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洛昔芬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

郑建华;佟晓晶;黄延刚;沈媛媛;刘佳;赵宏敏;张光美

关键词:雷洛昔芬, 防治,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补充治疗, 子宫内膜癌, 应用, 危险性, 乳腺癌, 副反应, 临床
摘要:目前临床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应用雌激素补充治疗,但其存在一定的副反应,长期应用还会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自发性气胸产科因素分析

    新生儿气胸是一种发病急,危险大,病死率高的疾病,其发病率为2%~5%[1].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自发性、病理性及医源性气胸.

    作者:周齐;刘维靖;王凤英;张海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挂线造口术在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前庭大腺位于大阴唇后部,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此腺.若因感染腺管口闭塞,形成囊肿或脓肿,均需手术治疗.

    作者:方燕;王豫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产后抑郁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产后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时期,目前产后抑郁也逐渐成为临床妇产科常见的疾患.由于当前国内无统一的临床判断标准,临床上诊断产后抑郁症需借鉴国外标准或参考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非精神科医务人员则较难掌握此判断标准,造成在临床工作中对产后抑郁情绪状态及产后抑郁症混淆不清.

    作者:马琳;郭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液净化治疗在产科的应用

    1 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指通过透析及超滤将体内代谢废物及潴留的水分清除出体外,保持身体内环境(包括电解质及酸碱)的恒定.该疗法萌芽于上世纪初,开始于40~50年代.现已超出治疗肾脏疾病的范畴,对各种疾病造成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起到人工肾、人工肝等的作用.

    作者:乔宠;尉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雷洛昔芬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

    目前临床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应用雌激素补充治疗,但其存在一定的副反应,长期应用还会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

    作者:郑建华;佟晓晶;黄延刚;沈媛媛;刘佳;赵宏敏;张光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加强妇产科输血输液技术与管理

    输血、输液在妇产科医疗过程中是常用的方法和重要手段,输血、输液的水平也间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和医生的医疗水平的高低.所以对输血、输液应进行相应管理,防止滥用,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副反应、资源浪费、甚至给患者带来的生命危险.

    作者:石一复;李娟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盆腔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盆腔手术的麻醉选择通常以连续硬膜外麻醉为主.连续硬膜外麻醉虽然可以提供较完善的感觉阻断,但由于内脏感觉神经分布特点决定了单纯硬膜外麻醉不能完全阻滞术中内脏牵拉反射[1],并可由此激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乱[2],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东辉;李彤;王俊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妊娠影响的研究进展

    宫颈环形电切术(1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采用低电压、高电流及细小的环形电刀切除宫颈病变,可在门诊操作,并提供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简便、易行,已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保守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取代冷刀锥切(cold knife conization,CKC)的趋势.

    作者:卢晓声;郑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显色培养基在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妊娠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可导致一系列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包括早产、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鹅口疮、皮肤真菌感染等等.

    作者:祁文瑾;石一复;杨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药耐药基因导入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其化疗耐药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 将含有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评价mdr1基因在MSC中的表达及耐药基因导入对MSC耐受化疗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自吉林大学二院妇产科健康分娩供者胎盘组织中分离MSC;脂质体转染法将含mdrl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293T包装细胞,获得的病毒上清感染MSC,RT-PCR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dr1基因在MSC中的表达;罗丹明(Rh123)排泌试验检测外源基因编码产物P-糖蛋白(P-g170)功能;MTT法测定转染前后MSC对化疗药物耐受性的改变.结果 mdr1基因导入MSC后稳定转染效率达80.3%,RT-PCR 证实mdr1基因可于转染MSC中有效表达,转染后MSC表达P-g170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1.6%,对照组为0.2%;Rh123排泌试验证实P-g170具有功能活性.基因转染后MSC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强于未转染MSC.结论 mdr1基因体外转染人胎盘源性MSC可获得高效、稳定的功能性蛋白表达,且可明显提高MSC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作者:叶明珠;韩丽英;李荷莲;张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基因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研究中的作用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发现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与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基因有关.如果能明确卵巢癌基因表达谱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查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不仅有利于揭开其病因,也为早期诊断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张晓霞;孙晓琦;何津;李荷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补液治疗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促超排卵过程中发生的自限性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因此受到影响,严重者危及生命.

