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花地丁复方中秦皮乙素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梁美云;赵振;曾海荣;姚雅绮;王冰;张伟荣

关键词:紫花地丁, 秦皮乙素, 大孔吸附树脂, 正交试验设计
摘要: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纯化紫花地丁复方中秦皮乙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 HPLC 测定秦皮乙素含量,以静态和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选择上样液质量浓度、径高比和吸附时间为因素,通过 L9(34)正交实验筛选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选择吸附和洗脱性能好的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优选的佳纯化工艺条件为树脂径高比1∶3,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5 g·mL-1,上样液为10 mL,吸附时间为4h,以6 BV 的水洗除杂,以4 BV 的70%乙醇洗脱树脂柱。结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秦皮乙素具有良好的纯化效果,该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高效液相测定

    目的::考察高效液相测定法用于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的可行性。方法:色谱柱: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填充色谱柱,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ul;流动相:0.032 mol/L LiBr 溶液;流速为0.30 mL·min-1,采用以上条件对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测定。结果:头孢呋辛酯色谱条件经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在0.0059mg·mL-1~1.4963mg·mL-1范围内,溶液浓度与聚合物峰面积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 =670667X -5537.4(r =0.9998)。结论: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浓度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准确可靠,可考虑用于头孢呋辛酯及其类似物的高分子聚合物测定。

    作者:王美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采用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加快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并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40例 BPH 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情况要显著优于手术治疗前(P <0.05)。术后出血3例,术后随访1年,尿道狭窄2例,无尿失禁、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不仅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可靠,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早期治疗的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早期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年龄20~71岁,平均(25.6±3.6)岁;孕期为24~27周,平均(25.8±1.5)周),同时选取70例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25.6±3.6)岁;孕期为24~27周,平均(25.6±1.4)周),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以及妊娠前体重指数等,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数据经比较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明显偏高,孕前和分娩后体重指数也比普通孕妇要高,其心脏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空腹和用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经和对照组的对比后,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空腹和餐后的血样本检测,其各平均数据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中收缩压(144.1±13.1),对照组为(116.4±10.3),观察舒张压(97.1±6.1),对照组(77.5±4.3),空腹血糖情况观察组为(7.0±2.1),对照组为(5.1±2.2),产后2h 血糖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为(13.7±1.1),对照组为(5.1±1.1),经比较,P <0.05,经数据分析后,其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的回归线性分析显示,年龄和孕前的体重指数分析,分娩期 BMI 的增长率和妊娠糖尿病病症研究有相关,且强于普通孕妇。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应高度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郑娇妮;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初步探讨

    目的::分析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某院选取7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曾伟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颌内牵引钛钉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颌内牵引钛钉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3例上颌骨矢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颌内牵引钛钉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4~6个月走访,治疗后患者咬合功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伤口愈合程度为 I 期。结论:颌内牵引钛钉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咬合功能恢复好,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谢芳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两种材料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牙龈炎症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纯钛和钴铬合金两种材料所制作的铸造可摘局部义齿在用于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来某单位行纯钛支架铸造可摘义齿修复患者55例和钴铬支架铸造可摘义齿修复患者70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戴义齿后牙龈炎症状况、修复后对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调查,从而来评估和比较纯钛和钴铬合金铸造可摘义齿的远期修复效果。结果:纯钛铸造可摘义齿比钴铬合金铸造可摘义齿的牙龈炎症发生率低,舒适性强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纯钛支架在对牙龈刺激方面和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方面都优于钴铬合金支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敏敏;胡荣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实践与评价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价其效果。方法:社区糖尿病患者320例,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社区常规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自我管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和健康管理优良率。结果:管理1年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管理优良率(93.1%)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引导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健康管理效果,值得普及。

    作者:袁永锋;李皓;张碧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研究,指导更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脑梗死。方法:利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按 CISS 分型方法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脑栓塞型(CS),穿支病变型(PAD),其它原因型(OE)和不明原因型(UE)。在入院后1~2周内行24h 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前三者之间以及其与单纯高血压病(HBP)之间血压变异性的差异性。结果:尿白蛋白在 LAA 组与 PAD 组、LAA 组与 HBP 组、PAD 组与 CS 组、CS 组与 HBP 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h-sBP 在 LAA 组与 PAD 组、LAA 组与 CS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BP 在 LAA 组与 PA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dBPCV 在 LAA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sBP 负荷在 LAA组与 CS 组、PAD 组与 CS 组、CS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T 指标在 LAA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VST 指标在 LAA 组与 PAD 组、LAA 组与 HBP 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血压变异性有差异,持续收缩压升高特别是夜间收缩压升高以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增大是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其他靶器官受损的主要原因。24h 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负荷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靶器官受损呈正相关,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寅珍;金义兵;胡东芳;朱莉;黎玉环;乔洪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108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近10年内收治的10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n =52)单纯给予脑活素、脑复康、维生素等西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n =56)则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差异,随访10年,比较两组后遗症的复发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高达91.07%(51/56),而随访10年的复发率仅为10.71%(6/5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仅为69.23%(36/52),而随访10年的复发率高达34.62%(18/52)。两组的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国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子吸收法对丹参中的铅和镉含量分析

