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研究超声对阔韧带肌瘤诊断的临床分析

陈超;毛明峰

关键词:超声, 敏感度, 特异度, 阔韧带肌瘤, 阳性预测值
摘要:目的::关于评价阔韧带肌瘤诊断在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分析价值。方法:采用计算几个评价指标的数值对超声检查诊断阔韧带肌瘤,判断其在临床方面所显现出来的价值,将对170例阔韧带肌瘤术后患者的病理诊断及超声特性给予临床分析。结果:判断阔韧带肌瘤在超声诊断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漏诊率87.74%、敏感度11.25%、误诊率0.31%、特异度98.95%、阳性预测值49.97%、阴性预测值98.76%。超声显现阔韧带肌瘤有子宫旁囊实混合性包块或实性包块。结论:影像超声学将是诊断阔韧带肌瘤的首选方法。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艾迪注射液缓解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使用艾迪注射液缓解化疗不良反应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43例)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观察组(276例)则同时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率,同时评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下降率、血小板下降率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显著(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KPS 评分(85.2±3.6)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KPS 评分(62.2±4.5)分,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和缓解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108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近10年内收治的10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n =52)单纯给予脑活素、脑复康、维生素等西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n =56)则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差异,随访10年,比较两组后遗症的复发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高达91.07%(51/56),而随访10年的复发率仅为10.71%(6/5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仅为69.23%(36/52),而随访10年的复发率高达34.62%(18/52)。两组的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国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产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对孕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对孕妇分娩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在某院分娩的孕妇6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并给予产前人文关怀。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孕妇的满意度为88.24%,差异性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对孕妇进行产前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孕妇的剖宫产率,并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黎慧霞;黄小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骨科收治膝关节骨创患者98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术后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48例,总有效率97.96%,包括显效31例、有效17例,对照组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79.59%,包括显效26例、有效13例,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 <0.05)。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中,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有效率,改善患者病情,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游文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 CT 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2例气道异物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气道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阻塞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两者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 CT 可清楚显示异物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气管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津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58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n =29例),观察组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传统修补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1.7±10.8)min、(16.8±5.2)h、(4.6±2.7)d、6.9%、6.9%、24.1%,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可有效改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胡建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比较分析健康妇女、正常妊娠孕妇、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对诊断 FGR 的意义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 FGR 的晚期妊娠孕妇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50例,正常未妊娠妇女50例,对这3组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这5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正常未孕组相比,妊娠组的 PT、APTT 明显低于正常未孕组(P <0.05),而妊娠组的 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P<0.05)。FGR 组的 PT、APTT 明显低于正常晚孕组(P <0.05),D-二聚体、FIB 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P <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存在着血液高凝状态,而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较正常妊娠孕妇更易致血栓前状态。我们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早期预测 FGR 的发生,从而进行早期处理,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作者:彭继文;王晔;倪菲菲;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健康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健康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措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芳;董红艳;王印伟;严庆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 R 组和 B 组,每组45例,R 组患者给予注射0.75%的盐酸罗哌卡因1.2mL,B 组患者注射0.75%的盐酸布比卡因1.2mL,麻醉实施后对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T12阻滞维持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但 R 组患者相比 B 组,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长,大 Bromage 评分更小,Bromage 1分的维持时间更短(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下肢手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学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体位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颅脑损伤病人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 =37)和对照组(n =37),观察组采取体位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颅内压变化。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压分别是(30.50±5.45)mmHg 和(30.49±5.41)mm-Hg,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颅内压是(16.11±2.29)mmHg,远低于对照组的(23.78±3.17)mmHg,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体位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较大,将患者头部抬高30°,有助于降低其颅内压。

    作者:陈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急性酒精中毒优质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急性酒精中毒共62例,依照数字法分组。31例选用常规护理,入对照组;其余31例选用优质护理,入观察组。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并对比效果。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住院日更短,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 <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佳,对于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极有推广价值。

    作者:田春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7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观察组通过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与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优于对照组的1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腹股沟疝通过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操作简单,手术后恢复较快,对并发生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降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平均的两组各42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加压钢板固定,另一组为观察组,治疗方式为带锁内钉,比较两组的优良率、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后肢体遗留慢性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其他并发症情况差别不大,P >0.05。结论: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比使用加压钢板固定效果更加好,优良率高,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邱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动脉瘤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临床治疗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2015年收治入院的脑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开颅组(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介入组(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和内科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各组分别有26例,对比各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各自的治疗后,介入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内科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开颅组的致残率较其他两组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P <0.05)。结论:相较而言,脑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古运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早期治疗的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早期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年龄20~71岁,平均(25.6±3.6)岁;孕期为24~27周,平均(25.8±1.5)周),同时选取70例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25.6±3.6)岁;孕期为24~27周,平均(25.6±1.4)周),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以及妊娠前体重指数等,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数据经比较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明显偏高,孕前和分娩后体重指数也比普通孕妇要高,其心脏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空腹和用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经和对照组的对比后,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空腹和餐后的血样本检测,其各平均数据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中收缩压(144.1±13.1),对照组为(116.4±10.3),观察舒张压(97.1±6.1),对照组(77.5±4.3),空腹血糖情况观察组为(7.0±2.1),对照组为(5.1±2.2),产后2h 血糖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为(13.7±1.1),对照组为(5.1±1.1),经比较,P <0.05,经数据分析后,其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的回归线性分析显示,年龄和孕前的体重指数分析,分娩期 BMI 的增长率和妊娠糖尿病病症研究有相关,且强于普通孕妇。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应高度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郑娇妮;吕杰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院门诊老年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分析调查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门诊老年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方法:根据我国发布的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对某院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评价其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的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6岁,平均用药4种,2936例(19%)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结论:某院门诊老年患者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雅丽;苏银法;胡国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鹿瓜多肽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鹿瓜多肽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及补钙药品治疗,同时给予鲑鱼降钙素100u,肌注,每日1次,连续10d,之后每周2次,连续2~3周;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10ml 加入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为15~30d,病情需要可延长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5.71%,对照组优良率52.38%;两组比较 P <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症状,提高了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改变了临床治疗的单一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市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412例住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0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经验性用药,观察组给予微生物检验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度感染率、中度感染率、重度感染率分别为26.21%、11.17%、5.34%,对照组分别为27.18%、22.33%、16.99%。观察组感染的几率较低、程度较轻。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较好地控制住院患者感染情况,表现为降低患者感染率以及感染程度,间接提升患者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翠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Hp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 Hp 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消化道症状患者89例的 Hp 临床分离株,行纸片扩散法检测 Hp 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5%、3.4%、37.1%、31.5%和76.4%。经抗 Hp 治疗与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甲硝唑耐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抗 Hp 治疗与未经抗 Hp 治疗患者的 Hp 对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 Hp5种药物中,Hp 对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根除 Hp 的首选药物;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选用时要在药敏检测指导下完成;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不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周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戒毒康复期海洛因依赖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海洛因依赖者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海洛因依赖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3.4±8.4)分,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为(56.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海洛因依赖者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其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

    作者:秦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