    作者:蔡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妇科围术期的输液输血治疗

    由妇科疾病造成的进食减少、失血、手术麻醉前禁食禁饮、手术创伤以及机体对手术的反应均可导致围术期体液失衡.正确的围术期输液输血治疗对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华绍芳;薛凤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宫颈妊娠16例分析

    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宫颈妊娠1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31.9岁;均为经产妇;有人工流产及剖宫产史者14例,多流产5次,平均2.6次.

    作者:李树连;王欣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薄型子宫内膜种植窗期血管生成状态及雌孕激素受体整合素β3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薄型子宫内膜种植窗期血管生成状态及雌、孕激素受体、整合素β3表达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自然月经周期尿黄体生成素(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不孕妇女2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8 mm<子宫内膜厚度<16 mm的不孕妇女25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两组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整合素β3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两组血清E2、P水平及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MVD及整合素β3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MVD与整合素β3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916,P<0.01;r=0.956,P<0.01).结论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不良和整合素β3的低表达可能是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胚胎种植率低下的一个原因.

    作者:谭晓珊;秦娟;谭兵兵;叶贵丹;胡雪梅;王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产科失血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补液治疗

    产科失血性休克是指在妊娠与分娩期因大量失血所导致急性有效循环量不足,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急剧变化,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急剧减少,组织细胞无氧代谢,细胞损伤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若监测与处理不当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终患者死亡,是产科失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

    作者:陈敦金;许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氟康唑治疗复杂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及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的关系

    目的 探讨应用氟康唑治疗复杂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效果及其与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2005年6月至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对复杂型VVC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采用E-test法对检出的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从92例复杂型VVC患者分离假丝酵母菌94株,2例患者分离出2株假丝酵母菌,占2.2%.治疗完成后7~14 d和30~35 d患者的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85.9%(79/92例)和71.7%(66/92例).治疗完成后7~14 d治愈组和治疗失败组患者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3.8%(76/81株)和61.5%(8/13株),P<0.01.治疗完成后30~35 d治愈组和治疗失败组患者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4.1%(64/68株)和76.9%(20/26株),P<0.05.治疗完成后7~14 d治愈组和治疗失败组患者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剂量依赖敏感率分别为4.9%(4/81株)和38.5%(5/13株),P<0.01.治疗完成后30~35 d治愈组和治疗失败组患者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剂量依赖敏感率分别为4.4%(3/68株)和23.1%(6/26株),P<0.05.治疗完成后7~14 d和30~35 d治愈组和失败组患者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3%(1/81株),0(0/13株)和1.5%(1/68株)及0(0/26株),P>0.05.结论 体外试验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性降低是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作者:樊尚荣;廖秦平;刘小平;王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科学安全有效输血

    随着临床输血实践的增多,输血在临床治疗中特别是对失血性疾患的救治发挥了前所未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刘景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互联网和妇产科

    互联网的出现毫无疑问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近10年,网络上的资源呈爆发性的增长,互联网已经日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通过互联网来和同行进行交流,获取新知.

    作者:龚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观察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4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LNG-IUS 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痛经评分、PBAC法经量评分、子宫体积及双侧卵巢体积、内膜厚度等多项指标变化.放置LNG-IUS第6、12个月抽取晨血查4项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激素(P)、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结果 痛经评分于放置前为12.20±2.85,放置后3个月为6.21±3.77,12个月为1.23±0.74,痛经明显减轻,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量评分在放置前为194.47±52.20,放置后3个月为68.64±29.51,12个月为23.68±12.74,较放置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1年内子宫体积和双侧卵巢体积大小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前内膜厚度为(9.3±1.4)mm,3个月内膜厚度为(9.0±1.1)mm(P<0.05),12个月内膜厚度为(6.5±1.1)mm(P<0.01),差异有显著性.放置6个月4项生殖激素维持在卵泡早中期水平,放置1年70%周期有黄体形成.结论 LNG-IUS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魏丽娜;祁秀娟;赵文翠;段玉英;吕映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