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治疗探讨

张学忠

关键词:儿科, 桡骨小头半脱位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学关于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与治疗的局限性。方法:选取某院2009~2014年间收治的病人35例,将治疗方法分为两种,归纳总结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在临床实践中的诊治方法。结果:35例病人合并肘关节骨折9例,常规单纯脱位19例,无外伤史幼儿30例,通过复位方法的差异,说明小儿不同年龄段及解剖结构变异导致复位方法产生差异。结论:小儿骨科解剖结构不是成人解剖结构的简单成比例缩小,需要根据具体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对症治疗方法。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某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妇产科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0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与过程,自制问卷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及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两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痛疼分级及产程时间,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及心理情况的比较,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在分娩方式、患者的满意度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服务模式。

    作者:张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PLC测定盐酸溴己新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目的:建立HPLC测定盐酸溴己新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建立HPLC含量测定的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分量进行评估。由此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终给出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结果:盐酸溴己新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9%(k=2),含量测定结果为97.8%±1.9%(k=2)。结论:建立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可用于HPLC测定盐酸溴己新片含量的不确定度,使结果更加可靠。

    作者:方兵;张祖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29例髋部关节疾病患者,对其采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进行治疗,并对取得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1~2.5年之间对患者进行随访,按照关节功能相关标准将治疗效果分成优、良、中和差四个等级,发现22例为优,5例为良,1例为可,1例为差,优良率为93.1%。结论:采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对髋部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保留患者的股骨颈、颈干角和前倾角,这样有利于治疗,获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但是远期疗效仍待观察。

    作者:梁英军;孟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产后大出血患者治疗中D-二聚体监测

    目的: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连续监测产前、产后1h、2h、4h、8h、24h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PLT等指标,了解其峰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及峰值下降的变化趋势。以患者产前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对照组,产后大出血后连续监测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观察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动态观察组D-二聚体的浓度先升高,自产后1h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h达到峰值,随着治疗逐渐下降,但8h、24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变化趋势敏感;随后PLT下降及APPT、PT升高,其变化趋势、敏感性相对较差。结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产后大出血诊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作者:颜小平;黄波;黄琳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I3K/PTEN/Akt/mTOR通路在浒苔多糖粗提物调节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验证浒苔多糖粗提物上调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功能,并初步探讨其是否通过PI3K/PTEN/Akt/mTOR通路实现。方法:以不同浓度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RAW264.7细胞,干预不同时间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率;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mRNA的表达水平;以100nmol/L雷帕霉素、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100nmol/L雷帕霉素干预RAW264.7细胞,测定细胞因子IL-6、TNF-α分泌水平。结果: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12h,可获得佳增殖率53.47%;RAW264.7细胞分泌IL-6的水平随着浒苔多糖粗提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在24h达到分泌高峰,TNF-α分泌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F=311.63,P<0.001),同时随着干预浓度的提高而增加(F=51.80,P<0.001);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12、24h后,mTOR表达水平增高(F=4.256,P=0.029;F=20.606,P<0.001);较之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组,500μg/mL浒苔粗提物+100nmol/L雷帕霉素组IL-6水平下降44.58%,TNF-α水平下降65.96%(P均<0.001)。结论:浒苔多糖粗提物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调节其细胞因子释放,可能与PI3K/PTEN/Akt/mTOR通路有关。

    作者:陈洁;吴小南;陈榕芳;黄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剂量咪达唑仑在静脉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在静脉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年龄18~40岁,择期门诊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芬太尼+丙泊酚(A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B组)。B组先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1min后,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丙泊酚2mg/kg,之后根据手术需要追加丙泊酚20~50mg。给药后1min、5min、10min,观察患者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变化,有无体动,追加药物情况以及有无术中知晓。结果:与A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种、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氧饱和度降低中也无明显差异,但B组在术中追加药物次数、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

    作者:杨鸿刚;陆丽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微创手术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手段通常会采用急诊微创手术,并且很容易引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手术临床观察工作至关重要。阐述了高血压出血病情的概念,并通过选取患者案例分析患者的急诊微创手术的临床情况。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内科治疗心理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内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某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接受内科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将其按随机抽样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基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SDS及SAS评分无显著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恶性肿瘤内科治疗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并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陈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冠心病(CHD)患者自护能力影响。方法:将88例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助于提高CHD患者自护能力,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于建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新进展

    糖尿病的主要导致因素是患者的血糖时空超出了正常的水平,是一种全身进行性疾病,由于其并发症种类繁多且病情严重,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一直在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治疗技术上,我国对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均已日渐成熟。而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将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知识推广到社区,提高社区医院糖尿病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首先介绍了糖尿病的相关致病因素,然后介绍了管理模式进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心内科2012年7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82例老年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对82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经两周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收缩末期内径(KVEDD)、射血分数(LVEF)、BNP水平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达91.3%,相比对照组患者72.2%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优,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施用常规抗心衰药物同时,加用磷酸肌酸钠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RS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认知功能是脑的记忆、注意、语言及视空间技能等高级功能,其是人们适应周围环境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1]。随着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日益增多,约1/2的患者可能出现卒中后认知障碍,约1/3的患者可发展成痴呆[2]。因此如果在轻度阶段识别并进行早期干预,则有可能延缓甚至阻止痴呆的发生[3]。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测定体内化学物质的无创性检查,对脑部疾病的诊断及其病理生理过程的阐述起着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MRS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现就MRS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杜远敏;杜柏林;梁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肛肠手术患者术中行中西不同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肛肠手术患者术中行中西不同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4例肛肠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麻醉,观察组则行中医肛俞穴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85.2%,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63.0%,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麻醉方法比较,将中医肛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疾病手术患者中能更好地提高麻醉满意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庄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等数学“探究式教学”浅谈-以二重积分换元法为例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二重积分换元法,包括极坐标换元法为例,阐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同时为这一重要高等数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作者:王红勇;廖茂新;杨德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在外科护士带教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外科护士带教中的效果,总结带教经验。方法:抽取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某院外科实习的60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进行为期10周的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在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为100%(30/30),对照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为76.6%(23/3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中,成功60例,治疗成功率为93.75%,且手术成功的患者的外形、面部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采取游离组织瓣对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朱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服药护理及心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体重控制、贫血的纠正,对血液透析基本知识的了解,对抗疾病的信心及治疗的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其对血透的认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板蓝根有效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

    目的: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总结近几年板蓝根抗病毒成分的进展。方法:对板蓝根的一般化学成分、抗病毒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现有板蓝根生药和现有制剂的疗效研究表明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结论:总结已经取得的抗病毒研究成果,对抗病毒有效成分进行跟踪和系统筛选,为现代化的板蓝根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黄伟;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以某院2013年3月~9月收治的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以其抑郁状态分为健康组45例与抑郁组3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家庭观念、分娩方式、生育观念、新生儿Apgar评分和生育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健康组患者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抑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做好产前分娩知识教育,疏导产妇不良情绪,保持家庭和睦关系,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作者:李海杰;马小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拟泻肺汤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采用自拟泻肺汤给予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型患儿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按照国际随机字母排列法将54例患儿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小儿清肺颗粒常规治疗和中药泻肺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体征、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运用自拟泻肺汤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采用小儿清肺颗粒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9%;治疗前,两组患儿总积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积分明显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型的治疗中,通过自拟泻肺汤进行口服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许德军;赵志勇;徐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