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初步探讨

曾伟权

关键词:十步正骨手法, 中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目的::分析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某院选取7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治疗以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以及术后复发的不同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 A 组:单纯性诊刮组(n =40例)和 B 组:宫腔镜电切组(n =60例)。术后 A 组分为曼月乐组,C 组(n =12例),术后给予曼月乐治疗;达英-35组,D 组(n =22例),术后给予达英-35治疗;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E 组(n =6例),术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B 组分为曼月乐组,F 组(n =25例);达英-35组,G 组(n =30例);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H 组(n =5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术后复发率。结果:随访1年后,B 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 A 组(18.3%对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组的复发率低于 C 组(16.0%对50.0%,P <0.05);G 组的复发率低于 D 组(16.7%对54.5%,P <0.05);H 组的复发率低于 E 组(40.0%对83.3%,P <0.05);F 组和 G 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 H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 组和 G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确切,术后应用曼月乐和达英-35可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陈能;张晓燕;陈燕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 CT 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2例气道异物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气道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阻塞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两者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 CT 可清楚显示异物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气管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津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研究磁共振检查在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对感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0例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对全部患者做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磁共振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为硬脑膜蛛网强化,占比36.00%;有23例患者为脑膜蛛网膜下强化,占比46.00%;有3例患者为全脑膜强化,占比6.00%;还有6例患者为结核瘤,占比12.00%。结论:将磁共振应用在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增强磁共振扫描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感染性脑膜的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勇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尿失禁患者30例(A 组),器官脱垂患者30例(B 组),并选择30例同期进行诊断的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C 组)。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将体内大便及尿液排空,然后进行会阴超声检查。分别收集患者在缩肛、Valsalva 以及静息状态下的盆底容积信息,得患者盆底的横断面声像图。结果:在缩肛以及 Valsalva 状态下,B 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等检查指标值均明显大于 C 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等检查指标值均明显高于 C 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够动态观察患者的盆底肌肉受损情况,对于压力性尿失禁及器官脱垂具有较好的评估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估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作者:索敏;张伟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分析平片无张力及疝环充填式两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某院进行腹股沟疝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观察组(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每组各61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 <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与观察组的4.9%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吴迟;高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58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n =29例),观察组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传统修补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1.7±10.8)min、(16.8±5.2)h、(4.6±2.7)d、6.9%、6.9%、24.1%,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可有效改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胡建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接受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患者胃肠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8d 后,前清蛋白较之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前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转铁蛋白较之前有所增加,观察组转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第一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作者:李伟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平均的两组各42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加压钢板固定,另一组为观察组,治疗方式为带锁内钉,比较两组的优良率、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后肢体遗留慢性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其他并发症情况差别不大,P >0.05。结论: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比使用加压钢板固定效果更加好,优良率高,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邱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30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比分析肝动脉栓塞术对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上,均是观察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先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克林霉素结合氨曲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与氨曲南联合用药对盆腔炎性疾病(PI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某院收治的200例 PI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97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103例,采用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1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与96.1%,观察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其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13<0.05);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6.5%和5.9%,观察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 =0.006<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 PID,疗效好且无明显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益气养阴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配合西药使用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患者施以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单独施以西药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临床治疗状况,分析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的疗法是否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糖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疗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爱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考察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可行性。方法:选用反相色谱柱,以甲醇:0.1%醋酸(87∶13)为流动相,按照1.0mL/min 在230nm 波长,30℃柱温下对样品进行相关检测和方法学考察。结果:样品方法学考察均达到规定标准,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浓度在2.12~19.23μg/ml 与峰面积呈良好相关性:y =54742x -12658(r =09997),样品回收率100.42%,RSD为1.42%。结论:高效液相法测定根痛平胶囊中芍药苷含量,方法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是一种较为方便快捷的检测方式。

    作者:杨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Hp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 Hp 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消化道症状患者89例的 Hp 临床分离株,行纸片扩散法检测 Hp 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5%、3.4%、37.1%、31.5%和76.4%。经抗 Hp 治疗与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甲硝唑耐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抗 Hp 治疗与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 Hp5种药物中,Hp 对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根除 Hp 的首选药物;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选用时要在药敏检测指导下完成;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不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周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部门协作干预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成效分析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某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为干预前阶段、药剂科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及质控科对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抽取各阶段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通过二个阶段的干预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58.18%分别下降为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的51.29%及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34.80%,干预后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P <0.01);三个阶段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大幅度提升,医院采取多部门协作模式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卢秀芬;马胜;李玉光;朱少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早期治疗的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早期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年龄20~71岁,平均(25.6±3.6)岁;孕期为24~27周,平均(25.8±1.5)周),同时选取70例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25.6±3.6)岁;孕期为24~27周,平均(25.6±1.4)周),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以及妊娠前体重指数等,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数据经比较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明显偏高,孕前和分娩后体重指数也比普通孕妇要高,其心脏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空腹和用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经和对照组的对比后,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空腹和餐后的血样本检测,其各平均数据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中收缩压(144.1±13.1),对照组为(116.4±10.3),观察舒张压(97.1±6.1),对照组(77.5±4.3),空腹血糖情况观察组为(7.0±2.1),对照组为(5.1±2.2),产后2h 血糖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为(13.7±1.1),对照组为(5.1±1.1),经比较,P <0.05,经数据分析后,其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的回归线性分析显示,年龄和孕前的体重指数分析,分娩期 BMI 的增长率和妊娠糖尿病病症研究有相关,且强于普通孕妇。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应高度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郑娇妮;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耐量低减向2型糖尿病发展中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组(A)、吡格列酮组(B)、拜唐苹组(C)、格华止组(D)预防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1999年 WHO 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 IGT 患者共132例,随机分为 A 组33例,B 组33例,C 组33例,D 组33例。B 组、C 组、D 组均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吡格列酮15mgqd,拜唐苹50mgtid,格华止0.25tid,疗程16周。结果:132例每组有2例退出,A、B、C、D 四组分别有5例(16.13%),12例(38.71%),10例(32.26%),10例(32.26%)葡萄糖耐量(OGTT)转为正常,分别有3例(9.68%),2例、2例、2例(6.45%)IGT 转为 T2DM。单因素分析显示 IGT 向正常的转化率与治疗前年龄、体重呈负相关(r =-2.134和-1.983,P <0.05)与治疗后胰岛素降低呈正相关(r =1.995.P <0.05)。结论:对 IGT 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有必要给予药物的干预。

    作者:侯波;肖小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以及 CT 联合 MRI 检查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分析 CT 联合 MRI 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某院诊断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面 CTI,试验组患者进行 CE 联合 MRI 进行诊断及术前分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进行 CT 检查的敏感性为64.0%,试验组患者进行 CT 联合 MRI 检查的敏感性为89.3%,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进行 CT 检查的准确率为67.3%,试验组患者进行 CT 联合 MRI 检查的准确率为92.7%,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进行 CT 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58.0%,试验组患者进行 CT 联合 MRI 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86.0%,两种方法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 联合 MRI 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检查中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翠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采取科学、合理、高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郝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鹿瓜多肽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鹿瓜多肽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及补钙药品治疗,同时给予鲑鱼降钙素100u,肌注,每日1次,连续10d,之后每周2次,连续2~3周;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10ml 加入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为15~30d,病情需要可延长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5.71%,对照组优良率52.38%;两组比较 P <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症状,提高了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改变了临床治疗的单一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市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骨科收治膝关节骨创患者98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术后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48例,总有效率97.96%,包括显效31例、有效17例,对照组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79.59%,包括显效26例、有效13例,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 <0.05)。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中,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有效率,改善患者病情,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游文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