    目的::考察原子吸收法测定丹参中铅、镉重金属含量的可行性。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原子吸收仪测定3批次样品中铅、镉含量。结果:经方法学检查,Cd、Pb 均符合相关标准,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相应回归方程是:Pb:y =238.23A1-345.23(r =0.9997),Cd:23.3A2-1.21(r =0.9993),各批次丹参药材的铅、镉重金属含量均合格。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丹参药材 Cd、Pb 重金属含量,操作快捷、方法可靠、精密度和稳定性高,可用于测定。

    作者:宋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随访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加强随访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 的绝经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出院医嘱,实验组除常规出院医嘱外加强术后随访。观察入院时和出院后1年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及患者出院后1年的依从性,记录出院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年实验组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05),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绝经后的冠心病患者,在 PCI 术后加强随访,有利于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 MACE 的发生率。

    作者:陈丽瑜;李慧敏;麦爱欢;陈洁;陈彩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比较分析健康妇女、正常妊娠孕妇、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对诊断 FGR 的意义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 FGR 的晚期妊娠孕妇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50例,正常未妊娠妇女50例,对这3组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这5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正常未孕组相比,妊娠组的 PT、APTT 明显低于正常未孕组(P <0.05),而妊娠组的 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P<0.05)。FGR 组的 PT、APTT 明显低于正常晚孕组(P <0.05),D-二聚体、FIB 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P <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存在着血液高凝状态,而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较正常妊娠孕妇更易致血栓前状态。我们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早期预测 FGR 的发生,从而进行早期处理,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作者:彭继文;王晔;倪菲菲;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学生的就业志愿现况分析与对策

    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力量,其就业志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未来的医疗状况。课题组对63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阐述了医学生目前就业志愿的现况,发现医学生的就业志愿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出国深造,自主创业,到基层或私营医院就业,到公立医院就业等等。文章还分析了其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解析其中的原因。后,对各高校在引导医学生的就业志愿方面提出建议。

    作者:薛蓉;江泽文;武杰;张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护理的应用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老年患者脑血管疾病介入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某科2012年2月~2015年1月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脑血管介入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 CNP 进行护理,对照组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两组 BI 评分、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住院情况、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都明显减少;观察组 BI 评分、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老年脑血管介入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一定程度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丹;彭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输卵管妊娠不同治疗方法对卵巢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不同治疗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3组:A 组药物治疗,B 组行输卵管切除术,C 组行输卵管保守手术,对比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并采用阴道超声检测卵巢体积、基础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析。结果:与 A、C 两组相比,B 组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 水平均明显增加;雌二醇 E2水平明显下降(P <0.05);A 组、C 组卵巢基础窦卵泡数及卵巢体积明显大于 B 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 B 组(P <0.05);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相比, FSH、LH 水平均明显增加而 E2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基础窦卵泡数、卵巢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行输卵管切除术,明显影响患者卵巢的储备功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尽可能给予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并且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

    作者:李东方;徐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解析妇科门诊患者常见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患者常见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妇科病患者10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研究的1000例妇科疾病患者中,阴道炎所占比例为30.0%,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高,为20.4%;(P <0.05);第一次性生活不足18岁、性伴侣数量在2个及以上、分娩次数在2次及以上、流产次数在2次及以上和高龄均为阴道病的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高,女性应注意强化自我保健,建立良好卫生习惯。

    作者:谭家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产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对孕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对孕妇分娩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在某院分娩的孕妇6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并给予产前人文关怀。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孕妇的满意度为88.24%,差异性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对孕妇进行产前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孕妇的剖宫产率,并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黎慧霞;黄小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源自某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6例肝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病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5.26±15.13)min、术中出血量(55.38±11.62)ml、术后引流量(63.62±11.25)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7.86±2.53)d及住院天数(9.62±3.27)d 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和6.0%。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能有效降低复发率,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黄初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耐量低减向2型糖尿病发展中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组(A)、吡格列酮组(B)、拜唐苹组(C)、格华止组(D)预防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1999年 WHO 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 IGT 患者共132例,随机分为 A 组33例,B 组33例,C 组33例,D 组33例。B 组、C 组、D 组均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吡格列酮15mgqd,拜唐苹50mgtid,格华止0.25tid,疗程16周。结果:132例每组有2例退出,A、B、C、D 四组分别有5例(16.13%),12例(38.71%),10例(32.26%),10例(32.26%)葡萄糖耐量(OGTT)转为正常,分别有3例(9.68%),2例、2例、2例(6.45%)IGT 转为 T2DM。单因素分析显示 IGT 向正常的转化率与治疗前年龄、体重呈负相关(r =-2.134和-1.983,P <0.05)与治疗后胰岛素降低呈正相关(r =1.995.P <0.05)。结论:对 IGT 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有必要给予药物的干预。

    作者:侯波;肖小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