <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症状,提高了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改变了临床治疗的单一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市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 Hp 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消化道症状患者89例的 Hp 临床分离株,行纸片扩散法检测 Hp 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5%、3.4%、37.1%、31.5%和76.4%。经抗 Hp 治疗与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甲硝唑耐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抗 Hp 治疗与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 Hp5种药物中,Hp 对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根除 Hp 的首选药物;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选用时要在药敏检测指导下完成;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不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周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益气养阴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配合西药使用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患者施以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单独施以西药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临床治疗状况,分析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的疗法是否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糖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疗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爱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考察高效液相测定法用于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的可行性。方法:色谱柱: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填充色谱柱,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ul;流动相:0.032 mol/L LiBr 溶液;流速为0.30 mL·min-1,采用以上条件对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测定。结果:头孢呋辛酯色谱条件经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在0.0059mg·mL-1~1.4963mg·mL-1范围内,溶液浓度与聚合物峰面积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 =670667X -5537.4(r =0.9998)。结论: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浓度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准确可靠,可考虑用于头孢呋辛酯及其类似物的高分子聚合物测定。
作者:王美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居民对维生素 D 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知晓情况,分析认知程度、影响因素、相关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样本抽样法从上海某区抽取居民207名,使用 KAP 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居民对维生素 D 与骨质疏松关系的了解程度不高,而对维生素 D 的了解程度与居民的月收入、居住区域、社会宣传方式等有关。结论:通过加大对维生素 D 与骨质疏松关系的宣教,从而提高居民对通过维生素 D 防治骨质疏松的认识,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作者:钟悦容;孙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2014年与2015年某院就诊女性生殖道感染支原体检出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分别收集某院2014年与2015年全年妇科门诊送检临床分离株,当年鉴定、药敏试验。结果:2014年与2015年送检分泌物支原体阳性率为56.63%、61.32%,患病者以20~40岁为主;以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为主,混合型(Uu+Mh)次之,人型支原体(Macoplasma hominics,Mh)感染较少。耐药检测结果表明解脲脲原体感染和混合型感染的药敏情况存在差异:2015年Uu 感染总体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高度敏感(>90%);Uu+ Mh 感染敏感性下降,均低于90%。结论:支原体感染已成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Uu 感染占较大比例,同时支原体药敏变化十分显著。
作者:越旺盛;周小东;谢彩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力量,其就业志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未来的医疗状况。课题组对63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阐述了医学生目前就业志愿的现况,发现医学生的就业志愿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出国深造,自主创业,到基层或私营医院就业,到公立医院就业等等。文章还分析了其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解析其中的原因。后,对各高校在引导医学生的就业志愿方面提出建议。
作者:薛蓉;江泽文;武杰;张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研究,指导更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脑梗死。方法:利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按 CISS 分型方法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脑栓塞型(CS),穿支病变型(PAD),其它原因型(OE)和不明原因型(UE)。在入院后1~2周内行24h 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前三者之间以及其与单纯高血压病(HBP)之间血压变异性的差异性。结果:尿白蛋白在 LAA 组与 PAD 组、LAA 组与 HBP 组、PAD 组与 CS 组、CS 组与 HBP 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h-sBP 在 LAA 组与 PAD 组、LAA 组与 CS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BP 在 LAA 组与 PA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dBPCV 在 LAA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sBP 负荷在 LAA组与 CS 组、PAD 组与 CS 组、CS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T 指标在 LAA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VST 指标在 LAA 组与 PAD 组、LAA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血压变异性有差异,持续收缩压升高特别是夜间收缩压升高以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增大是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其他靶器官受损的主要原因。24h 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负荷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靶器官受损呈正相关,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寅珍;金义兵;胡东芳;朱莉;黎玉环;乔洪源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