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彭婷
目的::探究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7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观察组通过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与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优于对照组的1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腹股沟疝通过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操作简单,手术后恢复较快,对并发生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降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颌内牵引钛钉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3例上颌骨矢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颌内牵引钛钉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4~6个月走访,治疗后患者咬合功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伤口愈合程度为 I 期。结论:颌内牵引钛钉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咬合功能恢复好,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谢芳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近10年内收治的10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n =52)单纯给予脑活素、脑复康、维生素等西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n =56)则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差异,随访10年,比较两组后遗症的复发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高达91.07%(51/56),而随访10年的复发率仅为10.71%(6/5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仅为69.23%(36/52),而随访10年的复发率高达34.62%(18/52)。两组的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国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某院选取7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曾伟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价其效果。方法:社区糖尿病患者320例,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社区常规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自我管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和健康管理优良率。结果:管理1年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管理优良率(93.1%)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引导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健康管理效果,值得普及。
作者:袁永锋;李皓;张碧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举措对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某院供应室自2014年9月起实施综合干预举措,选择2014年2月~2014年8月795个无菌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4年9月~2015年4月806个无菌包作为观察组,对比实施综合干预举措前后湿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湿包发生率为1.12%,对照组湿包发生率为3.90%,观察组湿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减低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卢斌;辛映华;刘吟娇;吴雪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接受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患者胃肠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8d 后,前清蛋白较之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前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转铁蛋白较之前有所增加,观察组转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第一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作者:李伟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平均的两组各42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加压钢板固定,另一组为观察组,治疗方式为带锁内钉,比较两组的优良率、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后肢体遗留慢性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其他并发症情况差别不大,P >0.05。结论: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比使用加压钢板固定效果更加好,优良率高,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邱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急腹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均为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勇;汪艮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412例住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0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经验性用药,观察组给予微生物检验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度感染率、中度感染率、重度感染率分别为26.21%、11.17%、5.34%,对照组分别为27.18%、22.33%、16.99%。观察组感染的几率较低、程度较轻。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较好地控制住院患者感染情况,表现为降低患者感染率以及感染程度,间接提升患者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翠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77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39)和对照组(n =38),观察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31%,并发症发生率是5.13%;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8.95%,并发症发生率是15.79%。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世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 B6治疗原发痛经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8例原发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通过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 B6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纯服用维生素 B6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原发痛经通过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 B6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朱仲初;陈秀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计算鼻粘膜的扩散系数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利用菲克第一定律,结合鼻粘膜的生理结构特点、用药的剂量及扩散时间,并运用物理计算方法得出了鼻粘膜的扩散系数。结果:人们的鼻粘膜扩散系数与个体差异有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根据患者鼻粘膜扩散系数,可以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贵勤;刘娴;张学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颅脑损伤病人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 =37)和对照组(n =37),观察组采取体位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颅内压变化。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压分别是(30.50±5.45)mmHg 和(30.49±5.41)mm-Hg,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颅内压是(16.11±2.29)mmHg,远低于对照组的(23.78±3.17)mmHg,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体位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较大,将患者头部抬高30°,有助于降低其颅内压。
作者:陈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源自某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6例肝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病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5.26±15.13)min、术中出血量(55.38±11.62)ml、术后引流量(63.62±11.25)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7.86±2.53)d及住院天数(9.62±3.27)d 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和6.0%。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能有效降低复发率,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黄初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考察高效液相测定法用于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的可行性。方法:色谱柱: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填充色谱柱,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ul;流动相:0.032 mol/L LiBr 溶液;流速为0.30 mL·min-1,采用以上条件对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测定。结果:头孢呋辛酯色谱条件经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在0.0059mg·mL-1~1.4963mg·mL-1范围内,溶液浓度与聚合物峰面积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 =670667X -5537.4(r =0.9998)。结论:头孢呋辛酯中高分子聚合物浓度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准确可靠,可考虑用于头孢呋辛酯及其类似物的高分子聚合物测定。
作者:王美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 CT 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2例气道异物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气道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阻塞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两者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 CT 可清楚显示异物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气管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津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以及术后复发的不同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 A 组:单纯性诊刮组(n =40例)和 B 组:宫腔镜电切组(n =60例)。术后 A 组分为曼月乐组,C 组(n =12例),术后给予曼月乐治疗;达英-35组,D 组(n =22例),术后给予达英-35治疗;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E 组(n =6例),术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B 组分为曼月乐组,F 组(n =25例);达英-35组,G 组(n =30例);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H 组(n =5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术后复发率。结果:随访1年后,B 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 A 组(18.3%对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组的复发率低于 C 组(16.0%对50.0%,P <0.05);G 组的复发率低于 D 组(16.7%对54.5%,P <0.05);H 组的复发率低于 E 组(40.0%对83.3%,P <0.05);F 组和 G 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 H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 组和 G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确切,术后应用曼月乐和达英-35可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陈能;张晓燕;陈燕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内镜技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尿路结石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某院的尿路结石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技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经皮肾穿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8.08%(51/52);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88.46%(46/52),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6/52);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尿路结石患者而言,选择采用内镜技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具有损伤小,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安全等诸多优势,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腔内泌尿科碎石方法,在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孙新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使用艾迪注射液缓解化疗不良反应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43例)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观察组(276例)则同时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率,同时评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下降率、血小板下降率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显著(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KPS 评分(85.2±3.6)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KPS 评分(62.2±4.5)分,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和缓解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