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手术中应用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苏文婷;黄庆;廖燕凌

关键词:儿科手术, 氯胺酮, 七氟醚, 非气管插管
摘要: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满足非气管插管全麻条件的患儿共120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法,观察组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手术切片期以及苏醒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同时就不良症状研究两组患儿用药的安全性。结果:麻醉诱导期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6例不良症状,包括呼吸道分泌物增多2例、呼吸抑制1例、苏醒期躁动2例、苏醒延迟1例,不良反应出现率为10%;观察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10例,呼吸抑制4例,苏醒期躁动7例,苏醒延迟8例,不良反应出现率48.33%,观察组不良症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七氟醚应用于儿科手术可以保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不良反应的出现,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微创手术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手段通常会采用急诊微创手术,并且很容易引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手术临床观察工作至关重要。阐述了高血压出血病情的概念,并通过选取患者案例分析患者的急诊微创手术的临床情况。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腺纤维瘤手术整体护理干预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手术整体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对49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于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所得资料进行总结后得出结论。结果:49例乳腺纤维瘤手术治疗患者中I期愈合率95.92%,总愈合率为1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结论: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伤口大多I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利于其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周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冷敷的疗效观察

    目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冷敷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自制小冰袋局部冷敷,术后1h开始,每8h1次,每次0.5h,每天2次,共3d,在第1次冷敷后24h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冷敷后72h观察局部肿胀度,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术眼疼痛度方面,术后第1次冷敷24h,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00,P<0.05)。在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方面,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56.50,P<0.05)。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冷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何鸿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的应用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整个过程非常繁杂,对其技术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关键的还是实用病理学诊断技术。任何一个技术操作流程出现疏忽和失误都会影响终产生的结果。

    作者:邓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泮托拉唑钠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医疗效果及对人体的安全性。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认4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每20人1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天晚间给予泮托拉唑40mg口服,对照组每天晚间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服药4周共1个疗程。停药后对40例患者全部进行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有无不良反应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5%和89.6%,其他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和治愈情况与奥美拉唑基本一致,疗效相当,对消化性溃疡有比较高的治愈率,临床不良反应较少,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付金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

    目的:以HepG2细胞为实验材料,用油酸诱导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油酸培养HepG2细胞,采用MTT法确定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油酸的佳浓度,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并检测细胞内TG的含量和培养液的ALT、AST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CPT-1、FAS、IL-6mRNA的表达。结果:用含0.25mM浓度的油酸的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24h,光镜下可见HepG2细胞内有脂滴形成,模型组中细胞内TG含量及培养液中AST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对照组CPT-1mRNA表达增高,FASmRNA表达降低,IL-6mRNA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油酸建立的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人脂肪肝的主要特征,为脂肪肝的研究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作者:林晓宇;朱月永;江家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改良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300例采用改良后的置管方法,对照组300例采用传统的置管方法,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哪种更适宜临床。结果:改良后置管方法成功率98%,高于传统置管方法86%。结论:采用改良的置管方法能为患者减轻痛苦,保护静脉,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优于传统的置管方法。

    作者:孙文秀;熊秀萍;孔飞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共治疗12周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HbA1c均有改善,但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各有不同。治疗组血清TG及LDL-C降低明显,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胡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鼠尾胶原对过氧化氢所致体外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鼠尾胶原对过氧化氢导致的离体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接种到铺有鼠尾胶原的培养皿和普通培养皿中,均用0uM、100uM、200uM和300uM H2O2诱导。24h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乳鼠心肌细胞的形态,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 Western-Blot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铺有鼠尾胶原的培养皿和普通培养皿中,随着H2O2浓度的增高,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状态明显加重,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而在相同浓度H2O2诱导的鼠尾胶原组与普通组中,铺有鼠尾胶原培养皿培养的细胞凋亡状态较普通培养皿培养的细胞明显减弱,且细胞存活率及Bcl-2/Bax比值增高,细胞凋亡率减低。结论:鼠尾胶原对过氧化氢所致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包馨慧;李晓梅;杨毅宁;马依彤;陈邦党;陶静;陈小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效果研究

    目的:对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和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期精神病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之后观察效果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之后,7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所有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之后全部消失。结论:奥氮平对于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星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剂量咪达唑仑在静脉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在静脉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年龄18~40岁,择期门诊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芬太尼+丙泊酚(A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B组)。B组先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1min后,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丙泊酚2mg/kg,之后根据手术需要追加丙泊酚20~50mg。给药后1min、5min、10min,观察患者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变化,有无体动,追加药物情况以及有无术中知晓。结果:与A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种、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氧饱和度降低中也无明显差异,但B组在术中追加药物次数、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

    作者:杨鸿刚;陆丽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间,通过手术治疗的16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80名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80名采用常规护理。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焦虑自评表(SAS)评分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调节患者的焦虑恐慌情绪有良好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方恩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外科学关于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与治疗的局限性。方法:选取某院2009~2014年间收治的病人35例,将治疗方法分为两种,归纳总结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在临床实践中的诊治方法。结果:35例病人合并肘关节骨折9例,常规单纯脱位19例,无外伤史幼儿30例,通过复位方法的差异,说明小儿不同年龄段及解剖结构变异导致复位方法产生差异。结论:小儿骨科解剖结构不是成人解剖结构的简单成比例缩小,需要根据具体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对症治疗方法。

    作者:张学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豆异黄酮的摄入与乳腺癌发病率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饮食摄入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使用Stata11.0软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近13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大豆异黄酮摄入与乳腺癌发病率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异质性检验,合并OR,并进行偏倚评估与敏感性检验。结果: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一共有10项,其中包括4500名乳腺癌病例。以摄入大豆异黄酮的量分为常食组与偶食组,异质性检验结果为I2<3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OR=0.89,95%CI为0.81-0.97,Z=2.55,P=0.01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摄入大豆异黄酮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李譞婷;华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产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产前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通过对1521例孕妊末期正常待产孕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并记录其产后出血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D-二聚体结果有180例小于0.55mg/L,没有发生产后出血;有605例在0.55~1.80mg/L之间,其中有16例发生产后出血;有479例在1.80~3.60mg/L之间,其中有26例发生产后出血,且有1例发生DIC;有170例在3.60~6.60mg/L之间,其中有17例发生产后出血,且有2例发生DIC;有87例大于6.60mg/L,其中有17例发生产后出血,且有5例发生DIC。结论:孕末期孕妇D-二聚体含量越高,其发生产后出血的机率就越大,当D-二聚体含量大于6.6mg/L时,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保证孕妇生产时的安全。

    作者:龙宏洋;李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肛肠手术患者术中行中西不同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肛肠手术患者术中行中西不同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4例肛肠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麻醉,观察组则行中医肛俞穴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85.2%,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63.0%,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麻醉方法比较,将中医肛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疾病手术患者中能更好地提高麻醉满意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庄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新进展

    糖尿病的主要导致因素是患者的血糖时空超出了正常的水平,是一种全身进行性疾病,由于其并发症种类繁多且病情严重,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一直在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治疗技术上,我国对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均已日渐成熟。而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将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知识推广到社区,提高社区医院糖尿病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首先介绍了糖尿病的相关致病因素,然后介绍了管理模式进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利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培养护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护士素质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更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护士的需求。笔者结合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体会,对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培养护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基本的心理素质进行探讨。

    作者:凌莉;赵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口腔肿瘤切除后黏膜组织修复的临床应用

    目的:讨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颌面部口腔黏膜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013年20例因口腔肿瘤切除、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黏膜组织缺损、并跟踪随访的患者。结果:所有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均未出现排异反应,存活率高,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作为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一种良好材料。

    作者:冯燕;刘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了2012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把来某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干扰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疱疹、口腔溃疡、退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疱疹、口腔溃疡、退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6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作者:曲宪成;田苗艳;林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